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真武术 继承民族魂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伟大创举和文化财富。传统武术门派之多、内容之广、训练体系之完备,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武技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是我泱泱华夏民族的骄傲,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多少年来我们的传统武术总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令其在民间自生自灭,许多优秀的功法、技法与套路随着老拳师的辞世而“人去拳亡”,成为广陵绝响。作为一个自幼习武而嗜武成痴的传统武术躬行者,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就传统武术的挖掘抢救和继承发展谈点一己之见。浅薄之处,尚乞方家不吝赐教。
  我认为,传统武术目前亟需我们做的首要之事,便是争分夺秒地去拯救一些老拳师的技艺。
  武术虽有多重功能,如技击、表演、健身等,但其灵魂却只有一个——技击实战。武术的这个灵魂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遭到了太多的扭曲与变异,以致许多武术传到今天只剩下徒具外形而毫无内涵的空壳子,早将其原传的技击实用性抛到了九霄云外。年龄越大的老拳师,他们继承的东西离传统武术的原旨意趣越近,因为他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武林人士,那个时期的武行中人,大都身怀真打实斗的真本事,如果没有过硬的格斗技能是难以在武术界立住脚的。所以说现在岁数越大的老拳师,他们离武术的原始境界(格斗杀伐)越近,掌握武术的原始技能——实战技击也就越多。虽然,有些老拳师可能因年龄、体质等原因难以再现当年的功夫神采,但他们却掌握着传统武术技击训练的命脉和每个环节,只要让他们将自己掌握的技击训练体系比画或口述给有相当传统武术根基的中青年人,他们的技艺就不会被带走而会留传在人间。许多老前辈受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不肯轻授真功,这就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人们一定会被感化而倾囊授艺。对于身手尚健的老拳师,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为其录音录像,争取保留下第一手珍贵资料。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去挖掘抢救老一辈武术家的珍贵技艺,是当今每个传统武术爱好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大家务必及早行动,积极认真地投入到这项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中去。
  近一二十年来,武术界泥沙俱下,良莠难分。一些年纪轻轻的“黄毛后生”,为了一己之私而昧着良心任意宰割传统武术、糟践传统武术、否定传统武术,以自己幼稚的思想和浅薄的武术根基及几乎为零的传统文化素养去大肆蹂躏传统武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自立山头、开宗立派,于是乎新创“拳道”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令人应接不暇,而那些老前辈的真功夫却无人问津而“人去拳亡”。这是令人十分痛心又无奈的残酷现实,对此我们一定不能漠然视之,要积极采取措施去拯救老前辈们的技艺。
  各省、市、县(区)的武协组织,应专门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老拳师进行摸底,然后根据情况指派习练相应拳种的年轻后生去投师学艺,抢救前辈技艺,使真功绝技得以正常延续。当然,去向前辈求艺的年轻后生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尚的品德,否则会适得其反而弄巧成拙。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应该通过当地体育部门的扶持,以“武林大会”为契机,请各门派的老拳师“出山”训练传统武术技击真功,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这当然必须要有当地有关部门和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人的赞助,只有这样才能使训练费用有所保障。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将“学院派”的竞技武术和散打运动看作是真正的中国武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多的人是通过武打影视剧去了解中国武术的,他们缺乏对传统武术的正确认识。我认为真正的传统武术应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能够实战技击,且有一整套完备的技击训练体系。
  第二,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表演性能(包括拳术、兵器、对练等)。如我国著名传统拳种劈挂、八极、翻子、戳脚、太极、八卦等,皆有极好的观赏性。
  第三,能健身祛病。凡是渊源有自、流传久远的拳种,一般都非常注重“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极其重视对自身的保养和调理,始终遵循“养练结合”的原则和规律。
  第四,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我国传统武术各门各派向来都很重视武德,且将武德放于习武的第一位。传统武术的修炼,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人格、净化灵魂、变化气质的过程。武术修炼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坚毅勇敢、临危不惧、正直正义、凛然无畏的高尚人格,也可以使一个人变得胸怀宽广、侠骨丹心而乐于助人,并能通过内功养气功夫的修炼使一个人变得心平如水、从容中道、不争不贪而洒脱超尘。
