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人性论初探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辩。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还是无善无恶,有善有恶,亦或善恶相混都有持方。王充通过评议前人的人性论,正面阐述了自己的人性论观点,从气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性有三品,分善、中、恶三等。人性的善恶与所禀之气紧密相关,气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性的善恶之分。王充虽然没有按照正统的进路,但对人性论思想起着补足辅翼的作用,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
  关键词:王充;气;人性论;
  在现代,人性是如何,仍是一个在争论中的问题,并无明确的界定。研讨人性问题,古已有之,对此问题的研究至今热度不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充的人性论,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性善论与性恶论者。他通过列举历代思想家关于人性的看法并加以评论,最终得出自己的人性观点,坚信人能变恶为善,去恶存善。本文欲从王充的“用气为性”着手,重点分析性有善有恶的原因以及变恶为善的途径,剥离出其人性论中的积极因素,启迪当代的德育教育。
  一、人性的善、恶趋向
  古时,人性的善恶是统治者驭下的根据,有什么样的人性论,就有什么样的统治术,很多关于人性的讨论就是为了制定更合理的政治制度。在王充之前,人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主张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就应该强于礼法……王充在对前人的各种人性论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王充以世硕之说为标准,认为性有善有恶,说善可,说恶亦可。“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其次,质疑孟子的性善论并作出评价,“性本自然,善恶有质。孟子之言情性,未为实也。”(《论衡·本性篇》)人性若是善的,外界能有什么东西使之变坏呢?这就说明外部环境不能影响人性向善。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恶,并且按照孔子所言“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人性不会像水流一样,决东则东,决西则西。所以在王充看来,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并不完整,只是中人的人性,并不包括极善极恶的人性。
  再次,他认为荀子的观点,人性本恶,善是人为的结果并不恰当,按照这个逻辑,人在小的时候就没有善,但是古籍记载“后稷为儿,以种树为戏;孔子能行,以俎豆为弄”,说明小孩是有善性的。西汉陆贾以礼义为性,认为人能“察己”,王充看来,人性不在于察与不察,“性善者,不待察而自善;性恶者,虽能察之,犹背礼畔义”,1因而陆贾论性也“未能得实”。
  最后,他评价了董仲舒的情性说,“天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性生于阳,情生于阴。阴气鄙,阳气仁,曰性善者,是见其阳也,谓恶者,是见其阴者也。”(《论衡·本性篇》按照董子的意思,性生于阳便是善,情生于阴便是恶。王充提出质疑,阳气和阴气都有厚薄之分,那么,由阳气生出的性,由陰生出的情,就不可能是纯善纯恶的。刘向与董仲舒的说法相反,他认为“情为阳、性为阴”,主张性情相应说,性善情也善,性恶情也恶,王充则以为人的恻隐之心、谦让之心等这些本性,都会通过与外物接触表现出来,“出形於外”,而非“于身而不发”。
  至此,王充总结出,“自孟子以下至刘子政,鸿儒博生,闻见多矣。然而论情性,竟无定是。唯世硕、公孙尼子之徒颇得其正。”赞同了人性有善有恶论。并更进一步,以气释性,明确提出性有极善、极恶和不善不恶三种,丰富了自己的人性论。
  二、“用气为性”,气性即人性
  天生的性是某种气,这是春秋至魏晋时期儒家哲学的共同见解,又以汉代儒学为最甚。2而王充便是两汉时期以气释性的最鲜明的代表,他认为,本有之性便是天生之气。因此,王充关于人性的讨论是基于他的气性思想的,其人性论与气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王充首先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物一样,都是禀受元气而生成的。且他对气和性基本不做区分,所以我们大可以将他的人性论称为“气性”。关于“气性”,牟宗三先生在《才性与玄理》一书中作过细致分析。“用气为性”有两路:顺气而言,则为材质之性,可称之为“气性”,告子、荀子、董仲舒、王充以及刘劭的《人物志》都是从“气性”分析人性;逆气而言,即在“气”之上逆显“理”,这个“性”便为宋儒所说的“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孟子的性善论、程朱的“理与性”以及阳明的“良知”都是逆气而言。孟子的性善论是基于人的内在道德性,而内在的道德性的建立离不开人的道德意识,人为了不受罪恶感的折磨,先天向善,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这是定然的善。而王充的观点与孟子大有不同,他认为,人之为善,只是因为有气质之“善的倾向”,在经过道德的自觉后,更容易表现出道德性本身之性中的“定然的善”罢了,这种气质之善的倾向,不同于孟子所认为的人性之善是定然的善。
  三、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有恶
