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调整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因此也必须从实际出发,矫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生;不良习惯
一、引言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就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规范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目的。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不良习惯的现状分析以及成因
(一)现状分析
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无暇顾及,就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就读。导致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制约着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成因
在寄宿制学校里,小学生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然而这都是在长时间下逐渐形成的。由于农村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由于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会缺乏安全感,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很容易导致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学习成绩差等,因此也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
三、寄宿制小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策略
(一)科学管理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缺乏关爱,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当一个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在这一期间就是矫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最佳时期。首先需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认识,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认识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要不断加强相关准则规范的约束力。其次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意识,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来不断增强自身的意志力、约束力和恒心,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遵守相关准则规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周末以及班会时间,带领学生参与登山、旅游或者接力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还要多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
(二)注重行为规范训练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指导,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寄宿制下,小学生在学校停留的时间就会比较长,教师就可以通过班会、文体娱乐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在群体交往活动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不断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通过说教和引导法,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
在寄宿制学校中,寝室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还要加强对寝室的规范化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整理好床铺,叠好被子,将碗筷、毛巾和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摆放在统一的位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还要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为自身創建一个整洁卫生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还要教导学生避免在寝室里大声喧哗,要穿着得当,言行举止文明,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还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公正无私的师德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不断地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就不能行为举止怪异,经常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这样只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的言行和品德,将自身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怀。还要树立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真诚、善良、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教会学生文明礼貌用语,注意自己的身形。教师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和思想修养,注意自己的礼仪,塑造高尚的人格,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结合
教师还要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转告给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教师还要指导家长要正确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展开针对性的辅导,遵循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到各种健康文明教育活动中。
(五)展开针对性的教导
教师还要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所在,最终达到最好的解决效果。同时还要用爱心关怀爱护以及要求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当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时,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生活的信息。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延长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耐性。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一些表情和动作来暗示学生遵守纪律,当学生成绩良好时,就给予学生一定的奖赏和表扬,还要用集体力量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通过思想、行为、制度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约束和管理,帮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世明.浅谈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J].新课程·中旬,2018(1):195.DOI:10.3969/j.issn.1673-2162(z).2015.01.195.
[1]胡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16):27.
[2]储小庆.农村寄宿小学生学校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祁兰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永靖中学。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生;不良习惯
一、引言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就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规范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目的。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不良习惯的现状分析以及成因
(一)现状分析
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无暇顾及,就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就读。导致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制约着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成因
在寄宿制学校里,小学生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然而这都是在长时间下逐渐形成的。由于农村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由于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会缺乏安全感,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很容易导致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学习成绩差等,因此也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
三、寄宿制小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策略
(一)科学管理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缺乏关爱,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当一个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在这一期间就是矫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最佳时期。首先需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认识,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认识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要不断加强相关准则规范的约束力。其次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意识,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来不断增强自身的意志力、约束力和恒心,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遵守相关准则规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周末以及班会时间,带领学生参与登山、旅游或者接力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还要多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
(二)注重行为规范训练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指导,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寄宿制下,小学生在学校停留的时间就会比较长,教师就可以通过班会、文体娱乐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在群体交往活动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不断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通过说教和引导法,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
在寄宿制学校中,寝室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还要加强对寝室的规范化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整理好床铺,叠好被子,将碗筷、毛巾和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摆放在统一的位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还要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为自身創建一个整洁卫生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还要教导学生避免在寝室里大声喧哗,要穿着得当,言行举止文明,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还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公正无私的师德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不断地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就不能行为举止怪异,经常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这样只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的言行和品德,将自身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怀。还要树立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真诚、善良、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教会学生文明礼貌用语,注意自己的身形。教师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和思想修养,注意自己的礼仪,塑造高尚的人格,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结合
教师还要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转告给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教师还要指导家长要正确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展开针对性的辅导,遵循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到各种健康文明教育活动中。
(五)展开针对性的教导
教师还要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所在,最终达到最好的解决效果。同时还要用爱心关怀爱护以及要求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当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时,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生活的信息。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延长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耐性。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一些表情和动作来暗示学生遵守纪律,当学生成绩良好时,就给予学生一定的奖赏和表扬,还要用集体力量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通过思想、行为、制度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约束和管理,帮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世明.浅谈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J].新课程·中旬,2018(1):195.DOI:10.3969/j.issn.1673-2162(z).2015.01.195.
[1]胡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16):27.
[2]储小庆.农村寄宿小学生学校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祁兰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永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