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大学新生在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中,社会比较相应会增多,比较范围也会大扩大。社会比较帮助新生进行新的自我定位,但是也带来了烦恼,甚至带来了心理问题。正确认识社会比较,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是解决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比较;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224-02
刚从中学进人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大学新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问题。这种不适应,主要是因为新生一下子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需要重新获得对自我的意识,当情景中缺乏客观标准时,人们会与相似他人进行比较,以满足自我评估的需要,即进行社会比较。大学新生需要通过与周围同学的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估,而对社会比较结果缺乏合理的认识是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正确认识社会比较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对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尤为重要。
一、关于社会比较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将自己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19,5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Cesfinger)首次提出了社会比较的概念和理论,被称为“经典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类体内存在一种评价自己观点和能力的驱力,这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即为社会比较。之后,Schaehter将社会比较的维度扩展到情绪领域,它认为当个体处于一种新的或模糊的情绪状态时,又无法用生理、经验的线索判断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时他们就可能通过社会比较来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其实,社会比较的内容范围是很广泛的,有关^类自我的各个方面(如身体健康状况、学业成绩、体貌等)都可作为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内容和维度。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比较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维度也在不断扩充。
简而言之,社会比较就是把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包括能力、观点、身体健康状况等)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嗍。
社会比较的动机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1.自我评价。当个体对所处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感和对自身(能力、观点等)的不确定感,而又缺少客观标准时,个体就会寻求社会比较来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2.启我满足,个体倾向于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来提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3.自我完善,当个体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时,不仅对自己有鼓舞作用,而且可以获得如何提升自己的有效信息。-
社会比较有以下类型:1.平行比较,即与自己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个体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进行评价,丽与行为表现相关的特定属性(性别、努力程度、经验等)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时,对自我具有更大的影响力;2.上行比较,即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比较,它是自我评价信息的一个有效来源。3.下行比较,就是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通过此,个体可以更加自尊和获得主观幸福感,它是个体应对压力事件的一种机制。
社会比较对个体的自我评价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种是对比效应:他人的成功(一种上行比较)是一种挫折和嫉妒的来源(例如:我比较差),他人的失败(一种下行比较)是对自我价值和地位的相对提高(例如:我比较好)。另一种是同化效应:他人的成功是一种激励来源(例如:我可能和他一样成功),对他人的失败则会感到沮丧(例如:我如他一样)或者感到危险(例如:我会像他一样)。
二、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
1.产生失衡感。许多新生进人大学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导致强烈的心理落差,而社会比较是主要的根源。比较出来的是贫富差距,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农村的新生感觉尤为强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新生发现,在强手如云的大学里,自己原来的学习优势已不复存在。会产生强烈的失衡感,这是上行比较产生了对比效应。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同那些与自己有相似背景的他人或群体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如果个体发现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可能产生包含着敌对和怨恨的妒忌,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影响,而与更为优秀的群体对比,可能产生的妒忌更多包含钦佩和羡慕。还有一种情况是下行比较,有的新生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失误,进了并非自己理想的大学,或是学了并非自己理想的专业(尤其是社会上认定的冷门专业),得知周围同学的高考成绩不如自己,会很失落、沮丧,这是下行比较产生了同化效应。
2.产生自卑感。一些新生通过与周围同学的上行比较产生了对比效应:比如会因为自己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相貌身材、衣着服饰、社交能力、才艺能力、对异性的吸引力等方面的劣势而感到自卑。中学阶段奋斗目标单一,自我评价的标准也就较弹一,一般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大学就像—个小社会。评价的标准多样化。研究还发现上行比较对自我的影响,依赖于个体对自己未来达到他人成就状态的知觉,当个体认为自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时,才会产生积极的鼓舞作用;但当个体感觉尽最大努力也无法达到上行比较的目标时,上行比较会使^产生挫折感。某些方面的劣势是先天条件决定的,或是已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过后无法补足,在这样的知觉状态下,部分新生难免产生强烈自卑感。另外,来自农村的新生由于原来生活的文化环境相对落后、单一、信息闭塞,初来乍到与城市文化格格不如,也会产生自卑感。心理学研究认为,越是感觉不足的地方就越容易敏感,就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产生焦虑感。有的新生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效率低,有的新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还有的新生在中学时的奋斗目标是考入大学,而进了大学后却不知道要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通过比较后大部分新生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种种差距,有些新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如何转变自己的劣势感到迷茫。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差距太大。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惶惑、紧张、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促发焦虑反应。
