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信息的不断更新,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准确的目标定位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阅读目标,借助教科书中的几个着力点,准确定位阅读目标,培养他们独立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阅读续航,为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助力。
【关键词】阅读目标 导语 提示 体裁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31-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信息的不断更新,培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如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准确的目标定位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指导他们学会确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阅读目标作指向,就能为达到目标主动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把自己摆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亲历确定学习目标的实践过程,便能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一、围绕单元导语确立学习目标
现行人教版高年段语文教科书在每单元前都编有单元导语,它除了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明本组的学习专题的作用外,特别在第二自然段对单元组的学习重点和读写训练点作了明确说明,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确立学习目标。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可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并提醒学生应把单元学习内容和重点纳入本单元各课的阅读目标中。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四篇课文都是以刻画人物形象特点为主的,它的单元导语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由此可见,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③学习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教学本单元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然后提醒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均可根据以上三点确立学习目标。如: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形象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体现在哪里?它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如此反复几次,学生不仅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烂熟于心,更在这反复的训练中学会了确立学习目标的方法。
二、紧扣编者提示确立学习目标
本套教科书,编者在编写时,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通过提问题的形式作了一些读写提示。通常是精读课文问题编在文后,以供师生学完检测,检验教、学成果;而略读课文问题编在文前,既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又为教师教或学生学提供导航,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还有一些提示是通过文中的“泡泡”呈现的,这些“泡泡”或引发读者思考,或激荡读者情感,或作出归纳小结……这些问题或提示一般都体现了课文学习的重难点或文章的特点,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编者的这些问题或提示,初步领会编者的意图,由提示衍生目标,从而轻松准确地确立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再见了,亲人》一文,编者在课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这两个问题可以马上置换成学习目标,前一个是内容理解上的目标,后一个是表达方法上的目标,这两目标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所在。再如,同组的《金色的鱼钩》一文,编者在课前有一个提示:“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这是学生理解本文的难点,学生把它转换成阅读目标后,就找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只要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很快抓住阅读目标并进行学习、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三、根据课文体裁确立学习目标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在单元分组前对选编的课例均进行了分类,有的写人、有的叙事、有的说明、有的状物……它们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各有各的体裁特点,由此而产生的阅读目标也各不相同。比如学习记事的文章重在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及它告诉我们什么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习写人的文章重在抓住人物的特点或品质,以及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的;学习说明文重在弄清作者告诉了我们事物的哪些方面,以及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辨析文章的体裁入手,依据相应的文体特点确立文章的阅读目标。如学习《詹天佑》一文,可先让学生审清课题,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接着启发学生回顾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是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依据写人文章的特点确立该课的阅读目标:课文写了詹天佑的什么典型事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明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如学习《鲸》一文,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后,可让学生分辨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确定本文的学习目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坚持练习,学生因文而异自我确立阅读目标的能力不但能形成,而且会日益提高。
四、把握文章思路确立学习目标
一篇好文章,作者在写作之前总要进行一番构思,形成一定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思路是抓住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是读懂文章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根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抓住了哪些材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怎么组织表达的。如此一来,文章的阅读目标便随之水落石出。如《慈母情深》一文,文字浅显易懂,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再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文章抓住了哪些材料来描写母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生只要把握住文章的思路,就不难由此深入,从内容到情感,由情感到写法,阅读目标在一步步的发问中得到解决。另外,教科书中的阅读链接、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等栏目,与单元导语、课例等一脉相承、同气连枝,都可以作为确立阅读目标的依据,只要教师善加利用,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素养不难得不到提高。
明晰而准确的阅读目标就像学生阅读的导航仪,它可以引领学生顺着目标导向一路向前,少走弯路,直达目的地。教師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读懂课文,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读懂课文,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教科书为依托,引导、训练学生准确定位阅读目标,将直接影响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未来的可持续阅读。
【关键词】阅读目标 导语 提示 体裁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31-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信息的不断更新,培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如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准确的目标定位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指导他们学会确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阅读目标作指向,就能为达到目标主动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把自己摆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亲历确定学习目标的实践过程,便能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一、围绕单元导语确立学习目标
现行人教版高年段语文教科书在每单元前都编有单元导语,它除了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明本组的学习专题的作用外,特别在第二自然段对单元组的学习重点和读写训练点作了明确说明,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确立学习目标。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可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并提醒学生应把单元学习内容和重点纳入本单元各课的阅读目标中。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四篇课文都是以刻画人物形象特点为主的,它的单元导语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由此可见,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③学习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教学本单元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然后提醒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均可根据以上三点确立学习目标。如: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形象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体现在哪里?它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如此反复几次,学生不仅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烂熟于心,更在这反复的训练中学会了确立学习目标的方法。
二、紧扣编者提示确立学习目标
本套教科书,编者在编写时,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通过提问题的形式作了一些读写提示。通常是精读课文问题编在文后,以供师生学完检测,检验教、学成果;而略读课文问题编在文前,既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又为教师教或学生学提供导航,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还有一些提示是通过文中的“泡泡”呈现的,这些“泡泡”或引发读者思考,或激荡读者情感,或作出归纳小结……这些问题或提示一般都体现了课文学习的重难点或文章的特点,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编者的这些问题或提示,初步领会编者的意图,由提示衍生目标,从而轻松准确地确立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再见了,亲人》一文,编者在课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这两个问题可以马上置换成学习目标,前一个是内容理解上的目标,后一个是表达方法上的目标,这两目标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所在。再如,同组的《金色的鱼钩》一文,编者在课前有一个提示:“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这是学生理解本文的难点,学生把它转换成阅读目标后,就找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只要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很快抓住阅读目标并进行学习、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三、根据课文体裁确立学习目标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在单元分组前对选编的课例均进行了分类,有的写人、有的叙事、有的说明、有的状物……它们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各有各的体裁特点,由此而产生的阅读目标也各不相同。比如学习记事的文章重在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及它告诉我们什么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习写人的文章重在抓住人物的特点或品质,以及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的;学习说明文重在弄清作者告诉了我们事物的哪些方面,以及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辨析文章的体裁入手,依据相应的文体特点确立文章的阅读目标。如学习《詹天佑》一文,可先让学生审清课题,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接着启发学生回顾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是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依据写人文章的特点确立该课的阅读目标:课文写了詹天佑的什么典型事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明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如学习《鲸》一文,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后,可让学生分辨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确定本文的学习目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坚持练习,学生因文而异自我确立阅读目标的能力不但能形成,而且会日益提高。
四、把握文章思路确立学习目标
一篇好文章,作者在写作之前总要进行一番构思,形成一定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思路是抓住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是读懂文章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根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抓住了哪些材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怎么组织表达的。如此一来,文章的阅读目标便随之水落石出。如《慈母情深》一文,文字浅显易懂,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再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文章抓住了哪些材料来描写母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生只要把握住文章的思路,就不难由此深入,从内容到情感,由情感到写法,阅读目标在一步步的发问中得到解决。另外,教科书中的阅读链接、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等栏目,与单元导语、课例等一脉相承、同气连枝,都可以作为确立阅读目标的依据,只要教师善加利用,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素养不难得不到提高。
明晰而准确的阅读目标就像学生阅读的导航仪,它可以引领学生顺着目标导向一路向前,少走弯路,直达目的地。教師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读懂课文,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读懂课文,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教科书为依托,引导、训练学生准确定位阅读目标,将直接影响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未来的可持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