  那么,王充所说的气究竟是如何影响人性的善恶呢?在王充看来,气是一个可以感知的存在,以气为性,存在着种种分化,根据气的强弱、厚薄、清浊可以说寿夭之命、贫富贵贱、才与不才、智与愚和善恶。“察得坚强之性,则气握厚而体坚强,坚强则寿命长,寿命长则不夭死。”(《论衡·命义篇》)气的每一种分化都有等级之分,人的善恶贤愚都是由禀气厚薄决定的。为什么人从天上禀得的元气有厚薄之分呢?我们可从其星气说寻求答案。他认为,天上有许多星,星的数量和种类繁多,有百官、二十八宿、五行星以及其他众星,各种星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天在施气的同时,各种星也在散布精气,然后一起降落在地上。气存在着精粗之分,当然,这种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自然界中,构成天的气比构成地的气更精些,构成较高级生物之气比构成较低级生物之气要精。 “夫魂者,精气也,精气之行与云烟等,案云烟之行不能疾。使魂行若蜚鸟乎?行不能疾。人或梦蜚者,用魂蜚也,非蜚不能疾于鸟”(《论衡·纪妖篇》)人的灵魂是由精气构成的,且还是精微之气。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禀得贵星所施放的气,人就具有高贵的命,禀得贱星的精气,就有了贱命。   但是,王充并未止步于此,他对人性的善恶之根源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同上)人之性受天性、父母和遭遇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但“人禀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即天性始终是人性善恶的决定性因素,善人与恶人生来即不相同,存在等级之分。王充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次: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性恶者,“中人以下者也”;性混善混恶或无善无恶者,“中人也”。所谓“中人以上者”即“极善”之人,是生来就善,纯然天良而无恶的成分,无需教化;“中人以下者”即“极恶”之人,是绝对的生来就恶,没有善的因素。他认为“极善极恶,非复在习”,本性固有,不易改变。但极善极恶之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中人的本性还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王充人性论的重点放在了对中人之性的塑造上。“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同上)强调通过学习改变中人之性,恶可变为善。
  四、人性变善的途径
  既然人性在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恶如何走向善呢?王充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性变善的途径。第一,教育可以改变本性,他提出“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於善,善渐於恶,恶化於善,成为性行。”(《率性篇》)对于善的就加以养育劝导,不要让他接近丑恶;近恶的人,就要加以辅导保护、禁约防范,使之逐渐向善。通过教化学习和劝勉,让善者远离恶,恶者变恶为善。第二,环境的改变也能促进人性向善,“孟母徙宅”的故事充分了证明环境的重要性。孟母认识到“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於身”,三次搬家,只为儿子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成为圣贤。第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是可以改变性的。“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篇》)“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才成德业”(《论衡·量知篇》)不管人生来有多么的聪明,都需要后天的学习,学习对人性向善有重要作用,人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修养来使人性向善。
  王充独特的人性论以及提出的由恶变善的途径不仅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统驭群臣百姓的思路,其高度重视教育化人的理念对当代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桂钿.王充性命论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3)
  [2]杨萍.王充天体论、人性论和性命论中的伦理思想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
  [3]沈顺福.性即气:略论汉代儒家人性之内涵[J].中山大学学报,2017
  [4]白雪松.天命与德性的统一[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5,20-24
  [5]牟宗三.才性与玄理[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冯小平(1994.11-),女,汉族,重庆开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儒家哲学。
其他文献
由于独龙族文面可考的文字记载只有女性,如今可见的文面也仅有女性,通常人们称独龙女人为“文面女”。女人文面是独龙族人的传统习俗,过去,女人一般十二三岁进入成年期,都要由具备一定文刺经验的妇女文面师对其进行文面。文面师让文面的女孩先洗净脸,然后仰面躺下,用竹签在女孩脸上画上传统图案,图画好后,用三四根木刺捆在一起按照图样一点点行刺,刺得满脸是血,擦尽血水,再用锅烟灰和一种深色草汁反复在脸上揉搓,或是用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林业发展已从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不断向全面林业生态建设过渡,并且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林业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缓解农业产品供需矛盾、减缓温室效应、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等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林业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各地普遍关注。本文以光泽县林业经济发展为例,对近年来光泽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
