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也促使教育变革。人类社会经历了3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期间,其标志是文字和学校的出现,教育变成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第二次发生在农业社会,其标志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印刷出版使知识得到传播与普及;第三次发生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期间,其标志是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使教学规模扩大,教学效率提高,保证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互联网+”成为最热词,代表了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新形态。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54-02
目前,在“互联网+”和MOOC背景下,各类资源极大丰富,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主导者”.教学的内容不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知识继承”,而是“能力提升”。同样,考核方式也不应该“一张试卷定乾坤”。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普遍现象,感觉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吃苦,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精力,这是很难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改革不仅对理工类专业适用,对农、林及畜牧等专业也同样适用。
1 “互联网+”模式的概念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所谓“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教学”,则是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将基于云的教育服务、云端一体的技术设施,以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相结合,为教育及教学创新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我们可以利用云端做认知工具,也可以用云端来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探究性学习、一对一学习、游戏化学习,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来,在网络化的教学互动平台上,师生的交流更加自如。
2 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调动少数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多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与教师积极互动的是那些愿意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这种方法对过去十几、二十年前的学生适用),而对于那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他们不一定是坏学生)不能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教育是要培养大多数人,不是培养个别的好学生,让大多数的学生知识积淀越来越厚,能力培养越来越强,整体素质越来越好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2.2 闭卷考试题型模式固定,忽视学生的个性發展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核方式进行,随着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虽然考核方式也加入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等,但主要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考核方式静态,题型单一,评分标准化。这种考核方式过度地夸大分数的价值,强调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而怱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在考试前期待教师划重点、讲题型。有的学生很善于这种考试方式,出现考试分数很高,考后全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不强,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
2.3 考试往往集中在学期末,造成压力分布失衡
对于学生来讲,多门课程的考试集中在期末同一时间段,而且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的比重很大,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备考压力。大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就靠考前突击复习,甚至部分学生会采用作弊手段试图蒙混过关。而一旦考前突击复习成功,学生就会用这种方法对待所有的课程。而对于教师来讲,考试标志着教学活动的结束,对考试结果的衡量和评价不能够作用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使考试不能在教学中起到反馈作用。
3 完善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技术教学
3.1 回归生活世界,强化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导向
计算机教科书的话语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材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于互联网的现实发展。加之计算机教科书具有较强的教学语言特质和文本语言特质,容易造成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无形中被淡化。因此,教师需要努力将教材的文本语言,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课外实践中,在感受互联网在提升生产效率、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存在问题,从而强化对学生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导引。例如:我精心设计了题为“互联网与我们”主题报告作业,采取小组汇报的方式,引导学生们阐述学生群体在使用互联网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学生们的展示多种多样:有的展示了网络黑客的问题,描述了互联网发展背后的网络安全问题;有展示了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列举了周围同学因为痴迷网络游戏,引发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的无奈;也有的同学展示了使用网络学习,展示了自己在网络课堂和远程在线教育学习计算机技能的进步;还有的同学给大家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视频并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看到的网络素养的问题,探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这个课堂报告,使同学们感受到:互联网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渗透在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无形中学生与互联网+思维教育的距离,这也与互联网+思维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达到了统一。 3.2 “互联网+教育”的广泛应用
1.云端学习应用于课外利用云功能,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前、课堂中和课堂后。例如,利用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学生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保持实时互动,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教师的PPT、课件、导学案等教学资源,并且可以留言、讨论、评测等。
2.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例如,在讲解PhotoShop色彩搭配章节内容时,教师先用一个视频作为情境导入:某学生职场第一天工作,由于衣服着装色彩搭配不协调,引来同事们异样的眼光;接下来为了说明这位学生着装的不合理之处,教师又用一个Flash动画课件图文并茂的展示说明了色彩搭配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色彩搭配技巧,教师又设计了一个游戏软件——为女模特或者男模特在3D试衣间搭配不同颜色服装,然后把学生们的搭配方案进行对比;最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色彩所表达的含义以及在不同场合恰当的使用。在该色彩搭配内容讲解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显著的改善了教学效果。
3.3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新形态
1)微课
微课是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慕课与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
2)慕课
慕课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教、学、考、管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在这种一体化的环境形态中,“教”与“学”是两条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主线。慕课没有学习人数限制,其开放性改变了传统的班级化课程模式,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慕课支持平等协作、适时的、碎片化学习,其自由性将促进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信息化教育生态的形成。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智慧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思维作用于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翻转课堂整合了直接传授与建构主义学习、面授教学与网络学习、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不同模式,使教师、学生、课堂的角色产生了根本变化。很显然,智慧教学环境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条件。豐富的教学资源促使从传统的“教→学”到技术支持的“学→教”认知过程的优化,具有智慧的环境支撑着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分析评价等。
3.4 实施任务驱动,搭建互联网+思维教育的实践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教育的渗透培养中,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的特点,我采取鼓励教学的方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方法,设置学习目标,采取个人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的向心力。例如:在讲授互联网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组,布置了一个“我眼中的互联网中国”主题讨论题,请大家谈谈自己所在社区的互联网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前查阅资料、开展社区调查,力争让所在小组言之有物。在任务驱动下,同学们密切协作、团结一致,各尽所能,在进一步强化了我为互联网中国献计献策的同时,还强烈地让学生体会到互联网+思维中“跨界合作”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互联网+教育的现实感染力。
综上,新型“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改革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将以网络化、多样化、个性化为着力点,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形成合力,以达到培养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一明. “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228-232.
