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不上大学是国家之痛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大学,一直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热门追求。如今,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上大学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打击下,一些农村家长“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的热情开始减退,不少已经走在大学途中的农村学子,心中也充满了苦涩。
  本来,同为中国的公民,同是祖国的未来,就该享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但由于客观上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等原因,农村孩子上学要难得多,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要举全家之力。然而,这个读书的孩子又是全家的希望所在,如果大学毕业就面临失业,则意味着投入的亏本和改变命运的失败。纯朴的农村人很苦很可怜,在“因病返贫”面前,他们虽然无奈,但只能接受事实;但是,如果因为孩子“读书返贫”,他们是不会甘心的。
  温家宝总理曾在《充分认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中指出,“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村弦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总理的重视,更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农村学生比重下降,主要是因为农村教育力量的薄弱、师资力量的不足、上学难、上学贵,如今又面临就业难的困境,更导致农村孩子读书热情减退,读书无用论开始泛滥,这绝对是轻视不得的大问题。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村孩子与自己的家乡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最为真挚朴素的感情。不管农村孩子读书与否,不管他们走多远,最让他们魂牵梦绕的,永远是那一方水土的父老多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来最主要的依靠力量,还是这些农村孩子。他们毕业后,会留在家多直接为家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即使有些学生选择留在城市,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农村孩子会始终关注家乡建设,及时传递各种有用信息,还会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农村孩子在城市求学、打工闯荡,才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的传递和辐射,才加快了城乡的融合和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但如果农村孩子普遍不读书,素质不高,最终只能成为游走在城乡之间的苦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城乡文明的互动,最终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由此看来,农村孩子不上大学,表面上是农村家庭之痛,事实上却是整个农村之痛,甚至是国家之痛。
  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农村孩子不上大学的问题。比如设立农村学生专项教育基金,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指导、全面公开招聘,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位,就一定能够解决好农村孩子不上大学的问题。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目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今年611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有近300万。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遭遇了“寒冬”,高职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此情形下,高职教育应何去何从?    多方合力保就业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题一直困扰着全社会。如果不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会严重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当前
[摘要]文章依照《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实用型人才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两方面入手,通过强化英语基本技能、扩展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实践经验、改革课程设置,来探索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英语基本技能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董国英(1965- ),女,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张媛媛(19
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污染具有全球性,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人类健康问题。DRASTIC方法可以进行地下水污染的脆弱性评价,但是却没有涵盖风险的概念,也忽视了污染物随
仿真教学法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既发挥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仿真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文献信息的载体得以不断更新演变。继磁带、软盘之后,随书光盘作为文献信息载体的另一种新形式,附加在图书中,对图书内容做进一
在动车组运行中,牵引电流从接触网由受电弓流入机车,再通过机车的泄流轮对流入两条钢轨。随着多种新型动车组(CHR系列)在国内高铁线路投入运营,在一定外部条件影响下,有部分机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