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的学业成长不仅需要智力因素,而且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是学生学习的内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起到激发、维持、加强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学业成长;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阻碍学业成长。在学习中,如果智力水平大体相同,非智力因素则会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必须深入研究数学教学中有关的非智力开发因素问题。
  非智力因素包括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影响着智力活动进行的心理、生理、环境因素。它的具体表现可以分外情绪、兴趣、意志、性格等四类。怎样按照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去进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成绩呢?
  备课时,要注意心理换位。心理换位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师要多考虑各个学生的实际,从他们的爱好、情感以及接受知识的具体情况出发去备课。师生感情交流要从备课开始,且贯穿于课堂及课外活动之中。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具有同情、亲切、信任、激励的情感则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动向,这样,教师的教学就容易被学生接纳,具体地说,教师通过情感把教材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或转化为疑问,使学生沿着情境进行心智活动,这时学生往往是无意识地被吸引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来。实质上这是以教师的情感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引起学生认识结构上的变化。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始终保持心情愉快。教师要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学生入山探宝的好导游,使学生习惯于随时向教师提问,又从教师处得到满意的答复。
  对学生一定要有信任感和真诚的期待心情。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更需要这样,使学生在解决难题时,能从教师的信任中得到勇气,能从教师的鼓励中得到信心,能从教师的启发下打通思路。
  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由于教师受某些教学参考资料及经验影响,往往在思路上、解法上不如学生敏捷,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要敢于面对现实,公开指出某某学生的思路、解法就是比我们好,这样就会培养出比教师更强的学生。何况由于长期教学,免不了出现一些差错,对这些我们更应襟怀坦白,勇于认错,学生会更信任我们,而且还可由此教育学生吸取教训,认识到学习非下苦功不可。教师要敢于改革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每天学到的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新鲜的,天天保持愉快心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去领会、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对成绩中下的学生要同情、爱护,不能老是盯住几个尖子学生。中下学生特别是下等生常为他们学不懂而苦恼。甚至因成绩不好流泪,他们更需要热情帮助。数学成绩中下的学生多数是害怕数学。要消除学生害怕数学的心理,让学生体会到在教师的帮助下,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学会数学的。要帮助学生学懂,只有懂了才能有兴趣。要使学生懂,教学的要求要适当,不宜过大,特别要注意温故知新。要使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只要能运用好已有知识,就能解决新问题。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套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路可走,才能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保证有好的数学成绩。这些方法包括听课的方法、运用旧知识解题的方法。
  听课的方法,要克服那种事先自己预习了教师要讲的内容,就以为懂了,于是在课堂上与老师讲课同步进行的是“自己做习题”的做法。教育学生逐步学会这样的听课方法,就是在听教师讲课时,能跟教师同步地进行着自己的思路,随时与教师的思路加以对比,特别是例题课,更应力争想在与教师的前头,至少也要使思考与老师保持同步。相同的地方及时加以肯定,不同的地方及时鉴别。这种听课方法,虽然紧张,但会使学生聪明起来。
  记忆的方法,要克服死记结论、公式的方法,而是着力理解思路、记观点、记规律,一个题目的好解法可以长时间记住。这倒不是有意去死记,而是由于对解法的技艺高超产生的求知欲望使他记下这一方法。
  解题的方法,数学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解题上,但要注意克服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只是一味地解题,很少动脑想一想,他们花费了不少时间,演算了上百甚至上千道习题,而一旦碰到没有见过或没有做过的题目,则显得那样束手无策,为之而苦恼。这原因就在于他们只运用了自己的记忆力,记住了千道题的解法,而没有从上千道题的演算过程中归纳成若干规律贮存起来的缘故。
  课内、课外要有目的地创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表现他们的才华,课堂上要给学生当众阐述自己解决某一问题的思路、观点、方法的机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对这些学生必能解决这个题目的一部分乃至全部。作为老师适时地、恰如其分地加以表扬、鼓励。这样往往有很多学生会奇迹般地喜欢上数学,并加倍地去学习、掌握它。在课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出数学版报,举行数学讲座,举办数学晚会。这样做的结果,不但鼓舞了负责这些活动的学生,而且也可给参加活动的广大学生以启发,为他们提供战胜困难、获取成绩的榜样。
  
  (作者单位:055250 河北省巨鹿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    1、要让学生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工具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我从一年级学完拼音以后就开始锻炼一部分
期刊
在教改的大背景下,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如何接通文言文与时代的源头活水,架设文言文与学生生活的立交桥,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浓厚兴趣与欲望下积累、整理、思考、探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为了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根据学生的需求,从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指导,活动化文言文课堂的共性、注意点、形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探索。    理论篇
期刊
一、为什么要开设语文阅读课    1、开设语文阅读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引下,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要满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仅靠教科书或老师给提供的几篇课外阅读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要增加阅读量,要开设语文阅读课。    2、开设语文
期刊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智能提高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艺术课程的评价也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下的艺术教育应如何评
期刊
小学生初学作文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但学生觉得难写,就连老师也觉得难教。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写作文时,觉得无处下手,大脑中一片空白。即使写了,很多也是乱七八糟,很令人失望。为此广大教师们都在寻找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现在我把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初学作文的关键介绍给大家,以求与同仁们共勉。    一、留心观察,厚积薄发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写好
期刊
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了吗?似乎不尽然,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有下面这些内容:    1、教经典  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期刊
培养语文能力,其中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样阅读课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阅读课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选择与课文内容相近或相似的文章,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1、对比阅读  把课外选文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训练阅读水平。在这种结合中可选取体裁、内容、主题基本相同的课外选文,比较其与课内范文的异同点。如学习了《苏州园林》选《普祠》做对比阅读,比
期刊
长久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着新课程地不断推进,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让孩子们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些都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其实,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作文契机,抓住了它,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闪现灵感的火花,轻松作文。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是六年级上学
期刊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学习中的动机是学习的直接原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效果,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动机,我试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索。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应从理解实际问题、抽象分析和运用数学工具、通过实践验证结果三方面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使学生能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模型(MM) 实际问题 数学抽象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ling)简称MM。在当今高校,以培养大学生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为目的的数学建模培训与竞赛非常热门,围绕构建MM开展的数学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