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音乐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文章所探讨的声势律动法则是以此为目标,旨在通过对学生身体上的律动培养,强学生的化节奏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情感,促进学生听、辨、记、思、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关键词:声势律动法;音乐感知;初中音乐
音乐是开启人与人沟通大门的钥匙,是人类受到艺术感染的有效渠道。在初中音乐教学目标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以激发兴趣爱好为中心,积极开展音乐特色教学法,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式,为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保驾护航。
一、遍稽群籍,探析声势律动法的内涵与意义
声势律动法运用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刺激感觉神经,使其对节奏、旋律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节奏感,加强体验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创造力,真正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含金量。
二、行之有道,探析声势律动法的基本原则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指的就是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从而使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从這个思路出发,音乐教师在开展声势律动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适度性和指向性,保证动静皆宜,力求简明扼要,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佳切入点,真正将声势律动法的效果提升至最大化。
声势律动法不仅是一种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指向学生音乐能力与音乐素养提升的教学途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基础之上,巧用声势律动法来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以简驭繁、灵活高效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易操作、易掌握,不会因为刻意去记住动作而降低体验效果,可以有效地实现少负担、高质量的课堂目标。
三、匠心独运,探析声势律动法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动作,强化节奏意识
声势律动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动作手势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因此,在开展声势律动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明歌曲的情感表达内涵后,为学生们设计一系列的动作,鼓励学生随着歌曲节奏去演示相应的动作,将听、唱、动等融合起来,使得情感与动作充分结合,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对节奏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鉴赏《帕米尔的春天》这首歌曲时,乐曲着重表现塔吉克人民淳朴的性格,是对生活的一种赞美。乐曲分为四个阶段:快板、跳跃的快板、舒展的小快板、拓展的中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悠扬欢快的旋律进行,学生们可以对照音乐节奏,自己设计动作来进行节奏上的迎合,通过敲书、舌头在口腔里的碰撞、拍手等动作发出声音,结合着乐曲的节奏,进行有规律的拍打。随着每一段的旋律和节奏不同,身体律动的动作也各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入思考快板背后的节奏特点,从而逐渐理解整个乐曲的节奏特点。节奏的设计也是学生内心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将节拍掌握得更加准确。
动作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尝试在同一首歌曲中设计不同的动作,丰富歌曲的表达。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结合歌曲节奏与情感去自主设计和选择动作,在这个体会和设计的过程,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均能有所提升。
(二)融入舞蹈,凸显情感意识
声势律动法在教学中主要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如果将声势律动法与舞蹈相结合,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情感意识方面的促进作用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声势律动法中的一些动作融入舞蹈之中,鼓励学生们将动作编成舞蹈,通过节奏、旋律、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深入感知与体验歌曲中传递和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例如《龙的传人》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龙的图片,并让学生随着图片的播放认识龙的形象,它由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牛耳等组成,意味着是万兽之首。这时候教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龙到底指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表示了歌曲中有答案,比如说“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还有的学生想到龙其实指的就是万里长城,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接着,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歌词来设计一些动作汇总成完整的舞蹈,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对于这首歌中所传递的情感的认识。学生对此颇感兴趣,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舞蹈动作的编排,并在歌曲表演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设计的舞蹈,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也就是说,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声势律动融入舞蹈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会舞蹈的姿势美、动作美,对学生施以美育教学,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审美能力与修养。
(三)营造意境,渗透文化意识
营造歌曲意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故事等方式,通过歌曲、视频等声音的播放,为学生营造一种不一样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融入意境氛围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从歌曲创作背景、作者等切入点入手,为学生讲述歌曲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和丰富音乐知识,激发文化意识,提升音乐水平,真正地感受歌曲中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学“丝路驼铃”这一音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着这节课的内容向学生渗透“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它是指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一条道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播放,来营造一种丝绸之路的意境,让学生们去感受漫漫丝绸之路,聆听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增进对丝绸之路的了解,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驼铃“铃铃铃”的声音,并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寻找相似的声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感知力,用声势律动的方式进行驼铃的声音的模仿。在这样的情感铺垫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带着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去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十二木卡姆》等歌曲,并结合自己想象的场景,感受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与内涵,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创设意境氛围是激发学生灵感的催化剂,学生在美好的意境中自然能够体会到歌曲所传递和表达的美好的情感,而在紧张的意境中,学生的精神与情绪也会随之紧绷,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不仅具备一定的信息传递功能,而且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会超越语言,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应用声势律动法,通过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融合,提高学生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强化音乐节奏、深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并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25):24.
