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各界围绕党内和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党内和谐的内涵、党内和谐的特征、党内和谐的功能、党内和谐的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对有关党内和谐的理论观点作了综述。
[关键词]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综述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7-0024-02
自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各界就围绕党内和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高潮,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关于党内和谐的内涵
“党内和谐”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的首次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认识和自身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党内和谐的内涵作了揭示,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指党内关系的和谐。党内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党组织内部各个构成部分以及各个层面之间规范化和非规范化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包括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党组织之间围绕党员权利和义务所产生的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党组织成员共同的政治信仰、规范的正式组织关系、统一的组织原则、相同的责任义务、崇高的奉献精神、畅所欲言的民主作风、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平等正常的人际交往、团结创新的良好氛围等,构成了和谐融洽的党内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可见,党内和谐主要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党内各级领导班子的和谐、党员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和谐。[1]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主要是思想和组织和谐,以及这两者和谐才能实现的行动和谐。思想和谐表现为,在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党的纲领、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路线方针政策上以及在党的宗旨、执政理念、世界观、价值观包括荣辱观、党的组织原则、领导制度等方面取得基本共识。组织和谐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关系的和谐。思想和谐是灵魂,组织和谐是保证,行动和谐是结果。组织和谐以思想和谐为前提,以民主集中制和党的规章制度为保证,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关键。有了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就会有党的行动的和谐,党组织就必然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2]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党内整体运行状态的政治范畴的反映。所谓党内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本质属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本质特征。[3]
曾庆红在2006年12月12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党内和谐,是全党同志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自觉的道德追求之上的紧密团结,是建立在恪守党章要求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基础上的彼此信任、平等融洽、相互关爱与和谐相处。”[4]
二、关于党内和谐的特征
有的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有三大标准:一是思想和谐,即全党要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执政宗旨、执政理念以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和党自身建设重大战略和方针政策上的高度共识;二是组织和谐,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使党内各种关系实现和谐;三是行动和谐,即在思想和谐、组织和谐的基础上,达到全党在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5]
有的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有四个基本特征:(1)构成党内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政治信仰;(2)统一的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党内关系和谐的政治基础;(3)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关系的重要表现;(4)党内关系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利益基础。[6]
还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应体现为六个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所有党员一律平等,不允许特殊党员存在;二是公开原则。党组织要及时进行党务公开;三是讨论原则。经常性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集党员意见;四是监督原则。加强党内监督,与不和谐现象作斗争;五是集体领导原则。党的委员会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六是纪律原则。党内和谐要建立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基础上。[7]
三、关于党内和谐的功能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有两大功能:一是内在功能,即党内和谐是实现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促进党内和谐的过程,是不断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协调党内各种关系的过程,有利于不断实现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统一的和谐;二是外在功能,即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之源。党内和谐是一种内在机制,会不断增强党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党内和谐是一面旗帜,会不断增强党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激发社会活力,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8]
就党的自身建设而言,有学者提出党内和谐的五大功能:一是凝聚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能使党团结一致。二是交流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有利于人们相互之间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三是激励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互补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有助于党内形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心理氛围。五是协调与强制和谐统一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典范。这里的党内和谐功能主要是从党内关系的角度思考的。[9]
四、关于党内和谐的实现路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为实现党内和谐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指导性方向。多数学者主要是围绕上述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与论证的。
路径一:以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党内和谐;以党内民主推动党内和谐;以从严治党推动党内和谐;以交流沟通推动党内和谐;以“党员关怀”推动党内和谐。[10]
路径二: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思想统一推进党内和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组织团结巩固党内和谐;树正气、压邪风,以作风正派促进党内和谐;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内和谐。[11]
路径三:党内和谐重在建设。第一,提高思想水平,夯实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第二,注重政治方向,确保党内和谐的正确轨道。第三,加强组织建设,壮大党内和谐的力量。第四,坚持反腐倡廉,提升党内和谐的程度。第五,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内和谐的动力。[12]
路径四:促进党内和谐,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党的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本前提;二是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三是建立通畅的党内不同意见的表达机制,探索整合党内意志的新方法,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途径;四是规范党内生活,努力维护党内三大和谐关系,勇于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党内和谐的核心要义;五是严肃党的纪律,贯彻落实好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规章制度,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可靠保障;六是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是维护党内和谐的根本所在。[13]
路径五:一要强化共同理想信念,夯实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二要深化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三要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党内和谐;四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保障党内和谐;五要建设和谐领导班子,带动和促进党内和谐;六要构建消除不和谐因素的机制,增强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能力;七要坚持开展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八要妥善处理好党内利益关系,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九要加强党内文化建设,增强党的感召力、凝聚力,促进党内和谐;十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反腐防腐能力。[14]
参考文献:
[1]黄明哲.党内和谐关系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4).
[2]甄小英.党内和谐主要是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J].人民论坛,2006,(4/A).
[3]唐晓清.论党内和谐的理论形态和实现途径[J].学习论坛,2006,(12).
[4]曾庆红.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迎接十七大召开[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5300232.html,2007-01-18.
[5]赵明中等.关于党内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12).
[6]黄明哲.党内和谐关系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4).
[7]张书林.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引擎[J].学习论坛,2007,(1).
[8]唐晓清.论党内和谐的理论形态和实现途径[J].学习论坛,2006,(12).
[9]黄明哲.党内和谐关系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4).
[10]李英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J].理论前沿,2006,(23).
[11]张萌.党内和谐初探[J].唯实,2007,(1).
[12]权伟太.论党内和谐[J].中国共产党,2007,(3).
[13]杨元华.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J].党政论坛,2007,(1).
[14]黄明哲.要重视增进党内和谐[J].理论动态,2007,(1737).
