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老《集邮》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1995年《集邮》杂志创刊40周年的时候,我忍不住给该刊投了一篇儿时读刊的回忆———《少年不知护邮刊》,刊登在当年第2期上。文章写道:“6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订的是《儿童时代》半月刊。刊中有我喜爱的集邮专栏,但每期才那么半页一页的,实在不过瘾。深知父母不会给我订《集邮》的,因为那是‘大人的刊物’。所以放学后我常溜到邻近的厦门大学工会俱乐部阅览厅探头探脑,期待着新一期的《集邮》上架。一个月才一本,真是太慢太慢了,比《儿童时代》难等得多!好不容易熬至新刊露脸,却又常叫某个大邮迷抢了先。我只得耐心地趴在一边,直到他慢悠悠看完了最后一页,又把封一封四审看再三,我这才能捞到机会解解饥渴……”爱到深处,邮刊期期如故人!老《集邮》曾经带给我那么多的乐趣,也带给我那么多的痛苦:1966年的8月至1979年的12月,它整整停刊了十三年又五个月!漫漫期待的岁月里,常常在睡梦里和一期又一期老《集邮》相逢又相逢!近日我到厦门大学图书馆查阅“文革”前的旧《集邮》杂志,没想到居然与自己近半个世纪前摸过的那几期老杂志真的相逢了。别来无恙,真是感慨万端!雁过留声,阅过留痕,谁知道那旧刊上布满了我儿时密密麻麻的指纹!说起这重逢的经过,还有点曲折:在我们厦门大学校园内,订阅并完整保存了1995年1月至1966年6月共120期《集邮》杂志的原本有何大仁先生与王以炎先生两位资深集邮家,不料“文革”中期何大仁被下放农村,临行前忍痛割爱,把全套《集邮》当成废纸,以每斤一角二分钱的价格卖给了收破烂的。现在当然是追悔莫及,可在当年那个万念俱灰的岁月,能保住邮票就不错了,又何以想到让百余本刊物随身流放山乡呢?再说把这些宣扬“封资修”的黑刊带到农村,目标不小,稍有不慎,岂不引火烧身?处理掉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王以炎对刊物的感情似乎比何大仁更胜一筹,因为早在50年代,他撰写的6篇邮文刊发其中。下放时硬是保住了刊物,个中风险可想而知,结果如今成为偌大的一个厦大校园中绝无仅有的一份《集邮》杂志大全套。1995年我给《中国集邮报》写《原特62“京剧脸谱”研究二三事》,为查阅1964年1期的《集邮》(上面刊有“脸谱”邮票李逵和黄盖两枚的印样),就不得不登门恳请王老开包一阅。厦门市区还另有一位拥有《集邮》大全套的集邮家,叫林明安,是厦门一中的退体教师,八十高龄,鹤发童颜,身体很棒。他能保住全套而不散,另有传奇。但王以炎和林明安两位老人的共同点是双双从不参加“佳邮评选”,皆因不愿意剪下选票而伤了刊物,哪怕是插页中的一角!如此细腻的感情怕是今天的新邮迷难得再有了。王以炎先生的大全套可能比林明安先生的更胜一筹,因为在1966年第7期中他还藏有当年邮电局关于《集邮》“停刊整顿,请办理退款”的一纸通知!厦门大学图书馆中有三分之二套“文革”前的《集邮》。因为不全,使用价值就颇受影响,特别是1965-1966年的合订本中,仅存7期,可谓残本。而7期散册合订成一本,薄薄的,捏在手中,还没有今天的两期厚。当时一期《集邮》才12个页码,身子骨单薄得如林黛玉,风雨飘摇,实在可怜得很。不过缺胜于无,毕竟偌大的中国竟没有几家图书馆藏有“文革”前的老《集邮》!手中没有一套完整的《集邮》杂志,一直是我集邮人生中莫大的遗憾。厦大图书馆的残本聊补了我的欠缺。近日我再次借出1965-1966的合订本细读时,突然发现每期封面上加盖的印章并不是常见的“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圆形印章,而是“厦门大学工会俱乐部”的方形印章。这个眼熟的印章中心另有“八字告诫”———“公共读物,请勿拿走”。无疑,这就是当年放置于俱乐部阅览架上让人取阅的《集邮》。虽是残本,但残存的期期仍基本没有破损,更没有任何涂抹,可见当时览阅《集邮》的人不多,读者也比较文明。刊物由工会俱乐部的阅览室订阅,开架供师生员工览阅后,再转由图书馆库存,做到一刊两用,说明当时还是相当注意节约的。
  不过,从今天的角度来看,1966年的《集邮》也许没有什么看头,毕竟“文革”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单薄的刊页承载着单薄的内容。就连刊载的《新中国邮票目录》中,“设计”一栏全部标的是邮票发行局,连标个设计人的名字似乎都与“资产阶级名利思想”有染,“左”得令人心寒。但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邮迷,与那个时代的邮票和邮刊是血脉相连的,爱屋及乌,一份全身心投入的痴迷情感热烘烘地把那个年代所有与邮票有关的一切融化到了自己的骨血里……
  拥有成千上万乃至更多热心读者的杂志,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但一家期刊能让那么些爱好者期期细阅、年年收藏乃至痴迷一生的却是很难得很少见的。《集邮》是极为幸运的一家。《集邮》的编辑们呵,你们任重而道远!
