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习氛围的营造,实验探究,多媒体的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教学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化学学科有效教学 做法与体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那么如何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营造环境,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在学习氯化铁的性质时,一上课我就以开心的表情问学生“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毫无疑问,同学们的回答是喜欢!于是再说“今天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么好玩的事,同学们能没兴趣吗?然后我拿一装有氯化铁的小烧杯,让大家观察,我说我可以让这杯橙汁变出五种饮料,于是我在事先装少量药品并做了记号的五个小烧杯中分别加10毫升氯化铁,分别变出了番茄汁、葡萄酒、葡萄汁、牛奶、豆浆。同学们看着奇妙的变化便进行积极的思考,接着老师再进行说明并分组实验,同学很快掌握氯化铁与碱 、硫氰化铁、苯酚、硫化钠 、硝酸银几种常见物质反应的现象及反应原理。通过这种巧妙设问,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使学生在“观赏……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奥妙,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在娱乐、观赏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实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验探究中要建立以观察为基础和前提,以思考为核心的化学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观察和思考是习得知识有效的基本方法,由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的知识,亲自阅历的经验印象最深刻。观察容易发现问题,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首先考虑运用“观察与思考”这一基本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学生便可以获取最深刻,也是最富实质意义的个人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發展,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为将学生的主体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和养成。比如在钠的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具体做法如下:先展示一瓶钠让学生观察,紧接着用小刀切割,观察断面颜色,放置一会儿的颜色,投入加酚酞的水中的现象,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由学生归纳)。当讲金属钠+盐溶液的反应时,同学们很自然地想到越活泼的金属越易置换盐中的金属元素,为了探索一下这一想法是否正确,师生可一起来观察一个补充实验:Na与FeCl3溶液的反应,现象为:有气体产生,同时有红褐色沉淀产生,从而就推翻了先前所说的假设,这样学生掌握知识不是靠老师硬灌,而是在一种真实的化学反应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尽量把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在讲实验室制Fe(OH)2时,教师先引导回忆其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然后自己设计制取的方案,并讨论可用哪些装置,最后完善方案,老师发给仪器和药品,让其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有些组看到了白色沉淀现象,有些组没看到白色沉淀,只看到了红褐色沉淀,老师就因势利导,分析讨论思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学生经过自己的加工对知识的掌握是最为深刻。像上述这种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很多,比如:在酸、碱、盐的许多试管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像科学家一样在“做”中学。这样,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的得以巩固和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如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传送效率,同时还可以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由慢变快”,可以把某些图像“由静变动”,用录像将某些真实的事件重演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生动直观的现象,又能更深刻地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对部分可见度不高的演示实验如钠与水反应通过投影仪进行“实况直播”,可以让中、后排的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多媒体可灵活自如的移动、修改、叠加实验装置,绘制装置图,比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既省时又规范还美观,特别到了高三其作用尤为突出。例如在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章时,如果按下列顺序及内容进行:首先讨论归纳知识体系,其次以硫化合价(+2 0 +4 +6),为线索形成知识网络,第三归纳喷泉实验,第四设计实验室制SO2、 H2S并验证SO2的性质的整套装置,至少需两课时,老师要不停板书,装置图只能是草图,实验现象只能描述。若老师课前利用计算机制作为课件,只需一课时,老师边提问学生边讨论边回答,就可以一次或分批展现一种物质的一种或多种性质,直到在屏幕上得到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对喷泉实验归纳更为直观生动:一次呈现SO2、NH3、HCl、CO2、H2S五种气体喷泉实验装置,然后边动画演示边强调实验时采用的药品试剂的异同,等于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五个实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最为省时省事的是经学生讨论设计的SO2、H2S 制取及性质验证方案后,老师将一整套实验装置搬上大屏幕,既美观又可以动画演示,既能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又不感觉疲劳,从而提高了复课效率。
  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当学生感到他所学的东西能够运用、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一问题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这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以致产生无穷动力。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时,为说明加维生素C可抗氧化,防止食物腐败,可以布置学生家庭小实验:削皮后的苹果用维生素C溶液浸泡一会后,可长时间不变色。在学习有机酸——甲酸时,联系被蜜蜂蛰后用肥皂水涂可以减缓疼痛;在学习酯的性质时提出——为什么热的“碱”水去污能力比冷的“碱”水去污能力强。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时,让学生解释空中斩鬼迷信把戏;在学习《氮磷》时让学生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 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教学中,可先展示收集好的有关环境污染现状的图片,并以“酸雨”为主线,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什么是酸雨?它是如何形成的?②举例说明酸雨的危害?③我国酸雨分布情况?④如何防治酸雨?⑤我能为防治酸雨做什么?通过现实中的例子,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释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在实践中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眉县槐芽中学)
其他文献
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钻研文本最重要的一环”,“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意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 朗读好了,钻研文本就成功了一大半。理解到位了,读的情感自然就能把握好。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生命的内涵。不足千字的文章焕发出的是巨大的感人肺腑的力量。每每品读这篇文章,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学习环境。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
期刊
我们都知道,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
期刊
如何来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而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必激发学生有阅读的需要。当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一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
期刊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取得切实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身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综合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还要注重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多层次化。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思考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语言特别是口才这种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水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清晰语言思维能力更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但是在一些小学里,不注重语言特别是口语的训练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缺乏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学生参加语言实践不够主动,平时训练心理障碍大,有胆怯心理。这些问题容易挫伤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阻碍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在语文教
期刊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整个中学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思想品德学科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中学思想品德课也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
期刊
[摘要]德育在教育中是重于文化知识传承的,但德育却不能像传授文化知识那样理性化,如果把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等当作数学公式一样处理,那就变成空洞的说教,造成学生“有道德知识,但缺乏道德感;有道德观念,但缺乏道德体验”。德育不仅仅是某个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责任,而是所有老师的责任。德育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生活中,在各科的教学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让德育具体化,生活化。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的网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
期刊
“这个世界没有最大的爱,只有最需要的爱,只要我们肯拿出来,即使是弱小到米粒或草芥,也会得到它的呵护和抚慰。”这句话是多么有哲理啊!它道出了为人师的准则。  我是孤儿院的一名教师,为让更多失去双亲的孤儿能象其他正常同龄人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沐浴知识的春风,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多年来在教学中摸索这经验,感到他们需要的是爱,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