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现实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2-01
创新精神是一种不唯书唯上、不形而上学的精神,勇于突破和标新立异的品质。作为一种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敢于摒弃旧事物、大胆提出新事物的精神。通过对创新精神内涵的理解,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很多创新精神要素,二者的结合有很深的基础和前提。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行性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理論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来看,教学重点集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上,上述理论和观点一方面代表着科学的立场,另一方面更是在各自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巨大理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导的是诸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和原则,如果大学生掌握了上述处事方法和对事原则,那么就能够更具客观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观念的调整和行动的转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持客观和主观、观念和行动的一致性。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来源来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经典作家和无数仁人志士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根植于实践内部的胜利果实。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一方面可以掌握观念创新、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途径,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世的实践者在观念创新、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过程中的真实历史情境和环境,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学习理论产生渊源的基础上感受到观念创新、思想创新和理论和创新的魅力和影响力,使得大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自觉提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
教师主导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节奏和内容,教学自身的创新精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形成创新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是一项结合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中教师有必要也有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 。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改革方向来看,教师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专题讨论、参观考察、辩论讨论等灵活的手段和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讲座宣讲等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质疑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之中解脱出来,自觉地开展研究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只是采取一般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彻底的激发。部分教师将教学形式创新停留在表面之上,虽然课堂上热闹非凡,讨论或者辩论的氛围非常热烈,但是实际辩论或者讨论的题目却不恰当,蕴含的思辨性和问题性不足,导致学生即便经过了讨论、辩论和社会实践,创新精神也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对社会和国家的认识没有提升到应有的层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足。因此,新形势下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提升对国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洞悉力和敏锐力,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出具有实践力、思考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在多样化教学形式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
创新精神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本身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高校之所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为学生提供主体性发挥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性质中循序渐进引导教学节奏,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思考问题、探寻问题、解决问题中来,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情感升华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自我思考、自我探寻、自我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思想和知识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实践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在无形之中提升创新精神。
(三)要提升实践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的比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实践作为关键环节,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都是在实践之中迸发出火花和灵感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载体就必须将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实践课程可以划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环节,在课内实践之中,主要通过观看纪录片、演讲和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外实践之中则可以给学生发布调研、考察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之中去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之中去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将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升到新的台阶。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采取灵活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能够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在教师主导、学生发挥主体性、教学方式和手段多样化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还要采取灵活全面的课程评价方式来巩固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使得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得到量化的检验,保证学生能够持续维持在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创新精神提升具体落实下来则体现为学生适应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和理论基础把握能力之外,还要以具体的、生动的案例与事实为背景,考察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全方位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李燊燊.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D].吉林大学,2016.
[2] 刘舒.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校创新人才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3] 王培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1):128-132.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2-01
创新精神是一种不唯书唯上、不形而上学的精神,勇于突破和标新立异的品质。作为一种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敢于摒弃旧事物、大胆提出新事物的精神。通过对创新精神内涵的理解,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很多创新精神要素,二者的结合有很深的基础和前提。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行性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理論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来看,教学重点集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上,上述理论和观点一方面代表着科学的立场,另一方面更是在各自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巨大理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导的是诸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和原则,如果大学生掌握了上述处事方法和对事原则,那么就能够更具客观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观念的调整和行动的转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持客观和主观、观念和行动的一致性。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来源来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经典作家和无数仁人志士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根植于实践内部的胜利果实。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一方面可以掌握观念创新、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途径,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世的实践者在观念创新、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过程中的真实历史情境和环境,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学习理论产生渊源的基础上感受到观念创新、思想创新和理论和创新的魅力和影响力,使得大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自觉提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
教师主导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节奏和内容,教学自身的创新精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形成创新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是一项结合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中教师有必要也有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 。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改革方向来看,教师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专题讨论、参观考察、辩论讨论等灵活的手段和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讲座宣讲等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质疑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之中解脱出来,自觉地开展研究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只是采取一般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彻底的激发。部分教师将教学形式创新停留在表面之上,虽然课堂上热闹非凡,讨论或者辩论的氛围非常热烈,但是实际辩论或者讨论的题目却不恰当,蕴含的思辨性和问题性不足,导致学生即便经过了讨论、辩论和社会实践,创新精神也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对社会和国家的认识没有提升到应有的层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足。因此,新形势下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提升对国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洞悉力和敏锐力,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出具有实践力、思考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在多样化教学形式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
创新精神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本身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高校之所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为学生提供主体性发挥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性质中循序渐进引导教学节奏,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思考问题、探寻问题、解决问题中来,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情感升华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自我思考、自我探寻、自我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思想和知识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实践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在无形之中提升创新精神。
(三)要提升实践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的比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实践作为关键环节,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都是在实践之中迸发出火花和灵感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载体就必须将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实践课程可以划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环节,在课内实践之中,主要通过观看纪录片、演讲和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外实践之中则可以给学生发布调研、考察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之中去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之中去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将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升到新的台阶。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采取灵活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能够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在教师主导、学生发挥主体性、教学方式和手段多样化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还要采取灵活全面的课程评价方式来巩固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使得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得到量化的检验,保证学生能够持续维持在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创新精神提升具体落实下来则体现为学生适应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和理论基础把握能力之外,还要以具体的、生动的案例与事实为背景,考察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全方位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李燊燊.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D].吉林大学,2016.
[2] 刘舒.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校创新人才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3] 王培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1):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