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大学英语课程有如下描述: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根据《欧洲共同语言参照框架:学习、教学、评价》,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英语通识 大学英语 教育改革
一、相关研究
胡素芬,杨朝燕,韩松立以《跨文化交际》该门英语通识课为例,主要集中于解决英语通识课堂存在的学习问题。胡晓霞认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英语课程的内涵,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虽有诸多学者对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做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针对一门课程的设置或者是某一专业的学生,从调查的立足点及对象来说具有一定局限性,且不一定符合本校学生的情况。为了解本校学生英语通识选修课的选择情况,本研究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学生整体需求,为本校的英语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背景
英语通识选修课在受试学校,是学生除《大学英语》这一公共必修课程外英语课程的另一自由选择。本校开设了英美影视鉴赏、英美报刊选读、英语语言学、终身学习——国际名校的学习和生活等课程。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杭州师范大学大一至大三的60名学生,共涉及商务、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经济等12个专业方向。2.调查工具。本研究依据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整体模型中“学习者个体愿望”及“学习环境需求”两个维度,参照国内外语教学需求分析问卷,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英语通识课选择现状。本次调查中显示共有21.67%的同学选过英语通识课,其中仅有23.08%的同学选过3门及以上英语通识课。可见该校学生的选择现状并不乐观,这使得其与肩负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相距甚远。
2.学生需求分析。(1)学生的个体愿望。根据学生个体愿望调查可得,61.54%的同学选择英语通识课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同比的还有希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在他们看来,该课程应该兼顾自己的兴趣和英语学习,这样更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修学分也成了一个比较具有功利性的因素。同时,也有30.77%选择英语通识课的原因是想为就业增加筹码,这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许多企业招聘都有四六级证书这一道门槛。所以在大学阶段,等级考试也成了一大任务。(2)学生学习环境需求。由需求调查可知,有40%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还有1.6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开课情况完全满足不了需求。因为开课少,学生的选择极少,,更多的人会选择放弃。另外,课程种类单一,没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学生自然也就不会选。而且表一显示,61.54%的学生是为了个人兴趣,若无法迎合学生的兴趣,就得不到学生的青睐。
四、对策研究
1.学生应该对当今社会人才类型的需求有正确的认识,改变超过半数将英语通识课作为修学分途经的现状。大学生都会有一个职业规划,明确除了学习本专业外,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而现如今,金融行业中的商业文件,IT行业中程序软件的设计等都以英语为主。如果你能熟知这些文件,那么你可以获取到的相关行业信息量也就越广。
2.院校应该开设多门英语通识课,因为就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因为英语通识课开课数太少,面临着无法选上的风险而放弃了选择。大学,既然有这样一个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的平台,而且学生对于课程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需求,那么就应该增加开课的数量,让同学们有更多地选择。
3.院校应该开设更多种类的英语通识课。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同学不满足于该课程的种类,从学生的个体愿望看,有61.54%的学生是因兴趣选课。那么作为开课院校,应该投“学生”所好,开设更多类型的英语通识课,比方说了解英美的文化,风俗或者是欧美的音乐鉴赏等等。开课的种类多而有趣,可以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他国文化,让自己的语言学习得到提升,既完成了兴趣,又学到了知识。
4.可以在学生选课前提供“试听”环节。对即将要开设的英语通识课程,学生可以进入相应教室,先试听一到两节课,大致了解老师上课的难易度,授课方式或者是讲课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看到英语通识课,全英文,这些字眼就有望而生退的想法。
尽管现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的选择还不容乐观,但是国际型人才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因此,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达到使大学生“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目标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李蓂.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外语教学,2013(5):3-6.
[2]刘艳梅,朱慧敏.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3):69-76.
【关键词】英语通识 大学英语 教育改革
一、相关研究
胡素芬,杨朝燕,韩松立以《跨文化交际》该门英语通识课为例,主要集中于解决英语通识课堂存在的学习问题。胡晓霞认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英语课程的内涵,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虽有诸多学者对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做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针对一门课程的设置或者是某一专业的学生,从调查的立足点及对象来说具有一定局限性,且不一定符合本校学生的情况。为了解本校学生英语通识选修课的选择情况,本研究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学生整体需求,为本校的英语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背景
英语通识选修课在受试学校,是学生除《大学英语》这一公共必修课程外英语课程的另一自由选择。本校开设了英美影视鉴赏、英美报刊选读、英语语言学、终身学习——国际名校的学习和生活等课程。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杭州师范大学大一至大三的60名学生,共涉及商务、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经济等12个专业方向。2.调查工具。本研究依据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整体模型中“学习者个体愿望”及“学习环境需求”两个维度,参照国内外语教学需求分析问卷,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英语通识课选择现状。本次调查中显示共有21.67%的同学选过英语通识课,其中仅有23.08%的同学选过3门及以上英语通识课。可见该校学生的选择现状并不乐观,这使得其与肩负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相距甚远。
2.学生需求分析。(1)学生的个体愿望。根据学生个体愿望调查可得,61.54%的同学选择英语通识课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同比的还有希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在他们看来,该课程应该兼顾自己的兴趣和英语学习,这样更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修学分也成了一个比较具有功利性的因素。同时,也有30.77%选择英语通识课的原因是想为就业增加筹码,这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许多企业招聘都有四六级证书这一道门槛。所以在大学阶段,等级考试也成了一大任务。(2)学生学习环境需求。由需求调查可知,有40%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还有1.6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开课情况完全满足不了需求。因为开课少,学生的选择极少,,更多的人会选择放弃。另外,课程种类单一,没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学生自然也就不会选。而且表一显示,61.54%的学生是为了个人兴趣,若无法迎合学生的兴趣,就得不到学生的青睐。
四、对策研究
1.学生应该对当今社会人才类型的需求有正确的认识,改变超过半数将英语通识课作为修学分途经的现状。大学生都会有一个职业规划,明确除了学习本专业外,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而现如今,金融行业中的商业文件,IT行业中程序软件的设计等都以英语为主。如果你能熟知这些文件,那么你可以获取到的相关行业信息量也就越广。
2.院校应该开设多门英语通识课,因为就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因为英语通识课开课数太少,面临着无法选上的风险而放弃了选择。大学,既然有这样一个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的平台,而且学生对于课程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需求,那么就应该增加开课的数量,让同学们有更多地选择。
3.院校应该开设更多种类的英语通识课。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同学不满足于该课程的种类,从学生的个体愿望看,有61.54%的学生是因兴趣选课。那么作为开课院校,应该投“学生”所好,开设更多类型的英语通识课,比方说了解英美的文化,风俗或者是欧美的音乐鉴赏等等。开课的种类多而有趣,可以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他国文化,让自己的语言学习得到提升,既完成了兴趣,又学到了知识。
4.可以在学生选课前提供“试听”环节。对即将要开设的英语通识课程,学生可以进入相应教室,先试听一到两节课,大致了解老师上课的难易度,授课方式或者是讲课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看到英语通识课,全英文,这些字眼就有望而生退的想法。
尽管现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的选择还不容乐观,但是国际型人才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因此,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达到使大学生“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目标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李蓂.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外语教学,2013(5):3-6.
[2]刘艳梅,朱慧敏.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3):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