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类报刊社经营管理模式初探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中国教辅类报刊的发展已过而立之年。30多年来,随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发展,许多报刊社凭着对中国教辅类报刊发展前景的敏锐判断,及时作出反应,结合教辅类报刊市场实际和目标读者需求,不断调整出版内容,整合出版资源,完善发行机制,提升产品竞争力,创新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由综合性、单一性到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最终成为全国教辅类报刊界品种多、学科全、质量高、富有影响力的品牌报刊社。在教育发展形势以及教辅出版内容的影响和制约下,教辅类报刊社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体现了相应的延展和嬗变性,如果以教辅类报刊社经营管理的发展模式为基本线索来划分,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经管模式综合单一时期,二是经管模式尝试发展时期,三是经管模式专业发展时期,四是经管模式多元发展时期。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多媒体出版态势迅猛,对教辅类品牌报刊社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将对整个出版行业尤其是教辅类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有所助益。
  
  一 经管模式综合单一时期(1978年-1998年)
  
  在这20年的发展时期,教育形势变化很大。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教育方面,主要也是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尊重学历”的社会氛围。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1993年2月,国家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确定了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这个时期的跨度较大,尚未进行新课程改革,教材都是统一使用人教社的统编版本;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有待加强,应试教育的痕迹比较明显;高考命题形式多年一贯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除上海市试点高考自行命题(1985年开始),作为全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试验田”外,还没有分省市自行命题;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十分强大,表现在这个时期的早期,高考命题内容尤其是文科科目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其突出政治因素的色彩比较浓重。
  教育形势的现状和变化决定了教辅出版内容的定位。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恢复重建。在刚刚恢复高考,师资水平很低,教材严重短缺,教学质量十分薄弱,基本没有教辅资料,没有教学质量可言的情况下,全国教辅市场一片萧然,一些教辅类报刊社审时度势,率先抓住机遇,相继设立教辅类报刊社,创办一批教辅读物,填补了教辅出版的空白。为了依循或适应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形势的变化,这些教辅类报刊社把“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基本原则,把“帮助学生学习好各门功课”作为办报办刊宗旨;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一报(刊)在手,各科都有”成为其基本内容定位,具体描述为:通过指点方法、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答疑解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这个时期,教辅类报刊社基本施行的是综合性和单一性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即从出版内容来看,是综合各科内容的报刊;从发行方式方法来看,是单一的邮局主渠道发行。这些报刊社大多隶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运行体制,完全是靠“国拨”即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报刊的运转,其编辑人员也都是教育部门行政或管理工作人员兼职。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经营资本来源的唯一性,这也是在很长时间内,教辅类报刊社一直缺乏内部活力和创造力的根源和最大弊端。但是,正是因为隶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才导致某些教辅报刊资源的垄断性和间接的行政干预,这些教辅类报刊社借此享有发行渠道和宣传征订的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经营管理,效益优先,机遇就是效益。一些没有行政干预能力的教辅类报刊社就利用这个时期教育改革的不同机遇和教辅类报刊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来获取教辅市场读者份额。这些品牌报刊社自创办以来就凭借着正确的教育出版方向和质量意识,把办报办刊当作“没有围墙的学校”,担负起“办报(刊)育人”的职责,秉持“为广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辅导服务”的经营理念,准确定位,抓住机遇,努力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产品和售后服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力地配合了素质教育的推行。
  
