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不识毒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妆品的历史与天然动植物资源不可分。这是化妆品的第一代。那时的人们知道用天然的油脂对皮肤做单纯的物理防护。据说,古埃及人4000多年前就已在护肤和美容上使用了动植物油脂、矿物油和植物花朵。古希腊人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天然橡胶浆,以美化睫毛。
  然而,化妆不仅仅是件自然天成的事。在人类还无法正确了解化学物质时,化妆品便已经与化学物质为伍了。在中国殷商时期,人们发现铅的化合物有增白效果,于是开始烧制“铅白”。这是最早的扑粉。“铅华”成为古代化妆品的重要部分,并成为化妆的代名词。
  不过,作为一种重金属,铅对人体的损害也很快就显现出来。到唐代,中国人发现了“铅华”的副作用。由于长期使用铅粉化妆,造成妇女铅中毒,脸色发黑。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贵妇的影响,大量使用铅白粉抹皮肤。她晚年呈现铅中毒的症状,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她使用的化妆品中铅含量过高有关。
  铅的氧化物具有一定遮盖作用,所以在那个时候被大量使用到化妆品中。就算到了今天,在一些化妆品中仍然可以找到微量的铅。这主要还是因为铅的美白效果实在太明显了。事实上,除了铅,还有汞、砷等重金属,都能增强化妆品的祛斑及美白效果。比如,汞化合物就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不过,重金属虽然是美丽的“天使”,同时也是“恶魔”。如果化妆品中汞、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汞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等症状:而铅则会导致神经衰弱加重,影响消化系统;砷则能引起皮肤色素沉着,也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在美白类化妆品中,铅成分的减少得益于“酵素”的美丽神话。日本科学家在参观清酒酿造厂时偶然发现,酿酒的老婆婆皮肤好得惊人。受此启发,科学家开始研究借助天然酵母提取出高档化妆品的功效成分。一般而言,美白类化妆品正是加入了一些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因为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的关键酶,其活性程度对色素的沉积起主要作用。茶多酚、金银花和葡萄籽的提取物,都可以达到效果。
  除了美白,在塑造美丽神话时,保湿、防晒、祛痘和抗衰老等特殊功效成分也是最有号召力的。防晒类化妆品中则加入了防晒剂,添加剂有二苯酮类、邻氨基苯甲酸酯类、滑石粉和陶土粉等。抗衰老类功效添加剂也是根据对皮肤的作用机理来添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就是清除导致皮肤老化的因子。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金属蛋白酶,能清除皮肤表面的氧自由基,防止皮肤老化。
  虽然现在的化妆品都在尽量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但一些已知或者未知的害处,仍旧时刻威胁着使用者。事实上。一种化妆品到底是否安全,不能仅根据化妆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含量多少来决定。还要参考其与人体接触的水平。也就是说,使用者使用的频率、每次使用的量、持续使用的时间等。都是决定其是否安全的参考数据。
  英国生物化学家本斯指出由于每天使用化妆品,欧洲女性每年平均吸收约2.3千克化学物质。郭德纲相声中的著名包袱“四斤粉”,终于成了现实。问题是,组成这“四斤粉”的大都是化学合成物,其中的相当部分物质被认为对人体有益,而另一些则属性尚不明确,还有少量物质被认为必须将用量控制在临界点以下。不管怎么样,2.3千克。这个量确实有点多,毕竟我们平常使用的化妆品,都以毫克为单位。
  我们在使用化妆品时,化学物质经皮肤进入体内,就会被人体吸收:相比之下,直接食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小。有个笑话,说是一个女孩迷恋化妆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朋友就说,她啊,可以不吃不喝,饿了往嘴上抹口红就成。而实际上,是抹还是吃,这还真是个问题。本斯就说了,“如果口红被直接吃掉,其中的化学成分会被唾液和胃液中的酶分解。但抹在嘴上以后,化学物质就会透过皮肤被吸收,直接进入血液。”
其他文献
结合实际工程,对强夯法在山地高填方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强夯参数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试验与检验。通过对强夯法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强夯地基的检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