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占地2.63万平方米。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这是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前建孔庙,称夫子庙。夫子庙以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照壁,红墙一带,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翘,高10米,全长110米,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光阁,西面有一座亭子叫聚星亭,北面则是四柱三门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广场的北侧、大成门前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意为人才荟萃,国家所用。大成门是夫子庙的正门,翘角龙脊,每扇门上有45枚泡钉和龙头衔环,尽显王家风范。门前石狮雄踞,两旁有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走边门。门内两侧分列刻于南齐、宋、元时期的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院内植有银杏八棵,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着孔子的青铜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为全国最大。甬道两旁分班侍立着子路等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像高1.80米,气度轩昂。
端庄肃穆的大成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上双龙戏珠,殿上的56根巨型石柱,巍峨壮观。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两侧有颜回、曾参、孔伋、孟轲等四位“亚圣”的汉白玉雕像。四周墙壁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彩石壁画, 用翡翠、玛瑙、鸡血石、黄金镶嵌而成,名“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的200多位工匠耗时三年才雕制完成。
出大成殿,到学宫。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学宫有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门匾,主要建筑有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按照孔庙的规制,全国各地的学宫正堂都叫“明伦堂”,而南京的夫子庙却别其一格。据说南宋末年学宫建成,请状元文天祥题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矢志忠君为国,倡导士人首重“明德”,遂将“明伦堂”改为“明德堂”。
出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用。到了明朝,这里成了乡试、会试的考试场所,清朝时,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鼎盛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有号舍20644间,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闱”和“北闱”。仅清一代,在这里共举行科考112科,从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其中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明清两代名人中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龢、张謇、陈独秀等皆出身于此。复建后的“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仍保留有“明远楼”、“贡院碑刻”等重要历史古迹。“明远楼” 是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结构建筑,四四方方,面面皆窗,它是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院內最高的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络追远,明得归厚矣”之意。登临四望,秦淮风月,历历在目。楼内有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李笠翁所题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写尽当年士人应试时的诚恐诚惶,高中后的欣喜若狂。
描写夫子庙风光的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最为出名。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如今墨客游人熙攘,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好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无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端庄肃穆的大成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上双龙戏珠,殿上的56根巨型石柱,巍峨壮观。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两侧有颜回、曾参、孔伋、孟轲等四位“亚圣”的汉白玉雕像。四周墙壁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彩石壁画, 用翡翠、玛瑙、鸡血石、黄金镶嵌而成,名“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的200多位工匠耗时三年才雕制完成。
出大成殿,到学宫。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学宫有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门匾,主要建筑有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按照孔庙的规制,全国各地的学宫正堂都叫“明伦堂”,而南京的夫子庙却别其一格。据说南宋末年学宫建成,请状元文天祥题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矢志忠君为国,倡导士人首重“明德”,遂将“明伦堂”改为“明德堂”。
出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用。到了明朝,这里成了乡试、会试的考试场所,清朝时,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鼎盛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有号舍20644间,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闱”和“北闱”。仅清一代,在这里共举行科考112科,从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其中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明清两代名人中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龢、张謇、陈独秀等皆出身于此。复建后的“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仍保留有“明远楼”、“贡院碑刻”等重要历史古迹。“明远楼” 是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结构建筑,四四方方,面面皆窗,它是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院內最高的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络追远,明得归厚矣”之意。登临四望,秦淮风月,历历在目。楼内有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李笠翁所题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写尽当年士人应试时的诚恐诚惶,高中后的欣喜若狂。
描写夫子庙风光的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最为出名。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如今墨客游人熙攘,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好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无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