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02-02
让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什么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把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四大要素并列,而在我看来,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方面,心理不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会促进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身体不健康可以想法弥补,如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而心理不健康,则不大容易解脱,往往会给人造成终生阴影,导致身体不健康。因此,我在重视学生道德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健康学理念中,有人把人的身体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三种状态。亚健康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处理得好,可以朝好的方向,即朝健康方向发展;处理得不好,就会朝不好的方向,即朝疾病方向发展。同理,人的心理状况也可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三种状态。据调查,目前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是大多数。特别是初中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 心理发展时期(参见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让青少年心理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变成心理不健康,那么,他们患上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把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推向心理健康,决不能把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推向心理不健康,导致患上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蒙台梭利说:"教师必须为形成较好人类而献出一切。"(《儿童教育》,《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第18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别让青少年心理陷于亚健康,积极推动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正是教师"为形成较好人类而献出一切"的具体体现。
一、"爱屋及乌"与"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与"恨屋及乌"都是一种心理效应。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上的课,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就会不喜欢老师上的课,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喜不喜欢老师,原因很多,其中"上课经常拖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在学生中作过了解,学生对"老师拖堂"的反感度是很高的,下课铃拉响的一瞬间,学生的心就已经奔向操场了,哪里还听得进你说什么,老师越讲,学生越不耐烦。如果老师"拖堂"成为习惯,学生就会非常厌恶,"恨屋及乌",就会不喜欢你上课。相反,如果我们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上课不占用多余时间,既不提前上课,也不拖占下课时间,学生就会尊重我们,喜欢我们,"爱屋及乌",就会喜欢上我们的课。正确利用"爱屋及乌"与"恨屋及乌"的心理效应,是让青少年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好方法。
二、"照本宣科"与"据本放科"
政治课被认为是一门"背多分"的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后,又被认为是一门"抄多分"的学科。"照本宣科"的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背多分"或"抄多分",往往采取在课本上勾勾画画的策略,以为学生勾画清楚了,就能"背多分"或"抄多分"了。殊不知,光靠死记硬背,人的记忆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一旦"背不上"或"抄不着",学生就会感到心理受挫,就有可能由心理亚健康走向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
我采取了"据本放科"的方法,即根据课本,放开内容,引进社会生活的活水,既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又让学生掌握好课本规定的必要知识,既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又让学生记得比较牢靠,届时能够派上用场,从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维护消费权》这一课,理论上是要学生掌握消费者拥有哪些权利,能够区分这些权利,以及如果权利被侵害了如何维权。如果一条二款的讲、背,很难有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政治课是需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课程,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到生活。于是我想到让学生亲身扮演消费者和商家,来切实体验一下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我把学生按照需要分成六个组,每个组负责演绎一种消费者权利,并且要求他们设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据本放科",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寓教于乐,理论结合实践,既解决了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掌握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又因为经过自己亲身的演绎,所以记得很牢靠。这样还怕学生考不出好成绩么?又如,讲《保护个人隐私》这一课,我也不是按照课本一条二款的讲,而是拿出时间,让学生们就"分数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吗?"等问题展开辩论,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说想法,想办法,提建议……,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我在学校担任两个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所教班级都取得了好成绩,政治单科考试成绩的优生率、及格率、平均分在铜梁县同级同类学校当中均位居第一。
