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贪污贿赂职务犯罪(以下简称贪贿职务犯罪)波及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特别是一些大要案的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而且危害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给和谐社会制造出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一、当前贪贿职务犯罪的表现
(一)人生坐标严重倾斜型
人生的路漫长,而紧要处只有几步。正是由于关键几步路走歪了,人生坐标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导致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第一次面对贿赂,有些官员确曾彷徨过,但最终金钱的诱惑力还是超过了党纪国法的约束力,在私欲的驱使下陷入了权钱交易的漩涡。从思想嬗变,到心理失衡,再到行为失范,人生轨迹就这样发生了改变。
(二)心理失衡大敛钱财型
"每天都面临着大量而复杂的矛盾,工作超负荷,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看到开发商一赚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又想到自己的收入和劳动付出,形成了剧烈的失衡心态。"这是好些官员贪污腐败犯罪的心灵写照。随着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某些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业老板不惜用重金收买官员,而经常为老板帮忙的官员,慢慢地,也认为收钱是理所当然的,悉数笑纳了这些"帮忙费"。
(三)丧失党性迷恋女色型
古往今来,那些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道路,落得身败名裂下场的人,往往都是从不计生活作风"小节"、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
二、当前贪贿职务犯罪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从涉案人员看,单位"一把手"发案率较高
当前的行政管理方式赋予"一把手"过多的决策权, "一把手"处于班子中的核心地位,权力集中,本单位的纪检监察不敢管,上级纪检监察又管不了,不仅导致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泛滥,而且使得同级监督形同虚设。
(二)从涉嫌罪名看,大多数案件属于"商业贿赂犯罪"
商业贿赂是典型的权钱交易型犯罪,是对各种资源和利益分配握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以牺牲国家公共利益为代价,大肆索取收受贿赂、谋取私利,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商业贿赂犯罪在当前职务犯罪的比例不断攀升,而且手段多种多样。
(三)从涉案规模看,窝案串案占很大比例,呈"群体化"特征
互惠互利是职务犯罪窝串案件最显著的特征。部分犯罪分子为了掩盖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与身边知情人员沆瀣一气,形成"你捞我也捞"的局面,从而滋生了串案和窝案。
三、当前贪贿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
(一)政治信念动摇、道德防线失守,是导致贪贿职务犯罪的首要原因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改革开放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毒害了一些人的灵魂。在各种诱惑面前,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扭曲。他们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要"实惠",不要理想;只求索取,不愿奉献。
(二)权力配置存在的弊端和监督机制的弱化,是发生职务犯罪的必然结果
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权力缺乏足够的制约。权力过分集中就会无限制地膨胀个人意志,权力没有制约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最终必然产生腐败。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被群众发现和举报,但是权力过于集中并且无监督,为腐败官员们提供了排除障碍的力量,也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
(三)法制不健全,惩治犯罪不严厉,是滋长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是行政管理法律不完善,在履行职务中的许多环节上,对公职人员的行为缺乏明显的规范,导致钻法律政策空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二是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保障不完善;预防权也没有得到法律规范的确认,预防实效也因此大打折扣。
四、贪贿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针对当前贪贿职务犯罪的严峻形势及产生根源,我们应当着眼于在改革发展中消除贪贿职务犯罪,最终消除腐败。
(一)完善立法规范,健全法律制度
俗话说得好: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不劳神。当前,我们应当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人事权,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审批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人事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廉洁高效的外部软环境。
(二)强化监督防范,加大力度打击腐败
一方面监督制约不能是停留于书面,挂之于口头,流之于形式的做秀,必须动真碰硬;另一方面,对已经发生的贪贿犯罪,我们应当加大打击力度,构筑法律威慑防线。当前,我们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的研究,把握规律特点,通过及时、严厉的惩治,警示其他贪贿犯罪分子和那些有贪贿犯罪倾向的人,昭示我们党和政府惩治贪贿犯罪的坚定决心,打破贪贿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
(三)立足从严治党,提高干部防腐能力
要加强对全体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党风廉政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牢记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务实清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消除导致贪贿职务犯罪的内因。
(四)强化打防并举,从源头上预防犯罪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只靠打击这一手是不行的,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本的意识和打击也是预防的观念,从根本上抓实预防、真实形成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的预防职务犯罪格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和法治教育。
前车之覆,不可不鉴。反贪污贿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情势下这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从制度抓起,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构建"惩防并重、防是目的"的反腐长效机制,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最终有效遏制住贪贿职务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柳晞春.职务犯罪的实证分析与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林喆.腐败犯罪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一、当前贪贿职务犯罪的表现
