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党的九次代表会议提出了加快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全省迈入了发展新时期。云南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难点在“三农”,潜力也在“三农”。破解“三农”难题,关键一环是金融的支持。为此,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系统性地提出了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环境的“一创两建”工作目标,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发挥金融机构促进“三农”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创两建”抓住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牛鼻子”。在人行昆明中支领导下、红河中支重点指导下,人行开远市支行率先而行,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全面推进“一创两建”,有力支持开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发展,取得了富有示范意义的成果经验。开远市在推进“一创两建”中的成效证明,谁走得快、走得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谁就能赢得民望、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发展。
一创两建 统筹城乡发展新撬杠
开远市国土面积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32.27万人,辖5个乡镇、2个办事处,2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1个村民委员会,442个自然村。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基地,全省三大煤电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开远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被列为红河州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开远市围绕“统筹开远城乡发展,建设中国幸福之乡”目标,发挥“三大主体”作用、促进“四个集中”、推进“六类改革”、实施“八大统筹”的工作目标,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在金融机构开展“一创两建”的撬动下,在金融的助推下,各项改革初见成效,有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开远各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较上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108.6亿元和112.2亿元,增长13.6%和20.3%;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13.8亿元和7亿元,增长23.3%和2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增长21.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7万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增长25.7%;农民人均纯收入6438元,增长20.7%。
开远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主动融入,在开远统筹城乡发展大潮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1年,金融机构存款达128.2亿元、贷款余额达78.9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1.4 %和15.5%。
在城乡统筹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三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人行开远市支行深刻认识和理解“一创两建”的战略意义,积极推进金融机构投入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使“一创两建”成为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撬杠。
一创两建 农村金融政策新保障
近几年来,开远全面推进产业向优势特色区域、工业向产业园区、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农村土地向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的“四大集中”。全面实施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等“八大统筹”。全面推进户籍管理、农村社区化、土地管理、金融体制、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六类改革”,城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开远这场变革的重点在“三农”、难点在资金。建设社区化新农村、实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农业接二产连三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最缺乏、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信贷资金支持、金融服务。开远的城乡统筹与金融机构的“一创两建”,从两个方向聚焦“三农”,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拍即合”。
2011年,人行红河中支紧跟上级行部署,及时安排,明确当前推进“一创两建”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是当前一个时期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人行开远市支行在人行昆明中支、人行红河中支的指导下主动而为,从政策层面支持开远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成开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丰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拓展涉农贷款担保的方式内容、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大涉农金融业务的奖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同时,人行开远市支行与市国土、房管、农业、银监等管理部门和商业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以农村土地、房屋抵押融资为突破口,牵头草拟了《开远市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总体方案》、《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农村房屋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开远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开远市“五位一体”融资模式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开远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分别发文出台实施。
开远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为推进“一创两建”提供了政策保障,构建了良好金融政策执行环境,极大地调动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自2008年来,开远通过市财政支持、争取上级支持、融资贷款支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引导各类企业投入、引导社会各界投入的“三支持、三引导”,筹措各渠道资金,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1.5亿元,有力加快“三农”发展。
在人行开远市支行的主导下,全市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担保公司和11家保险公司快速启动“一创两建”工作,开远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先试先行,其余金融机构也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开远“一创两建”从点到面加快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唤醒沉睡的农村资源要素
