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路径的研究,发现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存在着数字化技术、知识产权、传统文化流失等诸多风险,严重影响了数字化的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无形文化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及相关档案资料库,这样更方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与意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出于自身发展和安全的积极考虑而采取主动。但意图不能用单一的方式来概括。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商业化的发展,随着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各种群体不断汇集和传播这一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群体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在所谓早期的,所谓蒙昧的文明中,知识和认知是一个整体。今天的人们在知识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却失落了认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变得越来越具有破坏性。因而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具有的认知意义与建设意义被人们忽视了。马克斯·韦伯曾说,如果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学到什么,那就是文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可是,文化具有的内在价值观能引导民众,因此而令人们害怕。因为它带有种族和继承的刺鼻气味,带有免疫力的味道。对文化提批评是会得罪人的,会伤人感情和自尊心的。外界的人提批评意见,不论多么策略和间接,也都会带有教训别人的味道。而做技术工作的人则宁愿实干,改变利率和汇率,放开贸易限制,修改政治体制,实施管理。文化并不是孤立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就会反过来影响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具有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人的内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较小和较简单的社会却是根据稳定的环境的要求来发展他们的文化,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必定给他们的居民带来大得多的和谐和幸福。非物质文化是塑造人们具有一定认同感,使命感与自尊的粘合剂,而人为的工具性的制度设计奴役了人们的精神独立自主,人类变得似机器一样。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路径保护的风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虽然提高了保护效率,创新了保护模式,但更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不可避免的,数字化保护属于新兴的保护模式,这是对传统保护方式的创新,必然就带来了许多保护上的风险。
2.1数字化技术风险
在进行数字保护时,应输入和收集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目前的科技发展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收集和输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从而能够完整、正确地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同时当前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技术没有统一,使得数据库之间不能相互兼容,难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在储存后,民众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访问时却没有有效连接,导致访问信息常常出现反常和错误。而且数字化技术是依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软件上,当前IT行业发展迅速,致使其软件更新换代快,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呈现稳固的保护周期。而且软件的更新换代快,造成的维护费用、保护成本也随之提高。
2.2知识产权风险
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冲击和破坏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收集和存储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知识产权将丧失。同时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对数字化保护时,对数字化录入和采集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位相互矛盾,有的地方借用保护的名义发展经济,对录入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进行开发和利用。出于功利的目的进行保护和采集,这就造成非物质文化遺产原有的知识产权和现有的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
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优化的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技术、知识产权、文化等方面的风险。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重新定位,积极化解面临的主要风险,寻求数字保护的优化策略。
3.1加强科学技术研发
在数字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文化遗产遗传信息库。首先以科学手段论证和提炼可以永远传承和坚守的文化遗产基因信息的核心元素,如文化遗产的图形符号、典型纹样、时代特征、色彩体系等民族文化基因,以保证民族文化DNA的正确传播与传承,利用图形特征或语义特征创建一种准确、快速的图形图像检索方法,来达到文化遗产基因信息准确检索、高效调用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对储存信息的数据库进行开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数字化领域的信息共享和更准确的搜索定位。最后建立规范的采集标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录入上,保障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积极参考国外先进规范的录入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历史文化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集体系。
3.2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规定,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录入和采集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在实施数字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保护单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和扩散,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不受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实践中,必须关注和尊重遗产保护的主体与客体,尊重和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含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者的保护,同时依赖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也明确强调要“努力确保创造、保养和承传这种遗产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 ”,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3.3加强传统文化的辨别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部分,要注意对其进行认定。数字化保护严格遵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保持其原生态、本真性。同时在数字化保护时要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对其中内容的创新上,要在维持原来面目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为了迎合现代发展特征就肆意破坏和肢解非物质文化,任何意义上的曲解和随意篡改都是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践踏。
结语
