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民平均收入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个人拥有了一定的或多或少的财富积累,人民对物质生活的满足及追求不仅仅在于有限的存款,而是倾向资产配置多元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传统的理财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及国民需求,利润空间有限,同时也被其他机构挤压,因此,商业银行亟需进行业务转型,适应大资管时代的环境,从资产管理业务出发,力求新的盈利增长。
【关键词】 大资管时代 商业银行 业务转型
一、引言
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开展而言,资产管理业务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4年,光大银行便首次发行理财产品。发展至今,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只是在涵盖诸多内容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占据较小的份额,但其出现及延伸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利好条件及进步空间。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银行传统业务遭受严重打击,利润空间有限,促使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因此,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深挖“大资管”业务,扩宽盈利来源渠道,促进银行业务升级。
二、“大资管”业务发展现状
“大资管”业务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资管业务潜力挖掘不足;资产池运作模式仍待改善;存在剛性兑付风险三个方面。
(一)资管业务潜力挖掘不足。纵观过去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情况,不难发现,近些年虽然在努力扩大资管业务规模,但在理财产品方面投入的资金仍然较少,在银行总资产中占较低比例。而面对国内人民的投资需求和欲望,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银行未来利润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经济繁荣昌盛的当今社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已难以满足人民的投资欲望,再加上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其他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从国际层面上看,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均以资管业务作为银行资产的重要内容,有的甚至超过了表内资产规模,例如国际知名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具有无穷大的发展潜力的。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缺乏这一观念,对资管业务的潜力挖掘不足,对产品设计、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产品收益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不到位,缺乏精耕细作,导致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竞争力不强,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二)资产池运作模式仍待改善。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以资产池模式进行运作,将期限较短的理财资金投资在融资期限较长的项目中,这种模式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隐患,产品存续期难以符合项目运营的期限要求,导致矛盾不断产生。为了减少这一困扰,商业银行通过分期持续发售理财产品,随后再将收益分摊于不同期的产品之中的方式,力求稳定投资资金。但是这一运作模式存在较高的运营风险,倘若某一期资金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投资项目的进度及运营情况,而项目的停滞往往对正在存续期内的产品造成风险,各期产品风险无法独立,产品收益与风险难以匹配。除此之外,资产池中包含各类风险特性不同的产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难以进行系统地风险管理。随着资产池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应意识到资产池运作模式现存的隐患,正视其两面性,加强风险管控,改革及完善运作机制。
(三)存在刚性兑付风险。从银行资产管理本身来看,其本质在于银行依据对客户的投资需求的了解及风险偏好的定位,为客户制定资产配置方案,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而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必须尽到尽职管理义务,而客户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并自行获取投资收益,银行不承担兑付义务。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了一定的兑付风险。具体而言,理财产品作为业务主体,其中保证本金的理财产品又是重中之重,由于国民的存款理念发生变化,存款意愿不强,加之存款利率的降低,人民逐渐倾向于保本理财产品,存款的方式被逐步替代。保本理财产品的推出符合了市场需求及国民愿望,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保本理财产品及其他部分理财产品在投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做出了刚性兑付的承诺,这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资产管理本身的含义及运作原则,存在较大的刚性兑付风险。
三、相比其他机构存在的劣势
商业银行相比其他机构存在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人才,经验不足;投资范围限制较多;税收劣势,保证收益缺乏;承担刚性兑付风险四个方面,下面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详述。
(一)缺乏专业人才,经验不足。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最主要传统业务即为存款,对投资领域尚少涉足,在投资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投资人才及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投资经验,整个银行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专业性不高。而从资产管理行业来看,证券公司比商业银行更具专业优势,其业务专攻投资管理领域,在产品研发、投资管理、业务开展等各个方面都相对成熟,值得商业银行认真学习与借鉴。
(二)投资范围限制较多。在投资范围方面,商业银行与信托机构相比,信托机构受限较少,业务范围广泛,实体经济、货币市场等均有涉猎,但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投资范围限制较多,只能投资特定的行业。而后,为了减少投资范围限制带来的消极影响,商业银行积极开拓了通道业务,利用信托或者基金公司等途径避开投资范围的限定。但是通道业务的开展要求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意味着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三)税收劣势,保证收益缺乏。一方面,我国保险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在理财产品中获取的收益是无须缴纳税费的,使得保险业务占据一定优势。但商业银行恰恰相反,其在理财产品中获取的收益是需要缴纳税费的,实际上提高了资管业务的成本,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保险业务中,投保人有一定的保证收益,也就是说,投保人可以在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获得一定的收益,降低了投保人的风险,这是商业银行所缺乏的。
(四)承担刚性兑付风险。在风险承担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虽采取通道业务来扩大投资范围,减小了投资范围、信贷额度、存贷比等受限的负面影响,但商业银行在通道业务中主动承担了刚性兑付的义务,如果投资过程中造成损失,投资失败,银行将成为最后的承担方。但是其他金融机构仅仅扮演“中间人”角色,与商业银行有所差别,不会主动承担风险。 四、“大资管”业务转型路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转型路径可以有如下策略:审慎经营,保证质量;创新产品,拓宽种类;走出刚性兑付误区;加强资管部门体系建设。