2012年初,人行昆明中支周行长一行深入到红河州实地调研,详细调查了解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房屋抵押贷款中司法鉴证操作程序,小额贷款公司、惠农支付服务点、农村信用社流动服务站运行情况,并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存货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指出,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是结合红河实际,开拓创新之举,是切实解决“三农”资金需求的有力措施,是认真贯彻落实“一创两建”工作的具体体现,取得的成绩较为喜人,其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广。同时,周行长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加强“一创两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加大“一创两建”创新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三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有效推进红河“三农”发展。四是密切关注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开远在扎实开展“一创两建”工作中,以“六类改革”为保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呼唤着土地管理、农村房屋改革,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质押融资、农村房屋抵押融资“两类贷款”为重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呼之而出,成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一大切入点和创新点。
人行开远市支行通过组织召开金融联席会、深入金融机构宣传货币政策,调查贯彻落实情况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督促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和规模,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2011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在此基础上,以农信社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质押融资、农村房屋抵押融资“两类贷款”,带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个创新 金融产品“活”起来
人行开远市支行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中,充分发挥工、农、中、建、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的主力融资作用,同时注重发挥民间资本补充功能,让金融产品“活”起来,加快发展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扩大“三农”融资渠道。
——开远农信社率先在全州将农户小额贷款上限提高到10万元,推动农地集零为整和机械化耕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金融机构针对农民小额贷款需求旺盛情况,以惠农卡(金碧、金穗)为载体,以小额贷款为推手,着力推动农户贷款工作。
——中行新推出了支持“三农”发展、服务农村市场的“益农贷”金融服务产品,为从事农、林、牧、渔业及其下游相关行业的优质个体经营者提供融资服务,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提供资金支持。
——市邮储银行增大发放农户贷款业务力度,与开远市明威公司合作,代发1800多农户甘蔗款金额2000余万元。小额贷款在农村的放款已覆盖到各乡镇办事处。
——3家小额贷款公司201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732万元,补充了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4家担保公司累计对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施贷款担保1亿元以上,为“三农”及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
——人保财险公司在原有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水稻玉米试点等保险的基础上,把特色产业项目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人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办附加住院医疗费用补偿保险、学生幼儿系列保险附加学生儿童院医疗费用补偿保险、康宁终身保险等健康类保险;开办国寿美满一生、国寿福禄满堂等系列养老保险;开展小额借款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拓宽保单融资渠道和规模,积极参与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开远金融机构面向“三农”,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力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个创新 农村资源“活”起来
开远金土地合作社,全国50佳合作社,创造了三个全省“第一”。
2009年,羊街乡黑泥地村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了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立的专业合作社。
2010年,开远市农信社向金土地合作社发放保证担保贷款230万元,成为全省第一笔专业合作社贷款。
2011年,经金土地合作社经借方、贷方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三方价值认定,并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证》后,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以653亩承包土地经营权做质押,开远市农信社发放了500万元贷款,成为全省第一笔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
开远农信社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累计向金土地合作社贷款730万元,支持该社投资整理土地、建盖大棚、扩大生产规模。近三年来,金土地合作社以种粮为主,创造经济收入2000万元,净收益319万元。预计2012年总产值近1000万元,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农信社和金土地合作社实现了双赢。
老燕子村,全国文明村。2006年,市农信社向老燕子村发放88万元农户建房贷款,带动了村民拆旧房建新房热潮,家家建起独栋独院新房,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2011年春,老燕子村52户农户以新建房屋作抵押,向农信社贷款37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连片种植优质水稻,土地产出率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成倍增加。
开远农信社率先在全省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质押贷款业务,对有效缓解“三农”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激活了农村资产要素。截至2011年末,以1045亩承包土地经营权作质押,发放贷款1150万元,开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的先河。以农村房屋作质押,累计贷款8000多万元,盘活了20万平方米农村宅基地,成为农村房屋质押贷款的先行者。开远金融机构以林权抵押,累计向农户贷款1亿多元,加快了林地确权后林业新发展。
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推动下,开远正在全面办理农村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民的资产有了产权证,通过产权流转变成资本资源,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两类贷款”的创新,唤醒了农村沉睡的土地和房屋“资本”,激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带动了全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搭建新农村支付平台
近年来,云南省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着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积极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建立规范有序的信用秩序,铺设有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难贷款”问题,推进“三农”发展,提供信用和结算两翼保障。在此基础上,人行红河中支指导开远市支行按照人行昆明中支“一创两建”规划,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环境,把存贷信用业务延伸到乡镇、村寨,把支付平台扩建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及时、方便、快捷获得金融服务。
开远市在推进“一创两建”工作中,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支付体系两翼的建设,为金融资本持续流入开远、流入农村提供了强大、持久的保障。而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应用,使金融资本向农村注入和聚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有力发挥了资本要素在推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构建农村信用体系 提升农民诚信意识