责任编辑 王安庆
[关键词]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综述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7-0024-02
自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各界就围绕党内和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高潮,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关于党内和谐的内涵
“党内和谐”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的首次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认识和自身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党内和谐的内涵作了揭示,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指党内关系的和谐。党内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党组织内部各个构成部分以及各个层面之间规范化和非规范化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包括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党组织之间围绕党员权利和义务所产生的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党组织成员共同的政治信仰、规范的正式组织关系、统一的组织原则、相同的责任义务、崇高的奉献精神、畅所欲言的民主作风、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平等正常的人际交往、团结创新的良好氛围等,构成了和谐融洽的党内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可见,党内和谐主要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党内各级领导班子的和谐、党员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和谐。[1]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主要是思想和组织和谐,以及这两者和谐才能实现的行动和谐。思想和谐表现为,在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党的纲领、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路线方针政策上以及在党的宗旨、执政理念、世界观、价值观包括荣辱观、党的组织原则、领导制度等方面取得基本共识。组织和谐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关系的和谐。思想和谐是灵魂,组织和谐是保证,行动和谐是结果。组织和谐以思想和谐为前提,以民主集中制和党的规章制度为保证,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关键。有了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就会有党的行动的和谐,党组织就必然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2]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党内整体运行状态的政治范畴的反映。所谓党内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本质属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本质特征。[3]
曾庆红在2006年12月12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党内和谐,是全党同志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自觉的道德追求之上的紧密团结,是建立在恪守党章要求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基础上的彼此信任、平等融洽、相互关爱与和谐相处。”[4]
二、关于党内和谐的特征
有的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有三大标准:一是思想和谐,即全党要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执政宗旨、执政理念以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和党自身建设重大战略和方针政策上的高度共识;二是组织和谐,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使党内各种关系实现和谐;三是行动和谐,即在思想和谐、组织和谐的基础上,达到全党在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5]
有的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有四个基本特征:(1)构成党内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政治信仰;(2)统一的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党内关系和谐的政治基础;(3)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关系的重要表现;(4)党内关系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利益基础。[6]
还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应体现为六个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所有党员一律平等,不允许特殊党员存在;二是公开原则。党组织要及时进行党务公开;三是讨论原则。经常性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集党员意见;四是监督原则。加强党内监督,与不和谐现象作斗争;五是集体领导原则。党的委员会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六是纪律原则。党内和谐要建立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基础上。[7]
三、关于党内和谐的功能
有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有两大功能:一是内在功能,即党内和谐是实现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促进党内和谐的过程,是不断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协调党内各种关系的过程,有利于不断实现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统一的和谐;二是外在功能,即党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之源。党内和谐是一种内在机制,会不断增强党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党内和谐是一面旗帜,会不断增强党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激发社会活力,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8]
就党的自身建设而言,有学者提出党内和谐的五大功能:一是凝聚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能使党团结一致。二是交流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有利于人们相互之间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三是激励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互补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有助于党内形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心理氛围。五是协调与强制和谐统一功能。和谐的党内关系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典范。这里的党内和谐功能主要是从党内关系的角度思考的。[9]
四、关于党内和谐的实现路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为实现党内和谐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指导性方向。多数学者主要是围绕上述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与论证的。
路径一:以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党内和谐;以党内民主推动党内和谐;以从严治党推动党内和谐;以交流沟通推动党内和谐;以“党员关怀”推动党内和谐。[10]
路径二: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思想统一推进党内和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组织团结巩固党内和谐;树正气、压邪风,以作风正派促进党内和谐;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内和谐。[11]
路径三:党内和谐重在建设。第一,提高思想水平,夯实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第二,注重政治方向,确保党内和谐的正确轨道。第三,加强组织建设,壮大党内和谐的力量。第四,坚持反腐倡廉,提升党内和谐的程度。第五,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内和谐的动力。[12]
路径四:促进党内和谐,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党的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本前提;二是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三是建立通畅的党内不同意见的表达机制,探索整合党内意志的新方法,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途径;四是规范党内生活,努力维护党内三大和谐关系,勇于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党内和谐的核心要义;五是严肃党的纪律,贯彻落实好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规章制度,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可靠保障;六是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是维护党内和谐的根本所在。[13]
路径五:一要强化共同理想信念,夯实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二要深化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三要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党内和谐;四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保障党内和谐;五要建设和谐领导班子,带动和促进党内和谐;六要构建消除不和谐因素的机制,增强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能力;七要坚持开展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八要妥善处理好党内利益关系,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九要加强党内文化建设,增强党的感召力、凝聚力,促进党内和谐;十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反腐防腐能力。[14]
参考文献:
[1]黄明哲.党内和谐关系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4).
[2]甄小英.党内和谐主要是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J].人民论坛,2006,(4/A).
[3]唐晓清.论党内和谐的理论形态和实现途径[J].学习论坛,2006,(12).
[4]曾庆红.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迎接十七大召开[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5300232.html,2007-01-18.
[5]赵明中等.关于党内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12).
[6]黄明哲.党内和谐关系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4).
[7]张书林.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引擎[J].学习论坛,2007,(1).
[8]唐晓清.论党内和谐的理论形态和实现途径[J].学习论坛,2006,(12).
[9]黄明哲.党内和谐关系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4).
[10]李英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J].理论前沿,2006,(23).
[11]张萌.党内和谐初探[J].唯实,2007,(1).
[12]权伟太.论党内和谐[J].中国共产党,2007,(3).
[13]杨元华.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J].党政论坛,2007,(1).
[14]黄明哲.要重视增进党内和谐[J].理论动态,2007,(1737).
责任编辑 王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