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光斑的均匀性对硅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建立温度与效率模型,分析得出影响聚光硅太阳电池性能的3个要素:聚光比、光斑非均匀程度和电池温度(电池冷却系统换热强度).在非均匀的聚光光伏系统中,硅电池的电流几乎不受光斑非均匀程度和电池冷却效果的影响,即电池电流与温度场无关而只与聚光比有关.硅电池的电压和效率随光斑非均匀程度的增加先略有上升而后小幅下降.在光斑非均匀比1.3附近,电池电压和效率同时出现最大值.这个出现峰值的最佳非均匀比很可能与聚光光斑分布和电池冷却效果有关,但与聚光比无关.当光斑非均匀程度一定时,硅电池电流随聚光比的增加线性提高;电压和效率随着聚光比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随着冷却效果的加强,波峰略有后移.
其他文献
本文从提升建筑能效的方向,“节流”与“开源”对提升建筑能效的作用,推动“单一目标、多种途径”的方式实现建筑低碳化运行这3个方面,对我国建筑低碳化运行的发展趋势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5种气候区中典型城市的居住建筑能耗与可再生能源供给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对碳达峰的作用.随着建筑本体节能潜力的逐步减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单一目标、多种途径”的建筑能效指标控制方式,加大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使建筑能效的“节流”与“开源”均衡发展,从而可实现建筑能效的进
为保障光伏电站平稳且可调地输出有功功率,需分析区域范围内所有光伏电站的有功功率自动控制方式.本文首先概述了区域能源管理系统(下文简称“区域能管系统”)对光伏电站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区域能管系统对光伏电站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方式;最后,基于某光伏电站对该方式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
风电场是极其复杂、高度耦合的庞大系统.风电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变量、因素众多,包括风资源、选址、风电机组排布、风电机组选型,甚至还需考虑电网、场内道路等诸多因素.因此,如何保证风电场的开发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收益成为了风电行业一大技术难题.本文将风电场设计时涉及的学科模型链与优化算法相结合进行了多学科优化,通过直接设定风电场项目的经济性目标,将风电场总装机容量、风电机组荷载安全性作为优化时的约束条件,实现优化算法自动迭代并寻找到风电场经济性目标最优的设计,从而实现了风电场定制化设计中风电机组自动选
以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及管式PECVD设备制备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背表面钝化膜的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讨论了管式PECVD设备采用不同的退火温度或退火时间,以及管式PECVD设备采用相同退火工艺但氧化铝薄膜厚度不同时分别对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电致发光(EL)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LD设备镀制氧化铝薄膜的厚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管式PECVD设备的退火温度或退火时间过低会导致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的EL图像出现发黑的情况,因此,氧化铝薄膜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对管式PECVD设备的退火工艺的要求也基本一致
该文分析了接入节点的光伏电源与负荷的相关特性,选取节点净负荷、光伏电源有功和无功调节容量为划分指标,并考虑节点之间的电气距离特性,通过节点相似性计算公式量化光伏电源节点间运行特性的相似性,利用Fast Unfolding聚类算法进行光伏电源集群的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引入复杂网络模块度函数的概念,通过优化模块度函数,无需人为设定集群的数目即可得到合理的集群划分结果.
本文利用Quokka3软件研究了采用TOPCon技术的n型PERT太阳电池(下文简称“TOPCon-n-PERT太阳电池”)发射极的饱和电流密度、发射极-金属接触电阻率、背表面隧穿氧化层厚度及背表面饱和电流密度对其电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发射极和背表面的饱和电流密度值的增加均会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开路电压值逐渐减小;发射极-金属接触电阻率值的增加会导致电池填充因子的值降低;对于背表面的隧穿氧化层与掺杂多晶硅薄膜的叠层结构而言,随着背表面隧穿氧化层厚度逐渐增加,背
隐性裂纹(下文简称“隐裂”)是导致光伏组件产生热斑现象的原因之一,通过对光伏组件进行隐裂检测,能有效避免光伏组件出现热斑现象.电致发光(EL)是检测光伏组件是否存在隐裂的有效方式,对存在隐裂的图片进行存储,可以用于分析隐裂的形态和成因.但由此产生的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由于图片量大且隐裂形态相近,容易混淆.本文阐述了利用ACCESS数据库来管理光伏组件隐裂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隐裂图片等信息,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光伏组件检测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在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有时需要将1片完整的太阳电池切割成多片小太阳电池,从而可以制备成新型光伏组件.本文详细阐述了用于太阳电池切割的激光划裂技术的技术原理,并对近年来市场上常用的太阳电池激光划裂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比和分析了用于太阳电池切割的新型的无损伤激光划裂技术与常规激光划裂技术的主要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无损伤激光划裂技术具有较多的技术优势,将在未来光伏产业设备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本文以冻胀性评价为强冻胀、冻胀等级为Ⅳ级、标准冻结深度为2.20 m的地基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分别对在此种强冻胀土情况下光伏支架基础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钻孔灌注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时光伏支架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合工程经济性分析后发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或涂刷隔离剂)”方案或“钻孔灌注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或涂刷隔离剂)”方案可较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
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是光伏发电系统中提升发电效率的关键.本文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为研究对象,根据太阳电池的特性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太阳电池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环境下的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在状态可测的太阳电池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观测太阳电池的功率、电压等状态变量和等效扰动,对太阳电池外部扰动(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和内部扰动(功率振荡)实现实时测量和主动抑制;最后,通过对比分析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