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2015年我院脑外伤患者300例。根据患者的症状与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3组,轻度组100例,为轻度脑外伤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40岁;中度组100例,为中度脑外伤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41岁;重度组100例,为严重脑外伤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41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05-2013-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60例,其中30例采取常
大脑镰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脑膜瘤总数的11%~13%[1]。一般位于大脑纵裂内,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肿瘤体积较大时才被发现,而此时手术治疗存在一定困难[2]。随
<正>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神经内科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治疗上,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化方案。我们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
以成都云顶山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不同林分密度(1100、950、800、650、500株/hm~2)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68种,隶属75科140属。随林分密度的降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在密度650株/hm~2出现峰值,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