  二 经管模式尝试发展时期(1998年-2002年)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明显地表现出来:教育理念滞后、课程结构单一、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普遍,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证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这个时期最重大的教育动态就是1999年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称新课标。综观此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这轮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时期的教材版本开始增多,人教社大一统控制教材的局面被打破;2002年北京开始自行命题,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自行命题考试地区,其他省市区仍然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全国各地有关进一步深化考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强烈。
  就出版内容定位而言,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教辅类报刊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较大,表现了比较明显的应试迹象。学校的应试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突出,导致优势教育资源的竞争局面逐渐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应试、升学仍然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影响着老师的教学评价和学校的知名度评估。教辅类报刊出版内容偏重填鸭式高强度训练,采用题海战术,缺少优势。其主要表现为内容重复,没有个性特色。新课标虽有统一要求,但因为实施未久,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导致有关新课标的教辅类读物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值得庆幸和肯定的是考试改革走在了前边,高考命题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其命题原则、考试内容和试题设计都“稳中求变”,已由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过渡,由应试考查向素质考查转变的命题信息已经有所体现,这些“指挥棒”都影响了学校教学的被动变化,而国家考试的转变以及学校教学的变化必然带动教辅类报刊出版内容甚至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
  实际上,随着教育、课程及高考的改革,这个时期的教辅类报刊的读者主体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就 是买方和卖方的市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移。教辅类品牌报刊社通过市场反馈机制了解读者需求,重新确立“读者需要的就是最好的”内容标准,努力满足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以及不同年级的读者需求,实现报刊内容从“可读”到“必读”的转变。即改变传统的“我编什么你看什么”的编辑思路,形成“你需什么我供什么”的出版内容。传统办报办刊的经营观念和经营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教辅出版市场虽然很大,却品种驳杂,竞争无序,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教辅出版物很少,市场主渠道的发行优势逐渐削弱。第一时期的“版面综合”和“发行单一”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教辅类报刊社出版形式雷同,经营流程一致。在发行模式上,基本以区域代理为主要手段。在这个时期,综合各科的教辅类报刊,优势渐趋淡化,发行势头也由盛而衰。但一些教辅类品牌报刊社顺应市场需要,颠覆传统出版经营模式,酝酿并尝试一些变革。这些报刊社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完善和改变过去的发行措施,可以单独订阅,破季订阅,组建二渠道即自办发行队伍,实行两条腿走路,尝试开拓更广的发行途径,建立更加完善和切合市场实际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 经管模式专业发展时期(2002年-2008年)
  
  这个时期教辅类报刊社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教育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2003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实施细则》,要求“治散治滥,管办分离”,政府不能办报办刊。二是200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对农村免费进行义务教育做出全面的战略部署。三是2004年9月,广东等4省区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并逐步扩大分省自行命题的范围。四是2006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法》)颁布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法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和分省自行命题考试在这个时期稳步推进,卓有成效,尤其是分省自行命题备受社会关注。可以说,分省命题是涉及高校招生考试乃至教育全局的重大制度性改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唯分录取”的坚冰正在被打破,“片追”现象正在逐步消弭,高考改革在“三个有利”的基本原则下,逐步实现从单一考试向综合评价的转变,构建起更加科学与公正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
  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市场环境下,教辅类报刊内容定位较难把握,应试教育的内容与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课改与非课改的定位交叉,目标读者不易明确,难以准确锁定,教辅类报刊社再次遇到了发展的困难。这个时期的高考改革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质”“质中求变”的命题原则。据此,教辅报刊社必须调整报刊结构,细化学科品种,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彻底完成从“我编你看”到“你需我供”的痛苦裂变。一些教辅报刊社围绕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以及企业文化体制改革所期望的资源整合等情况,创新思路,细划市场,调整品种,做强主业,做大规模。这些报刊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对传统报刊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改革,开发出适时对路的新品种,在区域、版本、学科和年级等方面达到全覆盖。这样,走进课堂,同步辅导,细化学科,提高报刊品种的专业水平,就成为教辅出版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时期经管模式的酝酿或新模式的尝试,即细分市场,确定目标读者,分年级出版,实行双渠道发行,对教辅类报刊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分省自行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和新课标的逐步推广,导致读者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教辅类报刊出版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一些教辅类品牌报刊社调整了新的经营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的发展措施,改变传统僵化的发行管理模式。这些品牌报刊社十分关注和重视教育考试信息,重视市场调研,密切观察市场动态,深入了解市场变化,认真对待来自读者的反馈,结合市场实际迅速调整经营理念和报刊产品来满足读者需求,坚持渠道优先,品牌经营:第一,渠道优先。当传统的邮发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时,他们不单依靠邮发,还实行多条腿走路,优化二渠道发行模式,主渠道和其他渠道相互促动。第二,品牌经营。以读者需要的内容和较好的编校质量作基础,以权威媒体宣传作形象,以诚信和准时、保质、保量的优质发行服务作桥梁,以遍布全国的二渠道自办发行网络为平台,以读者的满意为支撑,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既是优秀教辅报刊社坚持品牌经营的结果,也为其今后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品牌支持。
  
