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科院校就业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一个对策创新上的研究,借鉴国外经验,总结我国目前在创新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介绍一些比较新的就业模式和理念,可以对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专科院校教育就业模式 创新
由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专科院校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及学校都积极的采取了多种措施。为扩大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途径,对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对策上的创新性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式即可以从专科院校生的就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国外专科院校的就业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欧美国家的专科院校就业模式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这些发达国家实行的是自由就业和自主择业制度,但是各有特点。例如美国由劳工部收集关于市场职业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为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参考,同时它们还有配套的就业政策,失业保险制度和公共救助系统。而英、法、德等国则成立了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决策咨询和指导。政府部门也通过了立法来规范和管理就业,高校则非常重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欧美国家非常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在校教育期间,它们就非常重视对专科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各种机会给他们以创业能力展现的机会。毕业时也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信息咨询和创业融资渠道,放宽大学生创业市场准入机制,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行政成本。
目前我国也非常重视对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模式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改进。例如从高校管理方面来说,许多专科院校都在今年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程 ,策划了许多规模较大甚至是全国性规模的创业计划大赛,与许多知名企业进行合作,策划多种类型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活动,成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从政府和国家政策方面来说,鼓励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动中小企业多招收应届毕业生,有些地方甚至对于招收了一定数额应届毕业生的私人企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国家还对部分自主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小额融资贷款,提供创业启动资金,降低小企业、小公司的市场准入机制,如注册门槛,建设创业科技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场所等。可以说从政府、社会、高校几个方面来说,都在不遗余力的为改善专科院校学生就业的情况进行了各种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些努力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或是因为这些对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较却实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流于书面形式,引进的也只是一些国外的新鲜名词,并不能引发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程度的认识;一些学校并未真正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师资力量投入太少,上这门课程的教师多是辅导员;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大赛声势浩大,但学生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其实并不高,主要还在于许多充满创意的成果缺乏后续的实质支持和正规指导,对一些创业策划的评判标准不准确,似乎创业是一种很高端的事情,导致往大而空泛的方向发展,许多实际操作性强只是需要较小额度资金支持的创业策划成果出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成了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的后台网站支持部门,并没有发挥它的初衷作用即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指导就业,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就业;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指导这些优惠政策的获取渠道,即使指导也难以获取,各种条件苛刻并且行政成本高,更多的因素还在于人为控制了这些优惠政策;一些用人单位对于专科院校应届毕业生有偏见,招收条件和提供的薪酬也与他们的实际能力不对等。
要借鉴国外专科院校就业模式成功的启示,改进我国就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还在于分析我国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据2013年麦可斯大学生就业数据统计,2012届毕业生后半年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前三个专业为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就业满意度都为55%,而满意度最低的三个专科院校专业为煤矿开采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硬件与外设,就业满意度都为38%;2012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科院校专业前三位为护理、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相关度分别为94%、92%、91%,较低的三个专业分别为法律事务、应用韩语、应用日语,相关度分别为18%、20%、30%;2009届专科院校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及其它租赁业(80%)、批发商业(78%)、媒体信息及通讯产业(73%),行业置换率较低的为水电煤气公用事业(32%)、教育业(44%)、运输业(45%)。通过这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专科院校来说,更多在于开设有特色的专业,这些专业也更集中在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和产业方面,对于这样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学生就业率更高,而且他们更加愿意接受从事与他们所学学科相关的专业。这样的专业既解决了市场需求,也迎合了毕业生的对专业与职业的理解和追求,使得毕业生的需求和供应更好的相融合。因此,在借鉴模式的同时,要把这个前提做好,即根据国家建设的需求方向,定位专科院校各具特色的专业,重点建设这样的专业,培养出能充分胜任相关专业的工作的学生,为就业工作的对策既做好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前提准备,同时也相应的开设一些辅助的学科专业,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鸡肋专业,作为专科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放弃,这样才能通过特色来增强自身和提高学生就业率。
