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在建筑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目前深基坑支护的方法及其成功案例,以推广深基坑支护技术,从而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技术
   1 概述
  深基坑工程除自身的稳定性问题外,由于地处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一般周围建筑物管线密布,还必须考虑对邻近建筑物及对周围地下的煤气、上下水、电讯、电缆等管线的影响,一旦出现灾害事故,后果将是惨重的。例如,济南市市中区某深基坑出现事故后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元。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将是深基坑设计、施工人员及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颗粒向上突泥、涌水和冒砂问题。这些不良作用不仅使基坑底变得松软难以施工,而且由于地下水将深部及周边物质的带出,随时间的推移造成地面沉降、裂缝的发生。楼发生整体倾斜,一些部位被拉裂,且在院内出现了数条裂缝,造成不良的环境工程地质效应。侧向位移又能间接引起地面沉降,其原因之一是土体侧向变形导致的直接的高程降低;其二是土体侧向变形引发的垂向弹、塑性变形。这二者的位移量在基坑周边环境沉降计算中应得到九分重视。由于基坑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对周边建筑的危害,因此周邊建筑物类型、新老程度、基础类型及管线的分布,无疑都影响着对基坑环境工程地质的危害程度。同样幅度的地面水平位移或沉降量,发生于老的和浅基的砖木结构建筑,可能会使其发生拉裂、坍塌,甚至倾倒;而若发生于新式桩基或其他深基础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则可能危害程度很小或没有危害。除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外,其他如施工材料堆载及机械振动等都可影响到基坑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危害程度。随着基坑的深入,其失稳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基坑开挖时,对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深基坑支护的方法和成功案例
  2.1内环梁支项法
  济南某大厦建于1994年,地下2层,地上38层,建筑高度118 m,基坑开挖深度8.7 m~9.6 m,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人工杂填土,层厚lm~3.2m;
  ②6.5m~14.5m为第一海相层,呈流塑状态,属微欠固结土层;
  ③14.5 m~19.5 m为中等压缩性粉质粘土;
  ④19.5m~ 28.8m为密实性砂质粉土。
  场地表层地下水属潜水型,初见水位1.3m,静止水位0.8m。并且该工程附近有很多管线,以及中小学,还有待建的商务大厦工程,可以说本工程施工场地很狭小,基坑一次性开挖面积大,为了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针对该工程特点,结合场地条件,考虑了灌注桩、钢板桩及地下连续墙三种支护方案,认为皆不合适,最后施工方和设计方协商研制出适合本工程的基坑支护新方法——内环梁支顶法。首先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单桩密排挡土,水泥拌合帷幕挡水,将基坑四周封闭起来,之后在基坑中央设置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环形梁,通过放射性钢管支顶在围护桩的过梁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的难题。
  2.2地下连续墙法
  某工程基坑总面积达17 664.4m2。该工程包括两幢高级商业办公楼和一座集购物与娱乐为一体的裙楼,地下为两层车库。塔楼及裙楼的建筑高度分别为110m和24m,层数分别为 33层和 6层。基坑开挖深度为 11.0m。变电站距基坑开挖边线为8m左右。本工程基坑开挖施工重点之一是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地处饱和软土地基,土体抗剪强度低,压缩性与触变性较高。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度2.1m;②粉质粘土,厚度2.3m,ω=33.2%,r=1.86g/cm3,c=13 kPa,φ=14.5ο;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3.5m,ω=43.3%,r=1.76g/cm3,c=6kpa,φ=16.1ο;④淤泥质粘土,厚度8.5m,ω= 48.3%,r=1.70g/cm3,c=8kpa,φ=8ο;⑤灰色粘土,厚度6m,ω=38.6%,r=1.79g/cm3,c=10kpa,φ=9.2ο。地下水位为- 0.5m~-1.0m。
  基坑支护方案——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墙厚800mm,深21. 0mm,地下墙分段纵向接头形式为锁口管,顶部现浇钢筋混凝土帽梁,连成整体以增加墙体的刚度。基坑内沿深度方向架设两道混凝土支撑,混凝土强度为C30。第一道支撑设在地表下2. 5 m,支撑断面为800 mm× 800 mm,围檀断面为:1 400mm x 800mm。第二道支撑设在地表下 7. 8 m,支撑断面为:1000 mm ×800 mm,围檀断面为 1 600 mm x 800 mm。纵横支撑网格的交点设置立柱。此外,为确保变电站安全,在坑外地下墙与变电站之间设置了两排压密注浆,以加固坑外土体,减少作用于墙体的土压力,并可防止地下墙接头处可能发生的渗漏。同时在坑内采用深层搅拌桩,以增加坑内土体的被动土抗力,限制墙底的踢脚变形。
  2.3土钉墙的支扩方法
  某时代广场,占地面积约6 800m2,由二座塔楼及其相连高层所组成,地面上 22层,地下2层,平面尺寸约 78m x 72 m(西部除去两部分的三角形成为六边形)。建筑物标高±0.000处海拔高程为163m,坑底海拔高程59m,场地地面海拔高程为129 m~170m。由于地形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倾斜,地面高差约 35mm,基坑一挖最大深度为 11m,而西侧部分开挖深度为7m,基坑总边长约275m。开挖的东侧与市主干道相距约10 m,北侧道路开挖,南侧为正在施工的中兴大厦,西侧与三层民居相距4m,而西北侧与居民(四层)距离仅为2m,根据场地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内岩土层按成因可分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纪坡残积层、第四纪残积层和震旦纪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从支护设计角度考虑,场地的岩土层情况可简化为:第①层为填土(Qml),第②层为砂质粉土(Qdl+el)和粉质粘土(Qdl),由于这两种土砂的力学计算指标相当近似,故将这两种土抽象成一种土。第①层填土的力学计算指标为:重度r=20kN/m3,内聚力c=15 kpa,内摩擦角中φ=16ο,变形模量正 EO=10 MPa,层厚15 m。第②层上的力学计算指标为:重度r=20 kN/m3,内聚力c=30kpa,内摩擦角φ=24ο,变形模量正EO=30MPa,层厚 35 m。地下水在地面下 15 m,场地总体富水性贫乏,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浸蚀性。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土层力学计算指标以及周围建筑物情况,经多方案支护形式及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到上钉墙具有施工速度快,与挖土可同步进行,工程造价低及安全可靠的特点,所以决定采用以土钉支护技术为主的支护结构。针对基坑四周建筑物的特点及其理深的不同,基坑南侧采用人工悬臂挖孔挡土桩;东、北两侧采用土针与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西侧为土钉支护:设计时首先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东、北、西三侧的土针及其喷射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参数,然后进行土钉墙的内部稳定性和外部稳定性分析,经校核及修正上述设计参数,直至边坡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根据上述设计程序,实际采用土钉长7m~9m,横向间距15 m,采用小φ25 mm螺纹钢为杆体;预应力锚杆长20 m,间距20 m,基中自由段长5 m,锚固段长15 m,设计载荷为200 kN,安全系数15。配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厚10crn,设计强度等级为C20,钢筋网网距25cm×25mm,采用φ8圆钢。
