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技能,在此背景之下探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技能型人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主要包含制图与识图两部分内容,是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尤其注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保证其教学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除了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以及技能增长需求之外,更要放置于高职院校服务于社会人才供应的背景中,以此为导向来开展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上升,更关系到广大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
1 教学内容方面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与建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下面针对该项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等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这是设置的该门课程合理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
1.1 课程标准的制定
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中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即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能力及识图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今后走向具体岗位的具体技能需求,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施工岗位的特征,就需要提前在课程内容中设置学生适应岗位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实际岗位中发挥作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所制定的课程标准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征。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教学阶段划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对于点线面投影以及曲面投影等各类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部分则以工程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和绘制为主;第三部分以结构施工图识读为主,并对16G图集进行讲解;第四部分对给排水施工图进行讲解;由此让学生掌握对建筑图纸的识读与绘制。
1.2 教学计划的修改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画法几何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具体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上述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应当对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缩减画法几何相关知识的教学部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可。重在培养学生对建筑图纸的识读,并结合图纸的绘制这种实践训练来开展教学,达到学以致用。
1.3 教学用书的选择
市面上有关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相关教材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但实际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和学情是不一样的,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本门课程的教学小组编写了有针对性的更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已经完成,并即将出版。
2 教学方法方面
2.1 教学手段的选择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展开,在高职院校开展各类专业的教学也应当逐渐脱离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知识内容决定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产生效果非常一般,这是因为大量的几何以及空间知识如果仅采用平面式的板书很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立体空间几何的特征,因此学生就很难理解到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显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应当被淘汰。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以及更多的先进信息技术成为新的教学方式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课件的制作方面,教师的课件不能为单一的文字,要结合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动画、视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实体模型进行教学,学生更为直观,视觉效果更好;也可以结合bim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让学生理解更容易建筑物内部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角色扮演、成果导向等方式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采用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雨课堂、云课堂、云班课等软件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将网上的国家级或市级精品课程资源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查漏补缺自主学习。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观念的转变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建筑类相關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理论严谨,且与工程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才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因此要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教学实体模型和符合标准的绘图桌椅,使同学们能够拥有更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掌握实际的技能。
传统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也少,掩盖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讨论会、座谈会、模拟“图纸会审”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活力。这有助于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这些学生都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储备,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发展供应人才的重任,因此更需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制图与识图能力能较好的掌握,并学以致用,今后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岗位,为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裴丽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0,13:210.
[2]刘良林.关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5:132-133.
[3]王香茹.对《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改革的探索与认识[J].广西轻工业,2009,2508:159-160.
[4]骆乐,卢智伟,刘耀芳.高职扩招背景下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153-154.
[5]王芙蓉.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开发——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10:176-177.
关键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技能型人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主要包含制图与识图两部分内容,是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尤其注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保证其教学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除了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以及技能增长需求之外,更要放置于高职院校服务于社会人才供应的背景中,以此为导向来开展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上升,更关系到广大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
1 教学内容方面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与建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下面针对该项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等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这是设置的该门课程合理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
1.1 课程标准的制定
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中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即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能力及识图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今后走向具体岗位的具体技能需求,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施工岗位的特征,就需要提前在课程内容中设置学生适应岗位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实际岗位中发挥作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所制定的课程标准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征。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教学阶段划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对于点线面投影以及曲面投影等各类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部分则以工程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和绘制为主;第三部分以结构施工图识读为主,并对16G图集进行讲解;第四部分对给排水施工图进行讲解;由此让学生掌握对建筑图纸的识读与绘制。
1.2 教学计划的修改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画法几何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具体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上述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应当对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缩减画法几何相关知识的教学部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可。重在培养学生对建筑图纸的识读,并结合图纸的绘制这种实践训练来开展教学,达到学以致用。
1.3 教学用书的选择
市面上有关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相关教材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但实际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和学情是不一样的,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本门课程的教学小组编写了有针对性的更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已经完成,并即将出版。
2 教学方法方面
2.1 教学手段的选择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展开,在高职院校开展各类专业的教学也应当逐渐脱离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知识内容决定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产生效果非常一般,这是因为大量的几何以及空间知识如果仅采用平面式的板书很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立体空间几何的特征,因此学生就很难理解到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显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应当被淘汰。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以及更多的先进信息技术成为新的教学方式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课件的制作方面,教师的课件不能为单一的文字,要结合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动画、视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实体模型进行教学,学生更为直观,视觉效果更好;也可以结合bim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让学生理解更容易建筑物内部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角色扮演、成果导向等方式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采用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雨课堂、云课堂、云班课等软件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将网上的国家级或市级精品课程资源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查漏补缺自主学习。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观念的转变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建筑类相關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理论严谨,且与工程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才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因此要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教学实体模型和符合标准的绘图桌椅,使同学们能够拥有更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掌握实际的技能。
传统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也少,掩盖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讨论会、座谈会、模拟“图纸会审”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活力。这有助于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这些学生都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储备,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发展供应人才的重任,因此更需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制图与识图能力能较好的掌握,并学以致用,今后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岗位,为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裴丽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0,13:210.
[2]刘良林.关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5:132-133.
[3]王香茹.对《建筑制图与AUTOCAD》课程改革的探索与认识[J].广西轻工业,2009,2508:159-160.
[4]骆乐,卢智伟,刘耀芳.高职扩招背景下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153-154.
[5]王芙蓉.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开发——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1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