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首先总结了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伴随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的乒乓球课程改革措施,以期为高职高专乒乓球教学改革献言献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专 乒乓球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a)-0126-02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体育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运动能力,让学生学习一些高效实用的体育理论知识,具备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未来就业岗位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需求,帮助其尽快适应某些节奏快、强度高、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岗位。
在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体系中,乒乓球是学生最愿意学习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且它的普及范围也很广。但是,因为受到以往某些教育方式的干涉,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在乒乓球课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是班级分组教学模式。学生接触乒乓球的时间不长,乒乓球相关的理论掌握得不够扎实,因而没有很厚的技术基础;同时,乒乓球课程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另外,在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测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现状使得乒乓球教学的教学目标(例如:提升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等)无法实现,无法满足未来就业岗位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与社会脱节。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乒乓球的教学实效性都不高,难以及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 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伴随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的乒乓球课程,应该是较为生动活泼而且很容易提升教学实效性的课程,它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乒乓球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效率测评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结来讲,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點。
1.1 教学思想不够先进,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当前,某些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受到以前教学理念的干涉,还是过于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实践还是以学习课程理论知识,提升乒乓球技术为主,并没有重视起对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以往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践的应用,认为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拓展训练这一说,并且,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式也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足以体现自身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的某些特点。
1.2 教学内容和目标难以满足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需要
当前,就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其在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认识不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点,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职业素养的需要,从而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以学习专业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还有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根本就未意识到要结合学生所选择的专业的特性,提升学生未来从业的能力、适应某一岗位的能力以及预防岗位相关职业病的能力的重要性。
1.3 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程的测评,目前大多使用的结果测评,常用的方式是技术方面的考试成绩、日常的课堂出勤率,课程测评的标准不严,要求不高,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身体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在考试时,学生动作要领的掌握,很容易受到自己心情、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干涉,导致发球、旋转错误频出,没法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实际情况。结果测评不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常的进步情况,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乒乓球课程测评内容中,有关于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这一项约占总测评成绩的1/4,然而,这一测评项目的成绩,很多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出勤率而定,并没有体现出学习兴趣、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2 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的乒乓球课程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实践,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努力适应社会,给学生传授健康、积极的体育理念,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结合每一所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征形成独有的风格,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服务。
2.1 教学理念要及时更新,教学形式要丰富、创新,教学目标要积极完善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乒乓球课程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在身体、心理、所学专业、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积极完善乒乓球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升学生的运动热情,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知此项运动,把被动学习理论知识逐渐转变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最好是将此项运动列为自己的终身锻炼项目。
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形式要及时丰富、创新,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把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增加对科学的课外训练、相关比赛的重视程度,完善乒乓球的课程体系。另外,做好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工作,比如,学校可以为一些公司或是街道组织或策划乒乓球比赛等,让学生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些裁判、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会助力于乒乓球教学社会化,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从健康这一视角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该校在进行乒乓球课程教学形式创新时,开放课堂,创建了一个校内外乒乓球交流的公共平台,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向社会输出更多、更优质的乒乓球指导人员。还有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也在积极地效仿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这一教学形式,努力让自己的乒乓球课程,助力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策划、组织能力以及一些赛事战略战术的指导能力,深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还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让课堂带动实践,用实践检验课堂,社会、学校二者通力合作,共享优质资源,让课堂教学更灵活。 2.2 乒乓球课程的内容设计要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重视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最关键的,在设计每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时,都要充分考虑每个专业未来就业岗位对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然后结合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说财经系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要求学生有耐心、足够细心,而且,这一类专业的工作岗位要长时间地坐着,很易损伤腰椎、腰部肌肉;矿业系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要有超强的耐力,所以在设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针对这些专业特点注意普及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常识。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通常来讲,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常用的有多媒体教学、竞赛教学、分层教学等几种,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比赛、游戏的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公平、公正地去竞争,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教学常用的竞赛教学模式,会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学习质量更优。总体来说,教学形式既要有个性,又要丰富化,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经常进行互动,一起揣摩,助力于学生自练、自学能力的提升。
另外,日常的乒乓球教学实践,仍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共性,扎实学习乒乓球的理论和相关的体育知识,会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全面了解体育,从而在毕业参加工作以后,能够灵活使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保健,理性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能够及时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2.3 乒乓球课程测评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
测评考核机制是每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像乒乓球这种偏重技术的课程,在设立学习状况评价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丰富测评方法。在选用测评方法时,要注意同时重视过程测评和技术测评,同等重视定量测评和定性测评,让理论结合实践。测评内容不单单是要包含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技术、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测评结果是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标尺”,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学完乒乓球课程以后,能否长时间地保持高涨的练习热情。
乒乓球课程测评,还要注意一定要特别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测评,这么做的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以前那种固定的、标准的测评体系,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出的测评结果也将是非常片面的。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使用各种测评方法对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客观、及时的测评以及相关情况的反馈。这个强化过程测评的测评机制,会帮助教师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符合每个专业的不同需求,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日常努力的状况以及每一次的进步,测评的方法、内容、标准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总而言之,完善、合理的乒乓球课程测评体系,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又要讲求测评内容的全面和透彻,这也是以往的测评方式所做不到的。同时,学生在平常参与训练、比赛的积极主动性也要以恰当的方式体现在测评体系中。
3 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高职高专乒乓球课程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其非常复杂,历时时间也相对较长,它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乒乓球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之前,就要和各专业的教师做好沟通工作,了解他们的确切需求,科学分析并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一起使用,测评机制也要积极完善。并且,乒乓球课程的任课教师,也要随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乒乓球课程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張启平.关于高职高专乒乓球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152-153.
[2] 张叙洪,曾兰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47-48.
