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流程管理的本能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企业老总们都很忙,在签字堆里抬不起头。为什么?就是流程分级出现了重复。
  
  近两年,企业流程管理似乎又热闹了起来。其对应的现实是,企业流程对企业发展已经构成了障碍。
  但很多企业在施行了一段时间的流程管理后,最终还是将无关的枝节砍断了,回到过去简洁的环节中来。比如,原来一些重要的文件报告都是直接报总经理审批,现在设计了一个流程,最后还是要报总经理审批,新的流程不仅环节增加了,而且时间延后了,这不是故意找麻烦吗?特别是一些需要快速反应的企业。
  企业应该怎样运用流程改善自己的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看似简单的事,其实仍值得商讨。
  
  再造,还是优化?
  
  到目前为止,流程优化(BPI)与流程再造(BPR)是国内外企业选择的两种重要形式。
  1990年,哈默发表了一篇名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率先提出企业再造的思想。1993年,他和詹姆斯·钱皮合著的《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一书出版,迅速成为国际畅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再造理论概念,在全球刮起一股再造旋风。
  再造理论得到迅速推广,为部分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再造也有很高的风险。哈默和钱皮在书中说,“50%到70%的从事再造的企业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是失败了。”到1996年底,企业再造理论的吸引力开始减弱。2001年,英国FCD调查机构对全球600家业务流程再造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是78%的企业取得的效果与预期相去甚远,其中有45%的项目给企业带来了负面效应。
  这种情况一直到2006年,流程优化(BPI)逐渐成为主流。
  流程优化是针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思考,为了改善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及速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影响效率的关键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不作整体流程更新。特别是一家运行了多年的企业,内部或外部流程系统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一套员工作业习惯,一般情况下,不可以随意去撤换或者调整。
  想快速地彻底地更换企业所有人的作业习惯/流程是非常困难的事,而且对价值链的创造势必形成障碍,更严重的会认为抑制流程的效率效能。因此,针对关键性的局部进行流程优化是一种震动小、逐步改变员工习惯、容易见效的管理改进方法,也是符合流程管理持续优化的原则。
  就像你要一把推倒你的房子,再重新开始建造一座新房。实际上,你的房子整体质量很好,只是有的地方有点小漏,有的地方内置的电源线出现故障。这个时候,是再造还是维修?
  
  要让谁满意?
  
  AMT公司合伙人曹先生告诉我,很多企业导入流程模型后,大家都不满意。流程输入端抱怨输出太慢,流程输出端则在埋怨输入太慢。
  曹先生认为,有些企业一旦导人流程模型后,在流程的某些节点上,有些人总是喜欢扮演拦截的角色,这是违背流程的。因为,流程一开始输入的是经过组织最高层通过了的任务和目标,或者由这些任务和目标分解的小任务和目标。输入流程后,一是通知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已经这样开始了;二是这种通知也是提醒各个有关环节必须启动服务支持机制;三是寻求更多的提示。流程通过节点至少有这三种目的。但是,很多企业以为节点就是控制和管理,这是不对的。
  流程到底是为谁服务的?
  曹先生告诉我,流程不是为了展现权利而设计的。简单地说,流程是为了下游的绩效服务的。流程是为了组织的任务和目标顺利实现而筑起的滑道或者索道,而不是障碍。
  流程的满意者最终是“客户”。企业的研发水平、工艺水平、生产能力、物流服务、品牌服务包括采购、人事与绩效考核等等,都是为了最终端的客户。企业没有足够的研发水平,就开发不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没有足够好的工艺,产品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采购不及时,就无法及时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货物;队伍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无法确保产品质量。这些都是和客户密切相关的。
  现在,很多企业的流程节点上,只能看到流转时的前后节点,最多只能看到流程线上的输入端——经办者,并不能看到客户。
  
  “增”与“减”
  