以上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个体与周围同学进行的社会比较是主要根源之一,而比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正确认识社会比较,合理引导社会比较对以上心理问题的解决能起到有效作用。
三、正确运用社会比较,进行心理调适
社会比较会对个体产生何种效应,更多依赖于社会比较发生的具体社会情景和个体运用社会比较的方式。当我们进行社会比较时,要根据自己比较的目的来选择比较方式,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尽量减少因社会比较带来的烦恼。
1.要选择合适的比较方向。新生在遇到境遇不顺时,可同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即通过下行比较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但要注意不宜经常使用,因为长时间、反复的进行向下比较,会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感,这会降低个体的成就动机、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对良好结果的期望,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发展没有好处。当情况好时,要向更好的人看齐,即通过上行比较鞭策自己进步。
2.要注意比较内容的客观全面。新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于经济条件、相貌身材、衣着服饰等外在的条件。而应该尽量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多与人交往能增加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机会,这有利于客观的评价自己。新生还应学会辨证的看问题:优势或劣势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进人大学意味着大家在某些方面其实又位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能正确认识自我并积极应对变化,现状并不是不会改变的。另外,我们不能只依靠与他人的比较,还要进行自我比较,比较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这叫时间比较。时间比较也可以被看成是社会比较的—个补充。研究发现,个体在社会比较中遇到了威胁,会进行更多积极的时间比较,通过贬低时间距离远的自我,赞赏时间距离近的自我来保持良好的自尊,让自我感觉好一些。所以要多看到自己现在的进步。
3.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研究发现,面对上行比较信息,不快乐的人会对此信息更加敏感,大大地降低其自我评价水平,产生明显的对比效应。相反,快乐的人依然会提升其自我评价水平,产生一种同化效应。一个乐观、豁达的人,往往是一个善于应对变化的人,情绪乐观也是健康心理的主要标准之一。
以上是新生需进行的自我内部调适,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进行积极的外部调适: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以使他们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新生走出困境,把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2.开展新生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3.改善学校管理方式,建立多元的资助政策体系。而且学校管理方式应该更加人性化,减少对贫困生自尊的刺激。
关键词:社会比较;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224-02
刚从中学进人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大学新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问题。这种不适应,主要是因为新生一下子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需要重新获得对自我的意识,当情景中缺乏客观标准时,人们会与相似他人进行比较,以满足自我评估的需要,即进行社会比较。大学新生需要通过与周围同学的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估,而对社会比较结果缺乏合理的认识是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正确认识社会比较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对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尤为重要。
一、关于社会比较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将自己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19,5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Cesfinger)首次提出了社会比较的概念和理论,被称为“经典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类体内存在一种评价自己观点和能力的驱力,这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即为社会比较。之后,Schaehter将社会比较的维度扩展到情绪领域,它认为当个体处于一种新的或模糊的情绪状态时,又无法用生理、经验的线索判断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时他们就可能通过社会比较来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其实,社会比较的内容范围是很广泛的,有关^类自我的各个方面(如身体健康状况、学业成绩、体貌等)都可作为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内容和维度。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比较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维度也在不断扩充。
简而言之,社会比较就是把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包括能力、观点、身体健康状况等)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嗍。
社会比较的动机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1.自我评价。当个体对所处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感和对自身(能力、观点等)的不确定感,而又缺少客观标准时,个体就会寻求社会比较来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2.启我满足,个体倾向于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来提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3.自我完善,当个体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时,不仅对自己有鼓舞作用,而且可以获得如何提升自己的有效信息。-
