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重门》有感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重门》约莫是十几年前的作品,现在读来却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印证了那句话:真正的经典,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埋没的。此书的布局设计也有异于常书,令人称奇——其一反常规,不设目录、不设序言,直截了当切入正文,令人感受到作者的真心实意与特立独行,没有虚张声势。
  正文内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匿着各种各样新颖生动的比喻和极度夸张的反讽,如“小镇沸腾得差点蒸发掉”“小镇文化站也吓了一跳”等精妙语句,令人称道。但更引人称道的是其中的韩式幽默——例如“那两个为自由主义献身的孩子在人心里阴魂不散”。
  小说的情节比较平凡,仅是讲述一位稍有传奇色彩的主人公林雨翔从初三毕业到高一的许多生活经历,可能还会令人觉得琐碎。但就是这些碎片似的回忆,却足以引起中学生们的共鸣。从林雨翔和他的经历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倏地回忆起往事带来的快乐忧伤,陷入难以忘怀的美好里。我们随着主人公的经历微笑、流泪、惋惜、愤怒,感受着那无奈变迁后的是是非非,到最后,掩卷长叹。
  阅毕全文至今,心情难以平复,仍有几事感触良多,萦绕心头。
  首先,感于林雨翔的生活处境和他的坚强。中等家境的他接受着父母标准的中国式传统教育(即是作者意欲表达的家庭教育的过失),可谓是千万中国学生中非常平凡的一位。而他却能以后天习来的才能与养成的坚强意志与命运抗争,还能把握一些机会使自己更加成功,无疑是小人物中闪耀着光辉的一位。他有一个梦想——在清华园与梦中情人Susan重逢,并为之努力了很久,且从未放弃。小说结尾并未对林雨翔的最终命运给出明确的答案,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同时也是一个启迪——只要不懈地为梦想努力,梦想就会明朗而清晰。
  其次,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主线剧情——男女主人公,林雨翔和Susan的故事。一个大大咧咧小有才华,一个心思缜密聪敏过人。在作者的笔下,两个初三学生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作者也精心地描绘出青春萌动的美好。两人在前期的正常交往和后期的互相思念中不断成长,并坚定着当初的约定不动摇——三年后在清华园再重逢。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小说中出现的一次关键转折。也是最为深刻与揭示主题的:在冗长而难耐的高中生活了数月后,昔日初中的好友罗天诚寄来了信。信中杜撰Susan在区重点已经和一位理科极佳(林雨翔重文轻理严重,Susan本想激励他)的男生“好得无法形容”的事情,令林雨翔本就压抑的糟糕心情猛地爆发了出来。林雨翔拿出珍藏许久的Susan的信件,一张张心如刀割地撕毁。正当痛苦万分之时,他却赫然发现有一封Susan叙述“三重门”含义的信。这也是全书唯一一次提及“三重门”的概念。作者如此写道:“‘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刹那间,林雨翔突然领悟到人生对于他最重要的意义——为自己学习、为自己心爱的人、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下去,直至完成自己的清华之梦,才是“三重门”含义的真正体现。至此,作者隐藏极深的写作意图才稍有显现,就如同韩寒后来说过的一句话:“我宁可幽默地困难着,也不愿如同现在的年轻人般假装忧郁地顺利着。”一句话,把“奋斗成就梦想”的光辉,闪耀到了极致。
  读罢《三重门》,我不禁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门”,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
  【作者系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24)班学生】
其他文献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临江仙 席上赠张建康  □苏 庠①  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③召,未許钓船轻。  [注]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②杜若:香草,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③宣室:古代宫殿名
期刊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科普类文章阅读中探究题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是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三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答题方法  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不同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解答策略。所谓不同类型的题目,其实就是各类探究题所涉及的问题情境,考生的审题过程就是尽快地走进这些情境。当考生的头脑中有了和探
期刊
恋不完的,如画江山;说不尽的,盛世中华;美不过的,悠悠诗词。  ——题记  是什么,如动人的乐曲,辗转千年仍悠扬婉转;是什么,如壮丽的山河,磅礴大气摄人心魂;是什么。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走来,印在了被风霜渲染发黄的纸页间: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神州大地潺潺地流淌,生生不息——是动人的悠悠古诗词,是如诗如画般的语言,是铮铮作响的呼唤呐喊!  我爱你,唐诗。爱你令人如痴如醉的古淡清醇,爱你带给人无法言说的
期刊
教室中的某个座位空空的,与充满了紧张学习气氛的教室格格不入,我眼中浮现出昨日那位同学强忍着不适,一边咳嗽一边坚持上课的画面,不由得叹了口气。  高考路上,我们每天进行着高强度的练习,有人支撑不住,不得不请假休息:而更多的人是强撑着昏沉沉的头脑在听课,但效果不佳,这种状态,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那天我在零点的钟声中奋笔疾书。母亲不知多少次过来看我,不止一次劝道:“差不多该休息了。”“作业还没做完。”
期刊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
期刊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地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
期刊
创新文体可以彰显创意和个性,但它需要考生有扎实的文体知识、熟练的写作技巧、深厚的文学底蕴、深刻的思维方式等作基石。考生要根据作文的主旨内容,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来选择文体,断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生搬硬套,勉强作文。  创新文体误区扫描:  一、邯郸学步,弄巧成拙  以前的高考作文,在写作文体上要求非常明确,多为议论文或记叙文。近年来,随着对文体方面的限制变少了,考生的文章体裁形式也多样起来
期刊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科学家屠呦呦的一句“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笑谈,竞让许多人联想到了演员黄晓明,并把黄晓明与杨颖的那场本应让人羡慕、受人祝福的婚礼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们认为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生活上如此清贫,皆是像黄晓明这样的“戏子”所致,纷纷把谴责的矛头指向了他们。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二者到底有何联系?一边是功勋卓著、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一边是拥有万千粉丝,深
期刊
【解题技巧】  一、考点梳理  借代  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2)材料代本体。如:懒将白发对青铜。(3)标志代本体。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
期刊
清晨,凉爽的秋风吹拂着老人的白发,老人安详地坐在门口,初阳慢慢地爬上了她那布满一道道沟壑的额头。她双眼静静地注视着前方,她的眼神是那么的温和却又带有几分渴望,似乎在期盼着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村里的人慢慢地多了起来。左邻右舍都亲切地向她问候着,似乎他们都知道她在等待什么却又不敢多言语,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而说错了话。村里的人对老人一向都特别关心和照顾,对于他们来说,关心老人似乎是他们的责任。“大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