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0日上午,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陈云贤主持会议。会议还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的单位颁发匾牌。
朱小丹:增强底线意识,全力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朱小丹充分肯定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他指出,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各项任务的先中之先、重中之重,是全省人民共同关切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当前及“十三五”时期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既要在抓提高、抓提质上下功夫,也要在抓普及、抓均衡上下功夫。尤其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进一步增强底线意识,在解决教育发展短板问题方面真上心、真用力、真去抓,全力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市、任何一个县掉队,为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朱小丹强调,2015年是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质图强、内涵发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以教育创强争先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坚持把教育创强争先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发展目标。二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力度,县级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发展义务教育的帮扶,省级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统筹力度。三要深化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提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四要扎实做好教育基础工作,加快制订教育基础设施规划,积极推进中小学建设工程,全面改善薄弱地区基本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五要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六要强化教育督导与检查问责,进一步创新督导评估机制,健全督导机构、加快组建政府的教育督导委员会,把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面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罗伟其: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正确把握四个方面工作的逻辑关系
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作了发言。他指出,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创强、教育现代化等几个方面的工作逻辑关系。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核心指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创强的前提,教育创强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各地务必准确把握这些关系,逐项一一抓好工作的落实,确保每一步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关系问题。在全国“普九”之后,国家提出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部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并从2013年开始进行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要求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进行评定。我省确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共有11项指标,其中9项以上达标方可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评估。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都达到办学基本标准,方可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1条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门槛”之一。目前,部分尚未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主要是一些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不达标,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达标,体育活动场地或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功能场室不足,计算机和其他仪器设备不足、使用率低;图书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大班额,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等。
二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教育创强的关系问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是教育创强的基础。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明确将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民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0%作为教育强镇(街)、强县(市、区)、强市申报的前提条件和必达指标。从具体的工作推进看,教育创强尚未通过督导评估的地区,主要问题还是少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达标。根据2015年6月底省教育信息平台数据,全省还有935所(占7.5%)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尚未通过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全省还有582所(占37%)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尚未通过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建设标准化的义务教育学校关键是投入保障。因此,各地要切实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以更强的推进决心、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千方百计解决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教育创强的关系问题。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是申报教育强县(市、区)、强市督导验收的前置条件。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级督导评估是教育强县(市、区)、强市的申报条件和必达指标,同时也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和教育强县(市、区)可以实行“两评合一”。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省教育创强工作启动较早。在国家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以前,部分地区已经通过教育创强的督导评估。由于当时的评估条件与现在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对均衡的要求不够高,较早通过教育创强督导评估的地区要通过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认定必须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其一,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要认真分析研判城镇化态势,充分考虑区域内学龄人口规模、分布、变化,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要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防止过度撤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特别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宿和安全条件。城镇新建住宅小区要落实好“三同步”政策,加快配套学校建设,确保足够学位。其二,要均衡配置乡镇教育教学资源。要完善乡镇中心学校管理体制,统筹乡镇内教育资源配置,在经费拨付、资源投入、师资配置上要优先满足村小、教学点需求,提高村小、教学点运转保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教育创强和教育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教育创强是基础和前提。推进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创强的督导评估认定。在完成教育创强目标之后,就要以争当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为抓手,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找差距找问题找办法,坚持先一步、高一层谋划,努力办高质量、高水平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再造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其一,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们现在的均衡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县(市、区)域范围内的均衡发展,但县(市、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各地必须加大城乡资源统筹力度,加快实现更大范围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统一。同时,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使各地县(市、区)在区域内实现高位、优质均衡。其二,进一步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已包含了教育国际化。没有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水平必然是低的。要认真地去研究、谋划教育国际化如何开展,怎么样去推进,怎么样更好地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法、教材体系和内容等等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去规划、去推进,从而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其三,办好每一所学校。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好”的内涵包括标准、优质、特色三个方面。标准是前提和基础,就是一所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要达到的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优质是在达到标准以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更高要求,对学校发展的各项指标有更高的要求;特色就是一所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改革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某一方面区别于其他学校并优于其他学校,防止“千校一面”。
