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土厚度对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对解决城市建设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覆土厚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指标,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覆土厚度(0.5、1.0、1.5m)处理与地面对照下北京城市5种常见园林植物地上部及其根系生长的多年监测与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1)与地面对照相比,0.5m覆土处理与1.0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速生树种洋白蜡的地上部生长;但各覆土处理未明显限制生长速率较慢的油松和紫薇的生长;而0.5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灌木类(大叶黄杨与金银木)的地上部生长.2)植物生长5年后,所有覆土处理中的植物根系均已到达种植池底部,且0.5m覆土处理的粗根分布密度明显高过其他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根系相互压迫与横向生长现象.乔木根系生长随着覆土年限的推移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铸态GH2132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173~1423 K和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分析该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激活能Q值、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温度敏感指数s值的变化规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热加工图,结合微观组织确定出最佳热加工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降低,流变应力减小,GH2132合金为应变速率和温度敏感型材料.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有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等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
日本城市景观风貌奖是国家级别跨学科、跨行业的特殊奖项,迄今已有30年历史.追溯和梳理了该奖项与日本城市景观风貌治理的伴随发展之历程;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全样本展开分析,并对重要作品和事件展开进一步甄别研究,归纳出若干动向;然后换个视角即日本相关政策制度如何影响该奖项,进一步审视日本城市景观风貌治理的途径及效应;借鉴日本历史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若干启示.
建立Ti-6Al-4V合金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低功率密度下不同的激光体能量密度对选区激光熔化多层沉积成形过程热行为及热应力演变的影响.本模拟采用热?结构间接耦合的方式计算应力场,利用Sqarse/PCG自动求解器增加其收敛性.结果表明:随着低功率密度下激光体能量能量密度从37.04 J/mm3增加至74.07 J/mm3,温度分布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熔池深度及宽度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实验熔宽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激光体能量密度的增加,整体残余应力呈减小趋势,降幅6.30%.表面应力呈“条带状”周期性分布,
缅甸蒙育瓦铜矿采用生物堆浸?萃取?电积工艺生产A级(Cu-CATH-1)阴极铜,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为辉铜矿,同时黄铁矿含量较高.生物堆浸提取有价金属铜时,部分黄铁矿氧化溶解生成硫酸高铁和硫酸,酸和铁的不断累积将给生产系统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蒙育瓦七星塘铜矿(K矿)生物堆浸特点,其矿体黄铁矿含量约为12.98%.当黄铁矿氧化率达到3.31%时,生产系统基本可以达到酸平衡.结合工业历史数据,分析了黄铁矿氧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未来生产过程酸平衡情况进行了评估,并针对酸过剩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
汽车是日常生活中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用钢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本身及乘坐人员的安全,因此研发高性能汽车用钢至关重要.微合金化是有效改善汽车用钢性能的手段之一,微合金元素铌可细化晶粒,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及氢致延迟断裂性能,备受研究者的青睐.总结了微合金元素铌对汽车用TWIP钢组织的影响,综述了铌对汽车TWIP钢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等的作用及相应机制,并提出了现阶段铌微合金化汽车用TWIP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低成本、高效地发挥铌元素在高强度汽车钢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氧化铁锰矿物中通常含有银、铜等伴生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或亚显微包裹的形式与主元素锰结合共生,赋存状态复杂.Mn-Ag-Cu结合矿在化学浸出过程中,三种离子可能会交互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基于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了Mn-Cu-Fe的电势?pH分析,构建了化学浸出平衡体系.根据铜在不同pH值和电势条件下的物质组成,推断出酸浸后残余的铜会消耗氰化物,影响银的回收,据此进行了氰化钠用量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浸终点pH=3.0时,残余铜的影响较小,氰化钠的用量可以从6000 g/t降低至2500 g/t
利用气泡碰撞测试、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研究了十二胺(DDA)对气泡与疏水性滑石表面TPC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滑石在去离子水及DDA溶液中均能形成TPC三相接触线,且TPC形成时间(tTPC)随着DDA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气泡与滑石表面三相接触线形成时间(tTPC)为气泡与滑石碰撞?反弹所需时间(tB)和气泡与滑石间液膜排液时间(tD)之和.TPC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气泡与矿物之间液膜的破裂,液膜的稳定性对TPC的形成至关重要,气泡与矿物间液膜越稳定,tD越长,tTPC也越长.气泡与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热暴露对7475-T761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热暴露时,合金强度随着时间延长略有升高;在125℃热暴露时,合金强度随着时间延长略有降低,且力学性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当热暴露温度高于150℃时,合金强度随着时间延长急剧降低,伸长率快速升高.其主要原因是基体析出相(MPt)η′和 η 长大粗化、晶界析出相(GBP)η粗化以及晶界无析出带(PFZ)宽化.随着热暴露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合金的断裂机制呈
水口结瘤问题是低碳钢、超低碳钢连铸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直接影响铸坯质量及生产过程顺行.从水口结瘤机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界面活性元素的基本含义及当前的研究方向,总结了常见的界面活性元素,并比较了连铸中界面活性元素对两相间润湿性及夹杂物形态、尺寸、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界面活性元素对水口结瘤的影响机制,对预测实际生产中钢液的不同活性元素对润湿性、夹杂物及结瘤产物的交互影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本团队的研究,展望了界面活性元素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