(一)审慎经营,保证质量。随着经济发展,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个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在经营过程中过于重视客户规模,不免产生精神压力,有些机构甚至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部分专业素质较低、道德水准较低的从业人员违背诚信原则,“飞单”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商业银行应审慎经营,保持清醒,树立良好的经营品牌,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合理监管,提升服务质量。通道业务在当今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不仅难以带来明显的理财业务利润,还导致银行积累了较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在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通道业务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开拓新领域,扬长避短。
(二)创新产品,拓宽种类。创新是事物得以长期发展的活力源泉。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产品创新是核心力量。在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转型过程中,应当在符合政策指导和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及更好的服务。在商业银行的投资研发团队中,应当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外部引进制度,建立薪酬激励制度,促使相关从业人员积极研发产品,推动开放式产品布局,丰富资产配置方式,满足市场需求。
(三)走出刚性兑付误区。第一,在投资者理财意识方面,商业银行应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正确理解资产管理的含义,客观引导客户进行投资决策,逐步打破刚性兑付,降低刚性兑付风险,提升商业银行利润。第二,银行应当建立起专业的管理团队,并定期进行培训,培养专业、优秀的人才,深挖资管业务,培养敏锐的市场动向把控能力,充分地为客户提供代客理财的服务,促使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商业银行应与互聯网金融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扩宽销售渠道,逐渐走出刚性兑付误区。
(四)加强资管部门体系建设。在“大资管”业务转型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加强资管部门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有利于帮助银行灵活开展资管业务,对统筹谋划资管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使得银行能够以更高的视野及更加宽容的态度面对大资管时代,从容应对“大资管”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另一方面,资管部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能够完善商业银行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市场操作能力,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传统的理财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及国民需求,利润空间有限,同时也被其他机构挤压,因此,商业银行亟需进行业务转型,适应大资管时代的环境,从资产管理业务出发,力求新的盈利增长。综上所述,“大资管”业务转型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阶段。商业银行必须认清形势,分析当下“大资管”业务现存的主要问题,挖掘资管业务潜力,培养专业性人才,改善资产池运作模式,创新理财产品,增加理财产品种类,整合平台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好地资管服务。
【参考文献】
[1] 谭江,赵晖.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5(7):58-60.
[2] 张红梅.关于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大资管业务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5(20):42-44.
【关键词】 大资管时代 商业银行 业务转型
一、引言
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开展而言,资产管理业务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4年,光大银行便首次发行理财产品。发展至今,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只是在涵盖诸多内容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占据较小的份额,但其出现及延伸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利好条件及进步空间。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银行传统业务遭受严重打击,利润空间有限,促使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因此,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深挖“大资管”业务,扩宽盈利来源渠道,促进银行业务升级。
二、“大资管”业务发展现状
“大资管”业务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资管业务潜力挖掘不足;资产池运作模式仍待改善;存在剛性兑付风险三个方面。
(一)资管业务潜力挖掘不足。纵观过去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情况,不难发现,近些年虽然在努力扩大资管业务规模,但在理财产品方面投入的资金仍然较少,在银行总资产中占较低比例。而面对国内人民的投资需求和欲望,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银行未来利润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经济繁荣昌盛的当今社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已难以满足人民的投资欲望,再加上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其他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从国际层面上看,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均以资管业务作为银行资产的重要内容,有的甚至超过了表内资产规模,例如国际知名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具有无穷大的发展潜力的。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缺乏这一观念,对资管业务的潜力挖掘不足,对产品设计、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产品收益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不到位,缺乏精耕细作,导致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竞争力不强,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二)资产池运作模式仍待改善。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以资产池模式进行运作,将期限较短的理财资金投资在融资期限较长的项目中,这种模式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隐患,产品存续期难以符合项目运营的期限要求,导致矛盾不断产生。为了减少这一困扰,商业银行通过分期持续发售理财产品,随后再将收益分摊于不同期的产品之中的方式,力求稳定投资资金。但是这一运作模式存在较高的运营风险,倘若某一期资金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投资项目的进度及运营情况,而项目的停滞往往对正在存续期内的产品造成风险,各期产品风险无法独立,产品收益与风险难以匹配。除此之外,资产池中包含各类风险特性不同的产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难以进行系统地风险管理。随着资产池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应意识到资产池运作模式现存的隐患,正视其两面性,加强风险管控,改革及完善运作机制。