  考量流程的实用性,关键标准之一是流程是否流畅。如果一个流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总是遇到障碍,总是导致许多抱怨,说明这个流程是需要优化的。
  以白酒新产品开发为例。一般情况下,新产品开发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市场一线。市场一线提供新产品需求——研发部门人员根据这个需求对新品完善描述后(或要进行市场调研环节,以便采撷更靠谱的数据)进行立项——报批后进入研发环节,其中包括酒体设计/选择、产品外观设计并向营销部门输出产品成本信息——营销部门定价并拟定试销方案,同时向物流部门输出试销数量——物流部门向生产部门输出销售公司新品试销数量信息——生产部门下达材料采购计划并制定新品生产作业标准,同时根据营销部门要求进行生产排期……。这是流程的主要环节部门。
  但实际上,市场一线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或不规范的。因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没有向一线市场人员说清楚应该如何向产品研发部门提供新品需求信息。而且,也不是市场一线所有人员一提交信息就要立马进入产品研发环节。因此,流程应用的“增”一般说来不是增加环节,而是要增加运作说明,把每一个环节都描述得清清楚楚,不能有任何含糊。
  流程应用的“减”就是尽可能减掉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例如,流程运行过程中,有一个“一事不二批”的原则,就是说,同一件事情一个人只签一次字。在企业运行的主流程中一般是三级控制,一级是申请审批,二级是合同审批,三级是付款审批。那么,总经理在审批了申请后,是不是还要参加合同会签?按照流程管理来说可以不参加,因为,申请的审批是决策,而决策后是执行人的事情,执行之后是审计监督的事情,审计监督之后是财务的事情。现在的企业老总们都很忙,在签字堆里抬不起头。为什么?就是流程分级出现了重复。
  企业流程不是凑热闹,玩时尚。实际上很多企业每年都会修订一次自己的管理制度、结构关系,其实这也是在梳理和优化内部流程一种的表现。自己的企业熟悉如掌脉,更应该能知道自己的障碍所在。
其他文献
重新挖掘以前的经历及所受到的教训,并把它们充分运用到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上,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2004年冬天,当招聘人员找上门的时候,迈克·戈尔登正心满意足地负责科勒公司的家具部门。他并不想找寻新工作,但是当他得知这个上市公司的全部董事都在等着面试他时,他再也无法抗拒了。原来这家公司就是史密斯·威森公司(Smith & Wesson),它是一家拥有150年悠久历史的枪械生产商,而如今却陷入了
期刊
借助新兴市场的“中国化”趋势,中国企业有可能最终打破“代工不挣钱、品牌不值钱”的死结。    小事凭“是”,大事凭“势”。小事只要做对了就行,而要成就大事,非得借势不可。  电子产业从模拟向数字技术的大转移,造就了三星和LG。“电信的黄金十年”成就了Nokia,也铸就了华为的辉煌。而全球制造业的大迁徙,则将大半个凋敝的中国变成了“世界的工厂”。然后,金融危机来了。GE公司CEO伊梅尔特说,金融危机
期刊
引导团队产生充分的“化学反应”,从而达成绩效上的突破及相对稳定。    当销售团队的稳定期结束后,整个团队将迎来黄金阶段——高产期。高产期销售团队的表现是令人欣慰的:团队成员逐渐具备了娴熟的销售技巧,能够很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团队业绩越来越稳定;团队内的派系观念基本消除,成员们开始愉快的合作,能够及时沟通,协力解决各种销售问题,能够自由分享观点与信息;士气空前高昂,成员能力往往超出预期,并能为领导
期刊
即使消费者认同贵州醇的酿造环境,但他们会认同这个美酒标准吗?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酒文化,是酒业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08年中国白酒产量约572万吨,2009年中国白酒生产总量达到706.93万吨。虽然白酒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但是,何为美酒,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品种繁多的白酒,消费者也只能从自己的口感和其广告上进行判断,并不能进行科学的辨别。  据报道,9月初,在白酒市场
期刊
作为雇主,如果你认为某位员工会对排名做出积极回应,你当然可以这样鼓励。但重要的是,必须根据个人情况区别对待。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衡量指标和各类排名的世界里。消费者使用它们来比较最新的产品,父母和决策者分别依靠它们来评估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水平。但是,当排名被用来评价员工表现时,结果又会如何呢?    疑问    人们常常会认为,彼此之间进行表现对照的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持自己的高
期刊
“如果富人都是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话,也许我的境况会稍微好点。”    陈光标在他的名片中如此介绍自己,“中国首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全国十大优秀志愿者。”  公开资料显示,陈光标,199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曾经做过针灸、推拿大夫。2
期刊
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上下结合,适者为上,这是销售团队管理的原点。    2007年,我正为湖南的一家快销品企业服务。在这家企业上半年的区域市场销售工作会议上,长沙市场的李经理和郑州市场的陈经理成为这次会议上的批评典型。  长沙市场是公司的战略性区域市场,在李经理手里也运作5年了,市场基础较好也比较成熟,2007年上半年虽然比去年同期销量增长了30%,但费用却增长了35%,而且管理比较混乱,离公司
期刊
产业集团和投资集团不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在具体运作上有很大的差别。    碰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涉及能源和矿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高档物业、物流等行业的民营多元化企业集团,刚开始是将煤矿等业务整体当作一个产品投资,等增值后就把矿产卖掉来获取收益。后来集团老总看到矿山发展得非常好,不但企业本身在增值,而且投资的金属矿、煤矿等产品也在增值,于是转而去经营矿山,做矿产的开采和销售等业务。虽然集团也
期刊
企业间竞争的结果,是群体思维的对抗与较量。娃哈哈应该依靠强大的品牌以及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发挥优势,驾驭市场。    自07年与达能的商标权之争以来,娃哈哈这家素来低调的公司以正式进军奶粉行业的“噱头”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此前在2009年,娃哈哈就突破性实现了436亿元的营业收入,并因此成为了饮料行业最赚钱的公司。继此之后,娃哈哈频频爆出要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声音。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更是在诸多媒体前提
期刊
选择直营还是加盟,不是问题,问题在经营能力。    选择渠道的方式不同而已,直营好,还是加盟好,好比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从两个案例说起    案例一,某时尚女装。该企业有十年品牌积累,老板最初也是在白马市场做批发,日子过得不错,后来开始以代理、区域加盟的方式发展。按他们的话讲,由于所托非人,销售逐步萎缩,销售从近一个亿跌落到不到两千万,品牌形象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痛定思痛,从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