相关链接
成绩单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省共有教育强镇1342个,教育强县95个,教育强市12个,覆盖率分别达到85%、71%和 57%。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31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4个,覆盖率分别占珠江三角洲的63%和44%。有57个县(市、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有51个县(市、区)进行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
经验谈
会上,珠海市、河源市、云浮市新兴县作交流发言,交流了各自在推进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珠海市:立足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广东省首批“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和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珠海全力推进“粤教云”项目和智慧教育建设,积极探索基于“粤教云”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通过云服务助力教育的智慧转型,着力打造云服务、云互动、云协同三类课堂;科教结合促进教育均衡,农村学校、民办学校可通过远程协同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该市正在研究制定提升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提升珠海教育现代化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明晰市、区教育管理权责;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通过组建教育集团、中小学(幼儿园)联盟、学校协作体等多种途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优化校领导选拔聘用机制,完善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与交流;加强智慧教育建设,实现“粤教云”应用学校全覆盖,力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探索全人教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河源市: 推进“强师兴教工程”,以质图强。河源市在推进“创强创均”过程中,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队伍提升,扎实推进“强师兴教工程”。比如,该市出台了《河源市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实行“择优录取、免费入读、委托培养、定向分配”,吸引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5年制师范大专,从源头上改变农村小学师资素质不高的问题。2014年,该市成立市师资培训中心,市级师资培训经费从原来的每年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加上省拨专项经费,全年教师培训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据统计,仅2014年,全市各类教师培训达到35428人次。该市还出台了《河源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全面实施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示范带动、校长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7大工程,努力推动全市初中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兴县:全民参与,推动学校标准建设。该县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主,企业和社会资助为辅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2012年启动教育创强工程以来,全县投入学校硬件建设资金达3.7亿元,其中,捐赠办学资金超过1亿元。比如,广东翔顺集团捐资3688万元,建成2万平方米校舍移交政府办学,捐资700多万元全面改造稔村镇兴育学校;去年11月成立的新兴县新州教育基金会,得到众多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捐助,募集资金达2700多万元;还有3个乡镇先后成立了教育基金会,为企业、乡贤搭建了资助教育的平台。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朱小丹:增强底线意识,全力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朱小丹充分肯定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他指出,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各项任务的先中之先、重中之重,是全省人民共同关切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当前及“十三五”时期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既要在抓提高、抓提质上下功夫,也要在抓普及、抓均衡上下功夫。尤其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进一步增强底线意识,在解决教育发展短板问题方面真上心、真用力、真去抓,全力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市、任何一个县掉队,为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朱小丹强调,2015年是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质图强、内涵发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以教育创强争先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坚持把教育创强争先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发展目标。二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力度,县级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发展义务教育的帮扶,省级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统筹力度。三要深化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提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四要扎实做好教育基础工作,加快制订教育基础设施规划,积极推进中小学建设工程,全面改善薄弱地区基本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五要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六要强化教育督导与检查问责,进一步创新督导评估机制,健全督导机构、加快组建政府的教育督导委员会,把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面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罗伟其: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正确把握四个方面工作的逻辑关系
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作了发言。他指出,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创强、教育现代化等几个方面的工作逻辑关系。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核心指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创强的前提,教育创强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各地务必准确把握这些关系,逐项一一抓好工作的落实,确保每一步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关系问题。在全国“普九”之后,国家提出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部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并从2013年开始进行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要求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进行评定。我省确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共有11项指标,其中9项以上达标方可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评估。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都达到办学基本标准,方可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1条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门槛”之一。目前,部分尚未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主要是一些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不达标,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达标,体育活动场地或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功能场室不足,计算机和其他仪器设备不足、使用率低;图书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大班额,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等。
