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企业减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减负的一个方面,就包括可以降低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保费率。对于职工而言,这会不会影响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
部分地区养老金费率下降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报告指出,中国人力成本已超越融资成本,成为企业最大的压力来源。除税负过高外,近八成企业家认为,“五险一金”支出负担过重。不少企业仍迫于社保缴费的压力,不敢为员工涨薪。
根据目前我国社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累计,企业承担30%左右,个人缴费11%左右,整体社保费率超过40%。其中,仅养老保险企业承担的费率就达到20%。
简单算个账,假如企业发给您的工资是月薪10000元,那么企业每个月至少要为你支出13000元,多出来的3000元用于缴纳社保。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欧洲一些老龄化程度超过中国的国家,养老保险的费率一般也只在工资总额的20%以下,中国的费率达到了28%(个人8%+企业20%)。
为企业减负,中央已经盯上社保费率。
2015年2月25日、6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分别对失业险、工伤险、生育险费率进行下调,失业保险费率由3%统一降至2%,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求,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今年,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启动降社保费率的措施,尤其是养老保险费率下调幅度较大。
如天津允许困难企业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困难企业暂时无力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经申请并提供担保、抵押,可暂缓缴纳单位应缴部分,期限暂定1年。缓缴的养老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
重庆则规定,小微企业比照重庆市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单位缴费费率执行12%。
企业缴费少,养老金也可能少
可以预见,2016年,还会有不少地区会出台措施降低养老保险等社保费率。这对职工的影响有多大?
按照现行的发放养老金计算方式,以缴满15年为例,退休金是有两部分构成:统筹账户支付(当地前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20%)+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180)。缴费年限在15年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年,统筹账户支付的比例就会增加1%。
其中,职工个人缴纳的8%进入个人账户中,企业缴纳的20%进入统筹账户。现在降低企业缴纳的部分,意味着进入统筹账户的钱减少。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t uǒ)国柱称,此前企业缴纳养老保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职工实际工资缴纳,退休后职工领取养老金就是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一种是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比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统筹账户支付的部分也会相应打六折。
然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直接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这又该怎么算呢?
对此,庹国柱认为:“一种可能是还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20%发统筹账户的钱,这意味着降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并不影响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另一种可能是,统筹账户里面的钱会根据实际情况打折,这可能导致职工领取的养老金减少。具体怎样操作,需要看当地的具体规定。”
同时,庹国柱进一步解释,对于重庆的做法,企业按照个体商户费率来缴纳的话,领取养老金时在统筹账户这块会打折,将来的待遇是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当然,外界还有另一层担忧:一些省份当期养老金已经出现收不抵支,降低企业缴费费率后,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会更大。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还是靠缴费,只有企业能够生存,有用工才会有缴费,需要让企业先生长。中国现在费率比较高,企业生存难。”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朱俊生则认为,改变规则才能实现双赢的目标,既能减轻企业压力,也能保证养老基金的支付。
降养老金费率面临诸多“前提”
实施多年的“五险一金”社保缴费中,主要是总费率达28%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和8%的医疗保险(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2015年,国家对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率进行了调整,三者加起来总共约降了2%。
尽管继续降低社会保险费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养老金支付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诸多“前提”成为拦路虎。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目前正在制定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方案,预计今年出台。全国统筹可以大大缓解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的问题,同时也能为适当降低费率创造一定前提条件。
但相比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的落地声显得更加遥不可及。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提出,划拨国有资产涉及诸多问题,比如划拨股权还是收益?划多少?划给谁?从谁划等,都尚待讨论。
商业养老保险优惠政策将出台
中央提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同时,学界呼吁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减压。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构建以三大支柱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中,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本上仅存在于央企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相关数据显示,全国1500多万的企业中只有7万多家建立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则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始实施。
