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采用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黄河流域2008-2017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度,对其影响因素归纳梳理并基于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2008-2017年黄河流域GTFP整体提升2.32%,上游地区提升最为明显(8.32%);GTFP提升原因不仅来自技术进步,还来自技术效率提升.(2)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GTFP平均提高12.93%,FDI能够显著促进GTFP的增加,要素结构与GTFP呈“倒U”型关系.(3)科技进步对GTFP的影响方向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依次呈现“N”型分布;财政分权与GTFP的关系在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分别为“倒U”型与“U”型关系,分位数回归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其他文献
异常值检测方法研究是当今数据分析领域的一个热门问题.传统的基于模型的异常值检测方法,往往是先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再检测异常值,但是异常值的存在会影响参数估计值,从而使得异常值检测结果不可靠.文章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引入异常值识别变量,提出线性均值漂移模型.在进行低维数据异常值检测时,对漂移项施加SCAD惩罚,利用坐标下降算法同时进行参数估计和异常值检测;在进行高维数据异常值检测时,对模型参数和异常值识别变量分别施加SCAD惩罚,利用坐标下降算法同时进行参数估计、变量选择和异常值检测.基于线性均值漂移模型
自《淮南子》将“水冰”之喻引入生死之辨后,王充、张载与船山都对其进行了义理阐释,形成了严密而系统的气学脉络.王充以“水冰”有别喻生死不同:生如水凝为冰,死如冰释为水,生不能不死,如冰不能不释,死后不再有知,如冰释不再为冰.这一说法批判了谶纬迷信的流行泛滥,同时也遗留了宿命论和价值根源缺失问题.张载借“水性”喻人性:水凝冰释而水性不变,人有存亡而人性不灭.人性源于太虚之气的良能妙用,所以是“天人一源”.通过体用论的建构,张载弥补了王充学说的缺陷,但也留下了身心问题有待解决.船山借水之“常体”与“常体”之变喻
对变量进行重要性度量是变量选择的依据.变量选择在复杂数据的统计建模和解释预测中具有广泛的研究背景.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文章对回归问题中的最小深度、变量在根节点的分裂频次、置换重要性、节点纯度等变量重要性度量进行了原理阐述,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各种重要性度量的性能,为新方法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文章基于耕地压力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2001-2017年耕地压力指数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分异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动态演化分析.结果 表明:2001-2017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总体呈下降态势,耕地压力指数由2001年的0.98下降至2017年的0.79,2017年13个粮食主产区中有8个处于或高于临界压力区.研究期内耕地压力的空间分异程度逐渐扩大,出现耕地压力状态的马太效应,呈现南高北低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强—弱—强”的“V”型动态趋势.粮食主产区中虚拟耕地贸易、耕地质量、种植结构、农民收入均与耕地压力显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滞后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 显示:数字经济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存在东部沿海地区高聚类、西部地区低聚类的特点;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文章从产业层面推导出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得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劳动力人口规模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中国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1953-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1957年、1958年、199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人口的大幅增加;1956年、1968年、1972年、1974年、197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在其他年份,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
文章通过对断点回归分析方法的总结,延伸出模糊性断点回归的处置效应与处置意向分析框架,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了缺失解释变量观测值可能引起的因果关系阐述不完整的情况.结合北美影响力巨大的WIC项目,实证分析了收入冲击对家庭人口结构的影响,介绍了断点回归在经济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需要符合的前提条件、应用假设以及实证步骤等;同时,提出了应用方面的扩展.
文章基于R语言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序列,并用指数平滑模型、SARIMA乘法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和协整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需考虑季节特性对预测值的影响;通过条件异方差模型消除残差异方差性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将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流通中的现金同比增长指数作为外在驱动因素,构建协整模型可以进一步保证预测的准确性.
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城市流6个方面选取32个评价指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法对2012-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以及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呈现上升态势,但三地差距明显,北京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天津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河北各市处于失调阶段,且均为中度和重度失调,城镇化质量亟待提升.北京的创新、开放、城市流指数较高,国家中心城市特征显著;天津的创新、开放指数占优,但城市流指数偏低,国家中心城市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文章运用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CGPiS)数据,采用综合替代成本法,对我国29个省份的无酬家务劳动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研究表明:2017年中国居民无酬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总量约为142857.45亿元,约相当于同期GDP的18.57%,这一比重与日本、美国的水平相当;东部地区无酬家务劳动经济价值与GDP之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无酬家务劳动估值中,女性的贡献约占到63.14%.将家务劳动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或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以辅助国民经济核算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