期刊
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代表作品。哈代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深受广大读者同情的悲剧人物——苔丝。这个美丽、纯洁、善良的姑娘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而她人生的悲剧是其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本文将从主客观多个角度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苔丝;悲剧;社会;性格;家庭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
期刊
这几天乍暖还寒,经常更换衣服,也因此对时节更为敏感。今日温度适宜,一件单外套正好,背上书包,赶去上课,见校园里桃花压满枝头,原来春姑娘早已入校了。  早晨时间紧张,但我还是停下脚步欣赏桃花,你看,这白色的花朵都是五瓣的,每朵都是这样整齐,恰似精心装扮的舞裙,干净又漂亮。风儿吹过,裙摆轻扬,一只只纤细的花芯若隐若现,它们几乎一样长,如少女的双腿,柔美动人。末端那黑色的颗粒似一双双黑皮鞋,这花芯穿上了
期刊
摘要:银行业务可以使用的所有电子技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展开相关业内活动。相关法律《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讲电子银行业务为建立在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支付系统之上的一种新兴服务系统。鉴于此,本文对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银行业务;电子替代;销售格式  1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作用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电子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
期刊
摘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并加强管理与运用,是国企纪检监察机构适应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国企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改革转型的必要举措。本文立足国企实际,仅从廉政档案建立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内容以及加强廉政档案建立与管理的若干措施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强化;廉政档案;建立;管理  国企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聚焦重点
期刊
摘要:《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作为剧中的女主人公,具有深刻的代表性,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窦娥冤》剧中人物形象丰富,性格典型,塑造了许多具有特点和立体的人物。其中以窦娥为代表,通过窦娥的坎坷一生与悲剧性的结局,展现出封建底层人民被压迫的形象。可以说,窦娥这一形象是当时社会与时代的缩影。  关键词:窦娥;形象;社会  《窦娥冤》揭示了当时官场黑暗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窦
期刊
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的对立最早是在电影领域,有学者表示如果卢米埃尔为电影艺术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传统,那么梅里埃为电影确立的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技术主义传统。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的差别在于写实主义强调对真实生活的原样再现,尽可能真实全面地体现事件细节。技术主义注重技术的重要作用,把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强调从内容到形式技术加工的必要性,使观众产生真实生活的幻觉。写实主义倾向的是以真实的镜头,真实的情感感染受众,
期刊
我家门前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透过四楼我家的窗户,正好能看见树顶上盛开的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花儿。每天都会有很多蜜蜂来这片花海采蜜。  蜜蜂们在花海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嗅嗅这朵花,一会儿闻闻那朵花,都在挑好的花,大的花。你瞧,那只领头的蜜蜂,肚子圆滚滚的,穿着黄黑相间的衣裳,趴在一朵巨大的黃花上,撅着小屁股,用长长的触须使劲地吸着花蜜。也许是用力太猛,它刚
期刊
摘要:在现今的电子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挂式及台式日历已逐步淡出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用品的视野,成为部分企业在特定时段发放的公司专属宣传品。插画日历的创作设计就是要保存日历所具有的传统的时间属性,引入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将生活与艺术、功能性与审美性结合起来,实现日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传统的时间功能属性与现代生活用品的审美属性的内在统一,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即实现生活的功能便利性,又潜移默化地增强审美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