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兄弟:从活儿王起家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小人物才有意思,
  我不认为这世界有英雄。”肖央说。
  继2010年底,“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爆红网络后,
  他们在2011年底推出短片新作《父亲》,
  依旧是草根故事,逗人笑也让人哭。
  短片上线一周,创下超过1700万的点击量。
  70后王太利、80后肖央这对“筷子兄弟”组合,
  自编自导自演自唱,他们笑着说,
  很难找到像他们这样什么都自己干的。
  肖央告诉记者:“我们叫筷子兄弟,
  就是酸甜苦辣一起尝的意思。
  他负责‘老’,我负责‘男孩’。”
  
  筷子兄弟:
  我在朝未来的方向潜移默化着。
  相信有一天,未来的大人物是我,我却还是我。
  静默地,等我来吧。
  
  两个“活儿王”见面了
  
  “我一直想当个歌星。”王太利说。1997年年底,27岁的王太利再次从山东老家跑到北京,他租住在地下室里,为自己的歌星梦做最后的努力。那一年秋,17岁的肖央离开承德,他考入了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肖央跟着老师学画画,他觉得老师太厉害了,自己以后也要成为一个画家。
  因为心底里的歌星梦,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王太利仍旧热切地希望能够找到机会。几年里,王太利几次到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他没有找到什么门路,几乎是东碰西撞,往往是没钱了、呆不下去了就回老家,过几个月又跑出来。王太利现在还记得1993年冬初到北京时,他在西苑租到一间临时搭建的房子,只有一扇门大小,盖上所有东西他还是冻得不行。
  这年,揣着1800元又到北京,大龄青年王太利先得考虑生存。他花300元,在中央美院租到了一个床位,又花600元买了一个寻呼机,然后在一家小广告公司找了份拉广告的活。“那时候就觉得,我只有这几百块钱了,再也没法找家里人要了。真是有一股子劲,人都是逼出来的。”王太利感慨地说。他为了拉广告,疯狂地打电话,嗓子说冒烟了,晚上9点了,他还在跟人谈呢。就这样赚到点钱,回家过年时,王太利已经不打算回北京了。“那日子太痛苦了。但是,钱都存在北京的银行呢!”王太利笑着说,“我就跟自己说,再找个地方试一把!”就这样,他背着家里的破褥子、破录音机又北上了。
  回到北京后,王太利开始在《音乐生活报》的广告部拉广告。“那时候,那里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专业媒体,那可是一面旗帜。我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人。”没人愿意拉广告,王太利形容他去了以后,拉一个广告成一个,某个下午算算有4000元的提成他都惊着了,赚钱还能这么容易。年终,单位奖励他一个摩托罗拉的大个手机,王太利得意洋洋地别在身上,走了好几个来回。
  王太利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肖央在中央美院附中一边上学一边赚学费。“我跟我妈吹牛说:学费,您就甭管了。”夸下海口后,他给别人画画赚钱。在附中,肖央想要弄乐队,他觉得当个歌手到处演出,穿着皮夹克,挺帅的!而且,能够很直接地表达自己。当了一阵校园歌手后,肖央开始想得更多,他发现画画、唱歌都是很个人的事情,跟社会的关系不够紧密。因为选修过平面广告的课,他想到自己可以当个广告导演,去拍片子,既有挑战性又是集体协作的工作。就这样,肖央在2001年考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美术系,学影视广告导演专业。
  2000年,有了点钱的王太利开始创业,办公司跟韩国的公司合作做艺人的培训等,结果失败了。此后,他开过餐馆也办过其他公司,都以不成告终。最后,王太利身上就剩10000多元。他还是办了个小公司,以中介的方式承接艺人的代言活动,慢慢做了起来,有了比较稳定的客户。因为有不少客户提出拍广告片的要求,王太利需要找个能拍广告的导演。某天晚上,他在中央美院旁的小饭馆里跟一个正埋头吃饭、素不相识的男生打听:“认识拍广告的导演吗?”男生爽快地说:“认识!北电的,很厉害的。”然后,王太利拿到了一个叫肖央的人的电话。
  其实,肖央跟那个男生不熟。他的很多同学在美院,所以他常过来找同学,大家相互知道而已。上了大学,肖央还是到处兼职赚钱。“高中就没让家里人掏钱,上了大学更不能了。”肖央笑说。北电的学费不少,有时候拍作业还得自己掏钱。肖央在班上有个绰号“活儿王”。大四时,他接了份画插画的活,一张画120元。加上其他的活儿,一个月平均能赚一两万元。
  王太利见到肖央后,感觉这是個很谦虚、挺认真的小孩,而且跟自己很像,都是“活儿王”。聊了聊,他跟肖央说:“以后我这里还有很多活的,便宜点哈!”合作了三次,王太利觉得肖央靠谱,不像以前合作过的一些导演,总是让人不愉快,不是撂挑子就是临时加价。
  有一天,王太利在MSN上给了肖央一首歌,说:“咱们试着拍个东西,挺好玩的。”肖央在日记里写:“以前一客户现在成哥们儿了,歌手经纪人老王找了一首冲绳农民唱的歌,改了改,和我合唱了,我头一回进棚,不习惯,但好歹录完了。很快我们会开始MV的筹备,自然是我来设计和拍摄,会在网上播,挺好玩的,希望能让大家暂时忘记不那么愉快的现实生活,乐呵乐呵。”
  于是,“筷子兄弟”诞生了。
  
