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公路隧道交叉区域最优施工组合形式研究

来源 :四川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存在交叉段的特长公路隧道中,交叉区域隧道施工往往需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方法及不同加固段长度条件下,由于受到的施工扰动及衬砌刚度不同,围岩及结构所承担的围岩荷载差异较大,相应的,交叉区域内围岩位移及衬砌结构变形规律及应力分布也不尽相同。文章依托四川汶马高速公路米亚罗3号隧道2#行车横通道与主洞交叉段施工工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交叉段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交叉段各指标与施工工法以及加固段长度的关系,获得了针对隧道交叉结构的工法选择的数值模拟依据。
  【关键词】交叉区域; 单侧壁导坑法; 三台阶七步法; 数值模拟
  【中国分类号】U459.2【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路网建设数量的剧增,长大深埋公路隧道越来越多。为了能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及时疏散车辆及人员,减少人员财产损失,车行或人行横通道的设置便十分重要。交叉区域隧道施工往往需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方法及不同加固段长度条件下,由于受到的施工扰动及衬砌刚度不同,围岩及结构所承担的围岩荷载差异较大,相应的,交叉区域内围岩位移及衬砌结构变形规律及应力分布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确定交叉区域内最优的施工工艺及优化参数,就需要针对不同施工方法及不同加固段长度组合形式下,交叉区域各项性能指標进行对比分析。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隧道交叉段进行了研究,张强勇等[1]利用理论分析与三维隧道模型试验,分析了分岔隧道施工后,洞周土体围岩在一般情况和超载情况的位移及受力情况、锚杆受力情况;张俊[2]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的交叉段隧道施工,研究了交叉段围岩变形规律,结构的裂缝分布,围岩-衬砌接触应力分布形态;王绪等[3]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NX软件建立了小净距联络横通道的对称数值模型,研究了正道和横通道的各项性能指标;罗雪松[4]依托木寨岭1#施工横洞,理论分析隧道正洞与横通道交叉口的三维受力状况,研究了有交叉段的横洞开挖施工顺序。
  1 公路隧道交叉区模型建立
  隧道洞身围岩由T3zh地层构成,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组成,属坚硬-软岩。T3zh地层呈薄-中层状构造,岩体较破碎,围岩呈层状碎裂结构,局部镶嵌结构;地下水以基岩孔隙裂隙水为主,呈点滴或线状出水为主;围岩稳定性较差,拱顶无支护时易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主要为V级围岩。
  围岩计算参数参考现行的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进行取值,如表1所示。
  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对于围岩、主隧道、车行横通道及相关支护结构均采用SOLID45单元的块体三维实体单元进此次的建模分两部分,采用两种不同的工法:单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七步法。
  (1)单侧壁导坑法分3个子工序:子工序一对主隧道循环开挖,施作初期支护、施作中隔壁支护;子工序二对行车横通道全断面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子工序三分多次拆除所有中隔壁。
  (2)三台阶七步法分2个子工序:子工序一对主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循环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子工序二对行车横通道全断面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
  两种工法的施工工序如图2和图3所示。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围岩位移及结构变形程度分析
  针对由三台阶七步法、单侧壁导坑法两种工法及0 m、7 m、14 m三种衬砌结构加固长度组成的6种施工组合形式下围岩位移及衬砌结构变形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隧道施工结束后洞周围岩变形见表2、图5。
  由图5和表2可以看出,隧道施工结束后,洞周围岩变形量具有以下特征:
  (1)主隧道拱肩至拱顶部分围岩产生明显位移沉降,交叉区域最大围岩位移量出现在拱顶区域,而由于行车横通道的存在,交叉区域围岩位移出现明显不对称分布,横通道一侧围岩位移量大于相对侧;仰拱部位出现鼓起现象,且鼓起最大量也出现在仰拱偏向行车横通道位置。
  (2)在相同加固段长度下,三台阶七步法引起的围岩位移量略大于单侧壁导坑法,说明在交叉段区域施加临时支撑等支护方式有助于减小洞周围岩变形量。
  (3)在同种施工方法下,随着隧道加固段长度增加,交叉区域洞周围岩位移量逐步减小,但减小幅度随之降低趋于收敛,对于单侧壁导坑法,采用7 m加固段长度相比未加固时位移量减小6.36 %,而采用14 m加固段长度相比未加固时减小7.75 %;对于三台阶七步法,采用7 m加固段长度相比未加固时位移量减小6.03 %,而采用14 m加固段长度相比未加固时减小7.76 %。
  2.2 交叉区域围岩塑性区对比分析
  交叉区域围岩塑性区分布见图6。
  由图6可知,各工况下围岩塑性区分布基本相似,交叉区域塑性区较为集中,塑性区最大值出现在主隧道与行车横通道拱腰相交处,仰拱部位未出现塑性区,说明两种施工方法开挖对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仰拱部位的塑性变形效果较好,减小了仰拱部位围岩的受力。在相同加固段长度条件下,相比三台阶七步法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洞周围岩塑性区范围较小;在同种施工方法下,交叉区域隧道衬砌加固段长度对洞周围岩塑性区大小有明显改善,而随着加固段长度增加,围岩塑性区改善效果逐渐降低。
  2.3 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应力分布特征对比分析
  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应力分布见图7。
  根据不同施工组合形式下隧道交叉区域第三主应力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可知:
  (1)因行车横通道开挖引起侧向约束作用的减小,造成横通道侧与横通道对侧衬砌结构第三主应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呈不对称分布,第三主应力主要集中在主隧道与行车横通道交叉口处,存在明显应力集中效应,拱腰及拱脚部位相交处,集中程度最大,距离交叉中心越远,第三主应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交叉口处偏压效应最为突出,此区域应采取   减小开挖步距和加强支护等措施来保证工程安全。
  (2)两种施工方法第三主应力存在部分差异,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由于采取了临时支护措施,有效控制洞周围岩塑性区范围使衬砌结构承担较小的松弛荷载和形变荷载,因而其衬砌结构第三主应力集中程度相对三台阶七步法较小。
  (3)在采用同种施工方法的情况下,衬砌结构加固段长度不同,第三主应力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加固段衬砌结构刚度更大,应力分布发生转移,向刚度更大的区域集中,因此随着加固段长度的增加,加固段区域内的衬砌结构承担更多的应力分布。
  3 结论
  本文采用ANSYS对不同工法和加固段长度的交叉隧道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因为行车横通道的存在,交叉区域的围岩变形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对称性,通过选用合适的工法,即选取单侧壁导坑法能在一定程度减小围岩变形。采用大的加固段长度亦能减小围岩变形,但从经济效益上比选,加固段长度不宜过长。
