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对绿宝石梨早期产量的盲目追求,致使栽培密度过大,树上管理技术与之不配套,随着果园树龄的增大,造成树冠郁闭、结果部位外移、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从而导致适龄树不结果、单株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等严重后果,成为果树管理上的一大弊端。为此,我们在2002—2006年进行了绿宝石梨的郁闭改造试验,总结了一套郁闭果园树形改造技术。利用此项技术,可对相关果园进行有效地改造。现总结如下: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杨善镇付家李召村,当地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降水量78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508小时,无霜期178天。果园面积1.8公顷,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40~60厘米,pH值6.5~7.0。主栽品种为绿宝石梨,授粉品种为八月酥和黄花梨,配置比例6:1。株行距3米×4米,穴植,3株/穴。1997年春栽植,改造前的2002年产量为166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单果重176.5克,优质果率52%,虫果率16.5%。
2 主要改造技术
2.1 隔行间伐,合理修剪
由于栽植过密,导致行间株间大枝交叉,园内郁闭严重。我们采取了隔株间伐,变株行距为6米×4米。采果后带叶抽枝疏除过密大枝和交叉严重的大枝,1次不能疏除过多大枝,及时疏除剪锯口上的萌蘖。结合冬季修剪,调整果园群体布局和树体结构。在原树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协调生长和结果的关系,重新配置和优化结果枝组。短截过长的结果枝、控制结果量。夏季及时疏除内膛徒长枝,对保留枝多次摘心或拉枝开角,光杆枝刻芽促发分枝,对旺枝环割促花。经过3年的连续改造基本上达到了优质丰产园的标准。
2.2 合理土肥水管理,增加营养
2.2.1 土壤管理秋天落叶至土壤封冻前后进行果园土壤深翻,深度为15~20厘米,耕翻后耙平,保持土壤水分。对质地不良的土壤进行改良。生产季节尤其雨季树盘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行间可间作矮秆作物、绿肥、或牧草。不宜种有害梨树的蔬菜和高秆作物。树盘内进行作物秸秆等覆盖,厚度15~20厘米。从2002年6月开始用麦草、麦糠及其他作物秸秆进行全园覆草,覆草厚度20厘米左右,覆草后结合灌水施入少量尿素,促进覆草腐烂。以后每年添加覆草,保持覆草厚度20厘米。
2.2.2 施肥秋季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加入速效化肥,每年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500千克、鸡粪800千克。开花前及果实膨大期追施两次氮肥。生长期叶面喷肥5~6次,前期喷2~3次0.3%尿素,后期喷2~3次0.3%磷酸二氢钾。
基肥要求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施入,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增加磷、钾施用量。叶面喷肥在5月中旬一6月上旬花芽形态分化前、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后各喷1次300倍的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幼树每667平方米施基肥2000~4000千克,追肥每年4次,盛果期树施肥量按肥料种类和结实量大小而定,一般667平方米生产100千克梨果需纯氮0.5千克、五氧化二磷0.3千克、氧化钾0.5千克。
2.2.3 灌水和排涝 在发芽前、落花后、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各浇水1次,一般采用畦灌、沟灌、管灌。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2.3 疏花疏果,合理负栽
在花序分离和初花期,每隔20~25厘米留1个花序。每个花序留2~3朵边花。负载量的调整每年进行3次。第1次是通过细微冬剪,将花芽、叶芽比例控制在1:2左右;第2次是对花芽偏多树进行花前复剪,对花芽留量进一步调整;第3次是疏花疏果,花序分离期每20~25厘米留1个花序,其余花序全部疏除,保留的花序只留1朵中心花。坐果后对外围延长枝上的果实及靠近大枝的细弱枝上的果实全部疏除。
2.4 提高品质,实施果实套袋
通过套袋,能使果点小,无果锈、果面细腻洁净,鲜绿无比酷似绿宝石。能减少污染和农药的残留量,预防病、虫、鸟害,防止果实枝叶擦伤,提高商品果率,时间在落花后20天左右,套袋前喷1次安全高效杀虫杀菌剂。
2.5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绿宝石梨病虫害主要有:黑星病、轮纹病、梨木虱,梨小食心虫、茶翅蝽等。防治措施主要有:
(1)首先要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采取清园、刮树皮、摘除虫叶、涂白、树干束草、灯光诱杀等措施,显著降低果园的病虫果率。
(3)喷药防治。为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残留量。几年来,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杀菌选用农抗120、菌毒清等;杀虫剂选用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杀螨杀蚜剂选用爱福丁、阿维虫清乳油等。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基数。套袋前喷1遍杀菌剂,选用药剂有800倍大生M-45液、1:3:200波尔多液等。喷药后遇雨要补喷,以提高防治效果。
(4)保护利用草蛉、瓢虫等天敌,或诱捕器诱导杀灭害虫。
3 改造后效果