  跟客户拔河不如干自己的活
  
  拍一部短片,有一首主打原创歌曲,讲小人物的故事,要搞笑,但是也要有情节能扎进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是筷子兄弟最初短片创作时就定下的调子,他们一直在坚持,并且做得很好。“我们就是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肖央说。
  肖央大学毕业后,很受打击,一毕业就失业。念书时是“活儿王”,他以为毕业了,坐在家里就能接到源源不断的活儿,事实上是一个活儿也没有。“导演是不找工作的,有人找你拍片子就是工作。”肖央解释。肖央感到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他学会了珍惜机会,别人说帮忙想个创意,明知道没谱的事儿,他也会认真地琢磨,划分好分镜头,连夜给人发邮件。肖央安慰自己,就当是做作业了。熬过近一年的失意时间后,肖央开始过起与客户拔河的日子。客户的要求总是很多,肖央常常要做的是修改和妥协。他在日记里写:“自发的创作是娱乐自己,商业的创作就得服务于别人。”
  和王太利一起拍MV《男艺伎回忆录》就是满足了肖央自发的创作。那时候,为了拍片,他们两人都掏了几万元钱,肖央还挺心疼钱。从创意到全部制作完成,大概有2个月的时间,其中有着无数的新鲜感和成就感。没想到,短片在网络上受到追捧,在参加了新浪的播客大赛后,获得了十万元的奖金。
  说起他们的自编自演,肖央说:“主要是因为没有钱,只能自己演。而且,我也爱演。”肖央上大学时有表演课,因为班上的同学都是学美术的,比较害羞,放不开,老师看肖央活泛些,就让他当表演课的课代表,他要负责编小品,组织大家排练。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肖央必须根据同学们的特点编小品,一学期下来,他的表演、导演水平看涨。肖央还经常在同学的短片作业里串戏,有的老师对他印象挺深。有次,肖央在学校里遇到骑车而过的导演系老师,打了声招呼:“老师好!”老师骑着车,回道:“好——演——员——啊!”说完这话,已经骑出大老远了。
  王太利从2006年开始填词写歌,他发现这并不难。“我从1990年代开始听国外流行歌曲,这么多年下来的好处是听得多了,能听出好坏来。有积累,心里就有了底。写歌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足够用心。”王太利拉着肖央进棚录了歌,肖央拉着王太利开始了表演,他们就这样自己把活儿都干了。
  2009年以后,肖央实现了大学时的梦想,他自嘲“成了一个闲不下来的二流广告导演”,随着工作的忙碌,他坐下来写东西、发牢骚的时间和心境越来越少。习惯记日记的肖央这样写:“但是,为五斗米折腰的那些不眠夜里,把那些来不及记录的伤感、无奈、愤怒和小清新拍成电影的想法却日复一日的强烈,于是终于有了败家贴钱拍摄的《老男孩》,以及之后会让人喜欢或嗤之以鼻的那些片子。”肖央和王太利满腔热情地投入拍短片,他们想要讲述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总结,成长中的种种真实感受。
  《老男孩》中曾经感动了很多人的片尾曲是王太利写的,他说那写的就是他的人生。王太利当时还在办公司,工作之余对着音乐想词,有时候一边哭一边写。肖央也不否认创作时受到了日本组合Mr Children的MV《Kurumi》影响,而且,他在上大学时就一直想写个参加快乐男生节目的故事,他曾想过一个卡拉OK服务员或者一个黑社会小弟参加快乐男生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老男孩》是酝酿已久的故事,在拍摄中也费尽了力气。
  之前,很多人认为网络短片大多制作简陋粗糙,上不得台面。筷子兄弟的短片打破了这样的惯性思维。在参加11度青春短片展播时,《老男孩》的45分钟篇幅曾备受质疑,大家习惯地认为10分钟是短片的最佳时间。时至今日,肖央和王太利有些骄傲地说:“创新就是要超前一小步。”
  
