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思想,专业素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30-05
新课程启动后,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决定组织一次高一新课程历史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由武汉市第12中学的刘芃老师主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笔者和当时在美国的汪学毅老师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寻找材料、设计问题,试图以“材料·问题”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为了试验教学设计能否在一堂课内完成,2009年10月7日,刘汝明在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高一年级进行了试教,并帮助完善了教学设计。2009年10月16日,刘芃老师在本校高一(3)班为全市高一历史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得到参与者的肯定和赞许。2010年7月19日,应人教社的邀请,刘芃赴重庆在“新教材培训会”上进行了展示教学。本文在重庆教学实录基础上整理、反思而成。
高中新课程教学强调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解释为主要形式、以意义构建为目的,关注教学资源的拓展,强调文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重视教科书知识结构建构,更注重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改善课堂提问是新课程教学绕不过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课堂提问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关系。
本文结合《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人教版必修I)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依据“课标”①,课前下发了“导学提纲”,为学生提供图片、表格和材料,预设了课堂提问,如下:
(1)观察图一,上海世博会希腊馆。图片给大家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2)图二是希腊三维地形模型图,图三是希腊的卫星地图。从这两张图中,得到关于希腊的哪些信息?
(3)这样的地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1)(2)是要学生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图片信息很集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取,也能够直观理解教科书上“多山、山势陡峭、有很多小的岛屿”,“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形成了新兴工商业阶层”等内容。但问题(3)没有针对性,没有限定学生思考的范围,问题看上去很开放,其实不能调动学生思考。地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朝哪个方向思考?这对学生来说很难把握,有的学生思考的方向和回答与本课内容相差较远。
材料一希腊半岛上多山,许多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贯穿半岛……由于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对形成多城邦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影响。
——马克矗主编《世界文明史》
(4)POLIS(波利斯)就是城邦的意思。材料一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5)请同学们读教科书第22页第二、三自然段,找出几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城邦”?什么是公民?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20~30万。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古代卷》
材料三……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城邦虽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内主权的分割,对它邻邦的独立却是容忍的。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6)根据材料二、三,找出描述城邦特征的几个关键词。
(7)城邦的这些特点,对公民的政治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山坡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发展园艺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
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五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达,反过来对希腊各殖民地城邦和本土诸国的经济,又产生巨大影响。它使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为商品货币经济。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8)阅读材料四、五及教科书第23页“历史纵横”,概括古希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9)这样的经济生活,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联系呢?
(10)如果我用1只鸡来换你1头羊,你愿意吗?为什么不换呢?如果我用50只来换呢?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11)商品交换的这些原则,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关系?
(4)到(7)涉及城邦特点,学生能把材料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解答。说明材料一至五这种“还原”式的情景创设,学生很适应。但是问题(5)前半部分要求概括什么是城邦,展示过材料二、三后,问题(6)又要求找出描述城邦的关键词,这个设计不太合理,反复对学生提出要求有些浪费时间,应该合并提问,或重新设计提问,增强提问的效率。(5)的后半部分要求根据教材概括什么是公民,公民概念在材料里没有体现,之后的问题(15)(16)却集中涉及,放在(5)没有呼应,对学生来说也不能算有效问题。问题(7)对应的材料体现了城邦的独立性,要求据此回答对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材料似有不足。
问题(9)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水平。问题(10)(11)中,学生得出“商品交换需要自由、公平、协商”的结论,是基于政治学科知识,只是按预设概括并接受一些条款式的结论:商品交换中的平等观念为民主政治产生准备了社会思想条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改变了社会政治力量;城邦的出现有了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域狭小使公民能广泛直接地参与政治生活;继承了原始社会的民主平等观念等。然而“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关系”?“中国也存在物物交换,为什么没有产生民主政治而古代希腊却产生了直接民主政治”?“自然地理条件到底在民主政治产生中有多大的作用”?这些问题和疑虑并没有真正从学生心中消失。尽管学生很“热闹”地参与了“解析”,但问题(9)(10)(11)的程式化和线性分析解释,学生的思考没有办法复杂起来。教师应有所补充。
