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在修复头皮缺损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对1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物扩大切除,根据术前穿支探测结果在大腿外侧设计2个梭形皮瓣,术中解剖为共血管蒂或不共血管蒂的形式,以KISS方式对合后覆盖创面。

结果

11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头部形态满意。

结论

股前外侧KISS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修复效率高,皮瓣血供可靠的优点,在修复头皮缺损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在体外大蒜素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0、5、25、125 μmol/L大蒜素处理人类MM细胞株RPMI8226,以0 μmol/L大蒜素处理组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仪、Transwell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测定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4参与多条肿瘤生长代谢的调节途径,在肿瘤发生的许多方面如生长、转移、凋亡、血管生成、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多种作用。ANGPTL4是ANGPTL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它对消化系统肿瘤兼具促癌和抑癌的作用,这种双重作用可能与其参与调节不同肿瘤信号通路有关。ANGPTL4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与老年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老年MM患者57例,将患者分为ALC≥1.3×109/L组(n=24)和ALC<1.3×109/L组(n=33),记录其ALC及各项临床指标,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及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骨转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发生骨转移的患者114例,对照组为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4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铁蛋白(Ferritin)
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主要方式。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因解剖位置深而十分隐蔽,在手术过程中容易被遗漏,而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为10%~30%,与肿瘤大小、位置等诸多因素相关,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期刊
目的评价全脑同期加量调强放疗(IMRT)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二人民医院住院放疗的120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维适形序贯加量组(3DCRT组,n=60)和调强同步加量组(IMRT组,n=60),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患者放疗前后精神状态变化。结果3DCRT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3
微小RNA是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非编码小RNA,在不同肿瘤中起抑癌或促癌作用。微小RNA-373是微小RNA-520/373家族成员之一,它参与肿瘤的缺氧反应和DNA损伤修复。微小RNA-373在乳腺癌、胶质瘤、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异常表达,可能在其发展过程特别是肿瘤入侵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以面动脉颈部细小穿支为蒂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穿支血管解剖研究。方法通过对新鲜尸体颈部区域解剖,了解面动脉颈部细小穿支血管的解剖学情况;以解剖发现为基础,在颈部埋置扩张器时保留面动脉颈部细小穿支,二期手术以保留的面动脉颈部细小穿支为蒂的颈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部创面。结果解剖显示面动脉在下颌缘进入面部前发出3~4条穿支血管,垂直穿过颈阔肌后供应颈部皮肤;所设计的以面动脉颈部细小穿支为蒂颈部
目的总结应用扩张预构皮瓣技术重建毁损脸面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9月至2016年6月,应用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重建技术治疗面部Ⅲ~Ⅳ型缺损49例。一期治疗,获取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联合肌间隔筋膜瓣,将其植入颈胸部皮下,与面动静脉或甲状腺上动静脉吻合,构建前胸区预构皮瓣,同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二期治疗,针对部分不耐受扩张的患者,采用皮瓣内干细胞移植治疗,实现皮瓣的超量扩张。三期治疗,以预构血管为蒂,