[3] 辛娟娟.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1):11-13.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专 乒乓球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a)-0126-02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体育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运动能力,让学生学习一些高效实用的体育理论知识,具备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未来就业岗位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需求,帮助其尽快适应某些节奏快、强度高、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岗位。
在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体系中,乒乓球是学生最愿意学习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且它的普及范围也很广。但是,因为受到以往某些教育方式的干涉,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在乒乓球课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是班级分组教学模式。学生接触乒乓球的时间不长,乒乓球相关的理论掌握得不够扎实,因而没有很厚的技术基础;同时,乒乓球课程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另外,在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测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现状使得乒乓球教学的教学目标(例如:提升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等)无法实现,无法满足未来就业岗位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与社会脱节。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乒乓球的教学实效性都不高,难以及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 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伴随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的乒乓球课程,应该是较为生动活泼而且很容易提升教学实效性的课程,它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乒乓球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效率测评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结来讲,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點。
1.1 教学思想不够先进,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当前,某些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受到以前教学理念的干涉,还是过于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实践还是以学习课程理论知识,提升乒乓球技术为主,并没有重视起对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以往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践的应用,认为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拓展训练这一说,并且,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式也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足以体现自身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的某些特点。
1.2 教学内容和目标难以满足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需要
当前,就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其在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认识不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点,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职业素养的需要,从而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以学习专业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还有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根本就未意识到要结合学生所选择的专业的特性,提升学生未来从业的能力、适应某一岗位的能力以及预防岗位相关职业病的能力的重要性。
1.3 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程的测评,目前大多使用的结果测评,常用的方式是技术方面的考试成绩、日常的课堂出勤率,课程测评的标准不严,要求不高,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身体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在考试时,学生动作要领的掌握,很容易受到自己心情、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干涉,导致发球、旋转错误频出,没法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实际情况。结果测评不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常的进步情况,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乒乓球课程测评内容中,有关于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这一项约占总测评成绩的1/4,然而,这一测评项目的成绩,很多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出勤率而定,并没有体现出学习兴趣、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2 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的乒乓球课程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实践,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努力适应社会,给学生传授健康、积极的体育理念,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结合每一所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征形成独有的风格,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服务。
2.1 教学理念要及时更新,教学形式要丰富、创新,教学目标要积极完善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乒乓球课程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在身体、心理、所学专业、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积极完善乒乓球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升学生的运动热情,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知此项运动,把被动学习理论知识逐渐转变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最好是将此项运动列为自己的终身锻炼项目。
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形式要及时丰富、创新,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把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增加对科学的课外训练、相关比赛的重视程度,完善乒乓球的课程体系。另外,做好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工作,比如,学校可以为一些公司或是街道组织或策划乒乓球比赛等,让学生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些裁判、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会助力于乒乓球教学社会化,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从健康这一视角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该校在进行乒乓球课程教学形式创新时,开放课堂,创建了一个校内外乒乓球交流的公共平台,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向社会输出更多、更优质的乒乓球指导人员。还有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也在积极地效仿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这一教学形式,努力让自己的乒乓球课程,助力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策划、组织能力以及一些赛事战略战术的指导能力,深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还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让课堂带动实践,用实践检验课堂,社会、学校二者通力合作,共享优质资源,让课堂教学更灵活。 2.2 乒乓球课程的内容设计要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重视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最关键的,在设计每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时,都要充分考虑每个专业未来就业岗位对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然后结合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说财经系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要求学生有耐心、足够细心,而且,这一类专业的工作岗位要长时间地坐着,很易损伤腰椎、腰部肌肉;矿业系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要有超强的耐力,所以在设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针对这些专业特点注意普及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常识。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通常来讲,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常用的有多媒体教学、竞赛教学、分层教学等几种,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比赛、游戏的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公平、公正地去竞争,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教学常用的竞赛教学模式,会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学习质量更优。总体来说,教学形式既要有个性,又要丰富化,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经常进行互动,一起揣摩,助力于学生自练、自学能力的提升。
另外,日常的乒乓球教学实践,仍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共性,扎实学习乒乓球的理论和相关的体育知识,会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全面了解体育,从而在毕业参加工作以后,能够灵活使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保健,理性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能够及时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2.3 乒乓球课程测评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
测评考核机制是每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像乒乓球这种偏重技术的课程,在设立学习状况评价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丰富测评方法。在选用测评方法时,要注意同时重视过程测评和技术测评,同等重视定量测评和定性测评,让理论结合实践。测评内容不单单是要包含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技术、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测评结果是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标尺”,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学完乒乓球课程以后,能否长时间地保持高涨的练习热情。
乒乓球课程测评,还要注意一定要特别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测评,这么做的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以前那种固定的、标准的测评体系,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出的测评结果也将是非常片面的。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使用各种测评方法对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客观、及时的测评以及相关情况的反馈。这个强化过程测评的测评机制,会帮助教师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符合每个专业的不同需求,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日常努力的状况以及每一次的进步,测评的方法、内容、标准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总而言之,完善、合理的乒乓球课程测评体系,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又要讲求测评内容的全面和透彻,这也是以往的测评方式所做不到的。同时,学生在平常参与训练、比赛的积极主动性也要以恰当的方式体现在测评体系中。
3 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高职高专乒乓球课程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其非常复杂,历时时间也相对较长,它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乒乓球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之前,就要和各专业的教师做好沟通工作,了解他们的确切需求,科学分析并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一起使用,测评机制也要积极完善。并且,乒乓球课程的任课教师,也要随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乒乓球课程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張启平.关于高职高专乒乓球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152-153.
[2] 张叙洪,曾兰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47-48.
[3] 辛娟娟.影响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