人行开远市支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广大农民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的金融信用环境。
——积极草拟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市政府发文实施,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全市乡镇、村委会已着手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小组和信息采集小组。
——通过到学校、集市、农村或通过LED电子显示器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提高农村群众诚信意识。与团市委共同牵头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评定了1000户市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银行审贷效率,降低放贷风险。
——依托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方便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查询了解,防范了风险,对借款人的违约行为也起到了较好监督作用。目前,主动关心查询自己信用报告的人逐年增多。
——稳步开展“三信”工程创评工作。全市已创评信用村9个,评定信用户1919户。
——农行、信用社对农户档案采用电子化管理,档案管理技术提高,目前已建档农户约1万多户,授信金额4亿多,年末全市农户贷款户数1.65万户,余额达9亿多元。
——通过司法见证方式,约束农户按期归还贷款行为。
建设农村支付环境 扩大农村服务网络
羊街乡,开远粮食重点产区。羊街信用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和农村支付环境,为农户解决资金流动难问题。2011年末,羊街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亿元,农户贷款面达 67%。在累计发放贷款1.36亿元中,不良贷款余额仅1.5万元,占贷款总额的0.014%。
2010年底,在人行开远市支行支持下,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五位一体”融资模式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立“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的融资模式。市供销社组建的农兴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和农户个人贷款提供担保,市农行、农信社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个体户贷款 7410 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难的问题。
在农信社、供销社的积极推动下,人行开远支行着力引导商业金融机构面向农村,扩大营业网点,方便群众存款取款。目前,全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43个,各乡镇均有金融机构网点,让农民贷款更加方便、快捷、实惠。
——进行设立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环境调查。人行开远支行联合农村信用社、羊街乡政府等对卧龙谷新寨村进行生产、经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及周遍商户、农户的综合性调查,为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作前期准备。
——对乡镇银行服务“空白点”进行填补。开远农信社在人员密集农村乡镇设置固定的银行机构营业网点,固定营业时间。在较为偏远的碑格乡实行每周两天营业时间。在有条件的乡镇还安装了自助服务设备。
——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用信息登记和评级工作,同时加强信用信息的应用。开远农信社为农户建立纸质信息档案2.3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3%;建立电子信用档案1.41万户,评定信用村9个,评定信用户1919户。
——市信用社通过“惠农一折通”向4万多户农户及时发放了20类财政直补款项9.3万笔,金额1亿元;向1.9万户60岁以上城乡老年人发放基本养老金623万元;将20个营业网点接入行内系统,现代化支系统覆盖率达100%。至2011年底,农村信用社共发金碧卡8.4万张,安装ATM自动取款机11台、POS机27台,正在申请建成“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10个;代理卷烟配送电子结算资金和代付烟叶收购资金8.2万户,金额3.69亿元。
开远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一创两建”,有力推进了“三农”发展,形成一产更优,二产更强,三产更活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8元; 2011年,农民人均消费达511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农民人均消费比例由2005年的3.8:1缩小到2.51:1。
“一创两建”在开远结出累累硕果,正在成为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供稿)
“一创两建”抓住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牛鼻子”。在人行昆明中支领导下、红河中支重点指导下,人行开远市支行率先而行,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全面推进“一创两建”,有力支持开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发展,取得了富有示范意义的成果经验。开远市在推进“一创两建”中的成效证明,谁走得快、走得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谁就能赢得民望、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发展。
一创两建 统筹城乡发展新撬杠
开远市国土面积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32.27万人,辖5个乡镇、2个办事处,2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1个村民委员会,442个自然村。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基地,全省三大煤电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开远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被列为红河州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开远市围绕“统筹开远城乡发展,建设中国幸福之乡”目标,发挥“三大主体”作用、促进“四个集中”、推进“六类改革”、实施“八大统筹”的工作目标,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在金融机构开展“一创两建”的撬动下,在金融的助推下,各项改革初见成效,有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开远各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较上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108.6亿元和112.2亿元,增长13.6%和20.3%;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13.8亿元和7亿元,增长23.3%和2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增长21.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7万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增长25.7%;农民人均纯收入6438元,增长20.7%。
开远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主动融入,在开远统筹城乡发展大潮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1年,金融机构存款达128.2亿元、贷款余额达78.9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1.4 %和15.5%。
在城乡统筹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三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人行开远市支行深刻认识和理解“一创两建”的战略意义,积极推进金融机构投入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使“一创两建”成为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撬杠。
一创两建 农村金融政策新保障