  责编/杨丹
其他文献
巴西联邦共和国面积8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4000多万,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巴西的历史    图①是巴西于1978年10月发行的“葡萄牙-巴西集邮展”六连票(其中一枚是附票),表现了巴西国旗的演变,从中可以让人了解巴西的历史。  巴西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发现了这块土地(图②为“卡布拉尔诞生500周年”邮票)。随后到达的骑士团,
期刊
顾拜旦(1863-1937),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1863年7月2日出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图①②③分别是匈牙利、摩纳哥、原民主德国于1963年发行的《顾拜旦诞生100周年》邮票)。他上中学时对古希腊的文明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体育事业。他改组了法国全国性的体育组织,并担任要职,同时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  顾拜旦主张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走访欧
期刊
再过3年我国第二轮生肖邮票就要发行完毕。第三轮生肖邮票如何设计,是广大集邮爱好者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尤其是生肖集邮的爱好者、研究者们更是对此关心备至,纷纷献计献策,以求第三轮生肖邮票更加完美,更加受到全世界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在这里,笔者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古今著名中国画家对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多有描绘,且不乏精品。第三轮生肖邮票可以采用我国古今名家的作品为图案,请邮票雕刻师根据作
期刊
随着“小鲤鱼跳龙门”小本票的发行,中断近十年之久的小本票系列又重新启动,小本票重又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众多投资者也纷纷瞄准了这一良机,准备大干一场。诚然,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小本票系列的确存在着潜在的广阔前景,但笔者以为,在投资之前须“二防”:一防假。众所周知,我国发行的小本票从其防伪性来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由于一直没有引进及研制高效的生产设备,小本票始终处于手工制作状态,且封皮均为一般印刷,没有有
期刊
我国台湾省邮政部门为配合新邮发行,共启用19款新邮发行首日戳,以盖销相关的低首日封及套票首日封,供集邮爱好者品赏收藏。  “吉祥邮票”(1994年版)的发行首日戳,以“葫芦”为戳图,葫芦是中国民俗中寓意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  “二版十竹斋书画谱邮票”(续一)的发行首日戳,戳图是5元面值邮票的花鸟图。  “花卉邮票一室内盆花”的发行首日戳,描绘出鲜美盛开的非洲堇盆花。  “升平乐事古画”邮票的发行
期刊
我国的集邮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极具规模,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二级集邮市场200多处。但由于近几年来集邮市场管理的疏漏、各种违规行为的出现及以集邮为名的诈骗活动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邮政部门和集邮者的利益。而《集邮市场管理办法》的出台,是中国集邮界的大事,也是集邮爱好者的大事,它将对我国的集邮市场、对我国的集邮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维护集邮市场的正常秩序、邮政企业和集邮爱好者的利益起到巨大的
期刊
本世纪50年代初,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牢记祖国的嘱托,高举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旗帜,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用劣势装备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侵略者从鸭绿江边驱回“三八线”附近,迫使其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
期刊
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这次有机会去美国,自然不忘购买美国邮票。我住的地方在新泽西州泽西市,离纽约不远,只隔一条河。  我先去泽西市的邮局买邮票。很遗憾,这里的邮局都很小,只有普通邮票卖。至于过去发行的邮票,是在当时就卖完了,不会再进货。  我只好抽空去纽约买。从这里去纽约倒也方便,有地铁可通。可是去了两次,都落了空。一次是周日去的,人家集邮门市部也休息。第二次是下午3点多赶到的,人家下午3点就关门了
期刊
中国艺术节宁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坝的文明古国之一。大坝在防治洪水灾害、调蓄利用水资源、治理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坝建设在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统计,1998年世界在建的60米以上的大坝约有200多座,而中国就有99座。中国正在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坝和水电站──三峡枢纽,它已创造了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多项世界记录;与大坝和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新产品、新技术都在中国
期刊
在货币收藏品中,有一类特殊的藏品———贬值纸币。这类收藏品大多是在比较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中贬值的纸币。它们不仅具有同其他纸币收藏品一样的艺术鉴赏价值,而且还各自代表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以下介绍的是这类藏品中的几个典型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通货膨胀之一发生于20年代初的德国。随着融资能力在一战后的丧失,德国政府所发行的货币单位越来越大。1923年初,1美元兑换7260德国马克,而到了11月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