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调查影响农民收入的7项农村劳动力组成指标和6项农民素质教育指标,分别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到农村人口比例、剩余劳动力比例、农民受训率、教育投资等lO个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相关系数,确定各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显著性,并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17304.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8—0113—05
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二元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农村劳动力组成和农民素质教育这两个方面,通过相关数据调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到各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相关系数,确定各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显著性。
1 调查因子及样本容量的确定
1.1农村劳动力组成方面的调查因子
(1)农村人口比例,指农村人口占全县(市)总人口的百分率;(2)农村劳动力总数,指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总数;(3)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总数占全县(市)人口总数的百分率;(4)剩余劳动力比例,指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百分率;(5)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指具有小学或以下学历农民占农村人口的百分率;(6)初中学历人口比例,指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占农村人口的百分率;(7)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指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占农村人口的百分率。
1.2农民素质教育方面的调查因子
(1)学校个数,指可以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的学校个数,包括农广校及其分校、农业职业学校、农机学校、农村会计培训学校及各农业部门主办的各种以培训农民为主的学校(不包括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2)万人占有学校个数,指每万名农民所占有的农业相关学校的个数,万人占有学校个数=农业职业学校个数/农民总数×10 000;(3)百人占有教师数,指每百名农民所占有的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人数,百人教师数=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数量/农民总数×100;(4)人均教育投资,指农民人均所占的农业职业教育投资数额,人均教育投资=农业职业教育投资/农民总数;(5)人均校舍面积,指农民人均占有的农业职业学校的面积,包括教室面积、宿舍面积、教师及管理人员办公室面积、实验室面积、实习车间面积(不包括田间试验种植面积)等;(6)农民受训率,指全县(市)受训农民总数占农民总数的百分率。
1.3样本容量的确定
1.3.1 总样本容量的确定在山东省内选择农民人均收入在8 000元以上的县(市)4个,7 000—8 000元的县(市)3个,7 000元以下的县(市)3个,共有10个样本,对各样本按1~Io统一编号。
1.3.2小样本的确定在确定的各县(市)中选择高、中、低收入水平的乡镇各3个,在各乡镇中随机抽样选择3个整建制的村,每村调查户数不低于总户数的20%,对小样本村调查户数总量不低于20户。
2 农村劳动力组成调查数据及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lO个样本县(市)的调查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到表1。
以农民人均收入为因变量(记作Y,以下简称农民收入),把农村人口比例(X1)、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X2)、剩余劳动力比例X3)、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3)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该分析中,因为农村劳动力个数是生成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指标的原始数据,不再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另外,初中学历人口比例与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和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有很大的相关性,对该因子过滤掉,不作为单独自变量进行分析。经过回归分析得到表2。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
Y=一2798.05—22.57X1+4.07X2—1.63X3+115.76X4+211.46X5
2.1农村人口比例(X,)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人口比例(X1)每降低l%,农民收入增加22.57元,这说明,在一个经济区域中,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城市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2农村劳动力比例(X2)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比例(X2)每增加l%,农民收入增加4.07元,可以看出,单纯农村劳动力数量上的增加对增加农民收入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2.3剩余劳动力比例(X3)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X3)每降低1%,农民收入增加1.63元,可以看出,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少量地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也说明在山东这个农业大省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已接近饱和。
2.4学历组成比例(X4、X5)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15.76元;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每增加l%,农民收入增加211.46元。可以看出,高学历农村劳动力增加比低学历劳动力增加能够带来更大的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因此,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学历水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5农村劳动力组成各因子拟合度和显著性分析
根据表2的输出结果,多重判定系数(R Square)=0.97=97%,也就是说,对农民收入这个因变量,农村人口比例(X1)、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X2)、剩余劳动力比例(X3)、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作自变量得出的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97%,拟合程度较高。另外,从标准误差为355.44来看,用以上五个指标来预测农民收入时,可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55.44元,误差值较小。
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多重判定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0039,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O.05,说明农村人口比例(X2)、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X2)、剩余劳动力比例(X3)、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等五项指标对农民收入的综合影响是显著的。
3 农民素质教育调查数据及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个案的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到表3。
以农民人均收入为因变量(Y),把万人学校个数X6)、百人教师数(X7)、人均教育投资(X8)、人均校舍面积X9)、农民受训率(X10)作为自变量,用EXcel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该分析中,因为县(市)辖区内的学校个数是生成万人学校个数(X6)指标的原始数据,所以过滤掉该因子,不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经过回归分析得到表4。
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
Y=3427.24—1013.1lX6+2673.24X7+22.15X8-444.97X9+16637.37X10
3.1学校个数(X6)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人口中每万人所占有学校个数(X6)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人均收入降低l 013.1l元。这说明,片面追求农民职业学校的数量,并不能增加甚至会减少农民人均收入。