(一)人生坐标严重倾斜型
人生的路漫长,而紧要处只有几步。正是由于关键几步路走歪了,人生坐标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导致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第一次面对贿赂,有些官员确曾彷徨过,但最终金钱的诱惑力还是超过了党纪国法的约束力,在私欲的驱使下陷入了权钱交易的漩涡。从思想嬗变,到心理失衡,再到行为失范,人生轨迹就这样发生了改变。
(二)心理失衡大敛钱财型
"每天都面临着大量而复杂的矛盾,工作超负荷,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看到开发商一赚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又想到自己的收入和劳动付出,形成了剧烈的失衡心态。"这是好些官员贪污腐败犯罪的心灵写照。随着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某些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业老板不惜用重金收买官员,而经常为老板帮忙的官员,慢慢地,也认为收钱是理所当然的,悉数笑纳了这些"帮忙费"。
(三)丧失党性迷恋女色型
古往今来,那些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道路,落得身败名裂下场的人,往往都是从不计生活作风"小节"、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
二、当前贪贿职务犯罪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从涉案人员看,单位"一把手"发案率较高
当前的行政管理方式赋予"一把手"过多的决策权, "一把手"处于班子中的核心地位,权力集中,本单位的纪检监察不敢管,上级纪检监察又管不了,不仅导致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泛滥,而且使得同级监督形同虚设。
(二)从涉嫌罪名看,大多数案件属于"商业贿赂犯罪"
商业贿赂是典型的权钱交易型犯罪,是对各种资源和利益分配握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以牺牲国家公共利益为代价,大肆索取收受贿赂、谋取私利,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商业贿赂犯罪在当前职务犯罪的比例不断攀升,而且手段多种多样。
(三)从涉案规模看,窝案串案占很大比例,呈"群体化"特征
互惠互利是职务犯罪窝串案件最显著的特征。部分犯罪分子为了掩盖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与身边知情人员沆瀣一气,形成"你捞我也捞"的局面,从而滋生了串案和窝案。
三、当前贪贿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
(一)政治信念动摇、道德防线失守,是导致贪贿职务犯罪的首要原因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改革开放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毒害了一些人的灵魂。在各种诱惑面前,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扭曲。他们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要"实惠",不要理想;只求索取,不愿奉献。
(二)权力配置存在的弊端和监督机制的弱化,是发生职务犯罪的必然结果
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权力缺乏足够的制约。权力过分集中就会无限制地膨胀个人意志,权力没有制约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最终必然产生腐败。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被群众发现和举报,但是权力过于集中并且无监督,为腐败官员们提供了排除障碍的力量,也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
(三)法制不健全,惩治犯罪不严厉,是滋长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是行政管理法律不完善,在履行职务中的许多环节上,对公职人员的行为缺乏明显的规范,导致钻法律政策空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二是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保障不完善;预防权也没有得到法律规范的确认,预防实效也因此大打折扣。
四、贪贿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针对当前贪贿职务犯罪的严峻形势及产生根源,我们应当着眼于在改革发展中消除贪贿职务犯罪,最终消除腐败。
(一)完善立法规范,健全法律制度
俗话说得好: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不劳神。当前,我们应当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人事权,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审批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人事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廉洁高效的外部软环境。
(二)强化监督防范,加大力度打击腐败
一方面监督制约不能是停留于书面,挂之于口头,流之于形式的做秀,必须动真碰硬;另一方面,对已经发生的贪贿犯罪,我们应当加大打击力度,构筑法律威慑防线。当前,我们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的研究,把握规律特点,通过及时、严厉的惩治,警示其他贪贿犯罪分子和那些有贪贿犯罪倾向的人,昭示我们党和政府惩治贪贿犯罪的坚定决心,打破贪贿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
(三)立足从严治党,提高干部防腐能力
要加强对全体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党风廉政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牢记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务实清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消除导致贪贿职务犯罪的内因。
(四)强化打防并举,从源头上预防犯罪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只靠打击这一手是不行的,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本的意识和打击也是预防的观念,从根本上抓实预防、真实形成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的预防职务犯罪格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和法治教育。
前车之覆,不可不鉴。反贪污贿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情势下这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从制度抓起,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构建"惩防并重、防是目的"的反腐长效机制,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最终有效遏制住贪贿职务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柳晞春.职务犯罪的实证分析与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林喆.腐败犯罪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