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OO六至二OO七年间,笔者在台湾元智大学热质对流实验室做了一个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创新课题。这个课题同时也在探讨像重庆大学和台湾元智大学这样偏重于理科的大学如何做到文理兼容,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话题。
关键词:流体雕塑创新文理兼容
Abstract: During 2006 and 2007, the yuanzhi university in Taiwan heat and convection laboratory made a cross between subject of the fusion of innovation subject. This subject is also discusses like chongqing university and Taiwan yuan ze university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university science so how do arts compatible, 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
Keywords: fluid sculpture innovation arts compatible
中图分类号:J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流体雕塑释义
流体雕塑是笔者在台湾元智大学王立文教授工作室作的一个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创新课题。元智大学是一个偏重于理科的大学,他们有个热质对流实验室,主要做流体实验,研究和记录液体在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状态下液体的变化,可用在科学制造方面。在实验中,需要用相机把这些试验图片拍下来,用于科学分析。根据这些图片作为创作源泉,便可以做到艺术和科学相融合。
正如元智大学王立文教授分析的一样,艺术和科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过程。当我们仰望蓝天,看见朵朵流云飘过,又或我们俯身看见流水绕过巨石,出现美丽的漩涡时,科学家首先会想到“为什么会这样”?追究一段时间后终于研究清楚了,于是心中起念“原来如此”,即一般科学探讨是典型的求真过程。要是一位富有艺术气质的人看见这美丽的景致可能会感叹“哇!好美”!然后或拍照存档或画笔描绘下来。他不会想到去实验室研究这个流云或漩涡为什么会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等问题,他会当下融入该景致,并乐在其中。观察这两类人发现他们各有得失。不借由流体专家们理性探讨和实验,我们不可能得到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片,但是大部分流体专家不会刻意感受和设计其中之美,他们只会做一些科学解析,这不免缺憾。同样,不借由艺术家们的形象化思维,也产生不出好的艺术作品。但艺术家往往是由感性主导,在自然界看到流体之美便已相当满足,不太会进一步去设计流体的科学实验,因此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科学实验中的流体之美,亦不免缺憾。原来流力学者以为真的事物並非不美,只是他们视而不见,一旦解开科学的制约,他们立刻感性大增;对于长期运用感性的艺术工作者也应知道他们以为美的事物未必沒有科学的道理支撑,探析其理,可以借此发现更多潜在的美的事物。跨领域学习是流体艺术的动力来源。
二、课题的学术意义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出成果已是当今学术界的一大趋势。这个课题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表明了艺术和科技是可以相结合的,并且能够出成果。同时,也在探讨像重庆大学和元智大学这样偏重于理科的大学如何来做到文理兼容,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话题。 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有更多的灵感来源。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盲区。对于搞科学的人来说,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可以开阔视野,修身养性,启发创新思维。这对于科技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课题项目的主要成果表述
这个创新课题历时两个月,完成了20多件作品。最后,精选出19件,作为本次两岸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学术成果。艺术和科技的交叉融合是当今学术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合作项目开始了我们对此学术发展方向的探索之路。
在这19件作品中,每件作品都有独特的想法和创意。其中,作品《孕》(图1)是实验员从实验中偶然得到的,通过仔细观察这张实验图片,就会发现这张照片很有象征意义,像怀孕的母体。于是便利用电脑软件来进行立体化处理。先沿着边线把所需要的形体剪切下来,再添加雕塑立体化所需要的顶面,最后施加光影和明暗效果 。就可以得到一件立体的雕塑作品电脑效果图。作为一件景观雕塑作品,还应该要把作品和具体的环境结合起来。我们拟定的放置环境为台湾元智大学校园,为校园环境增添文化内涵。从我们对此作品的艺术含义的阐释可以看的出来。“孕包含了人世间之大美,一切新生事物的出现,无不经历一个孕育的过程.此作品正是形象化的体现了这一深刻的涵义。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是对人生命的再造,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这样,就把这件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这个放置环境结合起来,提升了该作品的艺术涵义。
