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自古就是画家笔下的宠儿,中国画有绘梅的传统。历代,有很多以梅著名的画家,北宋的华光和尚,被元代赵孟兆亘墨梅题跋中称作:“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南宋的扬补之,代表作《四梅图卷》,据说将其梅作张之壁间,有“蜂蝶集其上”。元代瞩目的画家王冕,尤善工墨梅,代表作《墨梅图题诗》被广泛称赞。扬州八怪的汪士慎,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作画,自刻一印称:“尚留一目看梅花。”画家爱梅,梅出画家,已经成为一语双关的句子。
龚泽军先生也善提笔作梅。龚先生的梅虚实相见,大有“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之古风,焦、浓、重、淡、清,阳光洒在枝干间。却若不同于古来探梅的孤寂,不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冷句,所作梅干苍劲有力,宛若虬龙,看得出,龚先生心中必有一番抱负蓝图,这恰似白石先生之风。齐白石先生善作梅,其笔下的梅花散漫着豪气,不同于王冕等文人作梅的实而严谨;亦不同于扬州八怪画梅的故作姿态。花瓣总是分散开来的,点花蕊之笔,交相呼应。白石先生说:“小驿孤城旧梦荒,花开花落事寻常。蹇驴残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梦的虚恰印证梅的实,梅的信笔由缰恰似泽军先生着笔的浩然于胸。
值得注意的是,梅画中,龚先生将红梅、绿梅与松,合而一体。红梅与绿梅画法不同,绿梅并没有完全的花体,而仅以蘸色止,笔尖蘸浓绿色点出花蕾,却并未勾画花蕊,甚至都没有添加小枝,仅点缀在青松上。如果不是众多梅作“雪欹梅蒂绿”,很多人一定会错看画中密入松间的绿梅为其他松色。的确,松、梅被龚先生建构得浑然一体。清代的沈铨暮色之年,画作《松梅双鹤图》笔工细整、浑厚,构图恰到好处。梅与松确实能够图画得毫无二致。松经冬不凋,梅迎寒开花,当梅经历天寒做然独立的时候,松的四季常青方是其烘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虽是咏梅,松也不若如是。
齐白石26岁学工笔画,33岁学书法、篆刻,一生多作花鸟。这一浓缩的经历几乎是可以套用在龚泽军先生这里的。龚先生几幅画以花鸟为著,皆有白石花鸟画的折影,与之相应的是,泽军之著诗与用印。中国画以墨、色、书、诗、印融而一体为其较之于西洋画极具风格的特征,龚先生几乎在每一幅画中都题下洒脱俊逸的书法,刻下专属的印泥,并且在用印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整幅画的构图、色彩,朱印的位置、轻重与画作呼应、对比,并且配合。
以诗为有声画,以画为无声诗,以梅为花鸟始,以人为彰琢句!
龚泽军先生也善提笔作梅。龚先生的梅虚实相见,大有“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之古风,焦、浓、重、淡、清,阳光洒在枝干间。却若不同于古来探梅的孤寂,不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冷句,所作梅干苍劲有力,宛若虬龙,看得出,龚先生心中必有一番抱负蓝图,这恰似白石先生之风。齐白石先生善作梅,其笔下的梅花散漫着豪气,不同于王冕等文人作梅的实而严谨;亦不同于扬州八怪画梅的故作姿态。花瓣总是分散开来的,点花蕊之笔,交相呼应。白石先生说:“小驿孤城旧梦荒,花开花落事寻常。蹇驴残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梦的虚恰印证梅的实,梅的信笔由缰恰似泽军先生着笔的浩然于胸。
值得注意的是,梅画中,龚先生将红梅、绿梅与松,合而一体。红梅与绿梅画法不同,绿梅并没有完全的花体,而仅以蘸色止,笔尖蘸浓绿色点出花蕾,却并未勾画花蕊,甚至都没有添加小枝,仅点缀在青松上。如果不是众多梅作“雪欹梅蒂绿”,很多人一定会错看画中密入松间的绿梅为其他松色。的确,松、梅被龚先生建构得浑然一体。清代的沈铨暮色之年,画作《松梅双鹤图》笔工细整、浑厚,构图恰到好处。梅与松确实能够图画得毫无二致。松经冬不凋,梅迎寒开花,当梅经历天寒做然独立的时候,松的四季常青方是其烘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虽是咏梅,松也不若如是。
齐白石26岁学工笔画,33岁学书法、篆刻,一生多作花鸟。这一浓缩的经历几乎是可以套用在龚泽军先生这里的。龚先生几幅画以花鸟为著,皆有白石花鸟画的折影,与之相应的是,泽军之著诗与用印。中国画以墨、色、书、诗、印融而一体为其较之于西洋画极具风格的特征,龚先生几乎在每一幅画中都题下洒脱俊逸的书法,刻下专属的印泥,并且在用印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整幅画的构图、色彩,朱印的位置、轻重与画作呼应、对比,并且配合。
以诗为有声画,以画为无声诗,以梅为花鸟始,以人为彰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