三、"堵而断之"与"疏而导之"
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堵而断之",就是给学生下死命令,责成他限时改正,如果到时不改,就要怎样怎样处理等等。事实证明,这不是好方法,往往"堵而不断"。如果采用"疏而导之"的方法,效果就会好得多。
我班曾转来一位复学生,叫陈。刚来时,教过他的老师告诉我,陈读初二时沉溺游戏不能自拔,住校时,晚上曾翻围墙出去上网,在家时,也常趁父母睡着后翻铁门溜出去上网。为让陈戒掉网瘾,父母让他休学,把他带在身边,一学期后,父母托人把他送回学校复学,希望孩子能继续学业,考个高中。
为转变陈,开学第一天,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认真读书,走好自己选择的道路。开始陈很听话,珍惜机会,重拾知识,变化很大。但正当我自以为不用担心时,陈又进了网吧。我气咻咻地走进网吧找到陈,我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跟我出去。他垂头丧气地结了账和我走出网吧。这时,我满腔怒火,心想你这个孩子太不争气了,怎么又走回自己的老路了呢?但理智告诉我,这种环境不宜发火,陈是个高大男生,如果一激之下,他跑掉了,我怎么办?我边走边想对策。我决定采取"疏而导之"的方法。我问他:"为什么去网吧呢?"他说:"就想去呗!"我说:"我能去你家和你父母谈谈吗?"他说:"不要吧……"我意识到他可能怕我去告状,就转了弯说:"你不想我去你家,那你去我家坐坐吧?"他有些忸怩,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最终选择了去我家。坐下后,我倒了杯水给他,让他不要紧张,然后切入话题。我说:"你很喜欢打游戏吗?"大概看我没发火,环境也比较轻松,他松弛下来,回答道:"也不是很喜欢,就是找不到事做,想放松一下。"我说:"一定要靠打游戏来放松吗?"他说:"打球也行。"我说:"男生喜欢打球打游戏都是很正常的,打游戏本身也没有错,但是网吧却不是你们这个年龄适合去的地方。刚才我进去的时候看见里面很多人吸烟,乌烟瘴气,我很不喜欢。不如这样吧……"我突然冒出一个心思,"以后如果你想玩游戏,就来找我,我的电脑给你玩,怎么样?还不收你上网费!"陈对我的提议虽然很忐忑,但感受到了我的诚意答应了。之后,我再次提出要见见他的父母,他虽有些犹豫,但终于同意了。我约陈的父母在学校门口见面。陈没想到我在他父母面前把他大大的表扬了一番,列举了他最近的许多进步。陈的父母非常高兴。陈在一旁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得出来心里是得意的。这段时间陈确实学习进步很大。之后,陈越学越有劲,最近一次在县里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抽测考试中,陈考了689分的好成绩,居全年级第十二名。俗话说,堵不如疏,与其让孩子和自己相抵触,把孩子推出去,不如理解他,给他空间,让他自己控制自己。当然,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在学生彷徨摇摆的时候,帮助他们扶正自己的影子,回到直路上,这才是正确的。这样就能够让孩子的心理从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状态。如果凭一时怒气,教师过激地批评、责骂,通知家长接回,其结果就可能真的成为"你让我滚,我滚了。你让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
四、"施以恩惠"与"惠理兼施"
在对待家庭困难学生上,我们许多老师出于爱心,常常给予学生一些金钱或物质的资助,这种"施以恩惠"的做法是好的。但是,我遇见的一件事,发现仅仅"施以恩惠",不"惠理兼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一天,我班学生杨来找我,她是个内向而木讷的孩子,平时总低着头,不怎么敢正视别人。她轻轻地对我说:"老师,我能不能不要那个书?"学校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报刊,希望学生都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读物,拓展课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妈妈说没钱给我。"我一边不露痕迹地观察她,一边问她,了解她的家庭状况。女孩的妈妈没工作,爸爸在家庭附近打工。农村的街道能有什么好工作呢?我想:"女孩的家庭的确是窘迫的。"我问她:"你想要这书吗?"她点了点头说:"想。"我说:"那好,老师帮你付钱。"女孩的眼泪一溜的滑下来,不停地摇头。我问:"你不愿意?"她点了点头。我又问:"你不想要这书?"她摇了摇头,紧接着又点了点头。我好生奇怪,忽然明白,女孩很想要这书,但是她又不愿用老师的钱。我意识到我的这种施舍式的给予,刺伤了女孩的自尊心,于是,我马上改口道:"这样吧,就当老师借给你的,借期不限,等你以后有能力了再还我。"女孩禁不住大哭起来,我抱了抱她,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你是一个热爱学习又很有志气的孩子。今天我借钱给你买书,以后你有出息了再还我……老师不收你的利息!"听到最后一句,她"噗"的一声笑了,然后跑回教室去了。此后,我观察,杨学习更加用功,也开朗了不少。
对待杨,我采取了"惠理兼施"的方法,着重于培养她的自尊自力自强精神与情怀。事实证明,这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设想,如果我当时说:"没有关系,帮助学生是老师天经地义的事!"这就让学生觉得老师太高,只能仰视,从而加强她的自卑感,心理就可能出现阴影。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转引自杰普莉茨卡娅《教育史讲义》第37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
如何让青少年的心理走出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状态,我们教师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前面讲的,只是我的初步探索。我将进一步研究下去,以期取得更大成果。