  四 经管模式多元发展时期(2008年至今)
  
  2008年以来,教育方面的政策信息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2008年4月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其二,2010年7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指导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三,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改革试点十大任务。其四,截至2010年11月,国内已有80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其五,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进入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表明,每一次教育形势的变化,都助推教育事业打开一个新局面。但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难度大,压力大,矛盾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有待实践探索,有待反思总结。比如,高校自主招生“四大联盟”现象的出现,是否体现了“有利于高校办学自主权”这个初衷,是否有垄断优质资源之嫌。如果在考试卷中出现合作、探究的考查内容时,不能保证农村中学的学生和城市中学的学生在同一测试水平线上较为公平地面对同一份试卷,就会造成新一轮的地域歧视和高考不公平。
  新课程考试和高校自主招生对教辅类报刊的出版内容定位产生了最直接的作用。根据新世纪的教育形势、考试改革以及市场变化,一些教辅类报刊社充分利用一些资源优势,取得了较好的发行量,赢得了市场。一是信息资源。二是人力资源,即庞大的作者队伍和专家顾问资源。这些资源都是教辅类报刊社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繁杂、同质却是这个时期或者是当前教辅类报刊出版的最好写照。繁杂就是不同版本、不同省份、不同课程的辅导读物繁多杂乱,一般读者很难分清好坏优劣;同质就是内容编辑和体例形式相同或相近,缺乏竞争实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第一,社会环境造成师生功利,导致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老师教什么报刊编什么。第二,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第三,很多教辅类报刊社编辑队伍素质不高。他们缺少正规培训,对基本编 辑要素不明确,所编辑出来的东西难免存在问题。
  任何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必须以发展为前提,第三个时期的经管模式,使教辅类报刊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推动了教育、课程和考试改革,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但经过多年的运作,走进课堂,同步辅导,细化学科的编辑出版理念逐渐遇到了困惑,主渠道和二渠道相辅相成的经管模式也渐失优势,前者导致了同质化竞争,后者遭遇了市场方面的诚信危机。教辅类报刊社应设法改变目前单纯依靠发行数量及市场份额获取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模式,必须走多元发展之路。
  当前,教辅类报刊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的颓势已显露无遗,无序、同质是教辅类报刊经营管理的突出弊症。无序就是发行经营管理模式缺少创新,没有章法规律可循。这种无序和同质化模式必然导致无优势竞争。一些教辅类品牌报刊社结合市场实际和读者分众的需要,借鉴既有的管理经验,形成了独有的办报办刊经营管理模式,即实行纵向拓展、横向延伸的“一主多元”商业运营模式。这种一主多元模式雏形大多采取的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创新发展,实现了双赢,进一步扩大了报刊社的品牌知名度,有效突破了无序同质和单一僵化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五 教辅出版值得探究和深思的问题
  
