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油270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核不育两系杂交方法选育的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生育期平均230.1天,植株繁茂,幼茎绿色,花色黄色,叶形琴状裂叶;株高178.0 cm ,一次有效分枝8.2个,单株有效角果297.4个,角粒数23.4个,千粒重3.2 g,单株产量17.9 g,不育株率5.9%;抗倒性和抗裂角性强,高抗菌核病、病毒病。主要适宜在河南、安徽、湖北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信油2709;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5.403.2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118-03
目前世界油菜发展的两大趋势是优质化和杂交化。优质已成为国际油菜商贸的必要条件,但由于优质与高产的负相关效应,使得我国育成的优质油菜品种在产量上未能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开展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选育推广应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成为油菜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信阳在油菜初花期时易出现倒春寒低温天气,而胞质雄性不育系又对低温极为敏感,遇低温易导致其产生微量花粉,杂交制种纯度降低,不育株率提高,极大降低杂种优势利用。为此,从1990年开始,我们立足于“杂交+优质+高含油”的指导思想,重点进行了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优质材料和强优势组合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信油2709,审定编号为豫审油2012001。
1 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
1.1 隐性核不育两用系401AB的选育
1998年春,以蜀杂一号F2代群体中分离出的不育株(挂牌编号)为母本,用高含油量、高蛋白、高配合力的双低自交系自401为父本进行杂交,收获的杂交种子于当年秋混合播种于本院实验地。1999年春,油菜花期剥蕾与自401回交第1次,同时让F1代自交,收获397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含油单株种子。2000年春油菜花期,发现F1代自交后代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呈现3∶1,卡方检验不显著,表明自401的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其不育性受两对独立遗传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将纯合(A1A1a2a2或a1a1A2A2)基因型和杂合(A1a1a2a2或a1a1A2a2)基因型的植株一起剥蕾和轮回亲本自401回交第2次,同时每个回交单株都自交,收取587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含油单株种子,当年秋季按株系播于本院实验地。2001年春季油菜开花期,淘汰自交后代无育性分离(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的相应回交后代,用自交后代有育性分离(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并且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呈现3∶1)的相应回交后代剥蕾与自401回交第3次,同时又使每个回交单株自交,收取1 064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高含油单株种子。2002年又剥蕾回交第4次同时每个回交单株自交。2003年春选择育性分离3∶1的株系成对测交,新转育的株系群已基本上与自401的综合性状一致。2004年春选择育性分离1∶1株行成对兄妹交,于夏季转育成新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定名401AB。
1.2 恢复系2512C的选育
2003年引进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双低油菜杂交种秦油7号,通过系谱法,从其F2群体中选择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较好而且育性不发生分离的单株自交,经田间选择、多代自交纯化、室内品质测试筛选、恢复组合测交试验于2006年夏育成恢复系2512C。经与核不育两型系401AB杂交测定,恢复性能良好(恢复度100%)且较稳定。
1.3 强优势组合筛选与杂交种鉴定
2007~2008年度以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401AB为母本配置测交组合76个,发现组合401AB×2512C整体经济性状较好,产量优势明显。2008~2009年度杂交种鉴定试验中该组合表现突出,平均单产油菜籽3 849.9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25.29%,居76个测交新组合第1位,且恢复度高达100%。将该双低核不育杂交新组合定名为信油2709。
2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区域试验,单产2 584.5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7.4%,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次7增1减;2010~2011年度区域试验,单产2 949.9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6.9%,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次7增1减;2年平均单产2 767.2 kg/hm2,比对照增产12.3%,共16点次,14增2减。
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569.5 kg/hm2,居2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杂98009增产9.28%,6点试验全部增产。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征
信油2709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杂交种,生育期230.1天。苗期长相稳健,幼茎绿色,植株繁茂,春季返青快,叶形琴状裂叶,叶被有腊粉。茎秆粗壮,株高178.0 cm ,一次有效分枝8.2个。花色黄色,单株有效角果297.4个,角粒数23.4个,不育株率5.9%。千粒重3.2 g,单株产量17.9 g。
3.2 品质性状
2011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芥酸含量1.4%,硫苷含量32.81 μmol/g,含油量44.44%;2012年该单位分析结果:不含芥酸,硫苷含量22.66 μmol/g,含油量43.12%。
3.3 抗逆性 2011年田间观察,受冻率42.51%,冻害指数19.81%;菌核病病害率9.75%,病害指数8.45%;未发生病毒病;抗倒伏。
3.4 适应性
信油2709适应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直播适播期为9月下旬或10月上旬,育苗移栽适播期为9月15~20日。直播提倡沟播,沟深3~4 cm,行距40 cm。播量:直播4.5 kg/hm2,育苗移栽2.25 kg/hm2。
4.2 合理密植