有学者研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社会中下层群众总体实力的加强,具体表现为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壮大”,“另一方面是国家财力的增长”。中小工商业奴隶主、小农阶层和无地贫民,在政治上不同程度地受到贵族排斥和压制,无权或少权;在经济上受到不同程度侵害,贫穷而困窘,他们要求推翻贵族政治,建立民主政体,构成了民主派的骨干力量和基本群众。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壮大,是他们总体实力加强的基本要素,随着这些要素的发展成熟,民主力量不断壮大,贵族势力相对削弱,从而引起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促成民主政治的确立Ⅲ。公元前5世纪,所有希腊公民处于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有大量空闲时间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公议是古希腊民主的核心”。因此,“自然经济是城邦存在的第一法则”。“对雅典人而言,城邦 不仅是他们生活的载体,每个人心里装的都是城邦,他们为了城邦利益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私利甚至生命,并通过取消公民权来制裁漠视城邦利益的人”。“雅典政治领袖的领导权和民众的决策权长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材料六 新的致富机会和贵金属铸币的使用所促成的金钱贪欲,刺激了许多人作各种各样的冒险,或从事创造性的经济活动。一部分当政的土地贵族,利用权势取得了财富;同时也出现了贵族以外的工商业的富裕阶层,而他们是被摒除于政权之外的;这样,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各阶级实际力量的对比之间,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日益加剧。
经济发展和海外移民都造成了人力的不足,使得土地贵族难于掌握他们支配之下的人手。另一方面,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土地贵族的金钱贪欲,从而使他们加深了对平民群众的剥削。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12)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六和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说明梭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协调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系?
(13)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23页至24页的内容,填写下表。
(15)从材料七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16)是否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公民权?
(17)雅典的民主是哪些人享有民主?雅典民主是否如伯利克里所说属于“全体人民”?
材料八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档啦底
(18)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阅读材料八,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什么弊端?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这句话?
(19)苏格拉底这样比喻想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九 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谈及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法律的条文始终如一。法律禁止他们临战逃脱,不管遇到的敌人有多少;要求他们作战时坚如磐石,或者战胜敌人,或者死于敌手。”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0)阅读材料九,指出希腊人在民主政治中奉行什么原则?
材料十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美]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
《西方社会史》
(21)阅读材料十,劳菲尔认为现代民主继承了古希腊民主的哪两条原则?
(22)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程序,在雅典已经存在。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当今哪些民主原则或程序起源于古希腊?
学生对运用数据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反应很积极。问题(17)至(22),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为学生思考和活动提供了纵深空间。这也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意义建构来预设的。学生能回答出“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说明有一定的随意性”,“管理国家也需要专业的人才”等结论。尽管学生还没学到当代西方民主,但还是通过知识积累,概括出“法律至上、公共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举、轮流执政、主权在民、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等,认识到现代民主政治①中,仍然有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
由于材料充分,学生能够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特别是问题(19),学生均能有话可说,较有效地转换了思考历史问题的角度。学生对这组问题的反应超出了老师的预期,也为下一单元的学习预设了很好的“接口”。
民主制度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这里虽刻意避免让学生用阶级分析法来分析所谓“局限性”“虚伪性”,强调用文明史观认识历史,避免发“后见之明”,但仍应当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雅典直接民主的利弊和它如何为代议制民主所取代。这条线索在学完此课后尚不明显,教师需要为学生理解从直接民主到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做些铺垫:从古代希腊开始,特别是从公元前5世纪末以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中世纪的思想巨人托马斯·阿奎那,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判没有停止。由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民主政治的缺点逐渐暴露,批评逐渐成为主流。这些批评大多来自上流社会,言论具有更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分析色彩。随着马其顿、罗马对希腊的征服,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衰落。君主制度合法化的理论代替了对民主的颂歌。“纵观古今人们对雅典民主制的态度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决定了人们对民主制的兴趣与价值评估”。因此,学者在评价这一政体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理想的政体;有产阶级眼中的雅典民主——民众暴政”目。“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和宽泛的自由精神是后来欧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和滥觞”。“雅典民主政治对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而这种直接民主最终为代议制民主所取代。在代议制民主中,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人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并进行公共选择的概率骤减。议会辩论传承了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公议。这对英国、美国民主制建立影响巨大。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不容置疑的是,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从提问的技术层面来说,本课包括观察类问题、回忆类问题、比较类问题、思辨类问题,试图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展开学生的思考过程。提问不是让学生简单记忆所学内容,而要关注并指导课堂对话和认知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合理的历史解释。问题(5)(6)(8)(12)至(16)“找出”“概括”“说明”“填写”“归纳”“得到”等词汇,规定了学生思考的行为。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思考活动通过具体的动作完成,也扣住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问题。通过归纳民主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奠定了基础”“得以确立”“发展到顶峰”等结论。因此,材料拓展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
