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老师:您好!
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出生后,可谓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我和丈夫及祖父母对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精心培养,女儿学习就业也没让大人太操过心。如今她在澳洲,博士毕业,找了一份自己称心的工作,生活无忧。
不知道何时这么一个省心的孩子,怎么会一下子很难沟通。我们两人现在不能长处,略久一点儿,关系就变得非常糟。她和外人说话总是彬彬有礼,而有时对我说话,就像火山要喷发,不知哪来那么大情绪。对于她的事情,我甚至连问都不能过问。我刚一张嘴,她马上说:“您瞧,又来了!”我和女儿之间好像有一些沟壑,代际间的、国别文化的,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我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变得越发缺乏足够的理解。这让我很难过,要十分忍耐才不会和她吵起来。
我不明白,因之心情也不好。您可以帮我分析一下吗?
李文秋
李大姐:您好!
我很理解您的心情。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有时人越是对生人越客气,而对越亲近的人常常并不那么介意。这样一来,变成把耐心和宽容给了外人,最差的情绪给了家人。但是如果您能设法从女儿的角度理解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心情会有所改善。
不设防始于爱
作为老年人,一般上了七十,社会生活圈子就已经变窄了,很希望通过与孩子交流找到温暖,得到弥补。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这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您想一想,她为什么在您面前不掩饰烦躁?怎么您一关心她的婚事,她就要火山爆发?如果她内心想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但总是未能实现心愿,本来心情就不太好,别人再一催问,她只会更烦。周围自觉不自觉冒犯她隐私的人已经不少,她对外人无奈,而对母亲表达便了无禁忌,这是爱之使然,做母亲的只有担待了。
应该多多理解女儿。智慧越多、烦恼越重;学问越博,忧患越深。她是个聪明的姑娘,同时也很敏感。她当然希望能有人能时刻陪伴她,关怀、鼓励她。爱情之所以让人渴望,因为它本身是快乐的源泉。而这要求两人目标大体一致,双方共同投入,寻到十分不易。你女儿在最佳择偶期忙于学业与异域的文化适应,没能定下心来好好感受心的呼唤。稳定下来时,青春已逝。做母亲的只有好好体谅,不要再做无效催促。
直面独生子女的局限
独生子女一代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女儿生长在单元房之中,甚至没有和同伴玩耍的经历。从小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人际交往少之又少。她不太会关心、照顾别人,这些往往是通病。
如果认可这种通病,做母亲的就不妨多给一些有益的建议,以设法避免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建议她有意识地多关注潜在的可能建立亲密关系的异性。告诉女儿,大多数人选择的伴侣是那些住在相同区域,或在一个单位工作,或曾一道上过课的异性。伴侣38%是在工作中或在学校遇到的,剩下的也是因为他们前往居住的社区、体育馆或某种活动时相遇的,要么就是一同长大的伙伴。如果要结婚的话,有可能是她周围的某个人。生活轨迹相交时多留心一些,多参加有兴趣有意义的活动很重要。
交往能使人们寻求彼此的相似性,感受对方的喜爱,并把自己和他视为同道。经常与之在一起,人会爱上几乎是任何一个与自己有着大致相同的人格特征,并且能回报你感情的人。接近性能使人发现共性并交流,仅仅是对相互交往的预期都有可能引发喜欢。
各自活好自己
母亲是过来人,怕女儿高估自己,错过可遇之人,所以催促。要明白,女兒已经是成熟的人了,成立家庭,不但要结成稳定的经济联盟,又要两情相悦,选择难度不可谓不大。谁都怕看走了眼,承受不起。使一些潜在可选之人甚至失掉了尝试的热情,因而不少大男大女成为第四次单身潮中的一员。您就别催了,相信她自己有数。
您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把精神寄托放到女儿身上。她一个人生活了那么久,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过日子每天所遇净是无原则小事,也不可能处处依凭您的意志。反过来您完全服从女儿的习惯,可能也不好接受。
一个人与周围生存的小环境不相和谐是痛苦的,有时这种不幸并不一定值得不惜一切代价来加以避免。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不失为良策。
从来没有哪一代像独生子女一代,被家长如此过度关注,把以前分散到几个孩子身上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人之上。对父母而言,是不言而喻之事。过度关注,是滥爱,使得双方变得不那么珍惜。孩子不是宠物,是有独立心智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关注会变作对自我发育的捆绑。您女儿已经是个独立的有性格的成年人,您非得希望她尽快进入婚姻,就是还把她当成小孩子,缺少了边界意识。这让两个彼此关爱的人,反倒可能相互伤害。
现在20岁到39岁的年轻独居户接近2000万人,差不多7成的已婚者后悔结婚,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多。追求有质量的婚姻不是错,催只能让人反感。您得让女儿明白,即便她慧中或秀外,年纪优势已经不再,只能找某方面出色的异性,不可能处处优秀,过分追求完美。一些对生活责任感大于爱情的男人,会选择能把家打理好,比较温顺的妻子。难协作,个性超强的,可能被忽略。无论他是否杰出,只要与他在一起舒心,彼此能互相激励,哪怕他只有某一点优秀,也应该争取。
当然,也需要让您女儿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自己个性太强,以至难以接纳别人,这会造成自己的孤独与隔绝,丧失与社会纽带的连结而变得离群索居。
丁宁
(责编:辛娅)
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出生后,可谓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我和丈夫及祖父母对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精心培养,女儿学习就业也没让大人太操过心。如今她在澳洲,博士毕业,找了一份自己称心的工作,生活无忧。
不知道何时这么一个省心的孩子,怎么会一下子很难沟通。我们两人现在不能长处,略久一点儿,关系就变得非常糟。她和外人说话总是彬彬有礼,而有时对我说话,就像火山要喷发,不知哪来那么大情绪。对于她的事情,我甚至连问都不能过问。我刚一张嘴,她马上说:“您瞧,又来了!”我和女儿之间好像有一些沟壑,代际间的、国别文化的,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我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变得越发缺乏足够的理解。这让我很难过,要十分忍耐才不会和她吵起来。
我不明白,因之心情也不好。您可以帮我分析一下吗?