3.2教师数量(X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每百名农民占有的从事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师数量(X7)每增加1个,农民收入增加2 673.23元。可见,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教师的编制,使更多具有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民职业教育队伍中去,可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3.3教育投资(X8)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民人均教育投资(X8)每增加1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2.15元,也就是说,对一个地区来讲,农民素质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22.15倍。从这一回报率可以看出,各县(市)对农业教育的投资远远不够,与投资饱和点相距甚远;增加农业教育投资可大幅度地拉动农村经济。
3.4校舍面积(X9)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民人均校舍面积(X9)每增加1 m2,农民收入降低444.98元,这说明,有些县(市)在校舍的建设上,同样只是追求数量的增加,校舍建成后利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校舍建设的投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其他投资,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5农民受训率(X10)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民受训率(X10)每增加1%,农民收入增加16 637.37元。可见,只有增加接受农业培训的农民数量,把农民培训工程做到实处,使农民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6农民素质教育各因子的拟合度、显著性分析
根据表4的输出结果,多重判定系数(RSquare)=O.98=98%,也就是说,对农民收入这个因变量,万人学校个数(X6)、百人教师数(X7)、人均教育投资(X2)、人均校舍面积X9)、农民受训率(X10)作自变量得出的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98%,拟合程度较高。另外,从标准误差为319.85来看,用以上五个指标来预测农民收入时,可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19.85元,误差值较小。
另外,从表4可以看出,多重判定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值为O.0026,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O.05,说明万人学校个数(X6)、百人教师数(X7)、人均教育投资(X8)、人均校舍面积(X9)、农民受训率(X10)等五项指标对农民收入的综合影响是显著的。
4 建议
4.1切实提高农民受训率
影响农民收入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民受训率,这说明相关部门应该把提高农民受训率作为一项关键业绩考核指标,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农广校、培训工程等多种手段,设置更多农民喜欢学、对农民发财致富有用的培训课程,让农民学到一技之能,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4.2建立健全各级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农民教育网络体系为农民教育的主体,构建功能齐全、手段先进、运转灵活、适应农民需求的在岗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满足农民职业教育就近、方便、节约、实效、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需求。其次,以现有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岗前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对在岗农民和岗前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业从业者的素质。
4.3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资源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的今天,单靠立足土地等自然资源实现农民增收已越来越难,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劳动力流转,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降低农村人口比例,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4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把农民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投入力度,以项目带动职业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民从业、择业、创业的能力,全面提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
关键词:农民;收入;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17304.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8—0113—05
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二元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农村劳动力组成和农民素质教育这两个方面,通过相关数据调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到各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相关系数,确定各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显著性。
1 调查因子及样本容量的确定
1.1农村劳动力组成方面的调查因子
(1)农村人口比例,指农村人口占全县(市)总人口的百分率;(2)农村劳动力总数,指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总数;(3)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总数占全县(市)人口总数的百分率;(4)剩余劳动力比例,指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百分率;(5)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指具有小学或以下学历农民占农村人口的百分率;(6)初中学历人口比例,指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占农村人口的百分率;(7)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指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占农村人口的百分率。
1.2农民素质教育方面的调查因子
(1)学校个数,指可以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的学校个数,包括农广校及其分校、农业职业学校、农机学校、农村会计培训学校及各农业部门主办的各种以培训农民为主的学校(不包括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2)万人占有学校个数,指每万名农民所占有的农业相关学校的个数,万人占有学校个数=农业职业学校个数/农民总数×10 000;(3)百人占有教师数,指每百名农民所占有的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人数,百人教师数=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数量/农民总数×100;(4)人均教育投资,指农民人均所占的农业职业教育投资数额,人均教育投资=农业职业教育投资/农民总数;(5)人均校舍面积,指农民人均占有的农业职业学校的面积,包括教室面积、宿舍面积、教师及管理人员办公室面积、实验室面积、实习车间面积(不包括田间试验种植面积)等;(6)农民受训率,指全县(市)受训农民总数占农民总数的百分率。
1.3样本容量的确定
1.3.1 总样本容量的确定在山东省内选择农民人均收入在8 000元以上的县(市)4个,7 000—8 000元的县(市)3个,7 000元以下的县(市)3个,共有10个样本,对各样本按1~Io统一编号。
1.3.2小样本的确定在确定的各县(市)中选择高、中、低收入水平的乡镇各3个,在各乡镇中随机抽样选择3个整建制的村,每村调查户数不低于总户数的20%,对小样本村调查户数总量不低于20户。
2 农村劳动力组成调查数据及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lO个样本县(市)的调查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到表1。
以农民人均收入为因变量(记作Y,以下简称农民收入),把农村人口比例(X1)、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X2)、剩余劳动力比例X3)、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3)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该分析中,因为农村劳动力个数是生成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指标的原始数据,不再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另外,初中学历人口比例与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和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有很大的相关性,对该因子过滤掉,不作为单独自变量进行分析。经过回归分析得到表2。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
Y=一2798.05—22.57X1+4.07X2—1.63X3+115.76X4+211.46X5