近几年来,开远全面推进产业向优势特色区域、工业向产业园区、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农村土地向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的“四大集中”。全面实施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等“八大统筹”。全面推进户籍管理、农村社区化、土地管理、金融体制、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六类改革”,城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开远这场变革的重点在“三农”、难点在资金。建设社区化新农村、实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农业接二产连三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最缺乏、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信贷资金支持、金融服务。开远的城乡统筹与金融机构的“一创两建”,从两个方向聚焦“三农”,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拍即合”。
2011年,人行红河中支紧跟上级行部署,及时安排,明确当前推进“一创两建”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是当前一个时期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人行开远市支行在人行昆明中支、人行红河中支的指导下主动而为,从政策层面支持开远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成开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丰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拓展涉农贷款担保的方式内容、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大涉农金融业务的奖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同时,人行开远市支行与市国土、房管、农业、银监等管理部门和商业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以农村土地、房屋抵押融资为突破口,牵头草拟了《开远市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总体方案》、《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农村房屋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开远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开远市“五位一体”融资模式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开远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分别发文出台实施。
开远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为推进“一创两建”提供了政策保障,构建了良好金融政策执行环境,极大地调动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自2008年来,开远通过市财政支持、争取上级支持、融资贷款支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引导各类企业投入、引导社会各界投入的“三支持、三引导”,筹措各渠道资金,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1.5亿元,有力加快“三农”发展。
在人行开远市支行的主导下,全市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担保公司和11家保险公司快速启动“一创两建”工作,开远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先试先行,其余金融机构也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开远“一创两建”从点到面加快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唤醒沉睡的农村资源要素
2012年初,人行昆明中支周行长一行深入到红河州实地调研,详细调查了解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房屋抵押贷款中司法鉴证操作程序,小额贷款公司、惠农支付服务点、农村信用社流动服务站运行情况,并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存货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指出,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是结合红河实际,开拓创新之举,是切实解决“三农”资金需求的有力措施,是认真贯彻落实“一创两建”工作的具体体现,取得的成绩较为喜人,其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广。同时,周行长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加强“一创两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加大“一创两建”创新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三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有效推进红河“三农”发展。四是密切关注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开远在扎实开展“一创两建”工作中,以“六类改革”为保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呼唤着土地管理、农村房屋改革,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质押融资、农村房屋抵押融资“两类贷款”为重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呼之而出,成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一大切入点和创新点。
人行开远市支行通过组织召开金融联席会、深入金融机构宣传货币政策,调查贯彻落实情况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督促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和规模,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2011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在此基础上,以农信社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质押融资、农村房屋抵押融资“两类贷款”,带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个创新 金融产品“活”起来
人行开远市支行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中,充分发挥工、农、中、建、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的主力融资作用,同时注重发挥民间资本补充功能,让金融产品“活”起来,加快发展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扩大“三农”融资渠道。
——开远农信社率先在全州将农户小额贷款上限提高到10万元,推动农地集零为整和机械化耕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金融机构针对农民小额贷款需求旺盛情况,以惠农卡(金碧、金穗)为载体,以小额贷款为推手,着力推动农户贷款工作。
——中行新推出了支持“三农”发展、服务农村市场的“益农贷”金融服务产品,为从事农、林、牧、渔业及其下游相关行业的优质个体经营者提供融资服务,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提供资金支持。
——市邮储银行增大发放农户贷款业务力度,与开远市明威公司合作,代发1800多农户甘蔗款金额2000余万元。小额贷款在农村的放款已覆盖到各乡镇办事处。
——3家小额贷款公司201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732万元,补充了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4家担保公司累计对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施贷款担保1亿元以上,为“三农”及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
——人保财险公司在原有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水稻玉米试点等保险的基础上,把特色产业项目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人寿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办附加住院医疗费用补偿保险、学生幼儿系列保险附加学生儿童院医疗费用补偿保险、康宁终身保险等健康类保险;开办国寿美满一生、国寿福禄满堂等系列养老保险;开展小额借款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拓宽保单融资渠道和规模,积极参与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开远金融机构面向“三农”,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力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个创新 农村资源“活”起来
开远金土地合作社,全国50佳合作社,创造了三个全省“第一”。
2009年,羊街乡黑泥地村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了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立的专业合作社。
2010年,开远市农信社向金土地合作社发放保证担保贷款230万元,成为全省第一笔专业合作社贷款。