正常播期田块,留苗22.5万~30.0万株/hm2;晚播田块可适当偏密,留苗30.0万~45.0万株/hm2;早播、肥力较高田块可适当稀植,留苗15.0万~22.5万株/hm2。
4.3 科学施肥
底肥与追肥相结合,底肥一次性施入。磷肥全部底施,氮肥底肥、苗肥、蕾薹肥比例为5∶2∶3。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喷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0 kg/hm2。
4.4 加强田间管理
4.4.1 苗期管理 3~4叶期间苗,单行留苗,株间距3~5 cm。5~6叶期定苗,依据行距大小,按照留苗密度确定株间距。注意定苗前先查苗补苗,定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尤其是晚播油菜田更要搞好中耕松土和除草工作。
4.4.2 适当促控,防冻保苗 冬前旺长田块,可采用深锄断根,摘去老叶和适量绿叶,控制旺长;对僵苗、弱苗可适量补施肥料,促进生长。在6~7片真叶时,每公顷用15%多效唑粉剂750.0 g对水750.0 kg配成150 mg/kg溶液喷施,能有效增厚叶片,抑制根茎延伸,增强抗冻能力;在油菜封行前长至8~9片真叶时,即11月初进行中耕培土,培厚培严实,围好根颈,防止根颈外露受冻,但注意不要聚起叶片。
4.5 病虫害防治
4.5.1 地下害虫防治 整地时每公顷用油渣(或豆渣、花生渣、煮半熟晾干的谷子)22.5~30.0 kg,加水吸胀,拌甲敌粉3.00~3.75 kg(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600.0 ml)制成毒饵,撒施田间耙入土中诱杀。
4.5.2 蚜虫、跳虫甲、菜青虫、小菜蛾防治 越冬前可用甲敌粉等农药喷杀。
4.5.3 菌核病、霜霉病防治 采取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控氮、春季中耕培土、薹花期摘除枯黄老叶病叶等并辅之以适当的药剂防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可在3月下旬油菜初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 kg/hm2或40%菌核净45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6 适时收获
当田间70%~80%角果变黄、籽粒由绿变褐时抓紧收获,就地晾晒,及时脱粒。
参 考 文 献:
[1] 程 辉,王友华,何道君,等.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甘蓝型油菜早代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42-346.
[2] 程 辉,刘祥臣,王友华,等. 灰关联熵在选育油菜质不育系B101A的恢复系上的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0):30-33.
[3] 程 辉,王友华,刘祥臣,等. 甘蓝型油菜黄籽质核互作型不育系9106A的选育及其农艺性状表现[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7-19.
[4] 程 辉,王友华,何道君,等.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的选育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7,1:12-14.
[5] 蓝黎明,柳世君,程 辉,等. 遗传距离分析在选配甘蓝型杂交油菜强优势组合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7,13(2):20-22.
[6] 陈 震,程 辉,桂道衡,等.“双低两高”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9AB的选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8-10.
[7] 程 辉,王友华,刘祥臣,等. 双向同步选育油菜质核互作型不育系7103A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9,15(1):25-27.
[8] 程 辉,王友华,刘祥臣,等. 高稳系数法在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9,1:32-33.
关键词: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信油2709;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5.403.2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118-03
目前世界油菜发展的两大趋势是优质化和杂交化。优质已成为国际油菜商贸的必要条件,但由于优质与高产的负相关效应,使得我国育成的优质油菜品种在产量上未能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开展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选育推广应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成为油菜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信阳在油菜初花期时易出现倒春寒低温天气,而胞质雄性不育系又对低温极为敏感,遇低温易导致其产生微量花粉,杂交制种纯度降低,不育株率提高,极大降低杂种优势利用。为此,从1990年开始,我们立足于“杂交+优质+高含油”的指导思想,重点进行了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优质材料和强优势组合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信油2709,审定编号为豫审油2012001。
1 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
1.1 隐性核不育两用系401AB的选育
1998年春,以蜀杂一号F2代群体中分离出的不育株(挂牌编号)为母本,用高含油量、高蛋白、高配合力的双低自交系自401为父本进行杂交,收获的杂交种子于当年秋混合播种于本院实验地。1999年春,油菜花期剥蕾与自401回交第1次,同时让F1代自交,收获397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含油单株种子。2000年春油菜花期,发现F1代自交后代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呈现3∶1,卡方检验不显著,表明自401的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其不育性受两对独立遗传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将纯合(A1A1a2a2或a1a1A2A2)基因型和杂合(A1a1a2a2或a1a1A2a2)基因型的植株一起剥蕾和轮回亲本自401回交第2次,同时每个回交单株都自交,收取587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含油单株种子,当年秋季按株系播于本院实验地。2001年春季油菜开花期,淘汰自交后代无育性分离(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的相应回交后代,用自交后代有育性分离(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并且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呈现3∶1)的相应回交后代剥蕾与自401回交第3次,同时又使每个回交单株自交,收取1 064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高含油单株种子。2002年又剥蕾回交第4次同时每个回交单株自交。2003年春选择育性分离3∶1的株系成对测交,新转育的株系群已基本上与自401的综合性状一致。2004年春选择育性分离1∶1株行成对兄妹交,于夏季转育成新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定名401AB。