李文秋
李大姐:您好!
我很理解您的心情。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有时人越是对生人越客气,而对越亲近的人常常并不那么介意。这样一来,变成把耐心和宽容给了外人,最差的情绪给了家人。但是如果您能设法从女儿的角度理解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心情会有所改善。
不设防始于爱
作为老年人,一般上了七十,社会生活圈子就已经变窄了,很希望通过与孩子交流找到温暖,得到弥补。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这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您想一想,她为什么在您面前不掩饰烦躁?怎么您一关心她的婚事,她就要火山爆发?如果她内心想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但总是未能实现心愿,本来心情就不太好,别人再一催问,她只会更烦。周围自觉不自觉冒犯她隐私的人已经不少,她对外人无奈,而对母亲表达便了无禁忌,这是爱之使然,做母亲的只有担待了。
应该多多理解女儿。智慧越多、烦恼越重;学问越博,忧患越深。她是个聪明的姑娘,同时也很敏感。她当然希望能有人能时刻陪伴她,关怀、鼓励她。爱情之所以让人渴望,因为它本身是快乐的源泉。而这要求两人目标大体一致,双方共同投入,寻到十分不易。你女儿在最佳择偶期忙于学业与异域的文化适应,没能定下心来好好感受心的呼唤。稳定下来时,青春已逝。做母亲的只有好好体谅,不要再做无效催促。
直面独生子女的局限
独生子女一代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女儿生长在单元房之中,甚至没有和同伴玩耍的经历。从小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人际交往少之又少。她不太会关心、照顾别人,这些往往是通病。
如果认可这种通病,做母亲的就不妨多给一些有益的建议,以设法避免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建议她有意识地多关注潜在的可能建立亲密关系的异性。告诉女儿,大多数人选择的伴侣是那些住在相同区域,或在一个单位工作,或曾一道上过课的异性。伴侣38%是在工作中或在学校遇到的,剩下的也是因为他们前往居住的社区、体育馆或某种活动时相遇的,要么就是一同长大的伙伴。如果要结婚的话,有可能是她周围的某个人。生活轨迹相交时多留心一些,多参加有兴趣有意义的活动很重要。
交往能使人们寻求彼此的相似性,感受对方的喜爱,并把自己和他视为同道。经常与之在一起,人会爱上几乎是任何一个与自己有着大致相同的人格特征,并且能回报你感情的人。接近性能使人发现共性并交流,仅仅是对相互交往的预期都有可能引发喜欢。
各自活好自己
母亲是过来人,怕女儿高估自己,错过可遇之人,所以催促。要明白,女兒已经是成熟的人了,成立家庭,不但要结成稳定的经济联盟,又要两情相悦,选择难度不可谓不大。谁都怕看走了眼,承受不起。使一些潜在可选之人甚至失掉了尝试的热情,因而不少大男大女成为第四次单身潮中的一员。您就别催了,相信她自己有数。
您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把精神寄托放到女儿身上。她一个人生活了那么久,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过日子每天所遇净是无原则小事,也不可能处处依凭您的意志。反过来您完全服从女儿的习惯,可能也不好接受。
一个人与周围生存的小环境不相和谐是痛苦的,有时这种不幸并不一定值得不惜一切代价来加以避免。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不失为良策。
从来没有哪一代像独生子女一代,被家长如此过度关注,把以前分散到几个孩子身上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人之上。对父母而言,是不言而喻之事。过度关注,是滥爱,使得双方变得不那么珍惜。孩子不是宠物,是有独立心智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关注会变作对自我发育的捆绑。您女儿已经是个独立的有性格的成年人,您非得希望她尽快进入婚姻,就是还把她当成小孩子,缺少了边界意识。这让两个彼此关爱的人,反倒可能相互伤害。
现在20岁到39岁的年轻独居户接近2000万人,差不多7成的已婚者后悔结婚,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多。追求有质量的婚姻不是错,催只能让人反感。您得让女儿明白,即便她慧中或秀外,年纪优势已经不再,只能找某方面出色的异性,不可能处处优秀,过分追求完美。一些对生活责任感大于爱情的男人,会选择能把家打理好,比较温顺的妻子。难协作,个性超强的,可能被忽略。无论他是否杰出,只要与他在一起舒心,彼此能互相激励,哪怕他只有某一点优秀,也应该争取。
当然,也需要让您女儿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自己个性太强,以至难以接纳别人,这会造成自己的孤独与隔绝,丧失与社会纽带的连结而变得离群索居。
丁宁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