  (2)随着开挖进行,两种工法出现相似的塑性區:塑性区最大值出现在两通道拱腰交叉处,而拱顶均无塑性区。随着加固段长度变长,塑性区得到改善,但改善效果逐渐变小。
  (3)在通道交叉处,第三主压应力存在应力集中,在此区域的开挖应采用更小的步距和更强的支护。由于单侧壁导坑良好的约束效果,第三主应力的集中程度较小。对于不同的加固长度,由于第三主应力向刚度更大部分转移,长加固长度能更好的改善应力集中的状况。
  根据以上分析,综合考虑围岩位移、围岩塑性区范围及衬砌结构应力分布特征,隧道交叉区域内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较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更为合理,同时在考虑加固段长度时,采用7 m加固段长度,能同时满足交叉区域施工安全性和工程经济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强勇,李术才,李勇,等.大型分岔隧道围岩稳定与支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S2):4051-4059.
  [2] 张俊.公路隧道与辅助通道交叉结构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8(6):167-171.
  [3] 王绪,钟敏,晏启祥.小净距隧道与横通道空间交叉结构施工力学分析[J].四川建筑,2019,39(3):188-191.
  [4] 罗雪松.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通道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2):169-170.
  [5] JTGD 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其他文献
【摘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保障。文章就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理; 对策; 建筑施工  【中国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A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企业财产安全的基石,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筑
【摘要】《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当今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它成为指导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体育乃至人生的各个方面的不朽经典。《孙子兵法》对当今建设项目管理也具有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文章将《孙子兵法》中的“庙算”、“法”、“将”、“奇正”理念分别用于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的四类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将《孙子兵法》的精华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管理。  【关键词】《孙子兵法》; 建设项目
【摘要】文章以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3个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研究输水涵洞上跨铁路隧道施工对铁路隧道的影响,重点研究输水管水压对铁路隧道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压作用下,相较于无加固措施,长桩加固能改善衬砌结构轴力的受力条件,短桩加固则对衬砌结构弯矩有较好的改善,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选取短桩加固为最优方案。  【关键词】输水隧洞; 隧道施工; 数值模拟; 上跨
【摘要】为对钢材腐蚀性有更清晰的认识,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环境腐蚀性分级,以确定钢材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制定钢材腐蚀设计规范。捷克和日本等国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建立了可供参考的行业标准。文章基于ISO 9223规范要求,分析了影响钢材腐蚀的因素,统计了中国大陆地区一百余座城市的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湿度,年平均二氧化硫浓度以及沿海城市的氯离子浓度,并计算出年腐蚀量,然后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
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一定的管理理论和数学方法,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或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率和管理者的成绩进行合理的判断。全过程咨询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咨询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益。当下已经非常重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咨询工作,但对于其管理绩效评价却缺乏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全过程的工程咨询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构建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于工程咨询管理绩效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并提供借鉴。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对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BIM应用型人才,文章突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从BIM理论类课程、实践课程、应用类课程三方面入手,合理构建适应BIM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BIM应用型人才培养找到可行路径。  【关键词】工程管理; 课程体系构建; BIM应用型人才; 路径
【摘要】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文章分析了建筑施工过程各阶段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关键点,对指导建筑电气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各阶段; 质量; 控制方法  【中国分类号】TU85【文献标志码】B  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管理人员对本专业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必须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认真地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
【摘要】文章通过对PKPM结构设计软件中部分概念的解释,提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以概念为本,结合规范,对结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更合理分析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 框架柱; 框架梁; 承载力  【中国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经营与管理  〖FQ(4*1。82mm,YX-W〗  〖HJ158mm〗  [定稿日期]2020-12-10  [作者简介]郭培成(1978~),男,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