基本养老保险无疑具有共济性,然而这也导致其运行效率不佳,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名义费率和实际费率的差距。为了少缴保险金,企业往往做小税基、偷逃税费—在中国较高的名义费率下,差距更大。 “为什么费率这么高,替代率(注: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这么低呢?这是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中国现在存在两个费率,一个是名义费率奇高无比,一个是实际费率很低,只有一半左右。但是名义上的费率在一部分企业里也是执行的,这就导致他们吃亏了,于是出现负激励,现有养老金的收入趋向减少。”著名社会保障专家郑秉文指出。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一直不甚明确。由于历史原因和长久以来的支付压力,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一直空账运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提出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这意味着中央希望能够兼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共济性和效率。
然而究竟如何完善个人账户,始终存在“做空”与“做实”两种争论。在多年“做实”试点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名义账户制成为比较务实的选择,但如何设计名义账户,学界也存在很大争议。
华中师大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永勇表示,需要先把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搞定”,再在个人账户部分探索改革措施。
孙永勇强调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减压,“整个社会对基本养老保险寄予了太高期望,另一方面,费率太高了,要降低费率。”他还表示,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账单可能更加严峻,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财政补贴等手段巩固。
然而财政本身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论坛现场,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提到,现在财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财科所前不久组织了一个全国分片调研,发现“有些地方已经没有钱发工资了,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已经穿底了”。
此前坊间一直流传,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在年底出台,郑秉文此前也表示过税收优惠政策“终于将要落定”,但2015年临近结束,该政策尚未推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郑秉文称“有些变化,但不会推迟很久”。
事实上,针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2014年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所谓递延纳税,是指在年金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
郑秉文强调,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需要建立在个人账户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即建立延税型的个人账户,而这一账户实质是投资型的个人账户,要“防止成为有税优的团险(注:有税收优惠的团体保险)”。在记者询问此政策的细节时,郑秉文没有作更多透露。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现在单靠政府已经扛不下去的情况下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别无选择,不然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的养老危机。”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表示,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可以借此化解公共风险。
“(公共责任和个体责任)真要分清楚很困难,但是这种前瞻性的认识需要理论指导。如果仅凭个人感觉,老百姓会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而政府则会说不能陷入高福利陷阱。如果形成这么一种对立的状态,最终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刘尚希说。
部分地区养老金费率下降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报告指出,中国人力成本已超越融资成本,成为企业最大的压力来源。除税负过高外,近八成企业家认为,“五险一金”支出负担过重。不少企业仍迫于社保缴费的压力,不敢为员工涨薪。
根据目前我国社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累计,企业承担30%左右,个人缴费11%左右,整体社保费率超过40%。其中,仅养老保险企业承担的费率就达到20%。
简单算个账,假如企业发给您的工资是月薪10000元,那么企业每个月至少要为你支出13000元,多出来的3000元用于缴纳社保。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欧洲一些老龄化程度超过中国的国家,养老保险的费率一般也只在工资总额的20%以下,中国的费率达到了28%(个人8%+企业20%)。
为企业减负,中央已经盯上社保费率。
2015年2月25日、6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分别对失业险、工伤险、生育险费率进行下调,失业保险费率由3%统一降至2%,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求,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今年,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启动降社保费率的措施,尤其是养老保险费率下调幅度较大。
如天津允许困难企业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困难企业暂时无力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经申请并提供担保、抵押,可暂缓缴纳单位应缴部分,期限暂定1年。缓缴的养老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
重庆则规定,小微企业比照重庆市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单位缴费费率执行12%。
企业缴费少,养老金也可能少
可以预见,2016年,还会有不少地区会出台措施降低养老保险等社保费率。这对职工的影响有多大?
按照现行的发放养老金计算方式,以缴满15年为例,退休金是有两部分构成:统筹账户支付(当地前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20%)+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180)。缴费年限在15年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年,统筹账户支付的比例就会增加1%。
其中,职工个人缴纳的8%进入个人账户中,企业缴纳的20%进入统筹账户。现在降低企业缴纳的部分,意味着进入统筹账户的钱减少。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t uǒ)国柱称,此前企业缴纳养老保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职工实际工资缴纳,退休后职工领取养老金就是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一种是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比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统筹账户支付的部分也会相应打六折。
然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直接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这又该怎么算呢?