(三)存在刚性兑付风险。从银行资产管理本身来看,其本质在于银行依据对客户的投资需求的了解及风险偏好的定位,为客户制定资产配置方案,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而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必须尽到尽职管理义务,而客户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并自行获取投资收益,银行不承担兑付义务。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了一定的兑付风险。具体而言,理财产品作为业务主体,其中保证本金的理财产品又是重中之重,由于国民的存款理念发生变化,存款意愿不强,加之存款利率的降低,人民逐渐倾向于保本理财产品,存款的方式被逐步替代。保本理财产品的推出符合了市场需求及国民愿望,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保本理财产品及其他部分理财产品在投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做出了刚性兑付的承诺,这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资产管理本身的含义及运作原则,存在较大的刚性兑付风险。
三、相比其他机构存在的劣势
商业银行相比其他机构存在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人才,经验不足;投资范围限制较多;税收劣势,保证收益缺乏;承担刚性兑付风险四个方面,下面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详述。
(一)缺乏专业人才,经验不足。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最主要传统业务即为存款,对投资领域尚少涉足,在投资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投资人才及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投资经验,整个银行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专业性不高。而从资产管理行业来看,证券公司比商业银行更具专业优势,其业务专攻投资管理领域,在产品研发、投资管理、业务开展等各个方面都相对成熟,值得商业银行认真学习与借鉴。
(二)投资范围限制较多。在投资范围方面,商业银行与信托机构相比,信托机构受限较少,业务范围广泛,实体经济、货币市场等均有涉猎,但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投资范围限制较多,只能投资特定的行业。而后,为了减少投资范围限制带来的消极影响,商业银行积极开拓了通道业务,利用信托或者基金公司等途径避开投资范围的限定。但是通道业务的开展要求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意味着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三)税收劣势,保证收益缺乏。一方面,我国保险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在理财产品中获取的收益是无须缴纳税费的,使得保险业务占据一定优势。但商业银行恰恰相反,其在理财产品中获取的收益是需要缴纳税费的,实际上提高了资管业务的成本,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保险业务中,投保人有一定的保证收益,也就是说,投保人可以在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获得一定的收益,降低了投保人的风险,这是商业银行所缺乏的。
(四)承担刚性兑付风险。在风险承担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虽采取通道业务来扩大投资范围,减小了投资范围、信贷额度、存贷比等受限的负面影响,但商业银行在通道业务中主动承担了刚性兑付的义务,如果投资过程中造成损失,投资失败,银行将成为最后的承担方。但是其他金融机构仅仅扮演“中间人”角色,与商业银行有所差别,不会主动承担风险。 四、“大资管”业务转型路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转型路径可以有如下策略:审慎经营,保证质量;创新产品,拓宽种类;走出刚性兑付误区;加强资管部门体系建设。
(一)审慎经营,保证质量。随着经济发展,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个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在经营过程中过于重视客户规模,不免产生精神压力,有些机构甚至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部分专业素质较低、道德水准较低的从业人员违背诚信原则,“飞单”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商业银行应审慎经营,保持清醒,树立良好的经营品牌,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合理监管,提升服务质量。通道业务在当今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不仅难以带来明显的理财业务利润,还导致银行积累了较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在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通道业务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开拓新领域,扬长避短。
(二)创新产品,拓宽种类。创新是事物得以长期发展的活力源泉。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产品创新是核心力量。在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转型过程中,应当在符合政策指导和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及更好的服务。在商业银行的投资研发团队中,应当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外部引进制度,建立薪酬激励制度,促使相关从业人员积极研发产品,推动开放式产品布局,丰富资产配置方式,满足市场需求。
(三)走出刚性兑付误区。第一,在投资者理财意识方面,商业银行应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正确理解资产管理的含义,客观引导客户进行投资决策,逐步打破刚性兑付,降低刚性兑付风险,提升商业银行利润。第二,银行应当建立起专业的管理团队,并定期进行培训,培养专业、优秀的人才,深挖资管业务,培养敏锐的市场动向把控能力,充分地为客户提供代客理财的服务,促使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商业银行应与互聯网金融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扩宽销售渠道,逐渐走出刚性兑付误区。
(四)加强资管部门体系建设。在“大资管”业务转型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加强资管部门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有利于帮助银行灵活开展资管业务,对统筹谋划资管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使得银行能够以更高的视野及更加宽容的态度面对大资管时代,从容应对“大资管”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另一方面,资管部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能够完善商业银行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市场操作能力,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传统的理财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及国民需求,利润空间有限,同时也被其他机构挤压,因此,商业银行亟需进行业务转型,适应大资管时代的环境,从资产管理业务出发,力求新的盈利增长。综上所述,“大资管”业务转型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阶段。商业银行必须认清形势,分析当下“大资管”业务现存的主要问题,挖掘资管业务潜力,培养专业性人才,改善资产池运作模式,创新理财产品,增加理财产品种类,整合平台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好地资管服务。
【参考文献】
[1] 谭江,赵晖.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5(7):58-60.
[2] 张红梅.关于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大资管业务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5(2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