让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什么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把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四大要素并列,而在我看来,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方面,心理不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会促进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身体不健康可以想法弥补,如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而心理不健康,则不大容易解脱,往往会给人造成终生阴影,导致身体不健康。因此,我在重视学生道德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健康学理念中,有人把人的身体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三种状态。亚健康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处理得好,可以朝好的方向,即朝健康方向发展;处理得不好,就会朝不好的方向,即朝疾病方向发展。同理,人的心理状况也可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三种状态。据调查,目前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是大多数。特别是初中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 心理发展时期(参见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让青少年心理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变成心理不健康,那么,他们患上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把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推向心理健康,决不能把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推向心理不健康,导致患上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蒙台梭利说:"教师必须为形成较好人类而献出一切。"(《儿童教育》,《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第18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别让青少年心理陷于亚健康,积极推动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正是教师"为形成较好人类而献出一切"的具体体现。
一、"爱屋及乌"与"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与"恨屋及乌"都是一种心理效应。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上的课,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就会不喜欢老师上的课,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喜不喜欢老师,原因很多,其中"上课经常拖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在学生中作过了解,学生对"老师拖堂"的反感度是很高的,下课铃拉响的一瞬间,学生的心就已经奔向操场了,哪里还听得进你说什么,老师越讲,学生越不耐烦。如果老师"拖堂"成为习惯,学生就会非常厌恶,"恨屋及乌",就会不喜欢你上课。相反,如果我们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上课不占用多余时间,既不提前上课,也不拖占下课时间,学生就会尊重我们,喜欢我们,"爱屋及乌",就会喜欢上我们的课。正确利用"爱屋及乌"与"恨屋及乌"的心理效应,是让青少年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好方法。
二、"照本宣科"与"据本放科"
政治课被认为是一门"背多分"的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后,又被认为是一门"抄多分"的学科。"照本宣科"的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背多分"或"抄多分",往往采取在课本上勾勾画画的策略,以为学生勾画清楚了,就能"背多分"或"抄多分"了。殊不知,光靠死记硬背,人的记忆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一旦"背不上"或"抄不着",学生就会感到心理受挫,就有可能由心理亚健康走向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
我采取了"据本放科"的方法,即根据课本,放开内容,引进社会生活的活水,既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又让学生掌握好课本规定的必要知识,既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又让学生记得比较牢靠,届时能够派上用场,从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维护消费权》这一课,理论上是要学生掌握消费者拥有哪些权利,能够区分这些权利,以及如果权利被侵害了如何维权。如果一条二款的讲、背,很难有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政治课是需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课程,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到生活。于是我想到让学生亲身扮演消费者和商家,来切实体验一下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我把学生按照需要分成六个组,每个组负责演绎一种消费者权利,并且要求他们设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据本放科",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寓教于乐,理论结合实践,既解决了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掌握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又因为经过自己亲身的演绎,所以记得很牢靠。这样还怕学生考不出好成绩么?又如,讲《保护个人隐私》这一课,我也不是按照课本一条二款的讲,而是拿出时间,让学生们就"分数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吗?"等问题展开辩论,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说想法,想办法,提建议……,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我在学校担任两个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所教班级都取得了好成绩,政治单科考试成绩的优生率、及格率、平均分在铜梁县同级同类学校当中均位居第一。