教育目标分类的层次不同,老师提示语的指向对学生的刺激与暗示是有区别的。记忆、理解、应用型的问题在追问时,可用“你能举一个例子吗”“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课本中什么地方”“还想到了什么”等句式。分析、评价、创造型的问题在追问时,可用“请说出你的理由”“你是怎样知道的”“请解释你对这件事的认识”“你的观点依据什么资料或史实”“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等句式。追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生成个性化的观点”。提问预设时,用好这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词,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预设学生的思考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反思的结论是:优化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课堂有效提问应激发学生思维。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要注意:第一,要理清教科书的知识,注意问题之间符合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第二,创设情景,应在课本知识的盲点处、学生理解难点处和史实不足处预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三,提问的指向要明确,针对学生的回答跟进的追问,即加工性问题或矫正性问题,要促进学生解释自己的回答;第四,要关注学术研究动态,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思辨性;第五,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论证观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规范的学科思维方法和习惯。课堂有效提问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以上浅见就教于方家。
[责任编辑:王雅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30-05
新课程启动后,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决定组织一次高一新课程历史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由武汉市第12中学的刘芃老师主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笔者和当时在美国的汪学毅老师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寻找材料、设计问题,试图以“材料·问题”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为了试验教学设计能否在一堂课内完成,2009年10月7日,刘汝明在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高一年级进行了试教,并帮助完善了教学设计。2009年10月16日,刘芃老师在本校高一(3)班为全市高一历史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得到参与者的肯定和赞许。2010年7月19日,应人教社的邀请,刘芃赴重庆在“新教材培训会”上进行了展示教学。本文在重庆教学实录基础上整理、反思而成。
高中新课程教学强调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解释为主要形式、以意义构建为目的,关注教学资源的拓展,强调文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重视教科书知识结构建构,更注重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改善课堂提问是新课程教学绕不过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课堂提问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关系。
本文结合《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人教版必修I)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依据“课标”①,课前下发了“导学提纲”,为学生提供图片、表格和材料,预设了课堂提问,如下:
(1)观察图一,上海世博会希腊馆。图片给大家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2)图二是希腊三维地形模型图,图三是希腊的卫星地图。从这两张图中,得到关于希腊的哪些信息?
(3)这样的地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1)(2)是要学生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图片信息很集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取,也能够直观理解教科书上“多山、山势陡峭、有很多小的岛屿”,“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形成了新兴工商业阶层”等内容。但问题(3)没有针对性,没有限定学生思考的范围,问题看上去很开放,其实不能调动学生思考。地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朝哪个方向思考?这对学生来说很难把握,有的学生思考的方向和回答与本课内容相差较远。
材料一希腊半岛上多山,许多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贯穿半岛……由于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对形成多城邦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影响。
——马克矗主编《世界文明史》
(4)POLIS(波利斯)就是城邦的意思。材料一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5)请同学们读教科书第22页第二、三自然段,找出几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城邦”?什么是公民?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20~30万。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古代卷》
材料三……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城邦虽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内主权的分割,对它邻邦的独立却是容忍的。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6)根据材料二、三,找出描述城邦特征的几个关键词。
(7)城邦的这些特点,对公民的政治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山坡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发展园艺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
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五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达,反过来对希腊各殖民地城邦和本土诸国的经济,又产生巨大影响。它使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为商品货币经济。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8)阅读材料四、五及教科书第23页“历史纵横”,概括古希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9)这样的经济生活,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联系呢?
