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结合生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学习科学课,学生可以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而要想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必须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还处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需要借助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温度计的秘密”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知道了水在4摄氏度以下,有反膨胀现象)。那么其他液体呢?学生又想继续探索,紧接着又实验了酒精、水银等液体,最后总结出: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有些科学知识十分枯燥,教师通过实验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识自然界,形成保护意识
  科学课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那些科学实验,还和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通过科学课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在三年级下册有“它们都是鸟”一课,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猎杀、捕捉、出售、走私野生鸟类,破坏鸟类栖息地,严重破坏了鸟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拯救和保护鸟类,国家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很好地保护了鸟类资源。学生因此受到了教育,明白了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为世界的美做出贡献。
  通过这样的科学课,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了解到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意识到要珍爱大自然的生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了解奥秘,进行科学探索
  科学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奥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不迷信权威。学完四年级下册“彩虹的秘密”之后,学生知道了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明白了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那么,彩虹怎么形成的呢?原来,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就形成了彩虹。学生进一步探索:彩虹为什么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长呢?最后得知,这是因为不管是雨后的小水滴,还是人为制造的小水滴,当阳光透过小水滴,就像是穿过三棱镜似的,小水滴把阳光分解成了七种色光。等小水珠蒸发后,彩虹自然就消失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研究冬季为什么没有彩虹。原来,冬天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并且降雨量少,空气中不易存在小水滴,下阵雨的机会少,通过太阳的折射很难形成彩虹。
  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模拟彩虹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道:“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拿着浇花用的喷雾器迎着阳光浇花,我们会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了科学的奥秘,提高了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四、形成科学意识,愿意参与科学讨论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意识,使学生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讨论与活动。教师在教授“细菌”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细菌和人类还有其他方面的关系。如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一些细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一些细菌能合成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生物展开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人们还可以利用细菌来分解处理垃圾等。
  除此之外,细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可以用于生物制药;还有些食用菌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都可以吃。只有少數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它们可以使人患病,如肺炎双球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有的细菌能使食物腐败变馊,引起食物中毒等。广阔的自然界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几亿年过去了,死亡的动植物为什么不会堆积如山呢?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白了,细菌能够促进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
  在小学的科学课堂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发现,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养成科学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并提高相关能力,也使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