  3 结语
  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主流成绩骄人,经过土建工程师们经验的长期积累,以及通过吸收国外开发的先进技术及原理和方法,从而开发研制出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先进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外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由于我国起步晚,许多设施跟不上,在机械设备及处理能力方面和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展望前景,深基坑支护技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摘要溶洞是石灰岩地区特有的地质现象,由于溶洞的存在,给石灰岩地区地铁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工程中常发生突发性涌水、塌陷等工程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对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遇溶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本文依据溶洞的不同特征,对地铁隧道溶洞的一般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地铁溶洞隧道注浆  地铁为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多通过城市繁华地带。地铁隧道一般埋深较浅,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复杂
期刊
摘要:描述了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材料与产生裂缝相关的力学性质,对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为了减少市政道路反射裂缝的发生,从结构设计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半刚性基层; 反射裂缝 ; 应力    1前言  在市政道路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和普及的道路结构形式。因为其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捷等特点,而得到各地区的广
期刊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施工工艺简单,前期养护工作比较少,所以越来越被广泛的使用于山区公路、旅游公路及广大农村公路建设中,特别是近两年“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中绝大部分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程序为施工前准备工作、安装模板、安设传力杆、混凝土拌和与运输、混凝土的摊铺、混凝土的震捣、混凝土的抹面及防滑、胀缝制作及锯缝、混凝土的养生与填缝。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应主要做
期刊
摘要:钻孔灌注桩作为常用的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它工程领域。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产生塌孔、断桩、缩颈等质量缺陷。本文简要分析了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几种常见质量缺陷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并以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广州段为例讨论桥梁钻孔灌注的质量。  关键词:灌注桩 质量缺陷 预防 处理措施  引言   灌注桩由于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肇庆东站工程实践,对多轴、多项水泥砂浆搅拌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施工准备、机具、材料、工艺控制、质量检验等逐一进行分析与介绍,以使此项新工艺在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  关键词:多轴、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施工工艺研究    目前高速铁路的软基处理常用桩型主要有高压旋喷、水泥搅拌、砂、碎石桩以及管桩、CFG桩等。多轴、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为近年来拟逐步推广的一种新
期刊
摘要:水下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工程领域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实际工程,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为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桥梁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 工程概況  某大桥工程上部箱梁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支撑系统选用了贝雷架和满堂钢管支架,下部均用桩基支撑方法。钻孔采用GPS-15、GPS-18型桩机成孔。临时支撑桩基设置为
期刊
[摘要]介绍了低应变检测在检验桩身质量完整性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讨论了低应变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对低应变检测方法在桩基检测领域应用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综合论述。同时对低应变检测在工程实际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如桩身平均波速确定﹑浅部缺陷识别及低应变定量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工程案例对桩基检测中桩身平均波速确定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字]低应变检测桩基工程平均波速发展    1 引言
期刊
【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盐渍土和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趋明显,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实际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盐渍土的物理特性以及对公路危害形式,对在滨海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中的选料、路基填筑、路基防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盐渍土 路基施工 质量控
期刊
摘要:文中以广梧高速公路石牙山隧道利用激光垂准仪进行高速公路竖井施工放样为实例,简述了竖井施工的基本过程及激光垂准仪的工作原理,总结了激光垂准仪在隧道竖井测量中的卓越性能和广阔前景。  关键词:激光垂准仪隧道竖井测量放样应用    1工程概况  石牙山隧道通风竖井位于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双凤段RK56+465偏右25m处,距苍梧端洞口1472.37m,井深156.99m,直径7.0m,底部通过联络风
期刊
摘要:不同的桥梁,不同的索塔,应根据设计要求、索塔周围的环境等制定不同的施工测量方案与实施程序,以满足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本文对大型斜拉桥的索塔施工测控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斜拉桥索塔的施工测量特点,对相对基准法在索塔施工测量中的应用,以及主塔索道管的精密定位技术。  关键词:斜拉桥;索塔;施工测控    1 引 言  现代大型斜拉桥主要是索、梁、塔兰大部分组成,是一种墩塔高、主梁跨度大的高度超静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