[2]汪常仙.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0):193-194.
关键词:声势律动法;音乐感知;初中音乐
音乐是开启人与人沟通大门的钥匙,是人类受到艺术感染的有效渠道。在初中音乐教学目标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以激发兴趣爱好为中心,积极开展音乐特色教学法,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式,为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保驾护航。
一、遍稽群籍,探析声势律动法的内涵与意义
声势律动法运用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刺激感觉神经,使其对节奏、旋律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节奏感,加强体验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创造力,真正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含金量。
二、行之有道,探析声势律动法的基本原则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指的就是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从而使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从這个思路出发,音乐教师在开展声势律动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适度性和指向性,保证动静皆宜,力求简明扼要,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佳切入点,真正将声势律动法的效果提升至最大化。
声势律动法不仅是一种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指向学生音乐能力与音乐素养提升的教学途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基础之上,巧用声势律动法来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以简驭繁、灵活高效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易操作、易掌握,不会因为刻意去记住动作而降低体验效果,可以有效地实现少负担、高质量的课堂目标。
三、匠心独运,探析声势律动法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动作,强化节奏意识
声势律动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动作手势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因此,在开展声势律动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明歌曲的情感表达内涵后,为学生们设计一系列的动作,鼓励学生随着歌曲节奏去演示相应的动作,将听、唱、动等融合起来,使得情感与动作充分结合,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对节奏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鉴赏《帕米尔的春天》这首歌曲时,乐曲着重表现塔吉克人民淳朴的性格,是对生活的一种赞美。乐曲分为四个阶段:快板、跳跃的快板、舒展的小快板、拓展的中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悠扬欢快的旋律进行,学生们可以对照音乐节奏,自己设计动作来进行节奏上的迎合,通过敲书、舌头在口腔里的碰撞、拍手等动作发出声音,结合着乐曲的节奏,进行有规律的拍打。随着每一段的旋律和节奏不同,身体律动的动作也各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入思考快板背后的节奏特点,从而逐渐理解整个乐曲的节奏特点。节奏的设计也是学生内心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将节拍掌握得更加准确。
动作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尝试在同一首歌曲中设计不同的动作,丰富歌曲的表达。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结合歌曲节奏与情感去自主设计和选择动作,在这个体会和设计的过程,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均能有所提升。
(二)融入舞蹈,凸显情感意识
声势律动法在教学中主要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如果将声势律动法与舞蹈相结合,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情感意识方面的促进作用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声势律动法中的一些动作融入舞蹈之中,鼓励学生们将动作编成舞蹈,通过节奏、旋律、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深入感知与体验歌曲中传递和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例如《龙的传人》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龙的图片,并让学生随着图片的播放认识龙的形象,它由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牛耳等组成,意味着是万兽之首。这时候教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龙到底指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表示了歌曲中有答案,比如说“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还有的学生想到龙其实指的就是万里长城,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接着,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歌词来设计一些动作汇总成完整的舞蹈,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对于这首歌中所传递的情感的认识。学生对此颇感兴趣,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舞蹈动作的编排,并在歌曲表演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设计的舞蹈,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也就是说,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声势律动融入舞蹈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会舞蹈的姿势美、动作美,对学生施以美育教学,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审美能力与修养。
(三)营造意境,渗透文化意识
营造歌曲意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故事等方式,通过歌曲、视频等声音的播放,为学生营造一种不一样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融入意境氛围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从歌曲创作背景、作者等切入点入手,为学生讲述歌曲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和丰富音乐知识,激发文化意识,提升音乐水平,真正地感受歌曲中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学“丝路驼铃”这一音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着这节课的内容向学生渗透“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它是指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一条道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播放,来营造一种丝绸之路的意境,让学生们去感受漫漫丝绸之路,聆听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增进对丝绸之路的了解,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驼铃“铃铃铃”的声音,并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寻找相似的声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感知力,用声势律动的方式进行驼铃的声音的模仿。在这样的情感铺垫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带着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去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十二木卡姆》等歌曲,并结合自己想象的场景,感受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与内涵,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创设意境氛围是激发学生灵感的催化剂,学生在美好的意境中自然能够体会到歌曲所传递和表达的美好的情感,而在紧张的意境中,学生的精神与情绪也会随之紧绷,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不仅具备一定的信息传递功能,而且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会超越语言,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应用声势律动法,通过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融合,提高学生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强化音乐节奏、深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并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25):24.
[2]汪常仙.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