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战风沙、斗严寒、变环境的绿色发展跨越,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诠释和成功实践,对我们在新时代践行“两山”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右玉精神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长期任务,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关键词〕“两山”理论;右玉精神;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5-0106-04
〔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党史专题研究重点课题“太行、吕梁和右玉精神研究”(20210105),主持人关多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地方领导时萌发的发展观念。2006年3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的文章,论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简称“两山”理论)。党的十九大把这一理论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①实干精神的高度肯定。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诠释和成功范例,对我们党在新时代践行“两山”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持之以恒:右玉精神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是指导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协调推进的新发展观,旨在强调无论何时都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其中,“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基本要求,即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应并重考虑;“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基本原则,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应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奋斗目标,要求发展经济应因地制宜利用好本土资源,发展适合区域特色、地方特点的生态产业,力争在不影响更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处理好上述三者的关系,既是领导高超艺术的表现,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右玉县几十年植树造林、改天换地的实践正说明了这一点。经过六七十年接力奋斗形成的右玉精神,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右玉的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环境艰苦、条件恶劣、设备落后的条件下,靠着肩挑手抬、风餐露宿的苦干精神,凭着“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与冬秋”的劲头,把一片山川贫瘠、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通过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变成了“绿水青山”,从而为实现“金山银山”创造了条件。右玉县委一班人,几十年来“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有序推进,围绕植树造林的一张蓝图绘到了今天。从20世纪50年代到新时代的今天,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绿水青山秀塞外,金山银山富起来〔4〕,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口号展示了右玉人民植树造林的传奇经历和生态环境一步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说,右玉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直接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久久为功”论断的正确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3〕在70多年间,右玉县历届领导班子凭借着持之以恒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毅力,团结带领右玉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封住了风口、锁住了沙丘、防治水土流失,在晋西北高原创造了成功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壮举。右玉县的历届领导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艰苦环境,硬是把一个贫瘠荒凉、草木稀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风沙窝”,变成了为联合国认可的“最佳宜居生态县”,为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建设打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諧共生的样板。
右玉人民植树造林、封沙治山的艰苦奋斗经历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5〕394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和殷切叮咛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发扬“右玉精神”,就应向右玉县的历任领导干部学习,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奋进不息的作风,坚决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事业,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工作中,要保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战略定力,不图一时功利,以确保辖区内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
二、统筹兼顾:右玉精神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蕴涵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观。正所谓: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有了常青树,才有“摇钱树”。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告诫各地各级领导干部“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6〕,要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即努力做到使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蓄水养鱼”。可以说,“两山”理论站在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标志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7〕361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右玉精神”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的正确性,说明了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意义重大,为我们走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了一个样板工程。历史上的右玉县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千百年来干旱少雨、遍地荒芜、风沙为患、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右玉县委历任领导干部认识到,只有绿化荒山、改善环境,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存条件,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找到支撑点。如中共右玉县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同志,历经三个多月的实地走访、调研,最终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8〕的建议,建议号召全体右玉党员干部带头种树,并且身体力行带领县委一班人投入了这场“与天斗、与地斗”的植树造林战役中。从此,植树造林作为右玉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被确定下来。第十二任县委书记袁浩基又明确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9〕的“十六字方针”,在全县推广退耕还草、林草间作、营造放牧林、围栏放牧等方法,打造集中连片的沙棘、柠条等灌木资源,至此使右玉生态畜牧业上升为该县的支柱经济产业。之后,又逐渐带动了农业、工业、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县继打赢“风沙阻击战”后,积极推进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再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今,来右玉县参观学习的人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天蓝了、山绿了、人富了,到处树木林荫遮道,更有松柏参天,一幅生态环境优美的画卷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铺展开来。几十年来,在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良土壤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当代右玉人重点发展药材产业、开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也渐成体系,四通八达的柏油路、水泥路通往城乡各处,白墙红瓦的民居院落渐成规模,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回顾右玉70年植树造林的光辉历程,感受着这里一批批共产党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与执着,能使人深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肯定的“右玉精神”与“两山论”的一脉相连。“右玉精神”启示领导干部,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精神,在执政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决摒弃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要明白自然環境也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是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三、不忘初心:右玉精神彰显了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是执政党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场合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7〕359因为“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5〕396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表明,金山银山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山银山所不能代替的。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所以说,“两山论”其实还蕴涵着人民群众的幸福观,即人民的福祉不只是体现在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还体现在可以安身立命的良好生态环境中。