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绝密档案的列宁“遗嘱”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点评:
  
  深感来日不多的列宁在病重期间,口授了三封《给代表大会的信》,并强调这些信的内容是绝密的,要妥善保存起来。这些口授内容被制成五份,一份保留在秘密档案库,一份留在列宁身边,三份交由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保管。
  列宁在口授信中对俄共(布)中央的领袖人物斯大林、托洛茨基以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都作了评述。因而这些档案被看成是事关俄共(布)中央权力争夺的至关紧要的东西。于是,当年俄共政坛上,围绕“遗嘱”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历史又一次证明,档案的开放利用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公布什么内容,何时公布,是否实事求是地公布,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势。
  
  媒体故事:
  
  1922年12月22日至1923年3月5日,列宁在病重期间口授了三封《给代表大会的信》和五篇文章。有的人把这些信和文章统称为“遗嘱”,但更多地被后人称为“遗嘱”的主要是三封信。尤其是信中列宁所评述的党的领导人的个性问题,关于党和国家根本制度改革问题,一直被当作“遗嘱”看待。
  被称为“遗嘱”的主要是指1922年12月23日、24日和25日、26日列宁口授的信和1923年1月4日对24日信的补充。在这几封信中,列宁主张对政治制度实行一系列的改变,如果不实现这种改变,党的巩固和稳定性就会有很大的危险。列宁从两个角度提出稳定性和避免分裂的问题,一个是党所依靠的工农联盟的分裂,他认为这不是非常迫切的;另外就是党的最高层的分裂,而这是应该避免的。因为“稳定性的问题基本在于像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依我看,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接着他分析了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两个人的特点:“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另一方面,托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员部问题上反对中央的斗争所证明的那样,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又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现时中央两位杰出领袖的这两种特点会出人意料地导致分裂,如果我们党不采取措施防止,那么分裂是会突然来临的。”10天以后,作为对这封信的补充,列宁又认为“斯大林太粗暴”,“建议同志们仔细地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列宁还说,斯大林的这个缺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看,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应该看到,列宁写这封信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党中央分裂,并没有对未来的接班人作出安排。因为在信中,他不但对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作出评述,对其他中央领导人,如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也作出了评述。对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指出他们弱点和缺点的同时,也肯定了他们主要方面的优点和才能。所以,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1925年说:信的目的是帮助活着的同志们沿着正确的轨道工作,因此除了优点,也指出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这些同志的缺点,他们必须注意这些缺点,以便最好地组织党的领导集体的工作。
  列宁在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时,对负责记录的值班秘书玛·阿·沃洛迪切娃说,这些信的内容是绝密的,并强调要把口授的一切保存起来。据沃洛迪切娃1929年透露,这些记录共制成五份,一份保留秘密档案库,一份留在列宁身边,三份交克鲁普斯卡娅,均置于密封中,写明只有列宁才有权拆阅。而在他死后,克鲁普斯卡娅有权拆阅。
  1924年5月18日,俄共十三次代表大会前夕,克鲁普斯卡娅将列宁的这些信件交给了中央全会。党的领导人第一次看到了这些信件的内容。在中央全会上,季诺维也夫说:我们高兴地说,列宁的担忧有一点已经证明是没有根据的。我指的就是关于我们总书记的那一点。你们全都亲眼看到我们在近几个月里融洽的合作;像我一样,你们都会高兴地说,列宁的担忧已经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党的中央全会对列宁这几封信的传达范围作了规定,即按照列宁的意愿,文件交代表大会,由各代表团分别宣读,这些文件也不得复制。在俄共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知道列宁信件内容的都是经过挑选的代表。列宁的信件这时依然处在绝密的状态。
  然而在之后争夺俄共(布)中央权力的斗争中,列宁病重期间留下的书信和文章,却被看成是至关紧要的东西。反对派指责斯大林隐瞒列宁的“遗嘱”,斯大林则引用“遗嘱”来反击他们。1927年10月,季诺维也夫在中央全会上指责说:“为什么列宁的遗嘱成了非法文件?”他要求公布“遗嘱”。1929年托洛茨基被斯大林赶出苏联后,他在土耳其的普林基普写了《关于被扣压下来的列宁的“遗嘱”》一文,文章写成于1932年12月31日,1934年英译本发表,1935年出版了小册子并附有列宁书信的全文。托洛茨基以及后来他的一些支持者试图说明,列宁所挑选的接班人不是斯大林,而是托洛茨基;或者说,斯大林背叛了列宁,没有按照列宁的路线走下去;或者说,列宁最初是选择了斯大林,但后来看到了斯大林的弱点,想撤换他,然而已经无能为力了。
  媒体文章来源:
  张荣臣:列宁的口授信是如何变成“遗嘱”的,《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其他文献
近日来我有幸拜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原档案学院副院长、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兆禊先生,倾注一甲子档案情结的呕心沥血的结晶《文件与档案——从理论到方法》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石化集团公司对各单位“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要求下,我馆作为试点单位,开始了
北京西郊长河全长30多里,原是历代京城的引水河道。它从西山山麓通过昆明湖,至海淀麦庄桥,折向东南,遇西直门注入北护城河,再东流至德胜门入“水关”,进积水潭。元代都水监郭守敬引白浮泉及西山诸泉水通过这条河道入大都城,再连接通惠河,以兴漕运。  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皇都北京再经浩劫。经过治理的长河沿岸的樹木再次被烧光。自此之后,清室无力治理,这条御河也再没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98
本文以本质安全理论为基础,旨在提出一种“以作业安全控制为点,生产安全管理为线,系统安全管理为面”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方法,达到促进造船企业有效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本文主要通过TRIBON_LINES模块原有的以数据坐标方式输入线形的方法,讨论利用VBA开发AutoCAD二次开发程序,实现AutoCAD与TRTBON船体线型的数据导入接口。
通过批次试验研究微生物菌剂与化学肥料混用条件下对土壤中氮磷形态及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单一或与肥料混用时均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小。微生物菌剂与磷肥混用时会抑制氮素的形态转化,造成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降低;与氮磷肥混用时,该抑制过程被抵消,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微生物菌剂与氮肥、磷肥三者共用时能有效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且在氮肥、磷肥与微生物菌剂质量比为1∶1∶30时,铵态氮含量
本文总结了我公司近年来新造船的海上航行试验技术的发展,同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目的是为了缩短新造船的海上航行试验周期,降低造船成本,提高我们在海上航行试验时的工
对于油船和化学品船来说,货油泵是仅次于主机的大设备,货油泵的设备技术要求直接影响到后续阶段的设计、建造和船舶运行,本文结合我公司46 000 t化学品船和38 500 t油轮电动
3月6日上午,北京市隆重召开了档案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二、十三次全会和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全市档案工作,部署2007年档案工作任务,推
金色的童年    我出生时,共和国已经诞生两周年了。也许是在北京长大的缘故,所以我同所有的北京人一样,对国庆有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情结和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幼时印象最深的是1959年国庆节,这是共和国的第一个“十年大庆”,当时我家住在西城区二龙路附近。那年,家门口的马路边上时常堆满了砖瓦,问了大人才知道,这是北京“十大建筑”工程所用的。因为我们离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很近,而这两个大厦都是北京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