社会比较有以下类型:1.平行比较,即与自己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个体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进行评价,丽与行为表现相关的特定属性(性别、努力程度、经验等)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时,对自我具有更大的影响力;2.上行比较,即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比较,它是自我评价信息的一个有效来源。3.下行比较,就是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通过此,个体可以更加自尊和获得主观幸福感,它是个体应对压力事件的一种机制。
社会比较对个体的自我评价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种是对比效应:他人的成功(一种上行比较)是一种挫折和嫉妒的来源(例如:我比较差),他人的失败(一种下行比较)是对自我价值和地位的相对提高(例如:我比较好)。另一种是同化效应:他人的成功是一种激励来源(例如:我可能和他一样成功),对他人的失败则会感到沮丧(例如:我如他一样)或者感到危险(例如:我会像他一样)。
二、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
1.产生失衡感。许多新生进人大学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导致强烈的心理落差,而社会比较是主要的根源。比较出来的是贫富差距,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农村的新生感觉尤为强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新生发现,在强手如云的大学里,自己原来的学习优势已不复存在。会产生强烈的失衡感,这是上行比较产生了对比效应。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同那些与自己有相似背景的他人或群体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如果个体发现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可能产生包含着敌对和怨恨的妒忌,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影响,而与更为优秀的群体对比,可能产生的妒忌更多包含钦佩和羡慕。还有一种情况是下行比较,有的新生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失误,进了并非自己理想的大学,或是学了并非自己理想的专业(尤其是社会上认定的冷门专业),得知周围同学的高考成绩不如自己,会很失落、沮丧,这是下行比较产生了同化效应。
2.产生自卑感。一些新生通过与周围同学的上行比较产生了对比效应:比如会因为自己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相貌身材、衣着服饰、社交能力、才艺能力、对异性的吸引力等方面的劣势而感到自卑。中学阶段奋斗目标单一,自我评价的标准也就较弹一,一般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大学就像—个小社会。评价的标准多样化。研究还发现上行比较对自我的影响,依赖于个体对自己未来达到他人成就状态的知觉,当个体认为自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时,才会产生积极的鼓舞作用;但当个体感觉尽最大努力也无法达到上行比较的目标时,上行比较会使^产生挫折感。某些方面的劣势是先天条件决定的,或是已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过后无法补足,在这样的知觉状态下,部分新生难免产生强烈自卑感。另外,来自农村的新生由于原来生活的文化环境相对落后、单一、信息闭塞,初来乍到与城市文化格格不如,也会产生自卑感。心理学研究认为,越是感觉不足的地方就越容易敏感,就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产生焦虑感。有的新生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效率低,有的新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还有的新生在中学时的奋斗目标是考入大学,而进了大学后却不知道要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通过比较后大部分新生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种种差距,有些新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如何转变自己的劣势感到迷茫。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差距太大。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惶惑、紧张、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促发焦虑反应。
以上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个体与周围同学进行的社会比较是主要根源之一,而比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正确认识社会比较,合理引导社会比较对以上心理问题的解决能起到有效作用。
三、正确运用社会比较,进行心理调适
社会比较会对个体产生何种效应,更多依赖于社会比较发生的具体社会情景和个体运用社会比较的方式。当我们进行社会比较时,要根据自己比较的目的来选择比较方式,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尽量减少因社会比较带来的烦恼。
1.要选择合适的比较方向。新生在遇到境遇不顺时,可同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即通过下行比较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但要注意不宜经常使用,因为长时间、反复的进行向下比较,会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感,这会降低个体的成就动机、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对良好结果的期望,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发展没有好处。当情况好时,要向更好的人看齐,即通过上行比较鞭策自己进步。
2.要注意比较内容的客观全面。新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于经济条件、相貌身材、衣着服饰等外在的条件。而应该尽量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多与人交往能增加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机会,这有利于客观的评价自己。新生还应学会辨证的看问题:优势或劣势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进人大学意味着大家在某些方面其实又位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能正确认识自我并积极应对变化,现状并不是不会改变的。另外,我们不能只依靠与他人的比较,还要进行自我比较,比较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这叫时间比较。时间比较也可以被看成是社会比较的—个补充。研究发现,个体在社会比较中遇到了威胁,会进行更多积极的时间比较,通过贬低时间距离远的自我,赞赏时间距离近的自我来保持良好的自尊,让自我感觉好一些。所以要多看到自己现在的进步。
3.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研究发现,面对上行比较信息,不快乐的人会对此信息更加敏感,大大地降低其自我评价水平,产生明显的对比效应。相反,快乐的人依然会提升其自我评价水平,产生一种同化效应。一个乐观、豁达的人,往往是一个善于应对变化的人,情绪乐观也是健康心理的主要标准之一。
以上是新生需进行的自我内部调适,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进行积极的外部调适: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以使他们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新生走出困境,把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2.开展新生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3.改善学校管理方式,建立多元的资助政策体系。而且学校管理方式应该更加人性化,减少对贫困生自尊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