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分析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云南省通海县妇幼保健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70-03
对于意外妊娠女性来说,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比较有效、安全、容易接受的治疗方式。该终止妊娠的方式具有快速彻底、镇痛起效较快、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等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1]。但是很多女性患者会因为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进而产生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以及引起不适应感,将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2]。因而,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有研究表明[3],为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身心方面的舒适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对云南省通海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以下为此次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云南省通海县妇幼保健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实施人性化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为(28.98±3.57)岁;孕周为5~9周,平均(7.23±1.12)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为(28.76±3.72)岁,孕周为6~9周,平均(7.30±1.1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比较要求。本研究纳入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较完整;孕周小于10周。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者;临床资料较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手术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讲解人工流产的相关知识,嘱咐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做好饮食指导、生活指导,进行避孕知识等健康教育。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1)在手术前,仔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病史信息,掌握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是否存在无痛人流手术禁忌证,并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流程、预后、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无痛人流手术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害怕情绪,嘱咐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在手术中,注意对患者的身体进行保护,避免过度暴露促使其产生不安情绪,使用海绵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皮肤擦伤,与患者交流时保证语气温和,并予以安慰合鼓励,提高其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3)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手术后,将患者送至病房,并陪同家属等待患者清醒;护理人员为患者准备热牛奶,以补充营养和热量,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4)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腹痛或出血情况及其特征,如有异常,需回院复诊;将人工流产的预后告知患者,告知患者多次人工流产的风险性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重点强调采取避孕措施的重要性。对于未婚患者,多多关怀指导,提醒患者注意爱惜保护自身。
1.4 疗效标准诊断
(1)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2)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轻微躁动、恶心呕吐等;(3)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86%(1/3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2.86%(8/3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34/3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2.86%(29/3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在静脉麻醉状态下,为患者进行终止妊娠的一种流产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是妇女在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其具有镇痛起效快、手术效率较高且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在终止意外妊娠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4-5]。但是多数患者由于对手术知识缺乏了解,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手术配合度较低,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在常规的护理干预中主要是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但是对于患者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不够重视,也无法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此次研究中,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从术前、术中、术后整个治疗过程予以患者多方面充分的护理干预,不仅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了手术时长,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人性化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护理效果更显著。在具体护理中,所有护理措施都以患者为中心,符合现代护理理念的要求,通过在术前进行手术事项的讲解以及术前术中的心理疏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认知程度,提高手术配合度[6]。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补充患者的知识盲区,加强对避孕重要性的认识,爱惜自己,避免今后再次遭受痛苦。
综上所述,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參考文献
[1]海玉芹.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19):161,173.
[2]冯春.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155.
[3]张冬梅.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21):146-147.
[4]刘润.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0,19(12):151-152.
[5]唐治红,严爱芳.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20):26.
[6]应美群.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流患者术中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11):166-168.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70-03
对于意外妊娠女性来说,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比较有效、安全、容易接受的治疗方式。该终止妊娠的方式具有快速彻底、镇痛起效较快、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等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1]。但是很多女性患者会因为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进而产生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以及引起不适应感,将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2]。因而,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有研究表明[3],为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身心方面的舒适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对云南省通海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以下为此次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云南省通海县妇幼保健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实施人性化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为(28.98±3.57)岁;孕周为5~9周,平均(7.23±1.12)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为(28.76±3.72)岁,孕周为6~9周,平均(7.30±1.1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比较要求。本研究纳入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较完整;孕周小于10周。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者;临床资料较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手术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讲解人工流产的相关知识,嘱咐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做好饮食指导、生活指导,进行避孕知识等健康教育。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1)在手术前,仔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病史信息,掌握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是否存在无痛人流手术禁忌证,并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流程、预后、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无痛人流手术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害怕情绪,嘱咐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在手术中,注意对患者的身体进行保护,避免过度暴露促使其产生不安情绪,使用海绵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皮肤擦伤,与患者交流时保证语气温和,并予以安慰合鼓励,提高其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3)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手术后,将患者送至病房,并陪同家属等待患者清醒;护理人员为患者准备热牛奶,以补充营养和热量,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4)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腹痛或出血情况及其特征,如有异常,需回院复诊;将人工流产的预后告知患者,告知患者多次人工流产的风险性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重点强调采取避孕措施的重要性。对于未婚患者,多多关怀指导,提醒患者注意爱惜保护自身。
1.4 疗效标准诊断
(1)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2)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轻微躁动、恶心呕吐等;(3)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86%(1/3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2.86%(8/3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34/3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2.86%(29/3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在静脉麻醉状态下,为患者进行终止妊娠的一种流产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是妇女在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其具有镇痛起效快、手术效率较高且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在终止意外妊娠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4-5]。但是多数患者由于对手术知识缺乏了解,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手术配合度较低,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在常规的护理干预中主要是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但是对于患者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不够重视,也无法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此次研究中,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从术前、术中、术后整个治疗过程予以患者多方面充分的护理干预,不仅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了手术时长,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人性化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护理效果更显著。在具体护理中,所有护理措施都以患者为中心,符合现代护理理念的要求,通过在术前进行手术事项的讲解以及术前术中的心理疏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认知程度,提高手术配合度[6]。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补充患者的知识盲区,加强对避孕重要性的认识,爱惜自己,避免今后再次遭受痛苦。
综上所述,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參考文献
[1]海玉芹.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19):161,173.
[2]冯春.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155.
[3]张冬梅.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21):146-147.
[4]刘润.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0,19(12):151-152.
[5]唐治红,严爱芳.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20):26.
[6]应美群.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流患者术中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1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