  真武术的传承发展,在当前外域武技横行国内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刻不容缓。我们要呼吁社会各界联袂抢救继承、弘扬发展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并强烈要求传统武术走进校园,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传统武术课,使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民族瑰宝在文化摇篮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和每个中国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也使强种强国、振奋民族的传统武术理念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唯有武术真国色,千古不绝精武魂!抢救真武术,继承民族魂,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董灵芝说:“小弟还有一事,听说神医董老前辈也在桃花谷,不知真假?”  林恨男说:“在。只是神医董济世被严密看管,只有拿了谷主的金牌才能相见,那是绝密禁地。”  董灵芝说:“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商议一下救我盟弟要紧。”  第二天,林可卿搂着白雪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好不容易又盼到日落。看着床上的白雪,雨露仙子思忖:“人是铁饭是钢,不让他吃饭怎么行?长此以往岂不饿坏他?解开穴道让他吃饭?不行,猛虎怕要伤
期刊
少林武术,系中华武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其源远流长,门类众多。久练少林武功,既可陶冶情操,又能强身壮体,御辱敌强,难怪历代武学家无不感叹“穷毕生之精力,窥其一二者鲜矣”。  少林桩功,民间称之为“站八姿”,据传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开封“七式门”中。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独特的少林功夫渐近失传,仅剩陕西关中一带部分回汉青少年武术爱好者随民间武师杨茂财老先生习练。笔者少年时代师从杨老先生习练站八姿而获益匪浅。 
期刊
闪身还击法是不与敌攻击的肢体接触,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步法的移动避开敌攻击动作,适时择机进行反击的技法。  防守时,要求时机恰当,移位准确。闪躲早了,敌则转移进攻,闪躲晚了则被击中。闪身时,身体要上下协调,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闪右躲,都应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上体保持格斗势的基本姿势。闪躲的距离要以能避开敌攻击锋芒,又能迅速进行反击为宜。还击要及时准确、有力,达到效果。  技法总要求:对敌攻
期刊
据《峨眉岳门拳谱》记载,峨眉岳门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强调靠身打法。八段锦是该门的一套强健秘功。  第一段托天望月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脚自然并拢,全身放松,头往上顶,舌尖轻舐上腭;双肘屈垂体侧,双手指尖触于两大腿外侧并微屈,腹部微收,膝微挺,二目平视正前方。  然后,两手抬起至胸前,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护于右拳面上,行抱拳礼。  然后放下双手,左脚微向左移步;右脚继之外移,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
期刊
一、师承简介    尊师尹长松先生,幼习家传南拳(洪门),后得到湖南明师十数人传授,其中著名者有芷江的左少靖、洪江的刘其武(前河北国术馆武术教官,主习北派少林及八极门)、黔阳的聂秀山(抗日大刀队成员,1984、1986年全国武术观摩会翻子拳金牌得主)。尹师擅长少林拳械、擒拿跌扑,尤以小手功夫见长。本文整理者刘义军,39岁,1988年拜尹公长松为师习南北少林派拳械及擒拿散手技法,作为少林派的传人,希
期刊
《太极拳名义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其一的论文。  所谓“名义”,乃是事物的名称和含义,或事物立名的含义。“太极拳名义说”也就是陈鑫要说说太极拳的立名以及含义。  太极拳何以称为太极拳,其立名何以说?  我们知道,太极拳的拳名并不是陈鑫立名或发明的,所以,陈鑫文章开宗一句“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深乎太极之理”。哦……太极拳的立名,是古人深深懂得“太极”的道理啊!太极的理念早在5000年前就在中国
期刊
五十七、翻腾术    轻身功之一种,又名皮条功,使人遇有可以攀登之处即可随意升降腾挪。  初练之时,先徒手在地上练虎跳、小翻(即翻斤斗)、腾跃等功夫。凡此种种,为学拳者所必习,即略得皮毛类皆能之,不必细述。  进一步则在铁杠。着手先练升降,以两手高握铁杠缓缓上升,至小腹齐杠为度,然后更徐徐退下,至脚踏实地为此。升降功夫到家之后,更练风车。  所谓风车,即以手握杠使全身在杠之四周旋转也。  至风车功
期刊
(接上期)  (三十一)外格下劈  1 身体右转180度,左脚向前跟半步,膝关节伸直,脚尖外撇,右手松棍换成虎口向左,掌心向下再握于棍端,同时从左手中抽出棍子,手臂外旋使棍子上竖并向右侧格出,目视右前方(图121)。  2 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前一步脚尖内扣,两腿膝关节弯曲成马步,同时左手向前伸出,在身体右侧包握右手,两手持棍上举至头上方,随身体重心下降之势向前劈击,且视前方(图122)。  要点
期刊
“天已幕,月如初,千里江川任我飞度。歌声住,人欢度,邀月同宿青山深处。”这是《太极宗师》的主题曲歌词。太极,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集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诠释着天地人和的道理,由此发展出的太极拳也寄托着无数人英雄主义的梦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直认为它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  2009年9月1日,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却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得以实现。这一天是广东检验检疫局陈式太极拳培
期刊
阅读陈鑫文章,确实要下一番功夫。就说此篇文章,很多人对该文的标题就不理解,有的人以为排印时丢了一个“手”字,应为“太极拳推手原解”。其实错矣,原文就是如此。  “推原解”怎么讲?是“太极拳推 原解”,还是“太极拳推原 解”?而这个“推”又是什么意思?  笔者开始也不得要领,经过反复阅读思考,结合文章内容,琢磨出标题的味道。笔者以为,该篇文章标题的句读应在“原”后,即“太极拳推原 解”。“推”当推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