  教辅类报刊社四个不同发展时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延展和嬗变,都受特定的教育形势、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制约,也体现了教辅类报刊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同时也表达了教辅类报刊社应对各种社会和市场环境的企划和创新意识。然而30年来的教辅报刊发展之路,留给我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很多,情况比较复杂:
  比如一些教辅类报刊社尽管实行多品种经营和市场代理营销模式,期发量达到数百万份,有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但盈利模式比较单一,抗压能力较弱,仍然是以占取市场份额为主,采取“广种薄收”的经营理念,没有形成由市场份额向顾客份额的转变。另外,教辅类报刊出版内容和经营模式同质化竞争,经营成本投入增加,经济效益不高,低档次、拼折扣的价格战也让报刊社感到困扰。
  《新法》颁布之前,素质教育就在推行,颁布后至今,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效到底怎么样,应试教育的痕迹如何消减;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是考试决定教学、课程、教育改革,还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教辅类报刊是围绕考试还是围绕教学来出版;决定教辅类报刊发行量的是质量还是价格抑或是发行手段;教辅类报刊社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在经营管理模式中是内容质量为王还是发行渠道为王;编辑队伍尤其是青年编辑基本功如何培养和强化;同质化编辑出版和发行模式的瓶颈如何打破;教辅类报刊在质量意识、内容定位、编校加工和广告刊登方面存在着的四大顽症又该如何克服;本文对教辅类报刊社经营管理的发展模式所采取的“四分法”是否科学;所涉及的某些经营理念,比如锁定老师(或班主任)为固定目标读者,以及某些经营管理模式,如“一主多元”模式等的有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进一步检验等等。
  更值得深思的是,201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教辅类报刊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了部分教辅类报刊存在的六大问题。客观上讲,教辅类报刊盲目扩张、“一号多报、多版”,高折扣、强迫订阅,总体质量下降以及违背办报办刊宗旨、超越业务范围出版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笔者认为,教辅类报刊存在的真正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利用隶属教育部门的权力摊派发行(并存在商业贿赂)的不公平竞争。二是没有资质的办报办刊单位,变相买卖刊号引起的质量低劣等乱象。三是超越报刊宗旨和业务范围违规出版。
  无可讳言,在国家出版管理政策法规方面可能也同样存在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地方。比如中国乃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在教育投入以及体制完备程度方面,且不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尚有距离。中国乃教辅大国,但一些违背办报办刊宗旨、超越业务许可范围、行政变相干预(如强征摊派行为)等造成无序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或立法有时游离于全球教育的发展变化之外,甚至还往往滞后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以及社会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比如关于“素质教育”的立法,作为法律却是出现在2006年的《新法》里,而在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素质教育”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并在教育领域里循序渐进地推行着。
  毋庸置疑,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随着一本一贯制向多元化教材版本改革的发展,随着新课程考试的逐步覆盖,随着“一卷通天下”向“国考”及部分省市区自行命题并存的考试改革的发展,教辅类报刊的目标读者已经呈多元化发展,教辅类报刊的市场需求也呈多元化态势。如何适应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以及考试改革的现状,如何面对教辅类报刊多元化读者需求,如何遵循教辅类报刊市场发展规律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须解决的迫切问题,无论是教辅类报刊出版单位,还是报刊出版管理部门。
  凡此种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制定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和消弭不利现象的治理整顿办法来。
其他文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及网民视频消费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高达1.6亿,相当于每1.3个网民中就有一个
由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牵头,编制的《北京地区医院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指南》和《北京地区医院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运行与管理规范》,是卫生部建立地区性医院信息化标准和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及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统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
每次编务会上,热烈的讨论氛围总让我们不禁去遥想25年前为创刊而进行的辩论该是何等的鼓舞人心。诞生于25年前的这份刊物,使我们与编辑前辈情感相通,与读者作者时空相连。因为有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党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都具有十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新形势下党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从历史上看,宗教从来都是剥削阶级用于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宗
期刊
中国可信计算联盟的成立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件大事。是采用TCM标准还是采用TPM标准,各大电脑生产厂商需要认真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文物保护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两权分离一方面使公有制更加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使财产的占有使用权利被有才能的经营者掌握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