从党和政府角度来看,应努力使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产品的同时,坐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生活富裕”与“生态美好”目标的统一。新时代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必须积极关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但绝对不能忽视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即要让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历史上的右玉县,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资源贫瘠,使全县人民常常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县仍带着“贫困帽”,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之下,右玉县委历任领导干部为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全面奔小康,提出了实行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发展理念。在这一初心的引领下,右玉县的历届党政领导班子,以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真诚对待工作,几十年间一心一意坚持做一件事,这就是大力植树造林,积极改善环境,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0.3%增长到如今的54%,为全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右玉人民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苦尽甘来。2018年8月,右玉县人民终于甩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全部达标,成为山西省首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目前,右玉县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起来的种植、养殖业给右玉人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如“右玉羊肉”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事实证明,右玉县实现人民“生活富裕”与“生态美好”的过程,映照出一批共产党人践行根本宗旨的赤胆忠诚。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推动发展的最高标准,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作为奋斗的最终目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在深刻认知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10〕这个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就是为了今天的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顾条件地盲目发展,牺牲了明天还要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陷入以环境破坏—换取暂时经济发展—付出巨大投入恢复环境创伤。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逻辑怪圈”呢?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同时要努力将经济发展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即在抓经济建设的时候,要谋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要优化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的关系,推进绿色化、集聚化和特色化发展,实现螺旋式的辩证上升型发展;在布局生产力发展结构、生产项目、生产要素、产业分布的规划上,要选择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方位和地点,要注意给生活、生态留出发展空间,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11〕,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注释〕
①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委《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来源:https://baike.baidu.com/ item/右玉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剑.发扬“右玉精神”建设美丽中国〔N〕.经济日报,2020-05-14(01).
〔2〕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01).
〔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23(02).
〔4〕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发扬“右玉精神”建设美丽中国〔EB/OL〕.http:// www.qstheory.cn/llwx/2020-06/05/c_1126075786.htm.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任勇.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思考〔N〕.中国环境报,2018-05-29(03).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邓志慧,宋子节.习近平一再强调的“右玉精神”魅力何在〔EB/OL〕. 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n1/2020/ 0514/c1001-31709107.html.
〔9〕董娟,李向焜.右玉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N〕.朔州日报,2019-09-23(01).
〔10〕陈敏尔.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参加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3-18(07).
〔11〕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01(03).
责任编辑白慧玲
〔关键词〕“两山”理论;右玉精神;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5-0106-04
〔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党史专题研究重点课题“太行、吕梁和右玉精神研究”(20210105),主持人关多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地方领导时萌发的发展观念。2006年3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的文章,论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简称“两山”理论)。党的十九大把这一理论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①实干精神的高度肯定。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诠释和成功范例,对我们党在新时代践行“两山”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持之以恒:右玉精神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是指导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协调推进的新发展观,旨在强调无论何时都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其中,“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基本要求,即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应并重考虑;“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基本原则,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应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奋斗目标,要求发展经济应因地制宜利用好本土资源,发展适合区域特色、地方特点的生态产业,力争在不影响更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处理好上述三者的关系,既是领导高超艺术的表现,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右玉县几十年植树造林、改天换地的实践正说明了这一点。经过六七十年接力奋斗形成的右玉精神,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右玉的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环境艰苦、条件恶劣、设备落后的条件下,靠着肩挑手抬、风餐露宿的苦干精神,凭着“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与冬秋”的劲头,把一片山川贫瘠、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通过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变成了“绿水青山”,从而为实现“金山银山”创造了条件。右玉县委一班人,几十年来“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有序推进,围绕植树造林的一张蓝图绘到了今天。从20世纪50年代到新时代的今天,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绿水青山秀塞外,金山银山富起来〔4〕,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口号展示了右玉人民植树造林的传奇经历和生态环境一步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说,右玉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直接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久久为功”论断的正确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3〕在70多年间,右玉县历届领导班子凭借着持之以恒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毅力,团结带领右玉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封住了风口、锁住了沙丘、防治水土流失,在晋西北高原创造了成功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壮举。右玉县的历届领导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艰苦环境,硬是把一个贫瘠荒凉、草木稀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风沙窝”,变成了为联合国认可的“最佳宜居生态县”,为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建设打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諧共生的样板。
右玉人民植树造林、封沙治山的艰苦奋斗经历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5〕394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和殷切叮咛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发扬“右玉精神”,就应向右玉县的历任领导干部学习,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奋进不息的作风,坚决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事业,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工作中,要保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战略定力,不图一时功利,以确保辖区内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