(10)如果我用1只鸡来换你1头羊,你愿意吗?为什么不换呢?如果我用50只来换呢?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11)商品交换的这些原则,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关系?
(4)到(7)涉及城邦特点,学生能把材料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解答。说明材料一至五这种“还原”式的情景创设,学生很适应。但是问题(5)前半部分要求概括什么是城邦,展示过材料二、三后,问题(6)又要求找出描述城邦的关键词,这个设计不太合理,反复对学生提出要求有些浪费时间,应该合并提问,或重新设计提问,增强提问的效率。(5)的后半部分要求根据教材概括什么是公民,公民概念在材料里没有体现,之后的问题(15)(16)却集中涉及,放在(5)没有呼应,对学生来说也不能算有效问题。问题(7)对应的材料体现了城邦的独立性,要求据此回答对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材料似有不足。
问题(9)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水平。问题(10)(11)中,学生得出“商品交换需要自由、公平、协商”的结论,是基于政治学科知识,只是按预设概括并接受一些条款式的结论:商品交换中的平等观念为民主政治产生准备了社会思想条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改变了社会政治力量;城邦的出现有了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域狭小使公民能广泛直接地参与政治生活;继承了原始社会的民主平等观念等。然而“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产生有怎样的关系”?“中国也存在物物交换,为什么没有产生民主政治而古代希腊却产生了直接民主政治”?“自然地理条件到底在民主政治产生中有多大的作用”?这些问题和疑虑并没有真正从学生心中消失。尽管学生很“热闹”地参与了“解析”,但问题(9)(10)(11)的程式化和线性分析解释,学生的思考没有办法复杂起来。教师应有所补充。
有学者研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社会中下层群众总体实力的加强,具体表现为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壮大”,“另一方面是国家财力的增长”。中小工商业奴隶主、小农阶层和无地贫民,在政治上不同程度地受到贵族排斥和压制,无权或少权;在经济上受到不同程度侵害,贫穷而困窘,他们要求推翻贵族政治,建立民主政体,构成了民主派的骨干力量和基本群众。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壮大,是他们总体实力加强的基本要素,随着这些要素的发展成熟,民主力量不断壮大,贵族势力相对削弱,从而引起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促成民主政治的确立Ⅲ。公元前5世纪,所有希腊公民处于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有大量空闲时间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公议是古希腊民主的核心”。因此,“自然经济是城邦存在的第一法则”。“对雅典人而言,城邦 不仅是他们生活的载体,每个人心里装的都是城邦,他们为了城邦利益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私利甚至生命,并通过取消公民权来制裁漠视城邦利益的人”。“雅典政治领袖的领导权和民众的决策权长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材料六 新的致富机会和贵金属铸币的使用所促成的金钱贪欲,刺激了许多人作各种各样的冒险,或从事创造性的经济活动。一部分当政的土地贵族,利用权势取得了财富;同时也出现了贵族以外的工商业的富裕阶层,而他们是被摒除于政权之外的;这样,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各阶级实际力量的对比之间,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日益加剧。
经济发展和海外移民都造成了人力的不足,使得土地贵族难于掌握他们支配之下的人手。另一方面,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土地贵族的金钱贪欲,从而使他们加深了对平民群众的剥削。
——顾准著《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12)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六和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说明梭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协调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系?
(13)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23页至24页的内容,填写下表。
(15)从材料七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16)是否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公民权?
(17)雅典的民主是哪些人享有民主?雅典民主是否如伯利克里所说属于“全体人民”?
材料八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档啦底
(18)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阅读材料八,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什么弊端?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这句话?