最令台湾学者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这一件名为《同根相生》(图2)的抽象雕塑作品。这件作品的原始图片资料是从众多的流场实验图片中选出来的。观察这张流场图片的走向时,就会感觉到这张图片很有意义。沿着流场线剪下来,经过和作品《孕》同样的立体化处理过程,就会得到这件抽象雕塑作品。只是应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件作品在质地上和作品《孕》是不同的。作品《孕》是拟定为不锈钢材料,而这件作品拟定为黑色大理石。这样的处理方法,一方面是科学实验图片本身的色彩和形体所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精神涵义的表达,黑色给人感觉更加的沉稳,更加的具有永恒意义,因为这件作品表达的含义就是象征着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同根相生,一衣带水的同胞亲情。这件作品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展示时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另一件作品,《梦想从这里起飞》(图3),原图也是试验员从试验中获得的。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它像一只鸽子,拍打着翅膀似要起飞的模样。但这还只是平面的,为了要做成立体的雕塑作品,同样首先需要沿边线把形体剪下来。但这张实验图片和前面介绍的两件实验图片的不同在于,这件作品的形体并不完整。观察实验图片就可以看到,如果做成一只和平鸽的话,这个形体就缺少了鸽子的下腹部和尾部。所以,在剪切形体的时候就首先需要把缺少的形体添加出来。此后的步骤就和前面介绍过的两件作品类似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鸽子翅膀的左上方,翅膀有一些弯曲。如果是正常的鸽子翅膀,是不可能这样弯曲的。但根据原图的模样,把这个弯曲保留了下来。这就同普通的鸽子区别开。同时,那种跃跃欲飞的感觉更强,使这件作品更具艺术感。这个立体的鸽子做好后,把它放在了元智大学图书馆前的花坛上,这就合成了这张雕塑实景效果图。为了增加轻盈的感受,在雕塑的下方加上喷泉。最后,为作品命名叫《梦想从这里起飞》,并进行艺术涵义阐释:这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的羽翼变的更加丰满,将来有一天,我们会飞向广阔的天空,去寻找属于我们的蓝天。
这批流体雕塑作品是一次实验,一次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的实验,也是一次交流,创新的实践。艺术和科技相结合,是艺术和科学融合发展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它的发展。这批实验室得来的科技图片不仅最终变成了艺术品,更变成了可触知的实体雕塑,而且可以走向广阔的公共空间,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用王教授的话说,“我们的科学实验作品,最终可以走出实验室,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要经历过四次转换。第一次是把实验得来的图片进行筛选,找出适合于做出雕塑的图片,然后把图像进行立体加工,把平面的图形变成可观赏的立体图形;第二次转换是把做好的雕塑图像放在拟定的环境中,做成一张实景雕塑效果图。这是发现雕塑社会价值的基础;第三次转换是赋予作品以明确的艺术指向,提升作品的艺术内涵;第四次转换就应该是做成真正的实体雕塑,把它放在公共空间中,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提升环境的艺术氛围,真正实现它的艺术价值(图4)。
四、课题的实用价值
这个课题最实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出了一批景观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最终是可以被制作出来放在公共环境中,供更多的人来欣赏和体验。而这批作品反映的主题则是和平,和谐,交流,发展,爱心等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和愿望。这些主题将会在精神文化层面创造价值。 这个课题所做出来的作品也对做科学的专家和学生产生了影响,用他们平时都看习惯了的图片和他们每天都生活的校园环境来做成了景观雕塑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艺术体验。可以诱发他们换位思考问题,启发创新思维。这些作品表现的主题同时也是美好的,对于他们的自我完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五、课题的社会影响力 这个课题有一些成果后,元智大学把这个课题作为一个创新实例。先后分别在一些的学术报告会,记者会以及元智大学的课堂上作为创新案例分析,启发参与者的创新思维。回校后,笔者又分别做了两场学术报告会,和同学们探讨如何发挥综合型大学的优势,做到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促进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简介:
曾华:男, 籍贯四川內江,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雕塑艺术教学及科研工作