三、"堵而断之"与"疏而导之"
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堵而断之",就是给学生下死命令,责成他限时改正,如果到时不改,就要怎样怎样处理等等。事实证明,这不是好方法,往往"堵而不断"。如果采用"疏而导之"的方法,效果就会好得多。
我班曾转来一位复学生,叫陈。刚来时,教过他的老师告诉我,陈读初二时沉溺游戏不能自拔,住校时,晚上曾翻围墙出去上网,在家时,也常趁父母睡着后翻铁门溜出去上网。为让陈戒掉网瘾,父母让他休学,把他带在身边,一学期后,父母托人把他送回学校复学,希望孩子能继续学业,考个高中。
为转变陈,开学第一天,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认真读书,走好自己选择的道路。开始陈很听话,珍惜机会,重拾知识,变化很大。但正当我自以为不用担心时,陈又进了网吧。我气咻咻地走进网吧找到陈,我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跟我出去。他垂头丧气地结了账和我走出网吧。这时,我满腔怒火,心想你这个孩子太不争气了,怎么又走回自己的老路了呢?但理智告诉我,这种环境不宜发火,陈是个高大男生,如果一激之下,他跑掉了,我怎么办?我边走边想对策。我决定采取"疏而导之"的方法。我问他:"为什么去网吧呢?"他说:"就想去呗!"我说:"我能去你家和你父母谈谈吗?"他说:"不要吧……"我意识到他可能怕我去告状,就转了弯说:"你不想我去你家,那你去我家坐坐吧?"他有些忸怩,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最终选择了去我家。坐下后,我倒了杯水给他,让他不要紧张,然后切入话题。我说:"你很喜欢打游戏吗?"大概看我没发火,环境也比较轻松,他松弛下来,回答道:"也不是很喜欢,就是找不到事做,想放松一下。"我说:"一定要靠打游戏来放松吗?"他说:"打球也行。"我说:"男生喜欢打球打游戏都是很正常的,打游戏本身也没有错,但是网吧却不是你们这个年龄适合去的地方。刚才我进去的时候看见里面很多人吸烟,乌烟瘴气,我很不喜欢。不如这样吧……"我突然冒出一个心思,"以后如果你想玩游戏,就来找我,我的电脑给你玩,怎么样?还不收你上网费!"陈对我的提议虽然很忐忑,但感受到了我的诚意答应了。之后,我再次提出要见见他的父母,他虽有些犹豫,但终于同意了。我约陈的父母在学校门口见面。陈没想到我在他父母面前把他大大的表扬了一番,列举了他最近的许多进步。陈的父母非常高兴。陈在一旁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得出来心里是得意的。这段时间陈确实学习进步很大。之后,陈越学越有劲,最近一次在县里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抽测考试中,陈考了689分的好成绩,居全年级第十二名。俗话说,堵不如疏,与其让孩子和自己相抵触,把孩子推出去,不如理解他,给他空间,让他自己控制自己。当然,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在学生彷徨摇摆的时候,帮助他们扶正自己的影子,回到直路上,这才是正确的。这样就能够让孩子的心理从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状态。如果凭一时怒气,教师过激地批评、责骂,通知家长接回,其结果就可能真的成为"你让我滚,我滚了。你让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
四、"施以恩惠"与"惠理兼施"
在对待家庭困难学生上,我们许多老师出于爱心,常常给予学生一些金钱或物质的资助,这种"施以恩惠"的做法是好的。但是,我遇见的一件事,发现仅仅"施以恩惠",不"惠理兼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一天,我班学生杨来找我,她是个内向而木讷的孩子,平时总低着头,不怎么敢正视别人。她轻轻地对我说:"老师,我能不能不要那个书?"学校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报刊,希望学生都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读物,拓展课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妈妈说没钱给我。"我一边不露痕迹地观察她,一边问她,了解她的家庭状况。女孩的妈妈没工作,爸爸在家庭附近打工。农村的街道能有什么好工作呢?我想:"女孩的家庭的确是窘迫的。"我问她:"你想要这书吗?"她点了点头说:"想。"我说:"那好,老师帮你付钱。"女孩的眼泪一溜的滑下来,不停地摇头。我问:"你不愿意?"她点了点头。我又问:"你不想要这书?"她摇了摇头,紧接着又点了点头。我好生奇怪,忽然明白,女孩很想要这书,但是她又不愿用老师的钱。我意识到我的这种施舍式的给予,刺伤了女孩的自尊心,于是,我马上改口道:"这样吧,就当老师借给你的,借期不限,等你以后有能力了再还我。"女孩禁不住大哭起来,我抱了抱她,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你是一个热爱学习又很有志气的孩子。今天我借钱给你买书,以后你有出息了再还我……老师不收你的利息!"听到最后一句,她"噗"的一声笑了,然后跑回教室去了。此后,我观察,杨学习更加用功,也开朗了不少。
对待杨,我采取了"惠理兼施"的方法,着重于培养她的自尊自力自强精神与情怀。事实证明,这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设想,如果我当时说:"没有关系,帮助学生是老师天经地义的事!"这就让学生觉得老师太高,只能仰视,从而加强她的自卑感,心理就可能出现阴影。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转引自杰普莉茨卡娅《教育史讲义》第37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
如何让青少年的心理走出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状态,我们教师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前面讲的,只是我的初步探索。我将进一步研究下去,以期取得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