在就业模式上专科院校具体可做的创新也有很多,虽然这些做法目前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但实际上实践中能完全做下来的专科院校却比较少。第一种模式即就业实习基地模式,就业实习基地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桥梁,起到一个过渡指引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毕业生更好的理解自己的专业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快速的适应工作,为用人单位带来效益,而减少了为了解工作所花的培训时间,同时使毕业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期望。现在很多专科院校如果发展了特色专业,完全有能力建设这样的实训基地,其实这样的实训基地如果运转正常以后,也是能够给学校带来一些效益的。即使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与校友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建立这样的实训基地,实现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最大化和校友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双赢局面。第二种模式即与大型的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制培养。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导向来培养学生,这样即可以在学生入学以后即按一定的方向和模式发展,定期的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的对接,这样有利于企业稳定的接收专业人才的输送,也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合作经验的增加,可使学校更容易了解市场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合理的教授课程。第三种模式是最受重视的一种模式,即自主创业模式。创业模式是最简便的一种增加就业率方式,但是又是最困难的一种增加毕业生就业率的方式。这种模式对市场成熟度和创业者自身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据统计全国目前每年毕业生创业比率为5%,而成功率为这5%中的3%,其中江浙一带的成功率比较高,广东的成功率只有1%,而美国的创业成功率达到了20%,所以创业成功与否也是和创业的环境紧密相关的。目前专科院校需要做的就是培养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创业有风险,但是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低端容易做的行业,比如小的零售行业,投资较小,创业不能好高骛远。政府需要规范大学生创业环境,订立一些法律法规以保护创业者的权益,避免他们上当受骗,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比如创业科技园,学生街等。目前我国创业环境总体是在向好的方面转,创业成功率也是在逐步上升的,一批创业者的成功很容易带动经济的活跃,同时有激发了更多创业者的热情,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总之,专科院校教育的成功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即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个就业质量不仅包括就业率的高低,也包括就业行业水平的高低、毕业生自身能力素质的高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所以为了在就业对策上进行创新,专科院校只有不断创新就业模式,更新就业理念,使这种模式和理念都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前沿,就一定能走在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前端。
参考文献:
[1]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8):38-43.
[2]步钰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20.
[3]王国义.社会组织开创大学生创业就业新局面[N].组织人事报,2009-12-29.
[4]张迎春.大学生就业创新模式研究[J].行业探讨,2012,11(11).
作者简介:江锦兴(1982-),男,福建江夏学院思政教研室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裘金飞(1962-),女,福建江夏学院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
关键词:专科院校教育就业模式 创新
由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专科院校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及学校都积极的采取了多种措施。为扩大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途径,对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对策上的创新性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式即可以从专科院校生的就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国外专科院校的就业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欧美国家的专科院校就业模式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这些发达国家实行的是自由就业和自主择业制度,但是各有特点。例如美国由劳工部收集关于市场职业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为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参考,同时它们还有配套的就业政策,失业保险制度和公共救助系统。而英、法、德等国则成立了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决策咨询和指导。政府部门也通过了立法来规范和管理就业,高校则非常重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欧美国家非常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在校教育期间,它们就非常重视对专科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各种机会给他们以创业能力展现的机会。毕业时也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信息咨询和创业融资渠道,放宽大学生创业市场准入机制,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行政成本。
目前我国也非常重视对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模式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改进。例如从高校管理方面来说,许多专科院校都在今年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程 ,策划了许多规模较大甚至是全国性规模的创业计划大赛,与许多知名企业进行合作,策划多种类型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活动,成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从政府和国家政策方面来说,鼓励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动中小企业多招收应届毕业生,有些地方甚至对于招收了一定数额应届毕业生的私人企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国家还对部分自主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小额融资贷款,提供创业启动资金,降低小企业、小公司的市场准入机制,如注册门槛,建设创业科技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场所等。