[2] 刘娜. 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6,07:83-84.
[3] 张智辉. “互联网+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7:77-78.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54-02
目前,在“互联网+”和MOOC背景下,各类资源极大丰富,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主导者”.教学的内容不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知识继承”,而是“能力提升”。同样,考核方式也不应该“一张试卷定乾坤”。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普遍现象,感觉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吃苦,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精力,这是很难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改革不仅对理工类专业适用,对农、林及畜牧等专业也同样适用。
1 “互联网+”模式的概念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所谓“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教学”,则是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将基于云的教育服务、云端一体的技术设施,以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相结合,为教育及教学创新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我们可以利用云端做认知工具,也可以用云端来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探究性学习、一对一学习、游戏化学习,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来,在网络化的教学互动平台上,师生的交流更加自如。
2 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调动少数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多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与教师积极互动的是那些愿意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这种方法对过去十几、二十年前的学生适用),而对于那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他们不一定是坏学生)不能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教育是要培养大多数人,不是培养个别的好学生,让大多数的学生知识积淀越来越厚,能力培养越来越强,整体素质越来越好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2.2 闭卷考试题型模式固定,忽视学生的个性發展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核方式进行,随着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虽然考核方式也加入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等,但主要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考核方式静态,题型单一,评分标准化。这种考核方式过度地夸大分数的价值,强调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而怱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在考试前期待教师划重点、讲题型。有的学生很善于这种考试方式,出现考试分数很高,考后全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不强,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
2.3 考试往往集中在学期末,造成压力分布失衡
对于学生来讲,多门课程的考试集中在期末同一时间段,而且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的比重很大,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备考压力。大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就靠考前突击复习,甚至部分学生会采用作弊手段试图蒙混过关。而一旦考前突击复习成功,学生就会用这种方法对待所有的课程。而对于教师来讲,考试标志着教学活动的结束,对考试结果的衡量和评价不能够作用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使考试不能在教学中起到反馈作用。
3 完善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技术教学
3.1 回归生活世界,强化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导向
计算机教科书的话语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材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于互联网的现实发展。加之计算机教科书具有较强的教学语言特质和文本语言特质,容易造成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无形中被淡化。因此,教师需要努力将教材的文本语言,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课外实践中,在感受互联网在提升生产效率、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存在问题,从而强化对学生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导引。例如:我精心设计了题为“互联网与我们”主题报告作业,采取小组汇报的方式,引导学生们阐述学生群体在使用互联网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学生们的展示多种多样:有的展示了网络黑客的问题,描述了互联网发展背后的网络安全问题;有展示了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列举了周围同学因为痴迷网络游戏,引发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的无奈;也有的同学展示了使用网络学习,展示了自己在网络课堂和远程在线教育学习计算机技能的进步;还有的同学给大家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视频并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看到的网络素养的问题,探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这个课堂报告,使同学们感受到:互联网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渗透在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无形中学生与互联网+思维教育的距离,这也与互联网+思维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达到了统一。 3.2 “互联网+教育”的广泛应用
1.云端学习应用于课外利用云功能,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前、课堂中和课堂后。例如,利用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学生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保持实时互动,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教师的PPT、课件、导学案等教学资源,并且可以留言、讨论、评测等。
2.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例如,在讲解PhotoShop色彩搭配章节内容时,教师先用一个视频作为情境导入:某学生职场第一天工作,由于衣服着装色彩搭配不协调,引来同事们异样的眼光;接下来为了说明这位学生着装的不合理之处,教师又用一个Flash动画课件图文并茂的展示说明了色彩搭配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色彩搭配技巧,教师又设计了一个游戏软件——为女模特或者男模特在3D试衣间搭配不同颜色服装,然后把学生们的搭配方案进行对比;最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色彩所表达的含义以及在不同场合恰当的使用。在该色彩搭配内容讲解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显著的改善了教学效果。
3.3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新形态
1)微课
微课是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慕课与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
2)慕课
慕课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教、学、考、管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在这种一体化的环境形态中,“教”与“学”是两条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主线。慕课没有学习人数限制,其开放性改变了传统的班级化课程模式,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慕课支持平等协作、适时的、碎片化学习,其自由性将促进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信息化教育生态的形成。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智慧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思维作用于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翻转课堂整合了直接传授与建构主义学习、面授教学与网络学习、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不同模式,使教师、学生、课堂的角色产生了根本变化。很显然,智慧教学环境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条件。豐富的教学资源促使从传统的“教→学”到技术支持的“学→教”认知过程的优化,具有智慧的环境支撑着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分析评价等。
3.4 实施任务驱动,搭建互联网+思维教育的实践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教育的渗透培养中,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的特点,我采取鼓励教学的方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方法,设置学习目标,采取个人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的向心力。例如:在讲授互联网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组,布置了一个“我眼中的互联网中国”主题讨论题,请大家谈谈自己所在社区的互联网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前查阅资料、开展社区调查,力争让所在小组言之有物。在任务驱动下,同学们密切协作、团结一致,各尽所能,在进一步强化了我为互联网中国献计献策的同时,还强烈地让学生体会到互联网+思维中“跨界合作”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互联网+教育的现实感染力。
综上,新型“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改革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将以网络化、多样化、个性化为着力点,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形成合力,以达到培养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一明. “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228-232.
[2] 刘娜. 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6,07:83-84.
[3] 张智辉. “互联网+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