2.1农村人口比例(X,)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人口比例(X1)每降低l%,农民收入增加22.57元,这说明,在一个经济区域中,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城市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2农村劳动力比例(X2)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比例(X2)每增加l%,农民收入增加4.07元,可以看出,单纯农村劳动力数量上的增加对增加农民收入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2.3剩余劳动力比例(X3)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X3)每降低1%,农民收入增加1.63元,可以看出,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少量地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也说明在山东这个农业大省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已接近饱和。
2.4学历组成比例(X4、X5)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15.76元;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每增加l%,农民收入增加211.46元。可以看出,高学历农村劳动力增加比低学历劳动力增加能够带来更大的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因此,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学历水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5农村劳动力组成各因子拟合度和显著性分析
根据表2的输出结果,多重判定系数(R Square)=0.97=97%,也就是说,对农民收入这个因变量,农村人口比例(X1)、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X2)、剩余劳动力比例(X3)、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作自变量得出的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97%,拟合程度较高。另外,从标准误差为355.44来看,用以上五个指标来预测农民收入时,可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55.44元,误差值较小。
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多重判定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0039,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O.05,说明农村人口比例(X2)、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X2)、剩余劳动力比例(X3)、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X4)、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X5)等五项指标对农民收入的综合影响是显著的。
3 农民素质教育调查数据及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个案的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到表3。
以农民人均收入为因变量(Y),把万人学校个数X6)、百人教师数(X7)、人均教育投资(X8)、人均校舍面积X9)、农民受训率(X10)作为自变量,用EXcel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该分析中,因为县(市)辖区内的学校个数是生成万人学校个数(X6)指标的原始数据,所以过滤掉该因子,不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经过回归分析得到表4。
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
Y=3427.24—1013.1lX6+2673.24X7+22.15X8-444.97X9+16637.37X10
3.1学校个数(X6)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村人口中每万人所占有学校个数(X6)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人均收入降低l 013.1l元。这说明,片面追求农民职业学校的数量,并不能增加甚至会减少农民人均收入。
3.2教师数量(X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每百名农民占有的从事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师数量(X7)每增加1个,农民收入增加2 673.23元。可见,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教师的编制,使更多具有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民职业教育队伍中去,可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3.3教育投资(X8)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民人均教育投资(X8)每增加1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2.15元,也就是说,对一个地区来讲,农民素质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22.15倍。从这一回报率可以看出,各县(市)对农业教育的投资远远不够,与投资饱和点相距甚远;增加农业教育投资可大幅度地拉动农村经济。
3.4校舍面积(X9)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民人均校舍面积(X9)每增加1 m2,农民收入降低444.98元,这说明,有些县(市)在校舍的建设上,同样只是追求数量的增加,校舍建成后利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校舍建设的投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其他投资,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5农民受训率(X10)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
在其他四项指标不变的条件下,农民受训率(X10)每增加1%,农民收入增加16 637.37元。可见,只有增加接受农业培训的农民数量,把农民培训工程做到实处,使农民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6农民素质教育各因子的拟合度、显著性分析
根据表4的输出结果,多重判定系数(RSquare)=O.98=98%,也就是说,对农民收入这个因变量,万人学校个数(X6)、百人教师数(X7)、人均教育投资(X2)、人均校舍面积X9)、农民受训率(X10)作自变量得出的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98%,拟合程度较高。另外,从标准误差为319.85来看,用以上五个指标来预测农民收入时,可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19.85元,误差值较小。
另外,从表4可以看出,多重判定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值为O.0026,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O.05,说明万人学校个数(X6)、百人教师数(X7)、人均教育投资(X8)、人均校舍面积(X9)、农民受训率(X10)等五项指标对农民收入的综合影响是显著的。
4 建议
4.1切实提高农民受训率
影响农民收入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民受训率,这说明相关部门应该把提高农民受训率作为一项关键业绩考核指标,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农广校、培训工程等多种手段,设置更多农民喜欢学、对农民发财致富有用的培训课程,让农民学到一技之能,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4.2建立健全各级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农民教育网络体系为农民教育的主体,构建功能齐全、手段先进、运转灵活、适应农民需求的在岗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满足农民职业教育就近、方便、节约、实效、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需求。其次,以现有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岗前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对在岗农民和岗前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业从业者的素质。
4.3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资源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的今天,单靠立足土地等自然资源实现农民增收已越来越难,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劳动力流转,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降低农村人口比例,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4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把农民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投入力度,以项目带动职业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民从业、择业、创业的能力,全面提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