1.2 恢复系2512C的选育
2003年引进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双低油菜杂交种秦油7号,通过系谱法,从其F2群体中选择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较好而且育性不发生分离的单株自交,经田间选择、多代自交纯化、室内品质测试筛选、恢复组合测交试验于2006年夏育成恢复系2512C。经与核不育两型系401AB杂交测定,恢复性能良好(恢复度100%)且较稳定。
1.3 强优势组合筛选与杂交种鉴定
2007~2008年度以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401AB为母本配置测交组合76个,发现组合401AB×2512C整体经济性状较好,产量优势明显。2008~2009年度杂交种鉴定试验中该组合表现突出,平均单产油菜籽3 849.9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25.29%,居76个测交新组合第1位,且恢复度高达100%。将该双低核不育杂交新组合定名为信油2709。
2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区域试验,单产2 584.5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7.4%,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次7增1减;2010~2011年度区域试验,单产2 949.9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6.9%,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次7增1减;2年平均单产2 767.2 kg/hm2,比对照增产12.3%,共16点次,14增2减。
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569.5 kg/hm2,居2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杂98009增产9.28%,6点试验全部增产。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征
信油2709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杂交种,生育期230.1天。苗期长相稳健,幼茎绿色,植株繁茂,春季返青快,叶形琴状裂叶,叶被有腊粉。茎秆粗壮,株高178.0 cm ,一次有效分枝8.2个。花色黄色,单株有效角果297.4个,角粒数23.4个,不育株率5.9%。千粒重3.2 g,单株产量17.9 g。
3.2 品质性状
2011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芥酸含量1.4%,硫苷含量32.81 μmol/g,含油量44.44%;2012年该单位分析结果:不含芥酸,硫苷含量22.66 μmol/g,含油量43.12%。
3.3 抗逆性 2011年田间观察,受冻率42.51%,冻害指数19.81%;菌核病病害率9.75%,病害指数8.45%;未发生病毒病;抗倒伏。
3.4 适应性
信油2709适应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直播适播期为9月下旬或10月上旬,育苗移栽适播期为9月15~20日。直播提倡沟播,沟深3~4 cm,行距40 cm。播量:直播4.5 kg/hm2,育苗移栽2.25 kg/hm2。
4.2 合理密植
正常播期田块,留苗22.5万~30.0万株/hm2;晚播田块可适当偏密,留苗30.0万~45.0万株/hm2;早播、肥力较高田块可适当稀植,留苗15.0万~22.5万株/hm2。
4.3 科学施肥
底肥与追肥相结合,底肥一次性施入。磷肥全部底施,氮肥底肥、苗肥、蕾薹肥比例为5∶2∶3。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喷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0 kg/hm2。
4.4 加强田间管理
4.4.1 苗期管理 3~4叶期间苗,单行留苗,株间距3~5 cm。5~6叶期定苗,依据行距大小,按照留苗密度确定株间距。注意定苗前先查苗补苗,定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尤其是晚播油菜田更要搞好中耕松土和除草工作。
4.4.2 适当促控,防冻保苗 冬前旺长田块,可采用深锄断根,摘去老叶和适量绿叶,控制旺长;对僵苗、弱苗可适量补施肥料,促进生长。在6~7片真叶时,每公顷用15%多效唑粉剂750.0 g对水750.0 kg配成150 mg/kg溶液喷施,能有效增厚叶片,抑制根茎延伸,增强抗冻能力;在油菜封行前长至8~9片真叶时,即11月初进行中耕培土,培厚培严实,围好根颈,防止根颈外露受冻,但注意不要聚起叶片。
4.5 病虫害防治
4.5.1 地下害虫防治 整地时每公顷用油渣(或豆渣、花生渣、煮半熟晾干的谷子)22.5~30.0 kg,加水吸胀,拌甲敌粉3.00~3.75 kg(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600.0 ml)制成毒饵,撒施田间耙入土中诱杀。
4.5.2 蚜虫、跳虫甲、菜青虫、小菜蛾防治 越冬前可用甲敌粉等农药喷杀。
4.5.3 菌核病、霜霉病防治 采取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控氮、春季中耕培土、薹花期摘除枯黄老叶病叶等并辅之以适当的药剂防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可在3月下旬油菜初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 kg/hm2或40%菌核净45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6 适时收获
当田间70%~80%角果变黄、籽粒由绿变褐时抓紧收获,就地晾晒,及时脱粒。
参 考 文 献:
[1] 程 辉,王友华,何道君,等.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甘蓝型油菜早代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42-346.
[2] 程 辉,刘祥臣,王友华,等. 灰关联熵在选育油菜质不育系B101A的恢复系上的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0):30-33.
[3] 程 辉,王友华,刘祥臣,等. 甘蓝型油菜黄籽质核互作型不育系9106A的选育及其农艺性状表现[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7-19.
[4] 程 辉,王友华,何道君,等.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的选育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7,1:12-14.
[5] 蓝黎明,柳世君,程 辉,等. 遗传距离分析在选配甘蓝型杂交油菜强优势组合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7,13(2):20-22.
[6] 陈 震,程 辉,桂道衡,等.“双低两高”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9AB的选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8-10.
[7] 程 辉,王友华,刘祥臣,等. 双向同步选育油菜质核互作型不育系7103A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9,15(1):25-27.
[8] 程 辉,王友华,刘祥臣,等. 高稳系数法在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9,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