二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教育创强的关系问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是教育创强的基础。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明确将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民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0%作为教育强镇(街)、强县(市、区)、强市申报的前提条件和必达指标。从具体的工作推进看,教育创强尚未通过督导评估的地区,主要问题还是少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达标。根据2015年6月底省教育信息平台数据,全省还有935所(占7.5%)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尚未通过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全省还有582所(占37%)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尚未通过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建设标准化的义务教育学校关键是投入保障。因此,各地要切实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以更强的推进决心、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千方百计解决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教育创强的关系问题。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是申报教育强县(市、区)、强市督导验收的前置条件。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级督导评估是教育强县(市、区)、强市的申报条件和必达指标,同时也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和教育强县(市、区)可以实行“两评合一”。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省教育创强工作启动较早。在国家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以前,部分地区已经通过教育创强的督导评估。由于当时的评估条件与现在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对均衡的要求不够高,较早通过教育创强督导评估的地区要通过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认定必须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其一,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要认真分析研判城镇化态势,充分考虑区域内学龄人口规模、分布、变化,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要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防止过度撤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特别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宿和安全条件。城镇新建住宅小区要落实好“三同步”政策,加快配套学校建设,确保足够学位。其二,要均衡配置乡镇教育教学资源。要完善乡镇中心学校管理体制,统筹乡镇内教育资源配置,在经费拨付、资源投入、师资配置上要优先满足村小、教学点需求,提高村小、教学点运转保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教育创强和教育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教育创强是基础和前提。推进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创强的督导评估认定。在完成教育创强目标之后,就要以争当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为抓手,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找差距找问题找办法,坚持先一步、高一层谋划,努力办高质量、高水平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再造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其一,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们现在的均衡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县(市、区)域范围内的均衡发展,但县(市、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各地必须加大城乡资源统筹力度,加快实现更大范围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统一。同时,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使各地县(市、区)在区域内实现高位、优质均衡。其二,进一步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已包含了教育国际化。没有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水平必然是低的。要认真地去研究、谋划教育国际化如何开展,怎么样去推进,怎么样更好地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法、教材体系和内容等等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去规划、去推进,从而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其三,办好每一所学校。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好”的内涵包括标准、优质、特色三个方面。标准是前提和基础,就是一所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要达到的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优质是在达到标准以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更高要求,对学校发展的各项指标有更高的要求;特色就是一所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改革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某一方面区别于其他学校并优于其他学校,防止“千校一面”。
相关链接
成绩单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省共有教育强镇1342个,教育强县95个,教育强市12个,覆盖率分别达到85%、71%和 57%。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31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4个,覆盖率分别占珠江三角洲的63%和44%。有57个县(市、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有51个县(市、区)进行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
经验谈
会上,珠海市、河源市、云浮市新兴县作交流发言,交流了各自在推进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珠海市:立足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广东省首批“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和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珠海全力推进“粤教云”项目和智慧教育建设,积极探索基于“粤教云”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通过云服务助力教育的智慧转型,着力打造云服务、云互动、云协同三类课堂;科教结合促进教育均衡,农村学校、民办学校可通过远程协同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该市正在研究制定提升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提升珠海教育现代化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明晰市、区教育管理权责;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通过组建教育集团、中小学(幼儿园)联盟、学校协作体等多种途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优化校领导选拔聘用机制,完善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与交流;加强智慧教育建设,实现“粤教云”应用学校全覆盖,力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探索全人教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河源市: 推进“强师兴教工程”,以质图强。河源市在推进“创强创均”过程中,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队伍提升,扎实推进“强师兴教工程”。比如,该市出台了《河源市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实行“择优录取、免费入读、委托培养、定向分配”,吸引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5年制师范大专,从源头上改变农村小学师资素质不高的问题。2014年,该市成立市师资培训中心,市级师资培训经费从原来的每年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加上省拨专项经费,全年教师培训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据统计,仅2014年,全市各类教师培训达到35428人次。该市还出台了《河源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全面实施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示范带动、校长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7大工程,努力推动全市初中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兴县:全民参与,推动学校标准建设。该县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主,企业和社会资助为辅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2012年启动教育创强工程以来,全县投入学校硬件建设资金达3.7亿元,其中,捐赠办学资金超过1亿元。比如,广东翔顺集团捐资3688万元,建成2万平方米校舍移交政府办学,捐资700多万元全面改造稔村镇兴育学校;去年11月成立的新兴县新州教育基金会,得到众多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捐助,募集资金达2700多万元;还有3个乡镇先后成立了教育基金会,为企业、乡贤搭建了资助教育的平台。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