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事关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必须加以重视。要认真研究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进而根据高等教育总体目标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8)04-0087-0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演变,多样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运而生,独立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截至2008年4月17日,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13所。作为一种新型高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已日益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恰恰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有些独立学院照搬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些独立学院至今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或者忽视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因而造成定位不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这都影响了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独立学院更好地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深入思考。
一、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
研究一所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应该研究该类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主要指高校整体部署和前景规划,主要包括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指独立学院根据自身条件、特征、国家和社会需要以及学生需求,参照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为确定学校服务培养方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创办伊始,就瞄准市场需要研究办学定位,这是正确的。但是确定办学定位决不能仅仅考虑市场需求。现实中有的独立学院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把独立学院办成了职业培训学校,市场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专业,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当前学校的特点。例如,一段时间以来,会计学专业市场前景看好,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因此一些诸如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学校等等也都不断开办会计专业,结果造成了会计专业人才过剩,良莠不齐,不仅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异常激烈,也降低了该校该专业的社会声誉。
对此,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要培养的本科人才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必须比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比原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块地适应岗位的需求,服务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这才是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因此,独立学院一定要从自身的条件和基础出发,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从而彰显自己的特点。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国家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教育资源的品质和能力,综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当下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各种观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人文素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
“人的素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大小、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而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则是最关键的方面。从目前独立学院的生源情况及毕业生求职的现实化的特点来看,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未来人才,应该是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新人,应该是能够参与合作的新人,应该是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动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新人。这说明,在今天的社会当中,一个人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才是最终立足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的成功者。而在独立学院工作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校为了使自己的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加大了对学生岗位技能学习的时间和强度,甚至把某项专业学习变成了“技能速成班”,举办各种“考证班”,安排学生一天八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强化技能的练习上,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适应社会,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厌学现象”,造成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从众心理”,由于缺乏个性化培养,当学生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压力时,就变得消极、一蹶不振,甚至悲观厌世。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很少有人能够从一而终地从事一种职业,职业选择的变更要求职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优秀的人文素养,以及适应新岗位、新环境的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都不离学校教育和学生时代的锻炼。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说,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关心学生的品格形成、完善。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独立学院通常在第三批次招生,学生入学分数一般较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独立学院的教学安排,应当在精讲勤练上下工夫。要加大对所学专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制定适应职业岗位的课程计划,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尝试把教学场地延伸到一线岗位,零距离与实践部门接触,满足服务、管理一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从“三本”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进行教学改革,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应号召教师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审视和反思学生状态,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一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交流,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而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着力点
独立学院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在一线直接从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普遍的赞誉。众所周知,大学传授的知识通常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自我练习的方式来加以巩固和提高。这种自我练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因此,学校应该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各种任务、工作所必需的内在因素,它与实践紧密相连。独立学院尤应重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能力” [2]独立学院要重视通过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条路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对培养目标中实践能力的总体要求进行分解,构建实验技能、操作能力、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训练,完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到一线岗位、实际部门展开一对一的指导实习,实际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创造和生存。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个体履行工作要求、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核心品质,也是以个体赖以生存的物化要求。独立学院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环境。可以考虑在专业相关的实践领域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展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有益探索,是高等教育布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各独立学院准确定位,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会彰显其优势和特色,最终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恩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北学天,《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 薛天群,《高等教育管理体学》,桂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陳炳生,《强化统筹协调,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中国高等教育》,2006第22期。
[3] 杜学元,《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秀中)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8)04-0087-0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演变,多样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运而生,独立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截至2008年4月17日,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13所。作为一种新型高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已日益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恰恰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有些独立学院照搬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些独立学院至今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或者忽视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因而造成定位不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这都影响了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独立学院更好地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深入思考。
一、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
研究一所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应该研究该类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主要指高校整体部署和前景规划,主要包括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指独立学院根据自身条件、特征、国家和社会需要以及学生需求,参照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为确定学校服务培养方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创办伊始,就瞄准市场需要研究办学定位,这是正确的。但是确定办学定位决不能仅仅考虑市场需求。现实中有的独立学院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把独立学院办成了职业培训学校,市场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专业,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当前学校的特点。例如,一段时间以来,会计学专业市场前景看好,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因此一些诸如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学校等等也都不断开办会计专业,结果造成了会计专业人才过剩,良莠不齐,不仅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异常激烈,也降低了该校该专业的社会声誉。
对此,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要培养的本科人才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必须比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比原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块地适应岗位的需求,服务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这才是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因此,独立学院一定要从自身的条件和基础出发,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从而彰显自己的特点。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国家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教育资源的品质和能力,综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当下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各种观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人文素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
“人的素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大小、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而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则是最关键的方面。从目前独立学院的生源情况及毕业生求职的现实化的特点来看,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未来人才,应该是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新人,应该是能够参与合作的新人,应该是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动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新人。这说明,在今天的社会当中,一个人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才是最终立足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的成功者。而在独立学院工作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校为了使自己的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加大了对学生岗位技能学习的时间和强度,甚至把某项专业学习变成了“技能速成班”,举办各种“考证班”,安排学生一天八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强化技能的练习上,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适应社会,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厌学现象”,造成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从众心理”,由于缺乏个性化培养,当学生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压力时,就变得消极、一蹶不振,甚至悲观厌世。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很少有人能够从一而终地从事一种职业,职业选择的变更要求职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优秀的人文素养,以及适应新岗位、新环境的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都不离学校教育和学生时代的锻炼。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说,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关心学生的品格形成、完善。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独立学院通常在第三批次招生,学生入学分数一般较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独立学院的教学安排,应当在精讲勤练上下工夫。要加大对所学专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制定适应职业岗位的课程计划,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尝试把教学场地延伸到一线岗位,零距离与实践部门接触,满足服务、管理一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从“三本”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进行教学改革,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应号召教师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审视和反思学生状态,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一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交流,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而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着力点
独立学院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在一线直接从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普遍的赞誉。众所周知,大学传授的知识通常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自我练习的方式来加以巩固和提高。这种自我练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因此,学校应该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各种任务、工作所必需的内在因素,它与实践紧密相连。独立学院尤应重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能力” [2]独立学院要重视通过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条路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对培养目标中实践能力的总体要求进行分解,构建实验技能、操作能力、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训练,完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到一线岗位、实际部门展开一对一的指导实习,实际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创造和生存。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个体履行工作要求、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核心品质,也是以个体赖以生存的物化要求。独立学院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环境。可以考虑在专业相关的实践领域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展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有益探索,是高等教育布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各独立学院准确定位,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会彰显其优势和特色,最终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恩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北学天,《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 薛天群,《高等教育管理体学》,桂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陳炳生,《强化统筹协调,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中国高等教育》,2006第22期。
[3] 杜学元,《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