(19)苏格拉底这样比喻想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九 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谈及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法律的条文始终如一。法律禁止他们临战逃脱,不管遇到的敌人有多少;要求他们作战时坚如磐石,或者战胜敌人,或者死于敌手。”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0)阅读材料九,指出希腊人在民主政治中奉行什么原则?
材料十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美]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
《西方社会史》
(21)阅读材料十,劳菲尔认为现代民主继承了古希腊民主的哪两条原则?
(22)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程序,在雅典已经存在。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当今哪些民主原则或程序起源于古希腊?
学生对运用数据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反应很积极。问题(17)至(22),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为学生思考和活动提供了纵深空间。这也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意义建构来预设的。学生能回答出“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说明有一定的随意性”,“管理国家也需要专业的人才”等结论。尽管学生还没学到当代西方民主,但还是通过知识积累,概括出“法律至上、公共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举、轮流执政、主权在民、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等,认识到现代民主政治①中,仍然有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
由于材料充分,学生能够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特别是问题(19),学生均能有话可说,较有效地转换了思考历史问题的角度。学生对这组问题的反应超出了老师的预期,也为下一单元的学习预设了很好的“接口”。
民主制度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这里虽刻意避免让学生用阶级分析法来分析所谓“局限性”“虚伪性”,强调用文明史观认识历史,避免发“后见之明”,但仍应当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雅典直接民主的利弊和它如何为代议制民主所取代。这条线索在学完此课后尚不明显,教师需要为学生理解从直接民主到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做些铺垫:从古代希腊开始,特别是从公元前5世纪末以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中世纪的思想巨人托马斯·阿奎那,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判没有停止。由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民主政治的缺点逐渐暴露,批评逐渐成为主流。这些批评大多来自上流社会,言论具有更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分析色彩。随着马其顿、罗马对希腊的征服,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衰落。君主制度合法化的理论代替了对民主的颂歌。“纵观古今人们对雅典民主制的态度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决定了人们对民主制的兴趣与价值评估”。因此,学者在评价这一政体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理想的政体;有产阶级眼中的雅典民主——民众暴政”目。“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和宽泛的自由精神是后来欧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和滥觞”。“雅典民主政治对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而这种直接民主最终为代议制民主所取代。在代议制民主中,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人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并进行公共选择的概率骤减。议会辩论传承了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公议。这对英国、美国民主制建立影响巨大。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不容置疑的是,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从提问的技术层面来说,本课包括观察类问题、回忆类问题、比较类问题、思辨类问题,试图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展开学生的思考过程。提问不是让学生简单记忆所学内容,而要关注并指导课堂对话和认知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合理的历史解释。问题(5)(6)(8)(12)至(16)“找出”“概括”“说明”“填写”“归纳”“得到”等词汇,规定了学生思考的行为。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思考活动通过具体的动作完成,也扣住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问题。通过归纳民主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奠定了基础”“得以确立”“发展到顶峰”等结论。因此,材料拓展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
教育目标分类的层次不同,老师提示语的指向对学生的刺激与暗示是有区别的。记忆、理解、应用型的问题在追问时,可用“你能举一个例子吗”“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课本中什么地方”“还想到了什么”等句式。分析、评价、创造型的问题在追问时,可用“请说出你的理由”“你是怎样知道的”“请解释你对这件事的认识”“你的观点依据什么资料或史实”“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等句式。追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生成个性化的观点”。提问预设时,用好这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词,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预设学生的思考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反思的结论是:优化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课堂有效提问应激发学生思维。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要注意:第一,要理清教科书的知识,注意问题之间符合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第二,创设情景,应在课本知识的盲点处、学生理解难点处和史实不足处预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三,提问的指向要明确,针对学生的回答跟进的追问,即加工性问题或矫正性问题,要促进学生解释自己的回答;第四,要关注学术研究动态,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思辨性;第五,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论证观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规范的学科思维方法和习惯。课堂有效提问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以上浅见就教于方家。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