  再积累积累梦想
  
  拍《老男孩》的时候,肖央推了所有的广告活儿,因为种种不顺利,拍摄周期拖得很长。他覺得这么大年纪了,该做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了。然而,现实很残酷。赞助的钱不够,肖央把自己几年来的积蓄都投了进去。拍摄中,王太利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住院。没有确诊前,反复做检查,王太利在北京一边拍戏,一边上网查资料。“其实也是胡查,因为淋巴癌有很多型,每种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王太利说。确诊后,父亲病情更严重了,王太利无奈丢下剧组回家尽孝。
  肖央一个人苦撑。主演之一不在,就拍其他的戏。有一段是肖央跳进河里捞出吉他,抱着吉他沉不下去,他就抱了块大石头坐在河底。肖央说:“我就想,我在这里干嘛呢?一天几万几万地花着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拍完片子。让河水把我冲走得了!”肖央跟自己说,片子拍完就行了,这事就此结束,再这么弄就不过了。
  拍完片子,在医院陪护父亲的时候,王太利也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他去买了套正装,决定以后搞些实际的生计,不再折腾这些了。他以悲壮的态度告诉自己,《老男孩》就是一座墓碑,永远在那里,就此告别。然而,王太利接到了肖央的电话:“老王,你别改行了。”
  《老男孩》反响之好,让筷子兄弟一炮而红。短片上线后,第一天得到了30万的点击,第二天上升到70万,此后每天保持着80万的增长速度。王太利面对如潮的好评却不敢相信。“因为我经历的失败太多了,每一件事儿都是不成的。所以,我对任何事情都是悲观的。”这些年,王太利无处安身时,疲劳地坐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大堂打瞌睡,被保安轰出大门;他买了个便宜的面包,会去麦当劳要份番茄酱撒上;为生活所迫,他不会公关又不得不强装欢颜,巴结混得好的老乡。漂在北京,王太利时常感叹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失败得多了,他感觉无力与命运抗争。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抉择。《老男孩》把王太利拉回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不仅能唱歌,还多了一个演员的标签。自然,肖央多了个歌手的身份,慢慢的,他开始想当一个电影导演了。
  肖央没有急着拍长片,虽然很多人来谈,他没有拒绝,当然更是埋头做短片,“积累积累”。拍《父亲》时,依旧是肖央写的剧本,王太利创作歌曲,两个人又演又唱。
  在编辑《父亲》的后期时,肖央的父亲住院了。他回去看望父亲,觉得退休的父亲像个老小孩。王太利的父亲已经去世,他说从小没少挨打,因为父亲的严厉管教,他的学习基础还不错。多年后,他跟父亲说过,应该以激励为主,不该那么狠地打孩子。但是这么多年来,父子俩没有说过推心置腹的心里话。1998年,王太利在北京赚到钱,过年回家给父亲买了一只野生的鳖,花了好几百块钱。“就想给我爸好好补一补,我爸把它给蒸死了。我就说,你这太残酷了吧。”王太利回忆着。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爸爸,我爱你。”这是王太利再也没有机会说的话,也是他终生的遗憾。坐在一边的肖央说:“拍《父亲》,我就想讲一个事儿:父爱是一种本能。”
  走红了的筷子兄弟,对于成功有着清醒的认识:“现在的人把成功定义的太简单了,就是有钱,没钱就是不成功。一帮老同学聊起过去眉飞色舞,谈到现在就战战兢兢,大家最怕提到的就是挣钱,因为彼此间差距巨大。我们觉得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健康的身体,才是成功。很多人都在寻找一个所谓的成功的角色,就是忘记寻找自我了。”
  自我和梦想,是筷子兄弟一直坚持的。对于王太利来说,歌手的梦想已经实现,他希望以后能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对于肖央来说,下一个梦想是当个电影导演,然后还会有新的梦想。
  
  筷子兄弟:
  我在朝未来的方向潜移默化着。
  相信有一天,未来的大人物是我,我却还是我。
  静默地,等我来吧。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筷子兄弟《老男孩》
  
  一路走来,筷子兄弟有过笑着难过的日子,品尝着普通人的无奈,这情绪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短片,也感动了无数的人。正如肖央所说,心底的伤怀让人们对美好的、纯粹的东西,有着无限的遐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