文静:女,籍贯重庆九龙坡,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及科研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流体雕塑创新文理兼容
Abstract: During 2006 and 2007, the yuanzhi university in Taiwan heat and convection laboratory made a cross between subject of the fusion of innovation subject. This subject is also discusses like chongqing university and Taiwan yuan ze university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university science so how do arts compatible, 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
Keywords: fluid sculpture innovation arts compatible
中图分类号:J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流体雕塑释义
流体雕塑是笔者在台湾元智大学王立文教授工作室作的一个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创新课题。元智大学是一个偏重于理科的大学,他们有个热质对流实验室,主要做流体实验,研究和记录液体在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状态下液体的变化,可用在科学制造方面。在实验中,需要用相机把这些试验图片拍下来,用于科学分析。根据这些图片作为创作源泉,便可以做到艺术和科学相融合。
正如元智大学王立文教授分析的一样,艺术和科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过程。当我们仰望蓝天,看见朵朵流云飘过,又或我们俯身看见流水绕过巨石,出现美丽的漩涡时,科学家首先会想到“为什么会这样”?追究一段时间后终于研究清楚了,于是心中起念“原来如此”,即一般科学探讨是典型的求真过程。要是一位富有艺术气质的人看见这美丽的景致可能会感叹“哇!好美”!然后或拍照存档或画笔描绘下来。他不会想到去实验室研究这个流云或漩涡为什么会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等问题,他会当下融入该景致,并乐在其中。观察这两类人发现他们各有得失。不借由流体专家们理性探讨和实验,我们不可能得到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片,但是大部分流体专家不会刻意感受和设计其中之美,他们只会做一些科学解析,这不免缺憾。同样,不借由艺术家们的形象化思维,也产生不出好的艺术作品。但艺术家往往是由感性主导,在自然界看到流体之美便已相当满足,不太会进一步去设计流体的科学实验,因此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科学实验中的流体之美,亦不免缺憾。原来流力学者以为真的事物並非不美,只是他们视而不见,一旦解开科学的制约,他们立刻感性大增;对于长期运用感性的艺术工作者也应知道他们以为美的事物未必沒有科学的道理支撑,探析其理,可以借此发现更多潜在的美的事物。跨领域学习是流体艺术的动力来源。
二、课题的学术意义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出成果已是当今学术界的一大趋势。这个课题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表明了艺术和科技是可以相结合的,并且能够出成果。同时,也在探讨像重庆大学和元智大学这样偏重于理科的大学如何来做到文理兼容,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话题。 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有更多的灵感来源。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盲区。对于搞科学的人来说,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可以开阔视野,修身养性,启发创新思维。这对于科技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课题项目的主要成果表述
这个创新课题历时两个月,完成了20多件作品。最后,精选出19件,作为本次两岸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学术成果。艺术和科技的交叉融合是当今学术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合作项目开始了我们对此学术发展方向的探索之路。
在这19件作品中,每件作品都有独特的想法和创意。其中,作品《孕》(图1)是实验员从实验中偶然得到的,通过仔细观察这张实验图片,就会发现这张照片很有象征意义,像怀孕的母体。于是便利用电脑软件来进行立体化处理。先沿着边线把所需要的形体剪切下来,再添加雕塑立体化所需要的顶面,最后施加光影和明暗效果 。就可以得到一件立体的雕塑作品电脑效果图。作为一件景观雕塑作品,还应该要把作品和具体的环境结合起来。我们拟定的放置环境为台湾元智大学校园,为校园环境增添文化内涵。从我们对此作品的艺术含义的阐释可以看的出来。“孕包含了人世间之大美,一切新生事物的出现,无不经历一个孕育的过程.此作品正是形象化的体现了这一深刻的涵义。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是对人生命的再造,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这样,就把这件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这个放置环境结合起来,提升了该作品的艺术涵义。