2011年,经金土地合作社经借方、贷方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三方价值认定,并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证》后,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以653亩承包土地经营权做质押,开远市农信社发放了500万元贷款,成为全省第一笔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
开远农信社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累计向金土地合作社贷款730万元,支持该社投资整理土地、建盖大棚、扩大生产规模。近三年来,金土地合作社以种粮为主,创造经济收入2000万元,净收益319万元。预计2012年总产值近1000万元,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农信社和金土地合作社实现了双赢。
老燕子村,全国文明村。2006年,市农信社向老燕子村发放88万元农户建房贷款,带动了村民拆旧房建新房热潮,家家建起独栋独院新房,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2011年春,老燕子村52户农户以新建房屋作抵押,向农信社贷款37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连片种植优质水稻,土地产出率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成倍增加。
开远农信社率先在全省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质押贷款业务,对有效缓解“三农”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激活了农村资产要素。截至2011年末,以1045亩承包土地经营权作质押,发放贷款1150万元,开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的先河。以农村房屋作质押,累计贷款8000多万元,盘活了20万平方米农村宅基地,成为农村房屋质押贷款的先行者。开远金融机构以林权抵押,累计向农户贷款1亿多元,加快了林地确权后林业新发展。
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推动下,开远正在全面办理农村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民的资产有了产权证,通过产权流转变成资本资源,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两类贷款”的创新,唤醒了农村沉睡的土地和房屋“资本”,激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带动了全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搭建新农村支付平台
近年来,云南省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着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积极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建立规范有序的信用秩序,铺设有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难贷款”问题,推进“三农”发展,提供信用和结算两翼保障。在此基础上,人行红河中支指导开远市支行按照人行昆明中支“一创两建”规划,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环境,把存贷信用业务延伸到乡镇、村寨,把支付平台扩建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及时、方便、快捷获得金融服务。
开远市在推进“一创两建”工作中,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支付体系两翼的建设,为金融资本持续流入开远、流入农村提供了强大、持久的保障。而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应用,使金融资本向农村注入和聚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有力发挥了资本要素在推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构建农村信用体系 提升农民诚信意识
人行开远市支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广大农民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的金融信用环境。
——积极草拟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市政府发文实施,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全市乡镇、村委会已着手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小组和信息采集小组。
——通过到学校、集市、农村或通过LED电子显示器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提高农村群众诚信意识。与团市委共同牵头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评定了1000户市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银行审贷效率,降低放贷风险。
——依托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方便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查询了解,防范了风险,对借款人的违约行为也起到了较好监督作用。目前,主动关心查询自己信用报告的人逐年增多。
——稳步开展“三信”工程创评工作。全市已创评信用村9个,评定信用户1919户。
——农行、信用社对农户档案采用电子化管理,档案管理技术提高,目前已建档农户约1万多户,授信金额4亿多,年末全市农户贷款户数1.65万户,余额达9亿多元。
——通过司法见证方式,约束农户按期归还贷款行为。
建设农村支付环境 扩大农村服务网络
羊街乡,开远粮食重点产区。羊街信用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和农村支付环境,为农户解决资金流动难问题。2011年末,羊街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亿元,农户贷款面达 67%。在累计发放贷款1.36亿元中,不良贷款余额仅1.5万元,占贷款总额的0.014%。
2010年底,在人行开远市支行支持下,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五位一体”融资模式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立“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的融资模式。市供销社组建的农兴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和农户个人贷款提供担保,市农行、农信社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个体户贷款 7410 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难的问题。
在农信社、供销社的积极推动下,人行开远支行着力引导商业金融机构面向农村,扩大营业网点,方便群众存款取款。目前,全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43个,各乡镇均有金融机构网点,让农民贷款更加方便、快捷、实惠。
——进行设立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环境调查。人行开远支行联合农村信用社、羊街乡政府等对卧龙谷新寨村进行生产、经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及周遍商户、农户的综合性调查,为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作前期准备。
——对乡镇银行服务“空白点”进行填补。开远农信社在人员密集农村乡镇设置固定的银行机构营业网点,固定营业时间。在较为偏远的碑格乡实行每周两天营业时间。在有条件的乡镇还安装了自助服务设备。
——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用信息登记和评级工作,同时加强信用信息的应用。开远农信社为农户建立纸质信息档案2.3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3%;建立电子信用档案1.41万户,评定信用村9个,评定信用户1919户。
——市信用社通过“惠农一折通”向4万多户农户及时发放了20类财政直补款项9.3万笔,金额1亿元;向1.9万户60岁以上城乡老年人发放基本养老金623万元;将20个营业网点接入行内系统,现代化支系统覆盖率达100%。至2011年底,农村信用社共发金碧卡8.4万张,安装ATM自动取款机11台、POS机27台,正在申请建成“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10个;代理卷烟配送电子结算资金和代付烟叶收购资金8.2万户,金额3.69亿元。
开远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一创两建”,有力推进了“三农”发展,形成一产更优,二产更强,三产更活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8元; 2011年,农民人均消费达511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农民人均消费比例由2005年的3.8:1缩小到2.51:1。
“一创两建”在开远结出累累硕果,正在成为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