对此,庹国柱认为:“一种可能是还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20%发统筹账户的钱,这意味着降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并不影响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另一种可能是,统筹账户里面的钱会根据实际情况打折,这可能导致职工领取的养老金减少。具体怎样操作,需要看当地的具体规定。”
同时,庹国柱进一步解释,对于重庆的做法,企业按照个体商户费率来缴纳的话,领取养老金时在统筹账户这块会打折,将来的待遇是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当然,外界还有另一层担忧:一些省份当期养老金已经出现收不抵支,降低企业缴费费率后,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会更大。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还是靠缴费,只有企业能够生存,有用工才会有缴费,需要让企业先生长。中国现在费率比较高,企业生存难。”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朱俊生则认为,改变规则才能实现双赢的目标,既能减轻企业压力,也能保证养老基金的支付。
降养老金费率面临诸多“前提”
实施多年的“五险一金”社保缴费中,主要是总费率达28%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和8%的医疗保险(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2015年,国家对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率进行了调整,三者加起来总共约降了2%。
尽管继续降低社会保险费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养老金支付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诸多“前提”成为拦路虎。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目前正在制定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方案,预计今年出台。全国统筹可以大大缓解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的问题,同时也能为适当降低费率创造一定前提条件。
但相比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的落地声显得更加遥不可及。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提出,划拨国有资产涉及诸多问题,比如划拨股权还是收益?划多少?划给谁?从谁划等,都尚待讨论。
商业养老保险优惠政策将出台
中央提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同时,学界呼吁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减压。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构建以三大支柱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中,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本上仅存在于央企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相关数据显示,全国1500多万的企业中只有7万多家建立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则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始实施。
基本养老保险无疑具有共济性,然而这也导致其运行效率不佳,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名义费率和实际费率的差距。为了少缴保险金,企业往往做小税基、偷逃税费—在中国较高的名义费率下,差距更大。 “为什么费率这么高,替代率(注: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这么低呢?这是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中国现在存在两个费率,一个是名义费率奇高无比,一个是实际费率很低,只有一半左右。但是名义上的费率在一部分企业里也是执行的,这就导致他们吃亏了,于是出现负激励,现有养老金的收入趋向减少。”著名社会保障专家郑秉文指出。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一直不甚明确。由于历史原因和长久以来的支付压力,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一直空账运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提出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这意味着中央希望能够兼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共济性和效率。
然而究竟如何完善个人账户,始终存在“做空”与“做实”两种争论。在多年“做实”试点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名义账户制成为比较务实的选择,但如何设计名义账户,学界也存在很大争议。
华中师大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永勇表示,需要先把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搞定”,再在个人账户部分探索改革措施。
孙永勇强调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减压,“整个社会对基本养老保险寄予了太高期望,另一方面,费率太高了,要降低费率。”他还表示,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账单可能更加严峻,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财政补贴等手段巩固。
然而财政本身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论坛现场,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提到,现在财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财科所前不久组织了一个全国分片调研,发现“有些地方已经没有钱发工资了,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已经穿底了”。
此前坊间一直流传,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在年底出台,郑秉文此前也表示过税收优惠政策“终于将要落定”,但2015年临近结束,该政策尚未推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郑秉文称“有些变化,但不会推迟很久”。
事实上,针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2014年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所谓递延纳税,是指在年金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
郑秉文强调,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需要建立在个人账户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即建立延税型的个人账户,而这一账户实质是投资型的个人账户,要“防止成为有税优的团险(注:有税收优惠的团体保险)”。在记者询问此政策的细节时,郑秉文没有作更多透露。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现在单靠政府已经扛不下去的情况下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别无选择,不然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的养老危机。”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表示,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可以借此化解公共风险。
“(公共责任和个体责任)真要分清楚很困难,但是这种前瞻性的认识需要理论指导。如果仅凭个人感觉,老百姓会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而政府则会说不能陷入高福利陷阱。如果形成这么一种对立的状态,最终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刘尚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