通过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数字化可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纠纷、传统文化流失等多方面的风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造成冲击,但是随着日后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保护意识更加健全,将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形成有利推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闰华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王明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风险与路径反思[J].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无形文化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及相关档案资料库,这样更方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与意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出于自身发展和安全的积极考虑而采取主动。但意图不能用单一的方式来概括。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商业化的发展,随着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各种群体不断汇集和传播这一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群体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在所谓早期的,所谓蒙昧的文明中,知识和认知是一个整体。今天的人们在知识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却失落了认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变得越来越具有破坏性。因而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具有的认知意义与建设意义被人们忽视了。马克斯·韦伯曾说,如果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学到什么,那就是文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可是,文化具有的内在价值观能引导民众,因此而令人们害怕。因为它带有种族和继承的刺鼻气味,带有免疫力的味道。对文化提批评是会得罪人的,会伤人感情和自尊心的。外界的人提批评意见,不论多么策略和间接,也都会带有教训别人的味道。而做技术工作的人则宁愿实干,改变利率和汇率,放开贸易限制,修改政治体制,实施管理。文化并不是孤立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就会反过来影响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具有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人的内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较小和较简单的社会却是根据稳定的环境的要求来发展他们的文化,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必定给他们的居民带来大得多的和谐和幸福。非物质文化是塑造人们具有一定认同感,使命感与自尊的粘合剂,而人为的工具性的制度设计奴役了人们的精神独立自主,人类变得似机器一样。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路径保护的风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虽然提高了保护效率,创新了保护模式,但更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不可避免的,数字化保护属于新兴的保护模式,这是对传统保护方式的创新,必然就带来了许多保护上的风险。
2.1数字化技术风险
在进行数字保护时,应输入和收集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目前的科技发展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收集和输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从而能够完整、正确地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同时当前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技术没有统一,使得数据库之间不能相互兼容,难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在储存后,民众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访问时却没有有效连接,导致访问信息常常出现反常和错误。而且数字化技术是依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软件上,当前IT行业发展迅速,致使其软件更新换代快,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呈现稳固的保护周期。而且软件的更新换代快,造成的维护费用、保护成本也随之提高。
2.2知识产权风险
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冲击和破坏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收集和存储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知识产权将丧失。同时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对数字化保护时,对数字化录入和采集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位相互矛盾,有的地方借用保护的名义发展经济,对录入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进行开发和利用。出于功利的目的进行保护和采集,这就造成非物质文化遺产原有的知识产权和现有的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
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优化的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技术、知识产权、文化等方面的风险。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重新定位,积极化解面临的主要风险,寻求数字保护的优化策略。
3.1加强科学技术研发
在数字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文化遗产遗传信息库。首先以科学手段论证和提炼可以永远传承和坚守的文化遗产基因信息的核心元素,如文化遗产的图形符号、典型纹样、时代特征、色彩体系等民族文化基因,以保证民族文化DNA的正确传播与传承,利用图形特征或语义特征创建一种准确、快速的图形图像检索方法,来达到文化遗产基因信息准确检索、高效调用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对储存信息的数据库进行开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数字化领域的信息共享和更准确的搜索定位。最后建立规范的采集标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录入上,保障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积极参考国外先进规范的录入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历史文化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集体系。
3.2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规定,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录入和采集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在实施数字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保护单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和扩散,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不受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实践中,必须关注和尊重遗产保护的主体与客体,尊重和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含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者的保护,同时依赖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也明确强调要“努力确保创造、保养和承传这种遗产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 ”,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3.3加强传统文化的辨别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部分,要注意对其进行认定。数字化保护严格遵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保持其原生态、本真性。同时在数字化保护时要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对其中内容的创新上,要在维持原来面目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为了迎合现代发展特征就肆意破坏和肢解非物质文化,任何意义上的曲解和随意篡改都是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践踏。
结语
通过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数字化可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纠纷、传统文化流失等多方面的风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造成冲击,但是随着日后科学技术更加发达,保护意识更加健全,将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形成有利推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闰华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王明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风险与路径反思[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