最令台湾学者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这一件名为《同根相生》(图2)的抽象雕塑作品。这件作品的原始图片资料是从众多的流场实验图片中选出来的。观察这张流场图片的走向时,就会感觉到这张图片很有意义。沿着流场线剪下来,经过和作品《孕》同样的立体化处理过程,就会得到这件抽象雕塑作品。只是应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件作品在质地上和作品《孕》是不同的。作品《孕》是拟定为不锈钢材料,而这件作品拟定为黑色大理石。这样的处理方法,一方面是科学实验图片本身的色彩和形体所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精神涵义的表达,黑色给人感觉更加的沉稳,更加的具有永恒意义,因为这件作品表达的含义就是象征着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同根相生,一衣带水的同胞亲情。这件作品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展示时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另一件作品,《梦想从这里起飞》(图3),原图也是试验员从试验中获得的。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它像一只鸽子,拍打着翅膀似要起飞的模样。但这还只是平面的,为了要做成立体的雕塑作品,同样首先需要沿边线把形体剪下来。但这张实验图片和前面介绍的两件实验图片的不同在于,这件作品的形体并不完整。观察实验图片就可以看到,如果做成一只和平鸽的话,这个形体就缺少了鸽子的下腹部和尾部。所以,在剪切形体的时候就首先需要把缺少的形体添加出来。此后的步骤就和前面介绍过的两件作品类似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鸽子翅膀的左上方,翅膀有一些弯曲。如果是正常的鸽子翅膀,是不可能这样弯曲的。但根据原图的模样,把这个弯曲保留了下来。这就同普通的鸽子区别开。同时,那种跃跃欲飞的感觉更强,使这件作品更具艺术感。这个立体的鸽子做好后,把它放在了元智大学图书馆前的花坛上,这就合成了这张雕塑实景效果图。为了增加轻盈的感受,在雕塑的下方加上喷泉。最后,为作品命名叫《梦想从这里起飞》,并进行艺术涵义阐释:这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的羽翼变的更加丰满,将来有一天,我们会飞向广阔的天空,去寻找属于我们的蓝天。
这批流体雕塑作品是一次实验,一次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的实验,也是一次交流,创新的实践。艺术和科技相结合,是艺术和科学融合发展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它的发展。这批实验室得来的科技图片不仅最终变成了艺术品,更变成了可触知的实体雕塑,而且可以走向广阔的公共空间,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用王教授的话说,“我们的科学实验作品,最终可以走出实验室,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要经历过四次转换。第一次是把实验得来的图片进行筛选,找出适合于做出雕塑的图片,然后把图像进行立体加工,把平面的图形变成可观赏的立体图形;第二次转换是把做好的雕塑图像放在拟定的环境中,做成一张实景雕塑效果图。这是发现雕塑社会价值的基础;第三次转换是赋予作品以明确的艺术指向,提升作品的艺术内涵;第四次转换就应该是做成真正的实体雕塑,把它放在公共空间中,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提升环境的艺术氛围,真正实现它的艺术价值(图4)。
四、课题的实用价值
这个课题最实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出了一批景观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最终是可以被制作出来放在公共环境中,供更多的人来欣赏和体验。而这批作品反映的主题则是和平,和谐,交流,发展,爱心等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和愿望。这些主题将会在精神文化层面创造价值。 这个课题所做出来的作品也对做科学的专家和学生产生了影响,用他们平时都看习惯了的图片和他们每天都生活的校园环境来做成了景观雕塑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艺术体验。可以诱发他们换位思考问题,启发创新思维。这些作品表现的主题同时也是美好的,对于他们的自我完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五、课题的社会影响力 这个课题有一些成果后,元智大学把这个课题作为一个创新实例。先后分别在一些的学术报告会,记者会以及元智大学的课堂上作为创新案例分析,启发参与者的创新思维。回校后,笔者又分别做了两场学术报告会,和同学们探讨如何发挥综合型大学的优势,做到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促进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简介:
曾华:男, 籍贯四川內江,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雕塑艺术教学及科研工作
文静:女,籍贯重庆九龙坡,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及科研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