二、统筹兼顾:右玉精神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蕴涵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观。正所谓: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有了常青树,才有“摇钱树”。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告诫各地各级领导干部“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6〕,要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即努力做到使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蓄水养鱼”。可以说,“两山”理论站在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标志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7〕361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右玉精神”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的正确性,说明了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意义重大,为我们走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了一个样板工程。历史上的右玉县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千百年来干旱少雨、遍地荒芜、风沙为患、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右玉县委历任领导干部认识到,只有绿化荒山、改善环境,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存条件,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找到支撑点。如中共右玉县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同志,历经三个多月的实地走访、调研,最终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8〕的建议,建议号召全体右玉党员干部带头种树,并且身体力行带领县委一班人投入了这场“与天斗、与地斗”的植树造林战役中。从此,植树造林作为右玉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被确定下来。第十二任县委书记袁浩基又明确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9〕的“十六字方针”,在全县推广退耕还草、林草间作、营造放牧林、围栏放牧等方法,打造集中连片的沙棘、柠条等灌木资源,至此使右玉生态畜牧业上升为该县的支柱经济产业。之后,又逐渐带动了农业、工业、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县继打赢“风沙阻击战”后,积极推进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再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今,来右玉县参观学习的人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天蓝了、山绿了、人富了,到处树木林荫遮道,更有松柏参天,一幅生态环境优美的画卷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铺展开来。几十年来,在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良土壤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当代右玉人重点发展药材产业、开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也渐成体系,四通八达的柏油路、水泥路通往城乡各处,白墙红瓦的民居院落渐成规模,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回顾右玉70年植树造林的光辉历程,感受着这里一批批共产党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与执着,能使人深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肯定的“右玉精神”与“两山论”的一脉相连。“右玉精神”启示领导干部,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精神,在执政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决摒弃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要明白自然環境也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是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三、不忘初心:右玉精神彰显了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是执政党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场合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7〕359因为“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5〕396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表明,金山银山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山银山所不能代替的。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所以说,“两山论”其实还蕴涵着人民群众的幸福观,即人民的福祉不只是体现在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还体现在可以安身立命的良好生态环境中。从党和政府角度来看,应努力使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产品的同时,坐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生活富裕”与“生态美好”目标的统一。新时代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必须积极关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但绝对不能忽视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即要让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历史上的右玉县,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资源贫瘠,使全县人民常常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县仍带着“贫困帽”,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之下,右玉县委历任领导干部为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全面奔小康,提出了实行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发展理念。在这一初心的引领下,右玉县的历届党政领导班子,以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真诚对待工作,几十年间一心一意坚持做一件事,这就是大力植树造林,积极改善环境,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0.3%增长到如今的54%,为全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右玉人民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苦尽甘来。2018年8月,右玉县人民终于甩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全部达标,成为山西省首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目前,右玉县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起来的种植、养殖业给右玉人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如“右玉羊肉”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事实证明,右玉县实现人民“生活富裕”与“生态美好”的过程,映照出一批共产党人践行根本宗旨的赤胆忠诚。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推动发展的最高标准,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作为奋斗的最终目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在深刻认知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10〕这个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就是为了今天的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顾条件地盲目发展,牺牲了明天还要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陷入以环境破坏—换取暂时经济发展—付出巨大投入恢复环境创伤。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逻辑怪圈”呢?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同时要努力将经济发展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即在抓经济建设的时候,要谋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要优化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的关系,推进绿色化、集聚化和特色化发展,实现螺旋式的辩证上升型发展;在布局生产力发展结构、生产项目、生产要素、产业分布的规划上,要选择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方位和地点,要注意给生活、生态留出发展空间,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11〕,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注释〕
①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委《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来源:https://baike.baidu.com/ item/右玉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剑.发扬“右玉精神”建设美丽中国〔N〕.经济日报,2020-05-14(01).
〔2〕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01).
〔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23(02).
〔4〕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发扬“右玉精神”建设美丽中国〔EB/OL〕.http:// www.qstheory.cn/llwx/2020-06/05/c_1126075786.htm.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任勇.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思考〔N〕.中国环境报,2018-05-29(03).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邓志慧,宋子节.习近平一再强调的“右玉精神”魅力何在〔EB/OL〕. 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n1/2020/ 0514/c1001-31709107.html.
〔9〕董娟,李向焜.右玉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N〕.朔州日报,2019-09-23(01).
〔10〕陈敏尔.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参加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3-18(07).
〔11〕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01(03).
责任编辑白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