可以说从政府、社会、高校几个方面来说,都在不遗余力的为改善专科院校学生就业的情况进行了各种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些努力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或是因为这些对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较却实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流于书面形式,引进的也只是一些国外的新鲜名词,并不能引发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程度的认识;一些学校并未真正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师资力量投入太少,上这门课程的教师多是辅导员;各种类型的创业计划大赛声势浩大,但学生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其实并不高,主要还在于许多充满创意的成果缺乏后续的实质支持和正规指导,对一些创业策划的评判标准不准确,似乎创业是一种很高端的事情,导致往大而空泛的方向发展,许多实际操作性强只是需要较小额度资金支持的创业策划成果出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成了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的后台网站支持部门,并没有发挥它的初衷作用即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指导就业,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就业;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指导这些优惠政策的获取渠道,即使指导也难以获取,各种条件苛刻并且行政成本高,更多的因素还在于人为控制了这些优惠政策;一些用人单位对于专科院校应届毕业生有偏见,招收条件和提供的薪酬也与他们的实际能力不对等。
要借鉴国外专科院校就业模式成功的启示,改进我国就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还在于分析我国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据2013年麦可斯大学生就业数据统计,2012届毕业生后半年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前三个专业为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就业满意度都为55%,而满意度最低的三个专科院校专业为煤矿开采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硬件与外设,就业满意度都为38%;2012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科院校专业前三位为护理、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相关度分别为94%、92%、91%,较低的三个专业分别为法律事务、应用韩语、应用日语,相关度分别为18%、20%、30%;2009届专科院校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及其它租赁业(80%)、批发商业(78%)、媒体信息及通讯产业(73%),行业置换率较低的为水电煤气公用事业(32%)、教育业(44%)、运输业(45%)。通过这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专科院校来说,更多在于开设有特色的专业,这些专业也更集中在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和产业方面,对于这样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学生就业率更高,而且他们更加愿意接受从事与他们所学学科相关的专业。这样的专业既解决了市场需求,也迎合了毕业生的对专业与职业的理解和追求,使得毕业生的需求和供应更好的相融合。因此,在借鉴模式的同时,要把这个前提做好,即根据国家建设的需求方向,定位专科院校各具特色的专业,重点建设这样的专业,培养出能充分胜任相关专业的工作的学生,为就业工作的对策既做好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前提准备,同时也相应的开设一些辅助的学科专业,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鸡肋专业,作为专科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放弃,这样才能通过特色来增强自身和提高学生就业率。
在就业模式上专科院校具体可做的创新也有很多,虽然这些做法目前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但实际上实践中能完全做下来的专科院校却比较少。第一种模式即就业实习基地模式,就业实习基地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桥梁,起到一个过渡指引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毕业生更好的理解自己的专业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快速的适应工作,为用人单位带来效益,而减少了为了解工作所花的培训时间,同时使毕业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期望。现在很多专科院校如果发展了特色专业,完全有能力建设这样的实训基地,其实这样的实训基地如果运转正常以后,也是能够给学校带来一些效益的。即使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与校友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建立这样的实训基地,实现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最大化和校友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双赢局面。第二种模式即与大型的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制培养。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导向来培养学生,这样即可以在学生入学以后即按一定的方向和模式发展,定期的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的对接,这样有利于企业稳定的接收专业人才的输送,也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合作经验的增加,可使学校更容易了解市场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合理的教授课程。第三种模式是最受重视的一种模式,即自主创业模式。创业模式是最简便的一种增加就业率方式,但是又是最困难的一种增加毕业生就业率的方式。这种模式对市场成熟度和创业者自身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据统计全国目前每年毕业生创业比率为5%,而成功率为这5%中的3%,其中江浙一带的成功率比较高,广东的成功率只有1%,而美国的创业成功率达到了20%,所以创业成功与否也是和创业的环境紧密相关的。目前专科院校需要做的就是培养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创业有风险,但是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低端容易做的行业,比如小的零售行业,投资较小,创业不能好高骛远。政府需要规范大学生创业环境,订立一些法律法规以保护创业者的权益,避免他们上当受骗,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比如创业科技园,学生街等。目前我国创业环境总体是在向好的方面转,创业成功率也是在逐步上升的,一批创业者的成功很容易带动经济的活跃,同时有激发了更多创业者的热情,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总之,专科院校教育的成功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即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个就业质量不仅包括就业率的高低,也包括就业行业水平的高低、毕业生自身能力素质的高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所以为了在就业对策上进行创新,专科院校只有不断创新就业模式,更新就业理念,使这种模式和理念都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前沿,就一定能走在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前端。
参考文献:
[1]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8):38-43.
[2]步钰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20.
[3]王国义.社会组织开创大学生创业就业新局面[N].组织人事报,2009-12-29.
[4]张迎春.大学生就业创新模式研究[J].行业探讨,2012,11(11).
作者简介:江锦兴(1982-),男,福建江夏学院思政教研室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裘金飞(1962-),女,福建江夏学院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