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略显昏暗的医院走廊,不同于其他形色匆匆的医护人员,一个白褂身影平稳而和缓,他脸上渲染了祥和的淡笑,岁月涤荡出的沉稳气质让他在人群中意外地显眼——他,就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学军。除此之外他还兼任社会多个职位,如:老年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北老年医学联盟副主席等。虽拥有诸多头衔与成就,他依旧恪守本心,不骄不躁,待人接物温和谦逊。而这些光环背后的艰辛,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感受最深刻。
1975年,初中毕业的刘学军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上山下乡的热潮中。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数理化成绩尤其突出,下乡那段时间,怀着对大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起早贪黑,除了参加繁重的田间劳动,还用大半年的时间自学了高中课程,罔顾周遭异样的眼光,年轻的身体怀揣着对梦想的虔心。
幸運的是,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彼时已自学完高中课程的刘学军信心十足地参加了考试。然而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父亲更看好医学专业,悄悄把刘学军的志愿改成了吕梁卫校。就这样,刘学军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工科大学擦肩而过,从此踏上了医学之路。
3年后,刘学军在吕梁卫校毕业,被分配到临县碛口工作。无巧不成书,刚工作不久,遇见一位多项器官功能衰弱的患者,在太原、上海、北京多方求医无果,家人甚至已经准备着手后事。刘学军接手后,开出一个10元钱的处方。病人和家属虽将信将疑,仍旧按照他开的处方进行调理服药,没想到竟然痊愈了。一时间刘学军的名声在当地流传开来,很多人都慕名找他看病。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刘学军对工作越来越熟悉,来访患者的增加让他接触的病例更加丰富,应用灵活多变,同时也让刘学军感到了自己的局限,于是决定进一步求学长治医学院以填补空白。
进入大学的刘学军勤奋努力,受益于当年在碛口工作的经历,乡亲们常常邀请他出诊,有时甚至还会过黄河到陕西出诊,实践的落实为刘学军的理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三时,学校给了他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机会,由此接触了很多一流的专家,打开了眼界。
1989年在山医大一院大内科工作了3年后,刘学军继续深造,考上了山西医科大学李国顺教授的研究生,系统地学习了呼吸专业的知识。在李国顺教授的建议下,刘学军将自己的毕业论文初稿寄给了钟南山院士,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肯定,执意来参加了刘学军的硕士论文答辩。1992年刘学军的论文成为全国首届哮喘年会上四个主题发言之一,进行了大会交流,他也成为了山西省第一位气管镜下做哮喘活检的人。
2002年,在医院呼吸科做得顺风顺水的刘学军忽然被组织调整到了老干科,起初他很迷惑,他觉得老干科与他所学专业并不相符,而且当时呼吸科的业务开展得都很顺利,组织上为什么这样安排呢?但在老干科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了解后,他发现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受到的关注少,却病情复杂,一般人难以胜任,需要复合型人才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才能制定出真正有益于患者的方案。
刘学军在2004年博士毕业后,正式上任老干科(现老年病科)。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一项项填补着山西省呼吸疾病治疗领域的空白,先后获得了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论著5部。在诊断与治疗中刷新着一项项纪录。
作为学科带头人,刘学军即使工作再忙也常会抽出时间为群众做科普,学习并向全社会推广与老年人的相处之道,理解老年人,为如何方便老年人想办法,身体力行地到基层、到社区通过面授、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预防老年疾病。他将医者仁心落到了实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患者对他的评价,他的鼓励与安慰让患者更有信心。
外界赋予他的光环是对他莫大的肯定。行医多年,刘学军不忘本心,不因大千世界的荣誉而浮躁,只求心安。如此得以沉淀,在光芒中看见自己,在尘埃中发现自己,在奉献中升华生命的价值。
1975年,初中毕业的刘学军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上山下乡的热潮中。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数理化成绩尤其突出,下乡那段时间,怀着对大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起早贪黑,除了参加繁重的田间劳动,还用大半年的时间自学了高中课程,罔顾周遭异样的眼光,年轻的身体怀揣着对梦想的虔心。
幸運的是,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彼时已自学完高中课程的刘学军信心十足地参加了考试。然而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父亲更看好医学专业,悄悄把刘学军的志愿改成了吕梁卫校。就这样,刘学军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工科大学擦肩而过,从此踏上了医学之路。
3年后,刘学军在吕梁卫校毕业,被分配到临县碛口工作。无巧不成书,刚工作不久,遇见一位多项器官功能衰弱的患者,在太原、上海、北京多方求医无果,家人甚至已经准备着手后事。刘学军接手后,开出一个10元钱的处方。病人和家属虽将信将疑,仍旧按照他开的处方进行调理服药,没想到竟然痊愈了。一时间刘学军的名声在当地流传开来,很多人都慕名找他看病。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刘学军对工作越来越熟悉,来访患者的增加让他接触的病例更加丰富,应用灵活多变,同时也让刘学军感到了自己的局限,于是决定进一步求学长治医学院以填补空白。
进入大学的刘学军勤奋努力,受益于当年在碛口工作的经历,乡亲们常常邀请他出诊,有时甚至还会过黄河到陕西出诊,实践的落实为刘学军的理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三时,学校给了他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机会,由此接触了很多一流的专家,打开了眼界。
1989年在山医大一院大内科工作了3年后,刘学军继续深造,考上了山西医科大学李国顺教授的研究生,系统地学习了呼吸专业的知识。在李国顺教授的建议下,刘学军将自己的毕业论文初稿寄给了钟南山院士,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肯定,执意来参加了刘学军的硕士论文答辩。1992年刘学军的论文成为全国首届哮喘年会上四个主题发言之一,进行了大会交流,他也成为了山西省第一位气管镜下做哮喘活检的人。
2002年,在医院呼吸科做得顺风顺水的刘学军忽然被组织调整到了老干科,起初他很迷惑,他觉得老干科与他所学专业并不相符,而且当时呼吸科的业务开展得都很顺利,组织上为什么这样安排呢?但在老干科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了解后,他发现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受到的关注少,却病情复杂,一般人难以胜任,需要复合型人才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才能制定出真正有益于患者的方案。
刘学军在2004年博士毕业后,正式上任老干科(现老年病科)。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一项项填补着山西省呼吸疾病治疗领域的空白,先后获得了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论著5部。在诊断与治疗中刷新着一项项纪录。
作为学科带头人,刘学军即使工作再忙也常会抽出时间为群众做科普,学习并向全社会推广与老年人的相处之道,理解老年人,为如何方便老年人想办法,身体力行地到基层、到社区通过面授、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预防老年疾病。他将医者仁心落到了实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患者对他的评价,他的鼓励与安慰让患者更有信心。
外界赋予他的光环是对他莫大的肯定。行医多年,刘学军不忘本心,不因大千世界的荣誉而浮躁,只求心安。如此得以沉淀,在光芒中看见自己,在尘埃中发现自己,在奉献中升华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