经过3年的改造基本上达到了优质丰产园的标准,果园土壤得到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蓄水保肥能力增强;树体结构趋于合理,通风透光良好;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天敌数量增加;优质果率显著提高。2006年(改造后的第4年)绿宝石梨产量就达到了2650千克/667平方米,较改造前增加99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单果重达到了238克,比改造前增加了61.5克;一级果率超过90%,较改造前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虫果率控制在1%以下,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杨善镇付家李召村,当地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降水量78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508小时,无霜期178天。果园面积1.8公顷,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40~60厘米,pH值6.5~7.0。主栽品种为绿宝石梨,授粉品种为八月酥和黄花梨,配置比例6:1。株行距3米×4米,穴植,3株/穴。1997年春栽植,改造前的2002年产量为166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单果重176.5克,优质果率52%,虫果率16.5%。
2 主要改造技术
2.1 隔行间伐,合理修剪
由于栽植过密,导致行间株间大枝交叉,园内郁闭严重。我们采取了隔株间伐,变株行距为6米×4米。采果后带叶抽枝疏除过密大枝和交叉严重的大枝,1次不能疏除过多大枝,及时疏除剪锯口上的萌蘖。结合冬季修剪,调整果园群体布局和树体结构。在原树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协调生长和结果的关系,重新配置和优化结果枝组。短截过长的结果枝、控制结果量。夏季及时疏除内膛徒长枝,对保留枝多次摘心或拉枝开角,光杆枝刻芽促发分枝,对旺枝环割促花。经过3年的连续改造基本上达到了优质丰产园的标准。
2.2 合理土肥水管理,增加营养
2.2.1 土壤管理秋天落叶至土壤封冻前后进行果园土壤深翻,深度为15~20厘米,耕翻后耙平,保持土壤水分。对质地不良的土壤进行改良。生产季节尤其雨季树盘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行间可间作矮秆作物、绿肥、或牧草。不宜种有害梨树的蔬菜和高秆作物。树盘内进行作物秸秆等覆盖,厚度15~20厘米。从2002年6月开始用麦草、麦糠及其他作物秸秆进行全园覆草,覆草厚度20厘米左右,覆草后结合灌水施入少量尿素,促进覆草腐烂。以后每年添加覆草,保持覆草厚度20厘米。
2.2.2 施肥秋季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加入速效化肥,每年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500千克、鸡粪800千克。开花前及果实膨大期追施两次氮肥。生长期叶面喷肥5~6次,前期喷2~3次0.3%尿素,后期喷2~3次0.3%磷酸二氢钾。
基肥要求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施入,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增加磷、钾施用量。叶面喷肥在5月中旬一6月上旬花芽形态分化前、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后各喷1次300倍的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幼树每667平方米施基肥2000~4000千克,追肥每年4次,盛果期树施肥量按肥料种类和结实量大小而定,一般667平方米生产100千克梨果需纯氮0.5千克、五氧化二磷0.3千克、氧化钾0.5千克。
2.2.3 灌水和排涝 在发芽前、落花后、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各浇水1次,一般采用畦灌、沟灌、管灌。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2.3 疏花疏果,合理负栽
在花序分离和初花期,每隔20~25厘米留1个花序。每个花序留2~3朵边花。负载量的调整每年进行3次。第1次是通过细微冬剪,将花芽、叶芽比例控制在1:2左右;第2次是对花芽偏多树进行花前复剪,对花芽留量进一步调整;第3次是疏花疏果,花序分离期每20~25厘米留1个花序,其余花序全部疏除,保留的花序只留1朵中心花。坐果后对外围延长枝上的果实及靠近大枝的细弱枝上的果实全部疏除。
2.4 提高品质,实施果实套袋
通过套袋,能使果点小,无果锈、果面细腻洁净,鲜绿无比酷似绿宝石。能减少污染和农药的残留量,预防病、虫、鸟害,防止果实枝叶擦伤,提高商品果率,时间在落花后20天左右,套袋前喷1次安全高效杀虫杀菌剂。
2.5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绿宝石梨病虫害主要有:黑星病、轮纹病、梨木虱,梨小食心虫、茶翅蝽等。防治措施主要有:
(1)首先要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采取清园、刮树皮、摘除虫叶、涂白、树干束草、灯光诱杀等措施,显著降低果园的病虫果率。
(3)喷药防治。为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残留量。几年来,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杀菌选用农抗120、菌毒清等;杀虫剂选用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杀螨杀蚜剂选用爱福丁、阿维虫清乳油等。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基数。套袋前喷1遍杀菌剂,选用药剂有800倍大生M-45液、1:3:200波尔多液等。喷药后遇雨要补喷,以提高防治效果。
(4)保护利用草蛉、瓢虫等天敌,或诱捕器诱导杀灭害虫。
3 改造后效果
经过3年的改造基本上达到了优质丰产园的标准,果园土壤得到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蓄水保肥能力增强;树体结构趋于合理,通风透光良好;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天敌数量增加;优质果率显著提高。2006年(改造后的第4年)绿宝石梨产量就达到了2650千克/667平方米,较改造前增加99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单果重达到了238克,比改造前增加了61.5克;一级果率超过90%,较改造前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虫果率控制在1%以下,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